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片材处理装置及片材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及片材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处理装置具有将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片材 按照Z形状折叠的功能,作为其功能中的一个功能。此外,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过扫描器读 取包含不同尺寸的混合原稿的原稿束、并将复印有读取的原稿的片材以混合不同尺寸的片 材的方式输出的功能。 通过使用这些功能,当打印同一组中具有不同尺寸的混合原稿(例如混合均属于 同一组的A3尺寸(420mmX 297mm)和A4尺寸(297mmX 210mm)的原稿)时,可以将A3尺寸 的片材Z折叠成A4尺寸的片材。 作为用于在混合具有不同片材尺寸的片材时使用折叠功能制作片材束的技术
的示例,将基准片材确定为长度标准,并对比基准片材长的片材进行Z折叠或双折叠
(double-folding)以使其符合基准片材长度(日本特开2003-160274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传统技术中,对片材进行折叠以使其具有基准片材长度。因此,在片
材束中不会包括具有基准片材长度以外的折叠宽度的片材。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执行单元,其被配置为执 行使用第一尺寸的片材和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片材的作 业;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对在所述作业中使用的所述第二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 的折叠宽度进行设置;折叠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设置的折叠宽度对所述第二尺寸的片 材进行折叠;比较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与所 设置的折叠宽度进行比较;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控制 所述作业的执行。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清楚。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特征和方面,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截面图。
图2是例示在图1中例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配置的框图。 图3是例示在图1中例示的折叠设备以及整理器设备的配置的截面图。 图4是例示在图2中例示的整理器控制单元的详情的框图。 图5A至5D是例示在图3中例示的折叠设备的主要部分的详情的截面图。
图6是例示在图2中例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操作单元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7例示了在图6中例示的液晶屏上显示的复印功能画面的示例。 图8例示了在图6中例示的液晶屏上显示的针对Z折叠的折叠宽度设置画面的示例。 图9例示了在图6中例示的液晶屏上显示的混合原稿尺寸画面的示例。 图10例示了在图6中例示的液晶屏上显示的整理类型选择画面的示例。 图11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A和12B例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Z折叠处理的示 例。 图13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流 程图。 图14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流 程图。 图15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流 程图。 图16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流 程图。 图17例示了在图2中例示的操作单元上显示的作业停止画面的示例。 图18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及方面。
图1是例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截面图。下面参照图 1描述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折叠设备400及整理器 设备500作为可选件可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但是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包括打印机单元和 扫描器单元的多功能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适用于折叠设备400及整理器设 备500可选择性地连接到多功能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的多功能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还 适用于独立于整理器设备500地设置折叠设备400或者整理器设备500包含内置折叠设备 400的配置。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混合不同尺寸的片材的作业。更具 体地说,本发明适用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输出如下作业的功能在该作业中,首先选择的片 材的尺寸是A4,然后输出的片材的尺寸是A3。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读取原稿并输出图像的复印 作业、以及输出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的打印信息的打印作业。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原稿进给器100、图像读取器200、打印机300、折叠 设备400以及整理器设备500。原稿进给器100将放置的原稿按照从第一页开始的顺序一 次一张地经由弯曲的路径从左向右输送通过稿台玻璃102,然后将原稿排出到排出盘112。此时,扫描器单元104保持在预定位置。原稿从左向右通过扫描器单元104,从而读取原稿。
原稿进给器100的操作模式除了标准模式以外还包括混合原稿模式,混合原稿模 式用于进给包括同一系列中的大尺寸和小尺寸的混合原稿的原稿。在混合原稿模式中,可 以进给例如尺寸为A4、 A4、 A4、 A3、 A4、 A4、 A3、 A3、 A4、 A3禾P A3的原稿Pl至lj Pll。尽管A4 尺寸的原稿与A3尺寸的原稿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但是在形成图像的主扫描方向上 两者的宽度相同。在A4尺寸是小尺寸时,A3尺寸是大尺寸。这种片材尺寸之间的关系与B 系列中的片材尺寸之间的关系类似。在Lettre尺寸与Legal尺寸之间也保持类似的关系。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对Lettre尺寸和Legal尺寸类似地进行Z折叠。 Legal尺寸是8. 5英寸X 14英寸(215. 9mmX355. 6mm) ,Lettre尺寸是8. 5英寸Xll英寸 (215. 9mmX279. 4mm)。因此,Lettre尺寸是小尺寸,而Legal尺寸是大尺寸。
因此,打印机300能够执行如下打印作业该作业对在片材输送方向(第一方向) 和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片材尺寸不同的多个片材进行 打印。属于该类型的用于对多个片材进行打印的作业(使用不同尺寸的混合片材的作业) 的例子包括使用A4尺寸与A3尺寸的片材的作业、或使用Lettre尺寸与Legal尺寸的片材 的作业。 在打印机300完成对不同尺寸的混合片材的打印之后,将片材经由折叠设备400 提供给整理器设备500。折叠设备400基于来自操作单元801(参见图2)的用户指令对大 尺寸的片材进行诸如Z折叠的折叠处理。可以经由折叠设备400直接将小尺寸的片材提供 给整理器设备500而不对其进行Z折叠。 整理器设备500根据来自操作单元801的用户指令将在折叠设备400中经过了 Z 折叠的大尺寸的片材与经由折叠设备400提供的未进行Z折叠的小尺寸的片材一起装订。 结果,经过了 Z折叠的大尺寸的片材与未进行Z折叠的小尺寸的片材被装订在一起。该系 统(包括打印机300、折叠设备400和整理器设备500)被配置为根据用户在操作单元801 中设置的用于执行使用不同尺寸的混合片材的作业的处理条件,执行打印。
当在读取处理中原稿通过扫描部时,用来自扫描器单元104中的灯103的光对原 稿进行照射。从原稿反射的光经由镜105、镜106、镜107以及透镜108导入图像传感器109。 还可以通过使扫描器单元104从左向右移动来读取原稿。在此情况下,在通过原稿进给器 100将原稿输送到稿台玻璃102上之后,使原稿停止。 对由图像传感器109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进行处理,并将其送入曝光控制单元110。 曝光控制单元110输出与图像信号相对应的激光束。用该激光束对感光鼓111进行照射, 使得在感觉鼓11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113对感光鼓11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转印单元116将感光鼓111上的显影剂转印到从盒114和盒115、手动进给单元125以及双 面输送路径124中的任意一个进给的片材上。 用户能够从操作单元801设置从手动进给单元125或者盒114或盒115进给的片 材的类型(例如,厚纸片材以及透明胶片(OHP)片材)。根据片材的类型选择最佳输送条件 及图像形成条件。操作单元801设置有折叠位置设置单元,该折叠位置设置单元对折叠设 备400折叠片材的位置进行设置(如下所述)。 定影单元117对转印到片材上的显影剂进行定影。通过定影单元117的片材被活 动挡板121 —次导入路径122,在该片材的后端通过活动挡板121之后片材被转回,并被活动挡板121导入排出辊118。 排出辊118由此将来自打印机300的片材按照转印有显影剂的表面面朝下的方式 排出。 排出辊118排出的片材被送入折叠设备400。折叠设备400(折叠单元)根据由折 叠位置设置单元设置的折叠宽度X和折叠宽度Y来折叠片材。对宽度大于折叠宽度X的片 材进行折叠处理,而不对宽度小于折叠宽度X的片材进行折叠处理。将未指定折叠处理的 片材按原样送入整理器设备500。 整理器设备500执行诸如书册装订处理、装订处理、打孔处理的处理。在整理器设 备500上设置有插入器900,插入器900将封面、插页等给送入整理器设备500。在整理器 设备500上还设置有堆叠盘700和样本盘701。 图2是例示图1中例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配置的框图。下面参照图2描述 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 在图2中,中央处理单元(CPU)电路单元150包括CPU 153,并根据存储在只读存 储器(ROM) 151中的程序以及操作单元801的设置,控制下面描述的控制单元。这些控制单 元包括原稿进给器控制单元101、图像读取器控制单元201、图像信号控制单元202、打印机 控制单元301、折叠设备控制单元401、整理器控制单元501以及外部接口 (I/F)209。
原稿进给器控制单元101、图像读取器控制单元201和打印机控制单元301分别控 制图1中例示的原稿进给器100、图像读取器200和打印机300。折叠设备控制单元401和 整理器控制单元501分别控制折叠设备400和整理器设备500。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152用作临时保持控制数据的区域以及控制中涉及的操作 的工作区。外部I/F 209是从计算机210接收数据的接口,其将打印数据光栅化为图像并 将该图像输出到图像信号控制单元202。将图像传感器109读取的图像从图像读取器控制 单元201输出到图像信号控制单元202,将从图像信号控制单元202输出到打印机控制单元 301的图像输入到曝光控制单元IIO(参见图1)。 图3是例示图1中例示的折叠设备400以及整理器设备500的配置的截面图。下 面参照图3描述用作片材处理装置的折叠设备400的配置。 在图3中,折叠设备400具有用于将从打印机300排出的片材导向整理器设备500 的折叠输送水平路径402。 在折叠输送水平路径402上设置有输送辊对403和输送辊对404。在折叠输送水 平路径402的出口 (在整理器设备500侧)设置有折叠路径选择活动挡板410。折叠路径 选择活动挡板410执行用于将折叠输送水平路径402上的片材导向折叠路径420或整理器 设备500的切换操作。第一折叠制动器驱动电机M31驱动第一折叠制动器430,第二折叠制 动器驱动电机M33驱动第二折叠制动器432。 当执行折叠处理时,折叠路径选择活动挡板410打开,使得将片材导入折叠路径 420。导入折叠路径420的片材被输送到折叠辊421,并被按照Z形状折叠。另一方面,当不 执行折叠处理时,折叠路径选择活动挡板410关闭,使得将片材从打印机300经由折叠输送 水平路径402直接送入整理器设备500。 整理器设备500依次接受经由折叠设备400排出的片材。根据来自图2所示的操 作单元801的设置选择性地执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例如用于将接受的多个片材对齐并将
7所述片材装订成一束的处理、用于使用订书钉装订片材束的后端的订钉处理和分页处理。 用户在操作单元801的显示单元上显示下面描述的用户接口 ,以进行与折叠处理相关的各 种设置。 下面参照图3进一步描述整理器设备500的配置。 在图3中,整理器设备500包括用于将从打印机300排出的片材经由折叠设备400 导入其内部的入口辊对502。 在入口辊对502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将片材导入整理器路径552或第一书册装订 路径553的切换活动挡板551。 将导入整理器路径552的片材经由输送辊对503朝向缓冲辊505给送。输送辊对 503与缓冲辊505可正反向旋转。 入口传感器531设置在入口辊对502与输送辊对503之间。在入口传感器531的 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附近,第二书册装订路径554从整理器路径552分支(分支点称为 分支Y)。 此外,在输送辊对503与缓冲辊505之间可以设置打孔单元550,以在输送的片材 的后端附近进行打孔。 缓冲辊505是在上面或周围装载及巻绕经由输送辊对503给送到其外周的预定数 量的片材的辊。压辊512、压辊513和压辊514中的各个在旋转期间使片材围绕缓冲辊505 的外周巻绕。 在压辊513和压辊514之间布置有切换活动挡板510,并且在压辊514的下游侧布 置有切换活动挡板511。切换活动挡板510是用于将围绕缓冲辊505巻绕的片材从缓冲辊 505剥离、并将片材导入非分页路径521或分页路径522的活动挡板。切换活动挡板511是 用于将围绕缓冲辊505巻绕的片材导入分页路径522或缓冲路径523的活动挡板。
导入非分页路径521的片材被经由排出辊对509排出到样本盘701。在非分页路 径521的中途设置有用于检测卡纸等的非分页传感器533。 导入分页路径522的片材被经由输送辊对506及排出辊对507装载在中间盘(以 下称为处理盘)630上。在分页路径522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卡纸等的分页路径 传感器534和片材排出传感器535。在对装载在处理盘630上的片材束进行了对齐处理以 及订钉处理之后,通过排出辊680a和排出辊680b将所述片材束排出到堆叠盘700上。
堆叠盘700能够沿垂直方向自由运动。订书器601用于执行对以束状装载在处理 盘630上的片材进行装订的订钉处理。 图4是例示图2中例示的整理器控制单元501的详情的框图。下面参照图4描述 整理器控制单元501的控制系统。 在图4中,CPU电路单元570包括CPU 570a、 ROM 570b以及RAM570c,并经由通信 集成电路(IC)571与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电路单元150进行通信,以交换数据。CPU 570a根据ROM 570b中存储的各种程序执行控制。将表示由操作用作折叠位置设置单元的 操作单元801的用户设置的折叠宽度X和折叠宽度Y的数据,经由通信IC 571送入整理器 控制单元501 。还可以预先设置表示折叠宽度X和折叠宽度Y的设置数据,并将所述设置数 据存储在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等中以备读出。 各种驱动电路572在接收到来自CPU电路单元570的信号时驱动电机、螺线管以及联轴器。 入口传感器531 、非分页传感器533、分页路径传感器534以及片材排出传感器535 设置在图3所述的各个输送路径中,以测量检测到卡纸以及负载操作的定时。
入口电机M1是入口辊对502、输送辊对503以及输送辊对506的驱动源。缓冲电 机M2是缓冲辊505的驱动源。片材排出电机M3是输送辊对506、排出辊对507以及排出辊 对509的驱动源。 束排出电机M4是排出辊680a及排出辊680b的驱动源。第一折叠制动器驱动电 机M31是第一折叠制动器430的驱动源。第二折叠制动器驱动电机M33是第二折叠制动器 432的驱动源。折叠辊驱动电机M40驱动折叠辊421 。 第一折叠制动器驱动电机M31和第二折叠制动器驱动电机M33由步进电机构成。 驱动器572控制励磁脉冲重复频率,使得由各电机驱动的制动器能够以恒定速度旋转并在 预定位置停止。 图5A至5D是例示图3中例示的折叠设备400的主要部分的详情的截面图。对与
图3中例示部件相同的部件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参照图5A至5D描述Z折叠处理的
详细操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以下步骤1到3中,按照Z形状折叠片材P。 在步骤S1中,驱动第一折叠制动器驱动电机M31,以使第一折叠制动器430移动到
位于与第一折叠辊对421a的辊隙的距离为D的位置,如图5A中所示。通过将从折叠后的
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中减去折叠宽度X所获得的值除以2来获得第一折叠制动器430
的位置。 在步骤2中,抵接在第一折叠制动器430上的片材P在第一折叠辊对421a的辊隙 附近形成环,如图5B中所示。该环通过第一折叠辊对421a进行折叠,并被输送。
接着,在步骤3中,驱动第二折叠制动器驱动电机M33,以使第二折叠制动器432移 动到位于与第二折叠辊对421b的辊隙的距离为E(参见图5A)的位置,如图5C中所示。使 距第二折叠制动器432的位置的距离E等于距第一折叠制动器430的位置的距离D。抵接 在第二折叠制动器432上的片材P在第二折叠辊对421b的附近形成环。该环通过第二折 叠辊对42lb进行折叠,并被输送,如图5D中所示。 图6是例示在图2中例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操作单元801的示例的平面图。 以下参照图6描述操作单元801的配置。 在图6例示的操作单元801中,在液晶屏805上以触摸屏的形式设置有复印功能 键802、发送/传真功能键803以及扩展功能键804。在液晶屏805的右边设置有复位键 806、用户功能键807、数字小键盘808、开始键809以及停止键810。 在取消从数字小键盘808以及液晶屏805输入的内容以返回初始画面时,使用复 位键806。在调用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NVRAM)中的针对 各用户的各种设置及地址簿时,使用用户功能键807。 在输入数值时,使用数字小键盘808。在指令用户开始复印或开始扫描时,使用开 始键809。在指令用户停止操作时,使用停止键810。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使用复印功能时,按下复印功能键802。当向其它传真装 置或主机发送表示原稿(例如传真原稿)的数据时,按下发送/传真功能键803。当期望扩 展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时,对扩展功能键804分配功能。
当用户直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省电状态时,使用电源键811。当用户在省电状 态下按下电源键811时,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电力控制以将电力状态转换到待机(可以立 即执行诸如复印的各种作业的电力状态)。 另一方面,当用户在待机状态下按下电源键811时,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电力控制 以转换到省电状态。 图7例示了在图6中例示的液晶屏850上显示的复印功能画面的示例。当用户按 下复印功能键802时,基于CPU 13的显示控制,在液晶屏805上显示该画面。当前,在液晶 屏805上显示复印操作模式设置画面。在液晶屏805中显示键1001到键1008。用户按下 这些键,以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进行模式设置。 双面打印设置键1006用于设置双面打印。该键使得能够设置用于将两个单面原 稿输出为一个双面片材的"单面/双面模式"、用于将一个双面原稿输出为一个双面片材的 "双面/双面模式"、以及用于将一个双面原稿输出为两个单面片材的"双面/单面模式"。
片材选择键1007用于选择片材。在复印操作中进行复印倍率设置时,分别使用縮 小键1001、等倍键1002、放大键1003、以及縮放键1004。 在对用于将读取的图像与表单图像进行合成的图像合成功能进行设置时,以及在 对小册子模式的高级功能的执行或解除进行设置时,使用高级模式键1008,所述小册子模 式用于在制作小册子时以合适的顺序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此外,高级模式键1008还能够执行或解除縮小布局模式、放大布局模式、以及使 得能够自动给送不同尺寸的原稿并作为不同尺寸的输出片材输出的混合原稿模式。
通过按下高级模式键1008,在液晶屏805上显示用于对上述各个高级功能模式进 行设置的画面。用户在该画面上设置高级功能。 整理键1005用于设置整理处理,并能够设置或解除分页片材排出处理、分组片材 排出处理、订钉片材排出处理、以及用于将输出片材按照Z形状对折并将折叠后的输出片 材排出的Z折叠处理。 图8例示了在图6中例示的液晶屏805上显示的Z折叠的折叠宽度设置画面的示 例。通过按下图6中例示的用户功能键807并按下在按下复印规格设置按钮(未示出)之 后显示的Z折叠的折叠宽度设置按钮(未示出),显示本画面。 在本画面上,能够针对Z折叠设置片材输送方向上的折叠宽度X。数字小键盘1101 是用于设置折叠宽度X的数字键。当设置折叠宽度X时,按下折叠宽度X键1102,然后使用 数字小键盘1101来输入折叠宽度X的数值。 当期望放弃在本画面上设置的折叠宽度X时,按下取消键1103。当期望把在本画
面上设置的折叠宽度X反映到图像形成装置1中时,按下OK(确定)键1104。在本设置中
设置的折叠宽度X应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执行的所有Z折叠处理。 还可以提供使用数字小键盘1101输入折叠宽度Y的数值的折叠宽度Y键1105,使
得能够同时设置折叠宽度Y。 在本系统中,如下所述,片材折叠处理(包括Z折叠)应用于以下各种作业的各个 中。基于来自操作单元801的用户指令确定是否将折叠处理应用于各个作业。
[1]不包括大尺寸的片材而包括小尺寸的片材作为用作打印对象的一组( 一束) 片材的作业,或不包括小尺寸的片材而包括大尺寸的片材作为用作打印对象的一组(一
10束)片材的作业。换言之,不使用小尺寸或大尺寸的任意一个的片材而使用两者中的另外 一个尺寸的片材作为用作打印对象的一组(一束)片材的作业。 [2]在打印一组(一束)片材时既使用小尺寸的片材又使用大尺寸的片材的作业, 即,包括小尺寸和大尺寸的两种片材作为用作打印对象的一组(一束)片材的作业。
本系统被配置为将Z折叠应用于上述类型的作业,并对所述作业应用如下所述的 流程图中的处理。 图9例示了在图6中例示的液晶屏805上显示的混合原稿尺寸画面的示例。当按 下图7中例示的高级模式键1008并按下混合原稿尺寸按钮(未示出)时,显示该画面。
在该画面上,能够设置是否以混合原稿尺寸模式执行复印操作。
"是"键1201和"否"键1202是二者选一的键。当期望自动进给不同尺寸的原稿 并将其在不同尺寸的输出片材上输出时,选择"是"键1201。否则,选择"否"键1202。
当期望放弃在该画面上进行的混合原稿尺寸设置时,按下取消键1204。当期望使 在该画面上进行的混合原稿尺寸设置有效时,按下0K键1203。 图10例示了在图6中例示的液晶屏805上显示的整理类型选择画面的示例。当 按下图7中例示的整理键1005时,显示该画面。 在该画面上,能够设置片材束的整理类型。使用分页(按份)键1303、分组(按
页)键1302以及订钉分页键1301来进行与对齐相关的设置,且只能选择这三个键中的一 个。 当期望针对各份对齐片材并执行整理时,使用分页(按份)键1303。例如,当将5 页原稿打印10份时,将5页原稿作为一份排出。当期望针对各页对齐片材以执行整理时, 使用分组(按页)键1302。例如,当将5页原稿打印IO份时,针对各页对片材进行分页,并 将10张作为一份排出。 当期望将片材订在一起以进行整理时,按下订钉分页键1301。例如,当将5页原稿 打印10份时,将5张订在一起作为一份排出。 移位分页键1304具有针对各份而将片材以束为单位前后移位并排出的功能。可 以设置移位分页功能与分页(按份)键1303、分组(按页)键1302和订钉分页键1301组合。 Z折叠键1305用于对是否进行Z折叠进行设置。当设置了 Z折叠时,根据图8中 例示的设置对所有页进行Z折叠处理。通过按下Z折叠键1305来对是否设置Z折叠进行 设置。当要设置Z折叠时,显示用于设置Z折叠的弹出气球1306,以清楚地显示设置了 Z折 叠。当不设置Z折叠时,消去用于设置Z折叠的弹出气球1306的显示,以清楚地显示未设 置Z折叠。当期望使设置有效时,按下0K键1307。当期望放弃设置时,按下取消键1308。
图11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 流程图。本示例描述了在进行折叠模式设置时的作业处理。 图2中例示的CPU 153将存储在R0M 151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152中并执行 控制程序,以实现步骤S1101到步骤S1107的各个步骤。 在操作单元801从用户接受开始键809的按下,同时要打印的原稿被放置在原稿 进给器IOO上时,本处理开始。 在步骤SllOl中,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首先确定是否设置了混合原稿(即
11片材)尺寸(图9)。如果CPU 153确定没有设置混合原稿尺寸(步骤S1101中的"否"),
则在步骤S1107中,CPU 153将作业当作不是混合原稿尺寸作业来执行该作业。 另一方面,当CPU 153确定设置了混合原稿尺寸时(步骤S1101中的"是"),处理
进入步骤S1102。 在步骤SI 102中,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确定是否设置了 Z折叠(图10)。 如果CPU 153确定没有设置Z折叠(步骤S1102中的"否"),则在步骤S1107中,CPU 153 将作业当作是不执行Z折叠的混合原稿尺寸作业来执行该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CPU 153确定设置了 Z折叠(步骤S1102中的"是"),则处理进入 步骤S1103。 在步骤S1103中,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获取用户使用图8中例示的操作 单元801设置的折叠宽度X。接着,在步骤S1104(即获取小片材的尺寸Z)中,图像形成装 置1中的CPU 153确定包含针对从原稿进给器100读取的所有原稿的打印片材的盒,并获 取小尺寸的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作为片材尺寸Z(在A4尺寸的情况下,Z = 210mm)。
接着,在步骤S 1105中,图像形成装置l中的CPU 153将折叠宽度X与片材尺寸Z 进行比较。作为所选择的小尺寸的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与折叠宽度X的比较结果, 如果CPU 153确定Z < X(步骤S1105中的"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6。在步骤S1106 中,CPU 153停止作业。 另一方面,作为所选择的小尺寸的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与折叠宽度X的比 较结果,如果CPU 153确定Z = X或者Z 〉X(步骤S1105中的"否"),则在步骤S1107中, CPU 153执行作业。 图12A和12B是例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Z折叠处理的 示例的图。本示例描述了在混合原稿尺寸设置期间以Z折叠方式执行作业的情况以及不执 行作业的情况。 图12A例示了在使用A4片材(第一片材)和A3片材(第二片材)的作业中将折 叠宽度X设置为210mm的示例。图12B例示了在使用A4片材(第一片材)和A3片材(第 二片材)的作业中将折叠宽度X设置为230mm的示例。 在图12A中,小片材(A4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为210mm。因此,在步骤 S1105中,关系Z二X成立。在步骤S1107中,CPU 153由此确定执行作业,从而生成符合图 12A中例示的形式的片材束。 然而,在图12B中,小片材(A4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为210mm。因此,在步 骤S 1105中,关系Z 〈X成立。在步骤S1107中,CPU 153由此确定停止作业,从而不生成 符合图12B中例示的形式的片材束。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生成包括在折叠宽度和片材尺寸上不同的混合片材的 片材束。 此外,当折叠宽度X大于小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时,停止作业,这能够防止 生成包括折叠宽度X超过小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的片材的片材束。在从原稿进给器 100读取的原稿的片材尺寸例如是A4尺寸和A3尺寸的情况下,小尺寸指的是A4尺寸。CPU 153在以混合原稿模式执行作业之前获取小尺寸。 当折叠宽度X小于小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时,不停止作业。因此,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后处理中进行裁切超出部分的按需打印(POD, print on demand)。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CPU 153基于CPU 153在步骤SI 103和SI 104之后执行 的步骤S1105中确定Z < X是否成立的结果,来确定在混合原稿尺寸作业中是否能够进行 折叠处理。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在通常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片材尺寸通常属于A系列 (例如A3尺寸和A4尺寸)。因此,CPU 153可以仅在用户改变折叠宽度X时,进行Z折叠 处理中的确定。下面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13是例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 流程图。本示例描述了折叠模式设置期间的作业处理。 CPU 153将存储在R0M 151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52中并执行控制程序,以实 现步骤S1301到S1308的各个步骤。在本示例中,通过在图11中例示的步骤S1103之前在 步骤S1303中进行确定,能够縮短直到执行作业时所经过的时间段。 通常,将如Z折叠的折叠宽度(图8)所代表的可以针对各用户定制的值预先存储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0M 151)中作为通用默认值(S卩,作为其初 始值)。例如,在日本,由于在许多情况下使用诸如A3尺寸和A4尺寸的A系列的尺寸的片 材,因此在Z折叠处理中,在许多情况下可将A3片材与A4片材匹配。因此,登记210mm作 为折叠宽度X的初始值。 在操作单元801从用户接受开始键809的按下,同时要打印的原稿被放置在原稿 进给器IOO上时,本处理开始。 在步骤S1301中,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首先确定是否设置了混合原稿 尺寸(图9)。如果CPU 153确定没有设置混合原稿(例如片材)尺寸(步骤S1301中的 "否"),则在步骤S1308中,CPU 153将作业当作不是混合原稿尺寸作业来执行该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CPU 153确定设置了混合原稿尺寸(步骤S 1301中的"是"),处 理进入步骤S1302。 在步骤S1302中,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确定是否设置了 Z折叠(图10)。 如果CPU 153确定没有设置Z折叠(步骤S 1302中的"否"),则在步骤S1308中,CPU 153 将作业当作是不执行Z折叠的混合原稿尺寸作业来执行该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CPU 153确定设置了 Z折叠(步骤S1302中的"是"),则处理进入 步骤S1303。 在步骤S 1303(即手动改变了折叠宽度X )中,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在 宽度改变确定处理中检查折叠宽度X是否从初始值(在本示例中=210mm)发生改变。如 果CPU 153根据宽度改变确定处理的结果确定折叠宽度X未改变(步骤S1303中的"否"), 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8。在步骤S 1308中,CPU 153执行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CPU 153确定折叠宽度X改变(步骤S1303中的"是"),则处理进 入步骤S1304。 步骤1304及后续步骤中的处理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例示的步骤S1103到 S1106中的处理相同,因此,不重复其描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在图13中例示的步骤S1303中确定用户是否手动改变 了折叠宽度X,能够节省执行步骤S1304及后续步骤中的处理所消耗的时间和人力。因此, 能够提高打印处理速度或打印效率。
13
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步骤S1105中,CPU 153确定在输送方向上的宽 度Z小于折叠宽度X时,停止作业以终止处理。在此情况下,放弃输入作业。因此,当再次 进行折叠设置时,同样必须重复作业输入处理。因此,当在步骤S1105中确定在输送方向上 的宽度Z小于折叠宽度X时,CPU 153可以调整折叠宽度X,从而不停止执行作业。下面描 述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14是例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 流程图。本示例描述进行折叠模式设置时的作业处理。 CPU 153将存储在R0M 151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52中并执行控制程序,以实 现步骤S1401到步骤S1407的各个步骤。在本示例中,图11中例示的步骤S1106中的作业 停止处理被改变为步骤S1406中的用于调整折叠宽度X的处理。 步骤S1401到步骤S1405与图11中例示的步骤SllOl到步骤S1105中的相同,因 此不重复其描述。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确定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小于折叠宽度X(步 骤S1405中的"是"),则在步骤S1406中,CPU 153自动调整折叠宽度X。更具体地说,CPU 153将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代入折叠宽度X。接着,处理进入步骤S1407。在步骤S 1407 中,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执行作业。 此时,CPU 153还可以显示用于输入满足Z < X的折叠宽度X的画面(未示出), 使得用户能够再次设置折叠宽度X。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通过执行步骤S1406中的处理,能够如同在第一示例性 实施例中那样继续作业而不中断作业。因此,能够节省用户再次输入作业所消耗的时间和 人力。 在上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步骤S1402中确定设置了 Z折叠时,CPU 153还 可以确定是否手动改变了折叠宽度X,使得不执行步骤S1403到步骤S1406中的处理。下面 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 图15是例示在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 的流程图。本示例描述了在进行折叠模式设置时的作业处理。 CPU 153将存储在R0M 151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52中并执行控制程序,以实 现步骤S1501到步骤S1508的各个步骤。在本示例中,在图14中例示的步骤S1402和步骤 S1403之间添加用于确定是否手动改变了折叠宽度X的处理。更具体地说,在图15中例示 的流程图中,在图14中例示的流程图中添加了步骤S1503。添加的步骤的内容与第二示例 性实施例中的类似。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处理与第二以及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处理类似,因此, 不重复其描述。 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能够节省执行步骤S1504及后续步骤中的处理所消耗的 时间和人力。因此,能够提高打印处理速度或打印效率。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步骤S1405中,CPU 153确定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 小于折叠宽度X时,停止作业。然而,存在如下情况用户期望设置超过小尺寸的片材在输 送方向上的宽度Z的折叠宽度X。因此,可以显示用于使用户确认设置了超过输送方向上的 宽度Z的折叠宽度X的画面。因此,通过来自用户经由该画面的指令确定是执行作业还是停止作业。对本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6是例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的 流程图。本示例描述了在进行折叠模式设置时的作业处理。CPU 153将存储在R0M 151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52中并执行控制程序,以实
现步骤S1601到步骤S1609的各个步骤。在本示例中,图14中例示的步骤S1406及后续步
骤中的处理被改变为步骤S1606、步骤S1607及步骤S1608中的处理。 步骤S1601到步骤S1605与图14中例示的步骤S1401到步骤S1405中的处理相
同,因此,不重复其描述。 图17例示了在图2中例示的操作单元801上显示的作业停止画面的示例。
本示例画面包括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停止作业的消息、用于给出继续执行作业的指 令的继续键1701、以及用于停止执行作业的停止键1702。 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CPU 153确定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小于折叠宽度X(步 骤S1605中的"是"),则在步骤S1606中,在CPU 153的控制下,在液晶屏805上显示图17 中例示的作业停止画面。 用户确认图17中例示的作业停止画面的显示,并当期望继续作业而不改变当前 的折叠宽度X时按下继续键1701。另一方面,当期望停止作业时,用户按下停止键1702。
在步骤S1607中,CPU 153确定是否停止作业。如果CPU 153确定操作单元801接 受了继续键1701的按下(步骤S1607中的"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9。在步骤S1609 中,CPU 153继续执行作业。 另一方面,如果CPU 153确定操作单元801接受了停止键1702的按下(步骤S1607 中的"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8。在步骤S1608中,CPU153确定停止作业并终止处理。
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当用户期望设置超过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Z的折叠 宽度X时,也能够继续作业。 图18例示了在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处理步骤的示例 的流程图。本示例描述了在进行折叠模式设置时的作业处理。 CPU 153将存储在R0M 151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52中并执行控制程序,以 实现步骤S1801到步骤S1810中的各个步骤。在本示例中,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例示的 步骤S1602和步骤S1603之间添加了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例示的步骤S1303中描述的用 于确定是否手动改变了折叠宽度X的处理。更具体地说,图18中例示的流程图是添加到图 16中例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803。添加的步骤的内容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步骤的内容 类似。 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的内容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以及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中的处理的内容相同,因此,不重复其描述。 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能够节省执行步骤S1804及后续步骤中的处理所消耗的 时间和人力。因此,能够提高打印处理速度或打印效率。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能够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 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以及由系统或设备的 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步 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
15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 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种变型、等同 结构及功能。
权利要求
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执行单元,其被配置为执行使用第一尺寸的片材和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片材的作业;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对在所述作业中使用的所述第二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折叠宽度进行设置;折叠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设置的折叠宽度对所述第二尺寸的片材进行折叠;比较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设置的折叠宽度进行比较;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作业的执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停止 所述作业的执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 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设置的折叠宽度时,所述控制单元停止所述作业的执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比较结果,调整所设置的 折叠宽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 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设置的折叠宽度时,所述控制单元调整所述折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是否要调整所设置的折叠宽度,并且当确定要调整所述折叠宽度时,基于用户指令确定是否停止所 述作业的执行。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 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设置的折叠宽度时,所述控制单元确定要调整所述折叠宽度, 并且基于所述用户指令,确定是否停止所述作业的执行。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原稿读取单元,其中,所述作业是对所述原稿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进行输出的复印作业。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作业是对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的打印信息 进行输出的打印作业。
10. —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执行使用第一尺寸的片材和在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 片材的作业时,设置所述第二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折叠宽度; 根据所设置的折叠宽度对所述第二尺寸的片材进行折叠;将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设置的折叠宽度进行比较;以及 基于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作业的执行。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停止所述作业的执行。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设置的折 叠宽度时,停止所述作业的执行。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比较结果,调整所设置的折叠宽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设置的折 叠宽度时,调整所述折叠宽度,使得所述折叠宽度与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 上的宽度一致。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是否要调整所设置的折叠宽度,并且当确定要调整所述折叠 宽度时,基于用户指令确定是否停止所述作业的执行。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设置的折 叠宽度时,确定要调整所述折叠宽度,并且基于所述用户指令确定是否停止所述作业的执 行。
17.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作业是对读取的原稿进行输出的复印作业。
18.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作业是对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的打印信 息进行输出的打印作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及片材处理方法,所述装置在执行使用第一尺寸的片材和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片材的作业时,将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尺寸的片材的折叠宽度进行比较。所述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尺寸的片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尺寸的片材的所述折叠宽度的比较结果,控制作业的执行。
文档编号B65H45/16GK101767732SQ20091025438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坂田宗隆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