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有盖子的条带分配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粘性的、 覆盖性的或者有色材料薄膜从衬带转移至基片上的手持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修正带施加器或者用于胶带等的施加器是众所周知 的。通常,这些施加器包括壳体和自所述壳体伸出的施加构件的顶端, 修正带等围绕该顶端被引导。由于用于这些类型的施加器的修正带或者 任何其它条带容易受损并且顶端总是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受到外部影 响,因此当施加器不使用并储存在某处时,条带容易被破坏甚至破裂。 一旦条带破裂,整个施加器都不得不被丢弃。然而,存在一些解决方案, 用于在不使用施加器时保护条带不受外部影响。例如设置一帽,其装配 在壳体上并在使用后放在施加器上。使用这样的帽来进行保护的缺点在 于其可容易丢失,于是具有条带的顶端再次得不到保护。此外,当帽放
在壳体上时,施加器的尺寸变大,因此使其不便于储存。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是直接在壳体上设置保护构 件,从而其不会丢失。然而,配备这种保护装置的施加器通常难以由用
户操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这样的目的,即提供一种手持式装置,其用于将 粘性的、覆盖性的或者有色材料薄膜从衬带转移至基片上,根据该装置, 在装置不使用时,施加器构件受到可靠保护,并且易于用户使用。
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手持式装置得以实现。在 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壳体的手持式装置,其用于将粘性的、 覆盖性的或者有色材料薄膜从衬带转移至基片上。所述壳体设有顶端开 口,施加器构件的顶端穿过该顶端开口伸出。设置有盖子,该盖子可在 颈部上从施加器构件的顶端未被盖住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施加器构件的顶 端被盖住的第二位置。所述盖子优选地径向布置在所述壳体的颈部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思想,通过使所述盖子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而使 得该盖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这方面,所述盖子可以例如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从 而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螺旋运动。
优选的是,当旋转盖子时,所述顶端自身并不旋转而是在相对于所 述壳体的旋转中固定。
举例来说,所述盖子可包括适合于在所述颈部的外表面上螺旋运动 的第一构件,以及与第一构件连接且适合于在第二位置盖住施加构件的 顶端的第二构件。
通过手持式装置的上述结构,即使在手持式装置被使用时,盖子也 会留在壳体上,从而使旨在保护顶端的盖子在手持式装置不用时不会丢 失。此外,顶端的保护以非常容易操作的方式实现,即盖子从顶端未被 盖住的第一位置移动至顶端完全消失在盖子形成的空腔内的第二位置, 从而受到保护而不受外界影响。
因此,所述盖子在颈部的外表面上螺旋运动,便于用户操作,用户 无需任何努力就可以将盖子抓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并通过扭转 而移动盖子。对于用户来说,以上述方式执行扭转运动比例如必须执行 线 性运动而将盖子移动至保护顶端的位置的情况容易得多。所述盖子在 圆柱形颈部的表面上顺畅滑动,由此通过设在所述盖子的第一构件内部 的两个引导构件来引导所述螺旋运动。
优选的是,第一构件的圆柱部的外周相应地成波纹状或者设有肋或 者抓握肋。因此,在用户将其手指尖和拇指尖放在盖子的圆柱部的外周 上以沿盖住或打开施加构件顶端的方向扭转盖子时,其指尖不会在进行 扭转运动时从盖子表面滑落。
此外,由于在所述颈部上优选地设有至少一个挡销,盖子本身不会 从手持式装置的圆柱形颈部滑落,所述挡销从颈部的外周伸出并限制螺 旋运动,使得所述盖子不会从颈部滑落。
以下参照附图通过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以及通过本发明获得的进 一步优点加以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盖子和壳体的分解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装置的立体图,所述盖子处于第一 位置;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装置的立体图,所述盖子处于第二 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手持式装置
2壳体
3盖子
4后部
5主体
6颈部
7圆柱部
8锥形部
9挡销
10顶端开口
11顶端
12施加构件
13修正带
14施加边缘
15引导翼
16第一构件
17第二构件
18颈圈
19引导构件
20凹部
21圆柱部
22锥形部
23抓握肋
24第一开口
25第二开口
纵向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装置1。壳体2和盖子3以分解图 分别示出。壳体2本身具有三个不同的成形部具有半球形的后部4、具 有长圆形或者圆筒形的中间部或者主体5以及设置在手持式装置1的前 端的颈部6。此外,颈部6由两个不同的成形部组成锥形部8以及与主 体5相邻的圆柱部7,锥形部8构成了壳体2的前端的最外部。
设有一挡销9,其从圆柱部7的位于从圆柱部7到锥形部8过渡紧 前方的表面伸出,当盖子3在被用户扭动时抵靠该挡销9,因此不会从壳 体2的颈部6滑落。锥形部8仅具有非常微小的锥度,在锥形部8的最 前端设有顶端开口 10,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穿过该顶端开口 IO伸出。 由表面上贴有覆盖材料薄膜的衬带构成的修正带13从形成在壳体2内的 空腔被引向施加构件12,绕过施加边缘14而再次回到壳体2内。
为了绕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安全引导修正带13,顶端11具有两个 相对的引导翼15,所述引导翼15在两侧基本垂直延伸以在顶端11的两 侧形成壁,从而当施加边缘14在诸如纸张的基片表面移动时,修正带13 不会滑落。在颈部6的锥形部8内形成有凹部20。凹部20从锥形部8的 最前端,也就是设有顶端开口 10的地方向圆柱部7延伸。凹部20设置 在修正带13的正上方。
在壳体2的内部或者尤其是在壳体2形成的凹腔内,设有驱动机构 (未示出),该驱动机构用于向施加构件12供应修正带13并巻绕使用过 的条带。该驱动机构可以是任何类型,只要当使用手持式装置1时由于 施加边缘14在基片上移动从而修正带13被自动供应和巻绕即可。
此外,如上面所述的盖子3示于图1中。从图中可以看出,盖子3 包括两个主要部件下部凸轮件或者第一构件16和上部凸轮件或者第二 构件17。在手持式装置1组装的状态下,第一构件16座置在壳体2的颈 部6上。此外,当手持式装置1组装时,第二构件17固定连接到第一构 件16上。第一构件16具有环形颈圈18,其内直径略大于颈部6的外径, 以便其相对较紧地装配在颈部6上,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正余量,以便 于盖子3可以在颈部6上移动。
两个引导构件19设置在环形颈圈18的内圆周上,基本上彼此相对。 每个引导构件19都形成有后缘26,所述后缘26延伸到急剧上升边缘27 中。由于这种结构,在手持式装置1的组装状态下,当用户扭转盖子3 时,盖子3与颈部6的圆柱部7的外表面接触并在其上滑动,从而使盖 子3能够在圆柱部7的外表面上进行螺旋运动,并分别被相应地引导或 控制。
盖子3因此被径向设置在颈部6的外部。其优点是基本上盖子3整 体容易抓握,以便由用户的手指操作。优选地,整个盖子露在外面。
盖子3位于颈部6外的这一设置的另一优点是因而在颈部6内有更 多的可用空间。这是重要的,例如要在颈部6和顶端之间设置间隙,以 便于允许所述顶端具有柔性(摆动)运动。
盖子和颈部之间的螺旋机构可以包括径向作用的引导曲线,即,螺 旋机构的一个元件径向设置在盖子内。与例如从JP2005001850公知的线 性设置机构相比,这种螺旋机构能縮短长度。根据本发明的螺旋机构优 选径向设置在盖子内部而不是例如从JP2005001850中公知的那样设置在 后端。
现对盖子3的第二构件17进行描述。第二构件17基本与壳体2的 颈部6的形状相对应,但是具有略大的直径,以便于其仍可以装配在颈 部6上并且还可在颈部6上移动。因此,第二构件17还具有圆柱部21 和锥形部22,圆柱部21的内径仅略大于颈部6的圆柱部7的外径,锥形 部22的内径仅略大于颈部6的锥形部8的外径。
第二构件17的圆柱部21的外周表面成波纹状,以便于在其上形成 抓握肋23,以在用户扭动盖子3以相应地盖上或打开施加构件12时,可 以防止用手指握持手持式装置1的用户的指尖和/或大拇指尖从盖子3滑 落。这里,抓握肋23设置在圆柱部21的整个表面上。然而,也可以构 想仅局部设置抓握肋,例如只设置在用户应当放置其指尖的两个位置上, 或者纵向上仅覆盖圆柱部21的一部分,但是仍旧围绕整个圆周设置。
此外,第二构件17具有第一开口 22和第二开口 25,第一开口 22 的尺寸设置成适于在第一构件16上滑动,并且当手持式装置1被使用时, 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穿过第二开口 25伸出。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装置1的立体图,盖子处于第一位 置,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装置的立体图,盖子处于第二位置。 以下参照图2和图3说明手持式装置1的操作。
在图2中,手持式装置1的盖子3处于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未被 覆盖的第一位置,从而使手持式装置1处于备用状态。在该位置,即盖 子3的第一位置,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穿过盖子3的第二开口 25伸出。 这时盖子3处于退回位置,由于第一构件16的颈圈18抵靠壳体2的主 体5,并且壳体2的颈部6全部被盖子3覆盖,因此从外面不能看到。
在用户结束使用手持式装置1后,其将食指尖和拇指尖放在盖子3 的圆柱部21上并简单地扭动盖子3,例如扭转90度(可以构想任何角度, 这取决于引导构件的形状),盖子3从而沿着手持式装置1的纵向轴线L 绕颈部6的圆柱部7的外周螺旋运动,盖子3在圆柱部7的表面上滑动。 当到达第二位置时,即当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完全消失在盖子3形成 的凹腔内从而受到完全覆盖和保护时,挡销9防止任何进一步运动,以 便使盖子不能从壳体2的颈部6滑落。在该位置,也是盖子3的延展位 置,手持式装置l可以携带或储存,修正带13不会有任何受损或破裂的 风险。此外,在该延展位置,颈部6的圆柱部7的一部分未被盖住,因
此这时是可见的。如果用户希望使用手持式装置1,为了将盖子3旋回第 一位置,仅仅向相反方向扭动即可(如图2和图3的相应箭头所示),然 而当颈圈18抵靠壳体2的主体5时,该运动自动停止。因此,通过非常 简单的机构就可以对承载修正带13等的顶端11进行可靠保护,这对用 户来说非常容易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装置(1),该手持式装置用于将粘性的、覆盖性的或者有色材料薄膜从衬带(13)转移至基片上,该手持式装置包括壳体(2),该壳体设有顶端开口(10),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穿过所述顶端开口(10)伸出,其中,该手持式装置设有盖子(3),所述盖子(3)可相对于颈部(6)从所述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未被盖住的第一位置移动至该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被盖住的第二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3)通过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而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盖子(3)布置在所述壳体(2)的颈部(6)的外表面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包括第一构 件(16),该第一构件(16)适于在所述壳体的颈部(6)的外表面上螺 旋运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包括第二构 件(17),该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16)相连并且适于在所述第二位 置盖住所述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 (6)具有圆柱部(7)和锥形部(8)。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 部(7)上设有至少一个挡销(9)。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构件(16)具有环形颈圈(18)和两个引导构件(19),所 述引导构件适于引导所述盖子(3)在所述颈部(6)的表面上的螺旋运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在 于,所述盖子(3)可通过扭转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 (3)可通过沿与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而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在 于,所述螺旋运动在所述颈部(6)的圆柱部(7)上进行。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构件(17)具有圆柱部(21)和锥形部(22)。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构件(17)具有第一开口 (24)和第二开口 (25),该第 二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 (24)在所述第一构件(16)上滑动,所述第 二开口 (25)作为所述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的顶端开口。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6)和所述第二构件(17)彼此固定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颈部(6)的锥形部(8)内形成有凹部(20)。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是延展位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位置是縮回位置。
16. 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手持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顶端(1)是柔性的。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顶端(11)包括施加边缘(14)和两个相对的引导翼(15)。
18. 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引导构件(19)均具有后缘(26)。
1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 缘(26)延伸到急剧上升边缘(27)中。
20.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装置(1),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构件(17)的圆柱部(21)的至少一部分在外周周围成 波纹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装置(1),其用于将粘性的、覆盖性的或者有色材料薄膜从衬带(13)转移至基片上,并包括壳体(2),该壳体具有主体(5)和颈部(6),颈部(6)设有顶端开口(10),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穿过该顶端开口伸出,其中盖子(3)设置在颈部(6)上,盖子(3)可在颈部(6)上从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未被盖住的第一位置移动至施加构件(12)的顶端(11)被盖住的第二位置,其中,盖子(3)包括适于在颈部(6)的外表面上螺旋运动的第一构件(16)和连接到第一构件的第二构件(17)。
文档编号B65H37/00GK101356105SQ200680050419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4日
发明者弗兰克·罗兰, 阿诺德·贝 申请人:Bic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