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手压式切开隔水垫层的瓶盖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盛装液体容器的瓶盖装置,尤其是通过手压式切 开隔水垫层的瓶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盛装各种药品、食品、化妆品、洗涤品、杀虫剂等容器 的瓶盖,近千种不同结构,其瓶盖功能各有不同,主要以手压式装置的瓶 盖为主,可将瓶中的液体状的物质,通过压縮瓶中空气,产生负压强,把 瓶中液体挤出来,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现生活中的盛物容器广泛采用其结 构。对于盛装液体容器内装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通过外力手压作用, 将瓶盖内的可港性固体物质,推入瓶中液体内,与水溶液混溶一体,其上 述现有瓶盖结构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瓶盖在外力作用下,将瓶盖内可溶性固体物体从隔水垫层推 入瓶中技术问题,本实用外型提供一种手压式切开隔水垫层,将可溶性固 体脱落进瓶中的瓶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凸型瓶盖中间,设 一个手压活塞杆孔,孔中间插入硬质塑料的手压活塞杆、在手压活塞杆上 端中间设一个螺孔,固定带有螺栓的手柄帽,手压活塞杆下端,设有能切 开软质材料的隔水垫层的硬度塑料的三棱切刀头,在手压活塞杆中间,设 一个推料板,在推料板上设有若干个能将隔水垫层切口扩大,可使可溶性 固体原料脱落进瓶中水溶液内的撑开切口小柱。在凸型瓶盖内下端,安装 一个把可溶固体原料与瓶中水溶液分开的隔水垫层,隔水垫层上面设有装 料槽,放入颗粒状或粉末状固体的中药制剂或食品制品。在隔水垫层下面 与瓶体嘴之间设一个密封垫,防止空气进入瓶体内,在凸型瓶盖内的手压 活塞杆上,设一个橡胶密封圈,防止瓶中液体在压强作用,液体从手压活 塞杆上泄出,在凸型瓶盖上安装一个瓶盖罩,防止手压柄被挤压,使用时,
先打开瓶盖罩,用手指轻轻压手柄帽,手压活塞杆的三棱切刀,将隔水垫 层切开三角口,撑开切口小柱把隔水垫层切口扩大,在推料板挤压下,瓶 盖内可溶性固体原料脱落入瓶中水溶液内,达到固体原料与水溶液溶解一 体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压式切开隔水垫层,将可溶性固体脱落 入瓶中的瓶盖装置,解决瓶体中中药剂或食品制品的混溶液长期存放,易 出现物质沉淀现象,而縮短产品保质期。本实用新型将可溶固体原料放置 在瓶盖中,与瓶中水溶液分开,可延长产品保质期,使用时,通过手指压 手柄帽,手压硬质塑料的活塞杆上三棱切刀,切开软质材料的隔水垫层, 将可溶性固体原料推进脱落入瓶中水溶液内,混溶,其瓶盖结构简单,使 用操作方便,是一种新颖的分别盛装液体、固体物容器的瓶盖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不说明。 ,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瓶盖装置剖面结构图
图2是凸楚瓶盖示意图 图3手压活塞杆剖面结构图
图中1凸型瓶盖,2瓶盖罩,3手柄帽,4手压活塞杆,5密封圏, 6推料板,7装料槽,8隔水垫层,9密封垫,10三棱切刀头,11瓶体, 12活塞杆孔,13活塞杆手柄螺孔,14手柄帽螺栓,15水液体,16撑开 切口小柱。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在凸型瓶盖(1)中间,设一个手压活塞杆孔(12), 孔(12)中间插入手压活塞杆(4),在手压活塞杆(4)上端中间,设一个 活塞杆手柄螺孔(13),来固定带有螺栓(14)的手柄帽(3),手压活塞杆 (4)下端头,设有一个三棱切刀头(10),在凸型瓶盖(1)内装料槽(7) 下端,安放一个隔水垫层(8),在隔水垫层(8)与瓶体(11)嘴之间,设 一个密封垫(9),在凸型瓶盖(1)内的手压活塞杆(4)上,设一个密封 圈(5),瓶体(11)内盛装有水液体(15)。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手压活塞杆(4)中间部位,设一个推料板 (6),在推料板(6)上设置有若干个撑开切口小柱(16)。
权利要求1、一种手压式切开隔水垫层的瓶盖装置,由凸型瓶盖、瓶盖罩、手柄帽、手压活塞杆、密封圈、隔水垫层、密封垫、瓶体结构组成,其特征是手压活塞杆下端,设有一个切开软质材料的隔水垫层的硬质塑料的三棱切刀头,在手压活塞杆中间,设有一个推料板,在推料板上设有若干个撑开切口小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压式切开隔水垫层的瓶盖装置,其特征是-在凸型瓶盖内,隔水垫层上,设有一个盛装可溶性固体原料的装料槽。
专利摘要一种手压式切开隔水垫层的瓶盖装置,由凸型瓶盖、瓶盖罩、手柄帽、手压活塞杆、密封圈、隔水垫层、瓶体结构组成,其特征是手压活塞杆下端设有切开隔水垫层的三棱切刀头,通过手指手压手柄帽,三棱切刀将隔水垫层切开口,使瓶盖内可溶性固体,从隔水垫层切口脱落进入瓶中,与水溶液混溶一体,该瓶盖结构,将固体与水液体分开,来延长产品保质期,其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是一种新颖的分别盛装液体、固体物容器的瓶盖装置。
文档编号B65D51/24GK201062128SQ20072011626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4日
发明者王伟明 申请人:王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