盖材、带盖材的包装体及上述盖材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3409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盖材、带盖材的包装体及上述盖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收纳有湿巾等所期望的物品的包装体的取出口进行自由开闭的盖材、具有该盖材的带盖材的包装体及用于制造上述盖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对收纳有湿巾的包装体的取出口进行开闭的盖材的具体例,存在日本特许第3659792号公报所记载的盖材。图9A表示该公报所记载的盖材。该图所示的盖材9为合成树脂制的第1片91及第2片92相互层叠并粘接的结构,该盖材9以堵住包装体8的取出口 80的方式粘接在包装体8的表面上。第2片92的基端部侧形成为超出第1片91的基端部侧而成的延长部92a,在该延长部92a中粘接有增强片93。将延长部92a中的、没有粘接有增强片93的部分92a‘借助粘合剂94粘接到包装体8的表面上。若采用上述结构,如图9B所示,在敞开取出口 80时,能够在第1片91和延长部92a的交界部BD处使第2片92弯曲。不需要使第1片91弯曲,因此可以顺畅地开闭盖材9。然而,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具有下述不良情况。S卩,如图9B所示,在使盖材9弯曲而敞开取出口 80时,在第2片92上生成欲恢复原本状态的复原力F10。当生成上述复原力FlO时,盖材9的靠前端部分向堵住包装体8的取出口 80的方向倒伏。由此,在从取出口 80取出湿巾时,盖材9碰到自取出口 80的上方露出的湿巾、人的手指而妨碍使用,从而使用方便性变差。虽然能够通过使第2片92的厚度变薄而减小上述复原力F10,但是若使第2片92的厚度变薄则产生第2片92的强度不足且易于破损这样的新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或者抑制上述不良情况。由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的盖材,其用于通过粘接到具有用于将收纳物取出到外部的取出口的包装体的表面而开闭上述取出口,其特征在于,该盖材具有第1片及层叠并粘接于该第1片之上的第2片,在靠近上述第1片的基端部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基端部的位置处,设有在将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第2片的前端部侧折回到基端部侧时能够在该折回区域的基部处形成开口部或者切除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切入部,在上述第1片上,在作为上述折回区域的基部的部位处设有将上述第1片分割为靠前端部区域和靠基端部区域的分割部。优选上述切入部被设置成如下状态在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粘接于包装体的状态下,在自上述包装体逐渐剥离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时,能够限制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越过规定的剥离停止线而被自上述包装体剥离,上述分割部在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的层叠方向上与上述剥离停止线重叠配置。优选上述切入部具有切入线,该切入线从隔开间隔地位于上述第1片的宽度方向及第2片的宽度方向上的第1后端部及第2后端部分别延伸到靠近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及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的位置而相连,该盖材构成为如下结构,即,限制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越过上述第1后端部及上述第2后端部中的、两后端部或者位于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侧的位置的一后端部而被从上述包装体剥离,该限制位置为上述剥离停止线的位置。优选上述切入部具有一对切入线,该一对切入线从隔开间隔地位于上述第1片的宽度方向上及第2片的宽度方向上的第1后端部及第2后端部分别向靠近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及靠近第2片的前端部的位置延伸而到达至上述第1片的宽度方向的侧缘部及第2片的宽度方向的侧缘部,上述盖材构成为如下结构,即,限制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越过上述第1后端部及第2后端部中的、两后端部或者位于靠近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侧的位置的至少一后端部而被从上述包装体剥离的结构,该限制位置为上述剥离停止线的位置。优选上述切入部具有一对切入线,该切入线从隔开间隔地位于上述第1片的宽度方向上及第2片的宽度方向上的第1后端部及第2后端部向靠近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及靠近第2片的前端部的位置延伸而到达至上述第1片的宽度方向的侧缘部及第2片的宽度方向的侧缘部,通过使上述第1后端部及第2后端部中的、至少位于靠近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及靠近第2片的前端部的位置的一后端部位于上述剥离停止线上,从而限制越过上述剥离停止线来剥离上述第1片及第2片的情况。优选上述分割部构成为自上述第1片的两侧缘部的一侧缘部朝向另一侧缘部连续延伸的直线状的切入线。由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的带盖材的包装体,其包括包装体,其具有用于将收纳物取出到外部的取出口 ;盖材,其粘接在该包装体的表面上且用于开闭上述取出口,该带盖材的包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盖材具有第1片及层叠并粘接于该第1片之上的第2片,在靠近上述第1片的基端部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基端部的位置处,设有在将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第2片的前端部侧折回到基端部侧时能够在该折回区域的基部形成开口部或者切除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切入部,在上述第1片上,在作为上述折回区域的基部的部位处设有将上述第1片分割为靠前端部区域和靠基端部区域的分割部。由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的盖材的制造方法,该盖材用于通过粘接在具有用于将收纳物取出到外部的取出口的包装体的表面上而开闭上述取出口,该盖材具有第1片及层叠并粘接于该第1片之上的第2片,在靠近上述第1片的基端部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基端部的位置处,设有在将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侧折回到基端部侧时能够在该折回区域的基部上形成开口部或者切除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切入部,在上述第1片上,在作为上述折回区域的基部的部位处设有将上述第1片分割为靠前端部区域和靠基端部区域的分割部,用于制造上述盖材的盖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在作为上述第1片的原材料的第1原材料片进行切入而形成上述分割部的分割部形成工序;在该分割部形成工序之后,使作为上述第2片的原材料的第2原材料片层叠并粘接于上述第1原材料片的粘合工序;在该粘合工序之后,自上述第1原材料片及第2原材料片冲裁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的外形及上述切入部的冲裁工序。参照附图而利用以下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使得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和
5优点更显而易见。


图IA是表示本发明所应用的带盖材的包装体的一例的立体图,图IB是表示图IA的带盖材的包装体的开盖状态的立体图。图2A是用于图IA的带盖材的包装体的盖材的俯视图,图2B是图IA的II-II剖视图。图3A是图IB的IIIa-IIIa剖视图,图3B是图IB的IIIb-IIIb剖视图。图4A 图4F表示盖材的制造工序的一例,图4A 图4D及图4F是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E是主要部分俯视图。图5A、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6A、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例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例的俯视图。图9A、图9B是表示以往技术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图1 图3表示本发明所应用的具有盖材的带盖材的包装体的一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盖材的包装体A在包装体7的上表面部上粘接有盖材B,且利用盖材B能够对形成在包装体7的上表面部上的取出口 70进行开闭。包装体7例如为具有可挠性的树脂制品,在其内部例如收纳有湿巾(未图示)。通过自包装体7剥离盖材B的一部分,从而能够自取出口 70取出上述湿巾。若利用盖材B堵住取出口 70且密封包装体A,可防止湿巾的干燥。如图2所示,盖材B具有第1片1和第2片2,该第1片1在其下表面部上设有粘接剂层3,第2片2层叠并粘接在该第1片1的上表面上。在盖材B上设有一对切入部4及分割部10。粘接剂层3例如为涂布有压敏粘接剂的层,盖材B相对于包装体7的表面的粘接及剥离能够反复进行多次。第1片1及第2片2为大致宽度较宽的矩形状,以使上述第1片1及第2片2的形状及尺寸大致相同的方式准备该第1片1及第2片2。第1片1例如为厚度50 μ m左右的PET制薄片。第2片2的厚度薄于第1片1的厚度,该第2片2例如为20μπι左右的OPP制薄片。在盖材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前端部60a)上形成捏持部61。一对切入部4是发挥下述作用的部分,即,在盖材B处于开状态时不使该盖材B越过规定的剥离停止线SL地被自包装体7的表面剥离的作用以及用于形成后述的开口部63、粘接状态维持部62的作用。一对切入部4位于盖材B的靠近基端部60b的位置并且设在第1片1及第2片2这两者上。如图2A所示,各切入部4具有切入线40a 40c。切入线40a从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分别向盖材B的靠近前端部的位置延伸而相连,其俯视形状为前侧的宽度比后侧的宽度窄的朝向宽度方向的大致U字状或者大致V字状,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分别沿着盖材B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隔开间隔。切入线40b、40c设于切入部4的两终端部上,俯视呈半圆弧状。若切入部4的终端部的切入线40b、40c为半圆弧状,能够在如图IB所示那样自包装体7剥离盖材B时,难以在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的位置处产生破裂。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是切入线40b、40c中的最靠近后端部60b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比较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时,第1后端部Pl位于比第2后端部P2靠近盖材B的前端部60a的位置。如后所述,切入部4发挥着在设有第1后端部Pl的部位处使盖材B难以自包装体7剥离的作用。剥离停止线SL为在盖材B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且通过第1后端部Pl的直线。如图IB所示,在将盖材B剥离到剥离停止线SL时,由切入部4围成的区域处于粘接在包装体7的表面上的状态,从而成为粘接状态维持部62。因此,在盖材B中的、自包装体7的表面立起的折回区域64的基部6 上形成有与粘接状态维持部62相对应的开口部63(也参照图3B)。此外,在如上所述剥离盖材B时,为了不使盖材B断裂且进一步将盖材B剥离到越过剥离停止线SL的部位处,需要从包装体7剥离粘接状态维持部62。然而,粘接状态维持部62形成在比剥离停止线SL靠前端部60a侧的位置,因此难以单凭牵拉捏持部61而自包装体7容易地剥离粘接状态维持部62。由此,在将盖材B剥离到剥离停止线SL时,之后,难以用更大面积过多地剥离该盖材B。分割部10是在折回盖材B时与切入部4协作且发挥用于抑制盖材B复原到原本状态的作用的部分。如图2A所示,该分割部10是自第1片1的短边方向的两侧缘部66a、66b中的一个侧缘部朝向另一侧缘部连续延伸的直线状的切入线。虽然在图2B中将分割部10表示为具有规定开口宽度的开口状,但是该分割部10也可以不是上述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实质上不具有开口宽度的宽度非常微细的切入线。在盖材B的厚度方向上以与剥离停止线SL重叠配置的方式设有分割部10。由此,如图3A所示,在为了使取出口 70处于敞开状态而折回盖材B时,分割部10位于折回区域64的基部64a(基部6 中的最下端部分)处。第1片1被分割为自包装体7的表面立起并折回的靠前端部区域Ia和保持粘接在包装体7的表面上的状态的靠后端部区域lb。在第2片2上不设置分割部10。此外,第2片2中的与分割部10相面对的部位不粘接到包装体7的表面上。若采用上述带盖材的包装体A,可以得到下述作用。首先,如图IA所示,在利用盖材B堵住包装体7的取出口 70的状态下,当使用者捏持盖材B的捏持部61而欲剥离盖材B时,基于前述一对切入部4的作用,适当地限制越过剥离停止线SL剥离盖材B的情况。接下来,如图IB所示,在将盖材B的前端部60a侧折回到基端部60b侧的情况下,参照图3A如上所述,在折回区域64的基部6 处将第1片1分割为靠前端部区域Ia和靠后端部区域lb。从而,由于第1片1自身不弯曲,该第1片1不能发挥相对于上述折回的抵抗力及复原力。另一方面,虽然第2片2发挥相对于上述折回的抵抗力及复原力,但是如图IB及图3B所示,在折回区域64的基部6 处形成开口部63。从而,可以与形成该开口部63相对应地减小第2片2的截面积而使第2片2的截面积减小的部分变弱,减小相对于折回的抵抗力及复原力。由此,获得不使盖材B易于恢复到原来的闭盖状态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获得下述的特别效果。即,在较大地打开盖材B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在盖材B的前端部60a处施加力F,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会利用上述力F自包装体7的表面易于剥离靠近第1片1的后端部的区域Ib (该作用是由于分割部10和剥离停止线SL在盖材B的厚度方向上重叠配置而产生的)。因此,能够在盖材B的前端部60a上适当地施加力F而使盖材B的前端部60a侧较大折回并呈大致水平状态倒伏。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盖材B以堵住取出口 70的方式复原。从而,在自取出口 70取出湿巾时,能够防止盖材B与该湿巾接触、或者盖材B与人的手指接触,从而优化了带盖材的包装体A的使用方便性。接下来,参照图4A 图4F对上述盖材B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为了制造盖材B,首先如图4A所示,准备借助粘接剂层3粘接在离型纸19上的第1原材料片1A。第1原材料片IA是作为上述的第1片1的原材料的薄片,优选该第1原材料片IA例如为纵长状或者与此相近的形状,该第1原材料片IA具有能够获得多个第1片1的尺寸。接下来,如图4B所示,在第1原材料片IA上形成分割部10。能够通过利用薄壁的适当刀具在第1原材料片IA上进行切入从而易于形成该分割部10。在分割部10的形成工序之前或者之后,如图4C所示,在第1原材料片IA的表面上适当地施行印刷。之后,如图4D所示,在第1原材料片IA上层叠并粘接第2原材料片1B。第2原材料片IB是作为第2片2的原材料的薄片,其形状、尺寸(厚度除外)与第1原材料片IA相同。在将第2原材料片IB层叠在第1原材料片IA上之后,如图4E、图4F所示,冲裁第1片1及第2片2的外形及一对切入部4。能够利用具有规定形状的冲裁刀的模具容易地进行该作业。在结束上述的冲裁后,当除去第1原材料片IA及第2原材料片IB中的、存在于第1片1及第2片2的轮廓线的周围的多余部分时,在离型纸19上制成盖材B。优选在离型纸19上预先制作多张盖材B。由此,能够通过从离型纸19 一张一张地依次剥离多张盖材B,从而对多个包装体7高效地粘贴上述多个盖材B。图5 图8表示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的附图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要素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盖材B中只设有一个切入部4A。该切入部4A和上述实施方式的切入部4在形状、尺寸上具有若干差异。切入线40a的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在盖材B的长度方向上不错位,通过上述的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这两部分的直线为剥离停止线SL。利用盖材B的该结构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适当地限制越过剥离停止线SL剥离该盖材B的情况。如图5B所示,在自包装体7的表面剥离盖材B且折回该盖材B时,在折回区域64的基部6 处形成开口部63。从而,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在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于盖材B的一对切入部4B具有自盖材B的两侧缘部66a、66b向靠近中央的位置倾斜延伸的直线状的切入线40a。换言之,一对切入部4B形成为从在盖材B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分别向靠近盖材B的前端部的位置延伸而到达至盖材B的两侧缘部66a、66b的切入线40a。在一对切入部4B的两终端部上设有用于防止破裂的小孔部。严格来说,该小孔部的缘部中的最靠近孔部侧的位置为第1后端部Pl及第2后端部P2,剥离停止线SL为通过上述第1后端部Pl及上述第2后端部P2的线。如图6B所示,在折回盖材B以使取出口 70处于敞开状态的情况下,在折回区域64的基部6 的两侧缘处形成与上述的切入部4B相对应的一对切除部63a。当形成有上述一对切除部63a时,第2片2中的一对切除部63a所夹着的部分的宽度减小且该宽度减少的部分变弱。从而,获得使盖材B难以恢复到原本的闭盖状态的效果。如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理解的那样,本发明所说的“切入部”是可形成各种形状的部位,此外,该切入部的具体数量可以为单个或者多个。另外,切入部也可以构成为,折回盖材以使取出口处于敞开状态时,在该折回区域的基部处形成切除部来代替形成开口部。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分割部10设为相互分开的多条直线状,在利用切入部4围成的区域La(相当于粘接状态维持部62的区域)上不设置分割部10。在折回盖材B的前端部60a侧以使包装体的取出口处于敞开状态时,在上述的区域La中,第1片1保持粘接在包装体的表面上的状态,因此即使在该区域La中不设置分割部10也不会特别地产生阻碍。采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也能够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作用。但是,在从谋求分割部10的形成作业的容易化的观点来说,优选将分割部10形成为一条连续的直线状。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分割部10在比剥离停止线SL靠盖材B的前端部60a侧错位适当的尺寸Li。但是,分割部10是与由切入部4围成的区域(粘接状态维持部62)相交差的配置。在上述结构中,在从包装体的表面剥离盖材B时,进行如下操作并不是剥离到剥离停止线SL,而是将盖材B剥离到分割部10的形成位置,之后再将盖材B的前端部60a侧折回到基端部60b侧。当进行上述操作时,仍然在盖材B的折回区域的基部上形成与粘接状态维持部62相对应的开口部(未图示),从而能够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作用。虽然在本发明中优选将分割部和剥离停止线重叠配置,但是也能够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使上述分割部和上述剥离停止线错位配置。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本发明的能想到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盖材及带盖材的包装体的各部分的具体结构进行各种自由变更设计。同样地本发明的盖材的制造方法的各个工序的具体构成也可以进行各种自由变更。本发明所说的分割部能够形成为宽度非常细的切入线。但是,也可以代替它而使该分割部形成为宽度相对较宽的狭缝或者类似狭缝的形状。并不对第1片及第2片的具体形状、尺寸、材质进行特别限定。本发明的盖材也能够为在第1片及第2片之外添加其它片(所谓第3片等)的结构。本发明所说的包装体并不限于湿巾的包装体,并不对内容物的种类进行限定。此外,包装体并不需要一定是相对软质的树脂制的袋体,例如由硬质或者相对硬质的材质构成的箱体(例如,纸制的箱子,用树脂对供盖材粘贴的部位进行涂敷而成的箱体等)也包含在本发明所说的包装体的概念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盖材,其用于通过粘接到具有用于将收纳物取出到外部的取出口的包装体的表面上而开闭上述取出口,其特征在于,该盖材具有第1片及层叠并粘接于该第1片之上的第2片,在靠近上述第1片的基端部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基端部的位置处,设有在将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侧折回到基端部侧时能够在该折回区域的基部形成开口部或者切除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切入部,在上述第1片上,在作为上述折回区域的基部的部位处设有将上述第1片分割为靠前端部区域和靠基端部区域的分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材,其中,上述切入部被设置成如下形态在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粘接于包装体的状态下,在自上述包装体逐渐剥离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时,能够限制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越过规定的剥离停止线而被自上述包装体剥离,上述分割部在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的层叠方向上与上述剥离停止线重叠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材,其中,上述切入部具有切入线,该切入线从隔开间隔地位于上述第1片的宽度方向上及上述第2片的宽度方向上的第1后端部及第2后端部分别延伸到靠近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的位置处而相连,该盖材构成为如下结构,即,限制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越过上述第1后端部及上述第2后端部中的、两后端部或者位于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侧的位置的一后端部而被从上述包装体剥离,该限制位置为上述剥离停止线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材,其中,上述切入部具有一对切入线,该一对切入线从隔开间隔地位于上述第1片的宽度方向上及上述第2片的宽度方向上的第1后端部及第2后端部分别向靠近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的位置延伸而到达至上述第1片的宽度方向的侧缘部及上述第2片的宽度方向的侧缘部,该盖材构成为如下结构,即,限制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越过上述第1后端部及第2后端部中的、两后端部或者位于靠近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侧的位置的至少一后端部而被自上述包装体剥离,该限制位置为上述剥离停止线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材,其中,上述分割部为自上述第1片的两侧缘部中的一侧缘部向另一侧缘部连续延伸的直线状的切入线。
6.一种带盖材的包装体,其包括包装体,其具有用于将收纳物取出到外部的取出口 ;盖材,其粘接于该包装体的表面且用于开闭上述取出口,该带盖材的包装体的特征在于,该盖材具有第1片及层叠并粘接于该第1片之上的第2片,在靠近上述第1片的基端部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基端部的位置处,设有在将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侧折回到基端部侧时能够在该折回区域的基部形成开口部或者切除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切入部,在上述第1片上,在作为上述折回区域的基部的部位处设有将上述第1片分割为靠前端部区域和靠基端部区域的分割部。
7. 一种盖材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用于制造下述盖材,该盖材用于通过粘接到具有用于将收纳物取出到外部的取出口的包装体的表面而开闭上述取出口,该盖材具有第1片及层叠并粘接于该第1片之上的第2片,在靠近上述第1片的基端部及靠近上述第2片的基端部的位置处,设有在将上述第1片的前端部侧及上述第2片的前端部侧折回到基端部侧时能够在该折回区域的基部形成开口部或者切除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切入部,在上述第1片上,在作为上述折回区域的基部的部位处设有将上述第1片分割为靠前端部区域和靠基端部区域的分割部,该盖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在作为上述第1片的原材料的第1原材料片上进行切入而形成上述分割部的分割部形成工序;在该分割部形成工序之后,使作为上述第2片的原材料的第2原材料片层叠并粘接于上述第1原材料片的粘合工序;在该粘合工序之后,自上述第1原材料片及上述第2原材料片冲裁上述第1片及上述第2片的外形及上述切入部的冲裁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盖材、带盖材的包装体及上述盖材的制造方法。盖材(B)在靠近相互层叠并粘接的第1片(1)及第2片(2)的基端部(60b)的位置处设有切入部(4),在将第1片(1)及第2片(2)的前端部(60a)侧折回到基端部(60b)侧时,能在折回区域(64)的基部(64a)形成开口部(63)或者切除部(63a),并且在第1片(1)上设置分割部(10),从而能在折回区域(64)的基部(64a)处将第1片(1)分割为靠前端部区域(1a)和靠基端部区域(1b)。由此,能在折回盖材(B)而敞开包装体(7)的取出口(70)时,难以恢复到由盖材(B)堵住取出口(70)的状态而适当地维持取出口(70)的敞开状态。
文档编号B65D77/30GK102556500SQ20111035358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白川达也, 石川干雄 申请人:Lec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富士印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