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篮,尤其涉及一种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一般小型物件的收纳容置,传统上是采用抽屉式收纳盒作为收纳容器,同时兼具分类效果,由此能方便物件的取置与收藏,但是,因此类收纳盒是采取封闭式收纳结构,导致在物件的取置上较为麻烦与不便,影响其使用的便利性与实用性,为此,创作人曾研发出一种半开放式的置物篮,并赋予其可堆叠组设效能,以使其得以适用于物件的收纳与分类,同时在物件的取置上更直接且便利,据以达到较佳之实用价值。
上述的置物篮10在结构设计上,请参阅
图1、2所示,主要是以金属网片冲压制成篮体11后,再于篮体11周缘焊结框杆12以修饰其网片边缘,即构成置物篮10的基本功能,而为赋予置物篮10的堆叠功能,于篮体11的底部另焊结有一底框13,并在底框13后缘部位向下折制出一卡制部14,又在篮体11底部焊设一横向框体15,横向框体15两端亦向下折制成二卡制部16、17,该三卡制部14、16、17恰可契合于置物篮10顶缘内径规格,据以在置物篮10作上、下层叠置时,其上层置物篮10底部的三卡制部14、16、17恰好卡抵于下层置物篮10’的顶缘内侧,从而可取得稳固的堆叠定位关系,从而可依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其堆叠数目,以获得物件的收纳与分类的实用性与物件取置的便利性。
在上揭产品的开发上,固可达成预期的物件分类收纳与取置便利的实用效能,但因其在置物篮的堆叠定位结构设计上,却仍存在有以下缺失其一为了于置物篮底部成型堆叠定位的三卡制部,是以必须于篮体底部焊结底框及横向框体,同时折制出所须之卡制部,不但在加工制造上较为麻烦,且在其焊组上必须设法确保底框后部的卡制部与横向框体两端卡制部的相对关系可精确契合置物篮顶部框体内缘尺径,导致其整体加工难度与成本的增加影响其产业利用价值。
其二因其置物篮的网片仅于顶缘及底部焊结有框体以维持其型态,而在篮体的周边则并无任何支撑,其抗压力明显不足,导致在置物篮堆叠使用的状态下,若上层置物篮所收纳的物件重量过重,可能造成下层置物篮的篮体网片受压变形,影响其整体结构与使用态样的完整性,实有待设法解决改善的必要。
其三在置物篮的堆叠定位上,是利用置物篮底部两侧及后侧的卡制部卡抵于下层置物篮顶缘框体内侧,不但在叠置上较为不便,且其仅能取得三向限位效果,在置物篮前方并未形成限位,导致在取置物件时,可能有造成上层置物篮往前脱位之虞,其堆叠稳固性明显不足。
即,前揭之置物篮固因具有堆叠功能而得改善传统收纳盒之物件取置问题,惟却仍存在有部份缺失而影响其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使其制造加工可获得简化,同时在堆叠扣组上可获得更便捷而稳固的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使其篮体的抗压变形效能得以提升,据以在收纳物件重量过重的情形下,仍不致发生置物篮变形压倾现象,而能维持其结构及使用状态的完整性的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除了使其在赋予置物篮堆叠扣组的便捷实施外,更得形成四向限位效能,有效杜绝置物篮滑脱的问题产生的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主要是采金属网片一体冲压制成篮体,于其顶缘及前缘部位周缘焊结一金属线杆折制成型的框架,据以构成置物篮的基本雏型;其特征在于该篮体两侧部位乃分别焊结组设一金属线杆折制成型的扣持框架,该等扣持框架乃呈上窄下宽的梯型型态,且扣持框架的高度乃大于篮体高度,以使该等扣持框架在折制时,得以将其下端部位向内折制成水平型态的托持部,而其上段则略微向内弯折成扣持部,据以在扣持框架焊组于篮体两侧时,其下侧托持部得以托持于篮体底部,而其顶端的扣持部则高出于篮体的顶缘,依此构成置物篮的扣组结构,利用两侧扣持框架上段扣持部特得形成外扣式定位,使其在置物篮的堆叠扣组上可获得更便捷而稳固之定位效果者。
其中,该置物篮两侧扣持框架上端的扣持部外迳恰于扣持框架下端的内径相符,使能据以取得置物篮堆叠状态的四向限位效果,据以有效杜绝置物篮发生脱位之虞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主要是于置物篮两侧分别结合一扣持框架,该扣持框架乃为上窄下宽型态之梯型框体,且其高度乃大于置物篮高度,使扣持框架上、下端分别突出于置物篮的顶、底缘,再使扣持框架底端折组焊结于置物篮底部,而扣持框杆顶端则略微向内弯折成扣持部,依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篮结构,不但在其整体结构及组置加工上得以获得大幅简化,同时在置物篮的堆叠扣组上可获得更便捷而稳固的定位效果,将习知置物篮设于篮体底部之卡制框体改设于篮体两侧,利用篮体两侧扣持框架顶段略向内弯折的扣持部设计,形成一种外扣式之堆叠扣组结构,具以赋予更为便捷而稳固还有定位效果,更得以提高其抗压变形效能。更因其两侧扣持框架的撑抵维持而能增进其整体的抗压变形效能,有效提高此类置物篮的实用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习知置物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习知置物篮于堆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于未显示篮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堆叠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堆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4的结构示意图、图5的堆叠状态示意图及图6的堆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其结构设计上,主要是采用金属网片一体冲压制成篮体21后,再于其顶缘及前缘部位周缘焊结一金属线杆折制成型的框架22,据以构成本置物篮20的基本雏型,其中该篮体21两侧部位乃分别焊结组设一扣持框架23、24,该等扣持框架23、24亦是采用金属线杆折制成型,使扣持框架23、24呈上窄下宽的梯型型态,其上段的外径概与下段内径相符,且扣持框架23、24的高度乃大于篮体21高度,以使该等扣持框架23、24在折制时,得以将其下端部位向内折制成水平型态之托持部25,而其上段则略微向内弯折成扣持部26,据以在扣持框架23、24焊组于篮体21两侧时,其下侧托持部25得以托持于篮体21底部,而其顶端的扣持部26则高出于篮体21的顶缘,依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置物篮的扣组结构;经由上揭结构在置物篮的堆叠组设上,乃得利用下层置物篮20两侧扣持框架23、24上段的扣持部26扣持于上层置物篮20’的下部,通过其扣持部26略微内弯的型态,使其得以对篮体21形成适当的夹掣效果,配合其扣持框架23、24的上窄下宽型态,恰可使下层置物篮20的扣持部26扣持限位于上层置物篮20’的扣持框架23’、24’的下段内径间,据以使其上、下层置物篮20、20’之堆叠关系可以获得前、后、左、右四方向之全方位限位效果,以能有效维持其堆叠扣组关系的稳固性,确保置物篮20、20’的堆叠使用状态无脱位之虞;再者,本实用新型在置物篮20的结构设计上,是将堆叠扣组结构改设于篮体21两侧,藉由两侧焊组的扣持框架23、24达成上、下层置物篮20、20’的堆叠组设,除了在扣组上更为便捷而稳固实施,且因该扣持框架23、24对篮体21两侧的结构支撑效果,使该置物篮20的结构抗压变形效能得以获得提升,如此一来,即使其上层置物篮20’所收纳的物件过重,仍可通过两侧的扣持框架23、24维持下层置物篮20的结构型态,而得以避免发生下层置物篮20被压损变形之虞,有效维持其结构型态与使用状态的稳固性;又,因本实用新型将置物篮20的扣持框架23、24改置于篮体21两侧,而非如习知结构集中于篮体底部,是以在其整体加工作业上,亦更为容易,且其双侧扣持定位的扣持部在对应位置的取得与调校上亦较为容易,相对于习知结构而言,其加工难度及成本价可获得大幅减降,确深具产业利用价值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所作之改良设计,不但可赋予其堆叠组设作业的便捷实施与稳固定位维持效能,同时得以兼具抗压变形效能的提高,使其结构与使用型态得以获得稳定之维持,有效改善习知结构未尽完善的缺失。
权利要求1.一种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是采金属网片一体冲压制成篮体,于其顶缘及前缘部位周缘焊结一金属线杆折制成型的框架,据以构成置物篮的基本雏型;其特征在于该篮体两侧部位乃分别焊结组设一金属线杆折制成型的扣持框架,该等扣持框架乃呈上窄下宽的梯型型态,且扣持框架的高度乃大于篮体高度,以使该等扣持框架在折制时,得以将其下端部位向内折制成水平型态的托持部,而其上段则略微向内弯折成扣持部,据以在扣持框架焊组于篮体两侧时,其下侧托持部得以托持于篮体底部,而其顶端的扣持部则高出于篮体的顶缘,依此构成置物篮的扣组结构,利用两侧扣持框架上段扣持部特得形成外扣式定位,使其在置物篮的堆叠扣组上可获得更便捷而稳固之定位效果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篮两侧扣持框架上端的扣持部外迳恰于扣持框架下端的内径相符,使能据以取得置物篮堆叠状态的四向限位效果,据以有效杜绝置物篮发生脱位之虞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物篮堆叠扣组结构,主要于置物篮两侧分别结合一扣持框架,该扣持框架乃为上窄下宽型态之梯型框体,且其高度乃大于置物篮高度,使扣持框架上、下端分别突出于置物篮的顶、底缘,再使扣持框架底端折组焊结于置物篮底部,而扣持框杆顶端则略微向内弯折成扣持部,特别是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使其结构可获得大幅简化,但却可相对提升其堆叠扣组之稳固性者;依此构成本置物篮结构,不但在其整体结构及组置加工上得以获得大幅简化,同时在置物篮的堆叠扣组上可获得更便捷而稳固之定位效果,更因其两侧扣持框架的撑抵维持而能增进其整体之抗压变形效能,有效提升此类置物篮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B65D1/00GK2830287SQ200520127229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2日
发明者郑胜嵘 申请人:永山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