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自带密封料杯的速溶饮料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瓶,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盛装速溶原料且冲饮后易携带的 饮料瓶。
技术背景 随着饮料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饮料类型也随之多元化,但是盛装饮料的饮料包 装依旧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以瓶装饮料为例,市场上瓶装饮料均是以盛装液体饮料而 设计,在冲饮饮料不断发展的今天,现有饮料瓶已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即冲即饮型饮料 均采用了新的纸杯和塑料杯包装,但这种纸杯和塑料杯包装又同时存在有以下缺陷,1、 现有纸杯和塑料杯包装的即冲即饮固体饮料都是将饮品原料单独包装放在纸杯和塑料杯 内,饮用时拆包繁琐。2、当饮料兑水冲饮后,如果一次饮用不完,杯口不能有效密封, 不宜携带,容易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带密封料杯 的速溶饮料瓶,便于速溶原料在冲饮后的携带,且与饮料瓶配合的冲饮原料具有不需加 防腐剂、饮料保质期长和节约运输费用等优点。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带密封料杯的速溶饮料瓶,包括瓶体和密封瓶体的瓶盖,其结构特点在 于所述料杯3上部设置为开口向上的密封圈,饮品原料盛装在密封圈料杯3内与有水或 无水的饮料瓶密封一体,也可直接放入无水瓶内。一种自带密封料杯的速溶饮料瓶,其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料杯口部与瓶盖形 成全密封,料杯下部也是全封闭的与瓶内水隔离保质状态。所述料杯顶端端口环绕瓶口设置有外翻边沿,所述外翻边沿构成瓶口设置有外 翻边沿,所述外翻边沿构成瓶口与瓶盖之间的密封垫圈。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实用新型对即冲即饮固体原料采用瓶体包装,饮品原料料杯直接装在有水 或无水瓶口内,也可将饮品原料直接放入无水瓶内,不需要外置包装,且保证了固体饮 料在冲饮后没有喝完的情况下仍能够方便的携带以分次饮用。2、本实用新型在瓶体内设置有一密封料杯,一方面可以将饮品原料密封在其 中,使饮品原料储藏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与水处于分隔状态,以便于保存;同 时,饮料瓶中设置有密封料杯配合的冲饮原料具有不需加防腐剂,更有益饮用健康。3、本实用新型的料杯顶端端口设置有可构成瓶口与瓶盖之间密封垫圈功能的外 翻边沿,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4、本实用新型如是无水饮料瓶内盛装的是少量固体饮品原料,其整体重量轻, 更便于运输,节省费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瓶体、2瓶口、3料杯、4外翻边沿、5饮品原料。图2是本实用新型料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4外翻边沿、5饮品原料、6料杯体。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速溶饮品饮料瓶,包括瓶体1和密封瓶体的瓶盖,在瓶 体1内设置有一带密封圈的料杯3挂在瓶口 2上,料杯部分盛装有速溶饮品原料5,也可 将饮品原料5直接放置在无水瓶体1内,在料杯3的顶端端口设置有向外翻的边沿4,外 翻边沿环绕设置在瓶口 2上构成瓶体与瓶盖之间的密封垫圈。使用方法一种是自带水的饮料瓶,饮用时,首先将瓶盖打开,取出料杯,然 后将料杯里的速溶性饮品原料倒入自带水饮料瓶内,摇动几下即可畅饮;另一种是不带 水的饮料瓶,饮用时,首先将瓶盖打开,取出料杯,然后将料杯里的速溶性饮品原料倒 入饮料瓶内,再灌入直饮水或其它净化水,即可畅饮。
权利要求1.一种自带密封料杯的速溶饮料瓶,包括瓶体(1)和密封瓶体的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体⑴内设置有一自带密封圈的料杯⑶挂在瓶口⑵上,所述料杯⑶上部设置 为开口向上的密封圈,饮品原料盛装在密封圈料杯(3)内与有水或无水的饮料瓶密封一 体,也可直接放入无水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密封料杯的速溶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杯 (3)顶端端口环绕瓶口设置有外翻边沿(4),所述外翻边沿(4)构成瓶口(2)与瓶盖之间 的密封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带密封料杯的速溶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 杯(3) 口部与瓶盖形成全密封,下部也是全封闭的与瓶内水隔离保质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密封料杯的速溶饮料瓶,包括瓶体1和密封瓶体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内设置有一自带密封圈的料杯3挂在瓶口2上,所述料杯3上部设置为开口向上的密封圈,饮品原料盛装在密封圈料杯3内与有水或无水的饮料瓶密封一体,也可直接放入无水瓶内。本实用新型对即冲即饮原料采用瓶体包装,饮品原料料杯直接装在有水的饮料瓶瓶口内或直接放入无水瓶内,不需要外置包装,在瓶体内的密封料杯,使饮品原料储藏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密封空间内,与水处于分隔状态,以便于保存;同时,饮料瓶中设置有密封料杯配合的冲饮原料具有不需加防腐剂,更有益饮用健康;并保证了饮料在冲饮后没有喝完的情况下仍能够方便的携带以分次饮用。
文档编号B65D51/28GK201801069SQ20102054677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程学斌 申请人:程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