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定位的收线模块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定位的收线模块,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拉放动作而作固定或卷收,使线材顺利收纳于作动体内的收线模块。
背景技术:
现今无论是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或传真机等均免不了须使用界面装置(INTERFACE CARD),虽适当的线材可达界面装置之间的连接,然而,过长或过多的线材使用时会具有下列各项缺点(a)收藏整理上较为困难;(b)易造成四周线材混乱放置的现象;(c)由于线材过于杂乱可能导致弯折、重迭或受压制的情形发生,易影响电力传输的顺畅性,甚至有造成电线走火的高危险性。
(d)工作环境不整齐,不但颇为不便,且有碍观瞻。
是以,为解决上述缺点,因而衍生出现有的收线模块,相关的先前技术如下所述请参阅图1及图2,如图所示,其主要包括有上盖11、转芯12及下盖13,其中上盖11上设有夹持部111,用以夹持涡形卷簧14的一端,此涡形卷簧14的另一端则卡掣于转芯12的开口121上,所述转芯12上另开设有缺口122,且所述缺口122是供USB连结线15跨设,于前述转芯12的上侧开设导轨123,且于下盖13的适当位置开设限位槽131,以使滚珠16于限位槽131及前述导轨123的内移动。最后,再以一固定组件17锁固现有的收线模块1。
然而,这种收线模块由于下列原因而不能保留适当固定长度于外及顺利的收回线材(a)滚珠16与限位槽131之间必须存在一定间隙,使得滚珠16不能规则性的在限位槽131中移动,容易滑出定位区。
(b)滚珠16在导轨123内无法顺利的移动,将使得涡形卷簧14的弹性强度渐渐疲乏,且连结线15的使用寿命亦会受到影响。
缘是,有鉴于上述各项缺点,本案的发明人遂竭其心智,创新改良,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自动定位的收线模块案,实为一具功效增进的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通过拉放动作而作固定或卷收,同时使线材顺利于作动体内卷动的收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与滚动单元相互作用并具设有承接部及缓冲部的第二弹性单元的收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滚动单元于导轨内移动时,此导轨不易磨损的收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导轨设于下壳体上的收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收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操作时较不影响线材使用寿命的收线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动定位的收线模块,是包括有上壳体、作动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可供滚动单元移动的导轨,其中所述导轨具设有定位区、内轨区及外轨区,所述作动体上设有第二定位部及限位槽,其中第二定位部是供第一弹性单元一端固定,而第二定位部的另一端则与上壳体的第一定位部相固定,而限位槽是供滚动单元及第二弹性单元容设,且第二弹性单元设有承接部及缓冲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所述的优点及功效(1)当滚动单元通过变位区的高度差时,利用第二弹性单元的缓冲部的压缩量产生足够的空间,以使滚动单元可在导轨中顺利滑动。
(2)本实用新型中将导轨设于下壳体上,并将可于导轨中移动的机构设于作动体上,与现有结构相较,由于下壳体的厚度几乎已标准化,大部份的收线模块中下壳体的厚度不会太厚,故本实用新型将可于导轨中移动的机构设于作动体上,其机构可发挥的空间当然较现有结构大。
(3)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弹性单元的缓冲部可降低下壳体的导轨的磨损。且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加工成本低、材料成本低,无须太复杂的加工程序或组装步骤即可完成。
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弹性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开过程滚动单元在内轨区的作动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拉开过程滚动单元进入外轨区的作动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拉开过程滚动单元在外轨区循环的作动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拉开后松手定位过程滚动单元进入定位区的作动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拉开后松手定位过程滚动单元停在定位区的作动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拉开后松手收线过程滚动单元进入内轨区的作动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松手后收线完成滚动单元进入内轨区的作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收线模块;11上盖;111夹持部;12转芯;121开口;122缺口;123导轨;13下盖;131限位槽;14涡形卷簧;15USB连结线;16滚珠;17固定组件;21上壳体;211第一定位部;22第一弹性单元;23第二弹性单元;24滚动单元;25作动体;251第二定位部;252限位槽;256定位孔;257固定板;258定位销;26下壳体;261导轨;261a定位区;261b内轨区;261c外轨区;261d变位区;27固定组件;28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主要包括有上壳体21、第一弹性单元22、第二弹性单元23、滚动单元24、线材28、作动体25及下壳体26。
所述上壳体2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211,所述下壳体26上设有可供滚动单元24移动的导轨261,其中所述导轨261具设有定位区261a、内轨区261b及外轨区261c,且内轨区261b及外轨区261c之间设有变位区261d,而定位区261a则与内轨区261b相接设。
请参阅图4,所述作动体25上设有第二定位部251及限位槽252,其中第二定位部251是供第一弹性单元22一端固定,且所述第一弹性单元22的另一端与上壳体21的第一定位部211相固定。
所述限位槽252的另一侧,是设有定位孔256以供一固定板257上所设的定位销258压入迫紧。组装时,先将第二弹性单元23置入限位槽252中再以固定板257的定位销258与作动体25的定位孔256相对并压入迫紧;其中第二弹性单元23具设有承接部231及缓冲部232。
请参阅图3及图4,如图所示,将线材28固定于作动体25内部,再将滚动单元24置于第二弹性单元23的承接部231上,由此滚动单元24容设于限位槽252内,当作动体25与下壳体26即将相互接合时,滚动单元24必须置入上壳体21的导轨261内,当上壳体21与下壳体26相互接合后,再以一固定组件27锁固。
请再参阅图5,是为第二弹性单元23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此弹性单元上所设的承接部231及缓冲部232皆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其中承接部231的特性在于提供滚动单元24两个斜向上的方向的支撑作用力,而这两种作用力是将滚动单元24朝上壳体21的导轨261顶抵,目的在于使滚动单元24规则性的移动,意即限制滚动单元24仅能在承接部231上往复的运动;而缓冲部232的特性是在提供当滚动单元24经过导轨261的变位区261d时,不会产生轨导磨损,产生顿点阻力的现象,意即施于滚动单元24上的支撑作用力为弹性作用力,故当滚动单元24在进入变位区261d到离开变位区261d的期间其支撑作用力会随着滚动单元24的运动状态而加以调整,以使第二弹性单元23能准确的控制滚动单元24。
基此,上述内容将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顺利的达到固定或卷收的目的。
(a)本实用新型的拉开过程一请参阅图5及图6,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两侧的线材28向外拉开带动作动体25逆时针旋转的同时,滚动单元24在内轨区261b移动(此时由于第二弹性单元23的承接部231发生作用,使滚动单元24得以顺利的在导轨261内移动)。
(b)本实用新型的拉开过程二请参阅图5及图7,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两侧的线材28继续向外拉开带动作动体25逆时针旋转的同时,滚动单元24由内轨区261b通过变位区261d进入外轨区261c(此时由于第二弹性单元23的缓冲部232发生作用,使滚动单元24得以顺利的在导轨261内移动)。
(c)本实用新型的拉开过程三请参阅图5及图8,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两侧的线材28继续向外拉开带动作动体25逆时针旋转的同时,滚动单元24在外轨区261c移动(此时由于第二弹性单元23的承接部231发生作用,使滚动单元24得以顺利的在导轨261内移动)。
(d)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过程一请参阅图5及图9,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两侧的线材28拉开后松手带动作动体25顺时针旋转的同时(此时受第一弹性单元22的引导),滚动单元24由外轨区261c通过变位区261d进入定位区261a(此时由于第二弹性单元23的缓冲部232发生作用,使滚动单元24得以顺利的在导轨261内移动)。
(e)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过程二请参阅图5及图10,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两侧的线材28拉开后松手受第一弹性单元22的弹力影响,滚动单元24于定位区261a内停止。
(f)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过程请参阅图5及图11,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两侧的线材28稍为拉开后带动作动体25逆时针旋转的同时,滚动单元24由定位区261a通过变位区261d进入内轨区261b(此时由于第二弹性单元23的缓冲部232发生作用,使滚动单元24得以顺利的在导轨261内移动)。
(g)本实用新型的收线完成请参阅图5及图12,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两侧的线材28松手后受第一弹性单元22的弹力影响带动作动体25顺时针旋转的同时,滚动单元24在内轨区261b循环运动(此时由于第二弹性单元23的承接部231发生作用,使滚动单元24得以顺利的在导轨261内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括于本案的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定位的收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壳体、作动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可供滚动单元移动的导轨,所述作动体上设有第二定位部及限位槽,第一弹性单元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固定,其另一端则与上壳体的第一定位部相固定,而限位槽容设有滚动单元及第二弹性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收线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单元设有承接部及缓冲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位的收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导轨包括有定位区、内轨区、变位区及外轨区,且变位区是设于内轨区及外轨区之间,而定位区则与内轨区相接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定位的收线模块,其主要是于上壳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可供滚动单元移动的导轨,所述作动体上设有第二定位部及限位槽,其中第二定位部是供第一弹性单元一端接设,其另一端则与上壳体的第一定位部相接设,而限位槽是供滚动单元及第二弹性单元容设。
文档编号B65H75/34GK2922197SQ200620002288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2日
发明者林耀诚 申请人:林耀诚, 郑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