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20700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织机械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的技术,该纺织机械的结构是,在一个方向并列设置多个纺锤,同时在各纺锤上具有卷绕装置,各卷绕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成多层,从各卷绕装置的一个方向侧进行从该卷绕装置中取出卷绕卷装(卷取パッケ一ジ)以及往该卷绕装置中供给空绕线管。
背景技术
以前,在一个方向并列设置多个纺锤且在各纺锤上有卷绕装置、各卷绕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成多层的纺织机械,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膨松整理装置(假捻加工机)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纺纱·膨松加工机(假捻加工机)。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假捻加工机中,从卷绕装置取出卷绕卷装和向卷绕装置供给空绕线管是在各卷绕装置中从作业通道一侧(前侧)进行(即所谓“前取”)的。
采取“前取”有如下的理由。从布置上来说,是因为例如在卷绕装置的后侧配置辅助加热器而不能向后侧排出卷绕卷装等原因。并且,从操作性来说,是因为例如希望从作业通道侧取出卷绕卷装等的缘故。
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假捻加工机中,纱从卷绕装置的后侧(与作业通道相反的一侧)通过,从后侧被导入卷绕装置(参照各专利文献的图1)。这是因为,如果让纱从卷绕装置的前侧(作业通道一侧)通过,则纱会妨碍卷绕卷装的取出等,使操作性变差。
但是,上述假捻加工机存在以下的问题(1)在卷绕装置后侧的隐蔽位置有丝道,为了使纱通过该丝道,需要有专用的穿纱装置,因此增加成本。
(2)由于横动装置位于卷绕装置后侧的隐蔽位置,因此手难以伸入,维护的操作性差。
(3)由于丝道隐蔽,所以难以发现断纱的纺锤。
(4)由于丝道(特别是从辅助加热器到卷绕装置的丝道)的弯曲角度变大,因此可加工的纱线种类受到限制。
作为上述假捻加工机的改进机械,有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纤维加工机(假捻加工机)。
但是,在这种假捻加工机中不仅依然存在上述(1)的问题,而且产生机座高度变高的新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公昭55-312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543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公平7-115799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前取”型纺织机械中存在的上述4个问题。
下面再次列举这4个问题。(1)需要在卷绕装置后侧的隐蔽位置通过丝道的专用穿纱装置;(2)横动装置的维护操作性差;(3)难以发现断纱的纺锤;(4)丝道的弯曲角度使可加工的纱线种类受到限制。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即,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案的纺织机械,其结构为在一个方向并列设置着多个纺锤,并且在各纺锤上具有卷绕装置,各卷绕装置在上下方向配置成多层,从各卷绕装置的一侧进行从该卷绕装置中取出卷绕卷装的取出作业和对该卷绕装置供给空绕线管的供给作业,此外,采用使纱通过进行上述卷绕卷装的取出和绕线管的供给的一侧后、被导入到各卷绕装置的结构,上述各卷绕装置沿纺锤的并列设置方向配置成曲折状,使相邻的纺锤的卷绕装置的上下位置不同,配置纱移动的导向器,使被导入到上述各卷绕装置的纱,在与从其他卷绕装置中取出卷绕卷装的取出作业和对其他卷绕装置供给绕线管的供给作业有关的空间的外部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种方案是,上述各卷绕装置中的纱的卷绕位置,设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向该卷绕装置导入纱的纱导入方向的里侧,纱在该卷绕位置的附近通过横动机构进行横动,并且,在上述导向器中设有成为横动支点的导向器。
本发明的第三种方案是,具有假捻加工机,该假捻加工机具备沿上述纺锤的并列设置方向设置的作业通道、夹着该作业通道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置的一对直立机架、以及连接两个直立机架的上端的连接机架,并且,上述各卷绕装置被支承在一个上述直立机架上。
发明效果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效果。
在第一方案中,由于丝道露出在作业通道一侧,因此在卷绕装置上的挂纱作业和横动装置的维护容易,而且容易发现断纱的纺锤。不仅如此,通过防止丝道的过度弯曲,可加工的纱线种类也不受限制。
特别是,通过将卷绕装置配置成曲折状,以上各效果不会对立而能够同时获得。即在1个纺锤中的卷绕卷装的取出作业或绕线管的供给作业中,不仅维护性好,而且不存在必须停止其他的纺锤的驱动的缺点。
在第二方案中,不需增加上下卷绕装置之间的间隔,就能够增加从横动装置的支点到横动位置的距离,能够抑制横动引起的纱线的张力变动。
第三方案能够使假捻加工机的布局紧凑,并且使与卷绕装置有关的作业能够在作业通道一侧进行。


图1是从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看去的假捻加工机1的图。
图2是表示卷绕装置15的布置的正视图。
图3是卷绕装置15的立体图。
图4是从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看去的卷绕装置15的图。
图5是从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看去的取出状态的卷绕装置15的图。
最佳实施方式利用

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的一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
首先,利用

假捻加工机1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假捻加工机1由在图面的垂直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纺锤10构成,各纺锤10被支承在假捻加工机1的机座2上。
该机座2围绕沿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设置的作业通道R。该机座2包括夹着该作业通道R在水平方向上对置的一对直立机架2a、2b和连接该直立机架2a、2b的上端的连接机架2c。
纺锤10是加热从1卷给纱卷装3引出的纱条(以下简称“纱”)Y来制造加工纱、并卷绕该加工纱形成卷绕卷装12的装置。
沿着各纺锤10中的纱Y的丝道,配置有下述各装置。纱Y从被保持在集束架14上的给纱卷装3引出,经过第一给料辊4、主加热器5、散热片6、钳式加捻器7、第二给料辊8、辅助辊9、辅助加热器11和第三给料辊13后,卷绕在被保持在最下游的卷绕装置15上的卷绕卷装12上。
在以下的叙述中,将这些装置的方向定义成作业通道R侧为前侧,与作业通道R侧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在图1中,例如卷绕装置15的前侧是作业通道R所在的左侧。
上述钳式加捻器7是假捻装置。
该钳式加捻器7上设有一对交叉的传送带,将纱Y夹在两传送带之间,加捻并传送该纱Y。在该钳式加捻器7上形成的“捻”一直传递到第一给料辊4,被主加热器5加热固定,经散热片6冷却。即,钳式加捻器7的上游侧为加捻侧,下游侧为解捻侧。
被实施了假捻的纱Y经过第二给料辊8和辅助辊9后,在辅助加热器11上再次被加热。再次被加热的纱Y经过第三给料辊13在加油装置58上被加油处理后,通过卷绕装置15卷绕在卷绕卷装12上。
下面说明纺锤10中的丝道。
首先,纱Y沿直立机架2a从给纱卷装3向上送出到第一给料辊4。接着,纱Y沿连接机架2c从主加热器5送出到辅助辊9。
然后,纱Y在辅助加热器11中沿直立机架2b送出到下方,再从辅助加热器11的下端被送出到机座2的内侧即作业通道R一侧。然后,纱Y被送向上方,经过卷绕装置15的前侧(作业通道R侧)从卷绕装置15的前侧被导入卷绕装置15中,卷绕在卷绕装置15的卷绕卷装12上。
即,纱Y的丝道以围绕作业通道R的方式形成,并且在直立机架2b处上下往复。并且,通过设定构成纺锤10的各装置的布局,形成上述那样的丝道,能够防止假捻加工机1的机座高度和机座宽度的增大。
下面说明卷绕装置15。
如图1、图2所示,在直立机架2b上在上下方固定设置有向作业通道R侧(前侧)突出的支承架16,卷绕装置15被支承在该支承架16上。
各卷绕装置15分别被支承在上下支承架16、16上,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成2层。
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支承架16上并列设置有一起沿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柱16a和第二横柱16b,两横柱16a、16b通过连接柱16c、16c、……连接。第一横柱16a位于直立机架2b一侧,第二横柱16b位于作业通道R一侧。
并且,如图2到图4所示,在各支承架16上,在第一横柱16a的后侧沿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设有长轴50。该长轴50是各卷绕装置15的落纱机构40(后述)的驱动源,由设置在机座2一端的驱动源经常旋转驱动。
用图3、图4说明卷绕装置15的结构。
卷绕装置15在主框架17上具有卷绕机构20、横动机构30和落纱机构40。
该主框架17是在第一框架18上固定设置比该第一框架18更靠近纱Y的导入侧位置的第二框架19而构成。并且,在第一框架18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框架22。
第三框架22上轴支承着作为落纱机构40的驱动轴的驱动轴38。驱动轴38与上述长轴50并行配置。
在长轴50上等间隔地设有与每个卷绕装置15对应的齿轮51、51、……。而且,在驱动轴38的同轴上设有与上述齿轮51啮合的齿轮46。并且,齿轮46和驱动轴38通过卷绕离合器可传递动力地连接。在卷绕离合器断开的状态,驱动轴38处于自由旋转的状态。
下面用图4、图5说明将卷绕装置15支承在支承架16上的结构。
卷绕装置15的主框架17放置在第一横柱16a和第二横柱16b上,用螺栓连结固定。
如图4所示,在卷绕装置15的左右侧,第二横柱16b和第二框架19的前端通过螺栓53和螺母54连结固定。此外,如图5所示,如果解除螺栓连结,在主框架17上,被组合成单元的卷绕装置15从支承架16上被取出。
如上所述,由于卷绕装置15与支承架16螺栓连结的地方被配置在作业通道R一侧,因此作业者固定和解除固定的作业容易进行。
在第一框架18的下面固定设置有卷绕驱动用电动机25(后述)。在卷绕装置15被安装在支承架16上的状态下,该卷绕驱动用电动机25位于第一横柱16a与第二横柱16b之间。
在此,在将卷绕装置15固定在支承架16上时,使卷绕驱动用电动机25顶上第二横柱16b的前面那样地配置,进行相对于支承架16的卷绕装置15的定位。
而且,此时长轴50上的齿轮51和与驱动轴38同轴的齿轮46啮合。然后,如果卷绕装置15被固定在支承架16上,则处于能够向落纱机构40提供动力的状态。
如上所述,卷绕装置15具有在主框架17上设置各种装置的结构,分别与每个纺锤10组合。
并且,只要固定或者解除主框架17和支承架16,卷绕装置15就能够在直立机架2b上安装或拆卸。
因此,与假捻加工机1的整体的驱动无关,可以从直立机架2b(机座2)上分别取下各卷绕装置15。
从而,即使在假捻加工机1的驱动过程中,也能够单独维护各卷绕装置15,能够避免纺锤的缺少,能够提高假捻加工机1上设置的各纺锤10的运转率。
并且,在卷绕装置15能够从机座2上取下的结构中,在卷绕装置15中,卷绕机构20、横动机构30和落纱机构40成一体地设置在主框架17上。
因此,在与卷绕卷装12的形成有关的各种机构(卷绕机构20、横动机构30和落纱机构40)之间容易定位。而且,只需从机座2上取下被组合的1个装置(卷绕装置15),与卷绕卷装12的形成有关的各种机构(卷绕机构20、横动机构30和落纱机构40)就能同时取出。
所以提高了维护的操作性。
下面说明卷绕机构20。
该卷绕机构20是将纱Y卷绕在绕线管21上而形成卷绕卷装12的机构。
如图3、图4所示,卷绕机构20上具备保持绕线管21的托架臂23和通过摩擦接触使绕线管21(卷绕卷装12)旋转的摩擦辊24。
托架臂23设置在上述第三框架22上,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旋转支轴37自由地上下转动。
纱Y卷绕在绕线管21上,从而形成卷绕卷装12,随着该卷绕卷装12的直径增大,托架臂23向上转动。并且,与卷绕卷装12的直径变化无关,摩擦辊24和卷绕卷装12(绕线管21)始终摩擦接触。
托架臂23的俯视形状为“コ”字形,前侧为开放侧,在其内部保持绕线管21。
在托架臂23的两前端分别设有绕线管支架26。各绕线管支架26具有能够向托架臂23的内侧突出的结构。并且,使绕线管支架26、26从左右突出到圆筒状的绕线管21的内部,能够将绕线管21保持在托架臂23上。并且,通过后述的落纱机构40的动作,将绕线管21提供给托架臂23的前端。
此外,使绕线管支架26、26分别退到托架臂23一侧(外侧),解除托架臂23对绕线管21的保持状态。这样地,能够取出满卷的卷绕卷装12。
另外,绕线管支架26上内装有汽缸,受该汽缸的驱动,绕线管支架26相对于托架臂23向内外侧进退。
并且,在卷绕装置15上设有卷绕驱动用电动机25,作为摩擦辊24的驱动源。该卷绕驱动用电动机25固定设置在第一框架18的下面。
这里,在卷绕驱动用电动机25的电动机轴上设置的驱动皮带轮25a和摩擦辊24的轴上设置的皮带轮24a上,缠绕着卷绕传送带29。并且,受卷绕驱动用电动机25的驱动作用,摩擦辊24旋转。
下面说明横动机构30。
该横动机构30是在卷绕卷装12的前侧附近使导入到卷绕卷装12的纱Y的引导位置在卷绕卷装12的轴向上变化(横动)的机构。
如图3所示,从纱线导入的一侧看去,在摩擦辊24的前侧附近设有引导纱Y的横动导纱器27。
横动导纱器27通过以下的结构,可以沿绕线管21(摩擦辊24)的轴向往复运动。
横动导纱器27固定设置在俯视为等边三角形的横动传送带28的底边上,通过该横动传送带28的正反方向的驱动沿摩擦辊24的轴向往复运动。另外,横动传送带28的底边与摩擦辊24的轴向平行。此外,在横动传送带28的后侧(摩擦辊24一侧)的2个顶点处分别配置有从动皮带轮32、32,横动传送带28的前侧的一个顶点上配置有驱动皮带轮31。横动传送带28缠绕在这些皮带轮31、32、32上,通过驱动皮带轮31的正反旋转被正反向驱动。
如图3到图5所示,在摩擦辊24的前下方设有横向驱动用电动机33,作为横动导纱器27的驱动源。该横向驱动用电动机33的电动机轴固定设置在上述驱动皮带轮31上。
此外,该横向驱动用电动机33被支承固定在第一框架18上。
如上所示,在单元化的卷绕装置15上设有驱动卷绕机构20的卷绕驱动用电动机25和驱动横动机构30的横向驱动用电动机33。
因此,不必从机座2一侧向卷绕机构20或横动机构30传递动力,在将单元化的卷绕装置15安装到直立机架2b(支承架16)上时,不必进行将动力传递给卷绕机构20或横动机构30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定位。
所以提高了维护的操作性。
下面说明落纱机构40。
落纱机构40是从卷绕位置排出满卷的卷绕卷装12、向卷绕位置提供空的绕线管21以及往该绕线管21上挂纱的机构。
即,落纱机构40由卷绕卷装12的排出机构、绕线管21的供给机构和往绕线管21上挂纱的挂纱机构62构成。
在卷绕装置15中,上述挂纱机构62设置在后述的横动支点导向器57和上述横动导纱器27之间。
该挂纱机构62包括纱切断机构,用来切断导入到满卷的卷绕卷装12上的纱Y;纱保持机构,吸引并保持切断的纱的顶端;以及纱安装机构,用来将由纱保持机构保持着的纱安装到绕线管21上。
首先,用图3、图4说明卷绕卷装12的排出机构。
在第二框架19上固定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导轨34、34,作为将卷绕卷装12从卷绕装置15的里侧(后面)传出到跟前(前面)的机构。
在左右的各导轨34上形成有支承绕线管21的各端部的导向面34a,并且,导向面34a被设定成前低后高的倾斜状。
这里,绕线管21上形成的卷绕卷装12,在绕线管21的轴向上仅形成在规定的长度范围内,绕线管21的两端处于露出的状态。并且,形成有导向面34a,以便与绕线管21的露出部分接触。
并且,导向面34a、34a的高度位置设定为当保持在托架臂23上的卷绕卷装12处于满卷状态时,其高度位置在成为该卷绕卷装12的芯管的绕线管21所处的高度附近。
另外,在导轨34、34的托架臂23一侧分别在左右设置一对引导臂63、64,作为能够弯曲的导向机构。当移出满卷的卷绕卷装12时,该一对引导臂63、64伸张构成导轨34、34的始端(图4),当供给空的绕线管21时,为了不妨碍保持在托架臂23上的绕线管21的进路,一对引导臂63、64弯曲而开放上述进路。
于是,当解除托架臂23对卷绕卷装12的保持时,该卷绕卷装12在自重的作用下由导轨34、34引导,向卷绕装置15的前侧移出。
另外,为了防止卷绕卷装12的脱落,在导轨34、34的前端分别设置了制止辊35,卷绕卷装12在导轨34、34的前端停止。
下面用图3、图4说明绕线管21的供给机构。
在落纱机构40上设有储备着用于提供给托架臂23的绕线管21的绕线管储料器36。绕线管储料器36被支承在储料器臂41上,该储料器臂41设置在第二框架19上,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旋转支轴45、45自由旋转。
绕线管储料器36的移动位置(转动位置)设有供给位置、等待位置和停止位置3个位置。
处于供给位置的绕线管储料器36向托架臂23侧倾倒(图4的实线部分)。
处于等待位置的绕线管储料器36位于导轨34、34的正上方(图3的实线部分和图4的双点划线部分),处于竖立状态。
并且,处于停止位置的绕线管储料器36位于向托架臂23相反一侧突出的位置(图5)绕线管储料器36构成在其旋转方向上相向的两面被开放的箱形容器,在其内部可收容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绕线管21。
此外,在绕线管储料器36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向托架臂23侧突出的盖36a,该盖36a的内部形成只能收容1个绕线管21的空间。
盖36a(在等待状态时)的下方是开放的,并且在绕线管储料器36的左右设有制动器42、42,作为防止该盖36a内的绕线管21脱落的机构。
各制动器42旋转自由地设置在绕线管储料器36上,并且在夹设于制动器42与绕线管储料器36之间的弹簧43的弹力作用下将盖36a推向关闭的方向。
并且,盖36a内的绕线管21在制动器42的作用下防止脱落,并且通过克服上述弹簧43的弹力而拉出绕线管21,能够将绕线管21从绕线管储料器36中取出。
如图3所示,当绕线管储料器36位于等待位置时,与盖36a相反的一侧的开口正好朝向前侧。当绕线管储料器36位于该位置时,作业者能够从作业通道R侧(卷绕装置15的前侧)将空的绕线管21容易地插入绕线管储料器36内。
即,位于等待位置的绕线管储料器36不仅处于向托架臂23供给绕线管21的等待状态,而且还处于接受空绕线管21的补充的状态。
另外,处于等待位置的绕线管储料器36稍微向托架臂23侧倾斜,内部的绕线管21、21、……在自重的作用下处于被推向托架臂23一侧的状态。并且,在防止绕线管21从绕线管储料器36的前端脱落、在盖36a一侧制止绕线管21的基础上,还防止绕线管21从绕线管储料器36中脱落。
当向托架臂23供给绕线管21时,使托架臂23向上转动,同时将绕线管储料器36移动到摩擦辊24侧的供给位置。关于旋转托架臂23的机构和旋转绕线管储料器36的机构,在后面叙述。
并且,使保持在盖36a内的绕线管21和绕线管支架26、26位于同轴的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使绕线管支架26、26突出到绕线管21的内部,能够将该绕线管21保持在托架臂23上。这里,虽然绕线管21被制动器42制止,但由于该绕线管21被保持在绕线管支架26、26上,因此,当绕线管储料器36离开托架臂23时,克服弹簧43对制动器42作用的弹力,绕线管21从绕线管储料器36中被取出。
托架臂23和绕线管储料器36受驱动轴38的驱动一起旋转,进行与落纱有关的动作。托架臂23和绕线管储料器36分别通过利用凸轮的连结与驱动轴38彼此连接,驱动轴38旋转一圈,完成一次与落纱有关的所有动作。
通过上述卷绕离合器的断开与结合从长轴50向驱动轴38传递动力,落纱驱动开始时卷绕离合器连结,当驱动轴38旋转一圈而结束落纱驱动时,卷绕离合器断开。
下面说明驱动轴38驱动绕线管储料器36旋转时的情况。
第三框架22上轴支承着通过凸轮与驱动轴38连动的储料器驱动轴47,储料器驱动轴47和储料器臂41在卷绕装置15的左右侧通过第一连接臂48和第二连接臂49连结。第二连接臂49与在储料器臂41的侧面突出设置的支承轴55结合。
于是,通过这样的连结传递驱动轴38的驱动,绕线管储料器36在等待位置与供给位置之间转动。
下面说明卷绕装置15的平面展开结构。
如前所述,绕线管储料器36具有可在供给位置与等待位置之间转动的结构。
绕线管储料器36的移动位置,除了供给位置和等待位置之外,还设有停止位置,但绕线管储料器36向停止位置的移动靠手动进行。
使绕线管储料器36在供给位置与等待位置之间转动的机构由驱动轴38和弹簧52构成。这里,通过解除上述支承轴55与第二连接臂49的结合,切断从驱动轴38到储料器臂41的连结,可以手动操作绕线管储料器36。
在第二连接臂49的前端形成有近似U字形的结合槽49a,圆柱状的支承轴55插入该结合槽49a的内侧并保持着。这里,设定了结合槽49a的形成角度,使得绕线管储料器36即使因驱动轴38的驱动而摆动,第二连接臂49与支承轴55的结合也不会脱离。
并且,如果手动使绕线管储料器36向停止位置运动,则第二连接臂49与支承轴55的结合被解除。并且,在这种状态下,能够通过手动使绕线管储料器36转动,直到停止位置。
如图5所示,处于停止位置的绕线管储料器36,位于在与托架臂23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位置。
除了卷绕时(形成卷绕卷装12时)或供给空的绕线管21时之外,托架臂23也图5所示地位于下方位置。
因此,通过将绕线管储料器36移动到停止位置,能够使卷绕装置15的整个形状成为平面展开的形状。
另外,在图5中,卷绕装置15处于被作为作业台车的叉车的叉60支承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卷绕装置15的落纱机构40上以竖起状态设有绕线管储料器36,该绕线管储料器36具有可以展开成比卷绕装置15的高度低的平坦状态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线管储料器36设置成相对于卷绕装置15的主框架17可转动,通过将绕线管储料器36向与托架臂23相反的一侧转动,绕线管储料器36成为平坦状态。
因此,必要时可以降低卷绕装置15的整体高度。
因此,当用叉车的叉60等将卷绕装置15从支承架16上取下时,使绕线管储料器36处于平坦的状态而降低卷绕装置15的整体高度,可以将卷绕装置15的整个高度缩短了的那部分空间作为往上提卷绕装置15的空间来使用。
并且,由于配置有竖起状态的卷绕装置15的空间包含取下用的空间,结果能够降低机座2的高度。
下面用图2说明各卷绕装置15的布置。
如前所述,各卷绕装置15分别被上下支承架16、16支承,在上下方向配置成2层。
这里,上下的卷绕装置15、15、……在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上设置于错开的位置,而不是上侧的卷绕装置15位于下侧的卷绕装置15的正上方。
并且,对于每个纺锤10设置各卷绕装置15。各纺锤10沿一个方向并列设置。
即,各卷绕装置15沿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被配置成曲折状,使相邻纺锤的卷绕装置15的上下位置不同。详细地说,被配置成如下结构上侧的卷绕装置15相对于下侧的卷绕装置15在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上错开卷绕装置15的宽度的一半。
在各卷绕装置15的下方,分别设有成为横动机构30中的横动支点的横动支点导向器57。这些横动支点导向器57被支承在架设于上下第二横柱16b、16b之间的引导支柱56、56……上。
各横动支点导向器57位于对应的卷绕装置15的左右中间的位置。因此,在配置成2层的卷绕装置15、15、……中,与上侧的卷绕装置15相对应的横动支点导向器57正好位于下侧的卷绕装置15、15之间。
在各横动支点导向器57的下方,设有各纺锤10的纱Y的导向器59。位于横动支点导向器57的正下方的导向器59也是其中之一。在各纺锤10中,通过这些导向器,经过上述第三给料辊13沿直立机架2b向上方移动的纱Y被引导到卷绕装置15。
另外,横动支点导向器57是纱Y的导向器中的一个,并且成为横动导纱器27的左右运动而引起振动的纱Y的横动支点。
在图2、图3中,示出以横动支点导向器57为支点的纱Y的振动区域T。
此外,在各横动支点导向器57的上方,导向轴61被支承在直立机架2b的前面。导向轴61的延伸方向与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相同,并且与支承架16或长轴50的延伸方向相同。
导向轴61是圆柱状的细长构件,从下方向卷绕装置15移动的纱Y与导向轴61滑动接触,向卷绕装置15后侧的卷绕机构20引导。
如图2所示,从各卷绕装置15的正面(在水平方向上与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去,各卷绕装置15和其他的卷绕装置15的纱Y的丝道几乎不重复。在横动支点导向器57的下游,虽然纱Y的丝道在振动区域T的范围内变化,但由于振动范围T与其他的卷绕装置15几乎不重复,因此纱Y的丝道总是与其他的卷绕装置15几乎不重复。
这里,虽然向卷绕装置15供给空的绕线管21是从作业通道R一侧对等待位置的绕线管储料器36进行的,但确保了该供给作业所需要的空间不与其他的卷绕装置15的纱Y的丝道重复。
并且,从卷绕装置15中取出卷绕卷装12时也一样,虽然是从作业通道R一侧对导轨34、34上的卷绕卷装12进行,但确保了该取出作业所需的空间不与其他的卷绕装置15的纱Y的丝道重复。
下面总结与上述各卷绕装置15的布置有关的结构。
在各卷绕装置15上具备从卷绕位置排出卷绕卷装12、向卷绕位置供给空的绕线管21以及往卷绕位置的空绕线管21挂纱的落纱机构40。并且,在卷绕装置15的前侧即作业通道R侧从落纱机构40的导轨34、34上取出卷绕卷装12,并在向落纱机构40的绕线管储料器36供给绕线管21。并且,从作业通道R一侧将纱Y导入到各卷绕装置15。
各卷绕装置15沿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配置成曲折状,使相邻的纺锤10的卷绕装置15、15的上下位置不同。
并且,配置纱移动的导向器,使导入到各卷绕装置15的纱Y,在与从其他的卷绕装置15上取出卷绕卷装12的作业和向其他的卷绕装置15供给绕线管21的作业有关的空间的外部移动。
因此,取出卷绕卷装12和供给绕线管21是从作业通道R一侧进行。并且,向卷绕装置15的纱Y的导入是通过作业通道R一侧进行的。同时,从作业通道R一侧看去,横动机构30位于卷绕机构20的前侧。并且,通过使卷绕装置15的配置为曲折状,各卷绕装置15中的上述取出和上述供给作业不会妨碍其他的卷绕装置15的驱动。并且,由于形成的丝道围绕卷绕装置15,因此能够抑制丝道较大程度弯曲的部位的产生。
因此,由于丝道露出在作业通道R一侧,在卷绕装置15上的挂纱作业和驱动装置的维护容易,也容易发现断纱的纺锤10。再加上可防止丝道的过度弯曲,可加工的纱种类也不受限制。
特别是,通过卷绕装置15的曲折状配置,以上的各种作用和效果不会对立而能够同时获得。即,在1个纺锤10中的卷绕卷装12的取出或绕线管21的供给作业中,维护性好,同时不存在必须停止其他纺锤10的驱动的缺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各纺锤10的丝道在一部分很短,但是与其他的卷绕装置15的在机座2上安装拆卸所需的空间重复。在这样的结构中,并且在使卷绕装置15单元化的结构中,还可以将卷绕装置15在机座2上安装拆卸所需的空间的外部作为其他的纺锤10的纱Y移动的空间,可以在不停止其他的纺锤10的卷绕作业的情况下,从机座2上取下卷绕装置15或者将卷绕装置15安装到机座2上。
并且,在各卷绕装置15中纱Y的卷绕位置设置在水平方向的、向该卷绕装置15导入的纱导入方向的里侧。
如图3到图5所示,在卷绕装置15中,从纱Y的导入侧即前侧到后侧配置有落纱机构40的导轨34、34、横动导纱器27和摩擦辊24。摩擦辊24与卷绕卷装12(绕线管21)的抵接部位是该卷绕卷装12的纱Y的卷绕位置。
并且,在上述卷绕位置附近,设有通过横动机构30使纱横向移动、且在纱Y的导向器中成为横动支点的导向器。
由横动机构30驱动的横动导纱器27设置在上述卷绕位置的附近位置。并且,成为横动支点的导向器是上述横动支点导向器57。
因此,如图2所示,从成为横动支点的导向器(横动支点导向器57)到横动位置(横动导纱器27)的丝道(纱的振动范围T)的一部分沿水平方向形成。
因此,不必增加上下卷绕装置15、15的间隔,就能增加从横动支点到横动位置的距离,能够抑制横动引起的纱的张力变动。
在上述结构的假捻加工机1中,各卷绕装置15相对于机座2的布置如下。
假捻加工机1中包括沿各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设置的作业通道R、夹着作业通道R在水平方向上相向的一对直立机架2a、2b和连结两个直立机架2a、2b的上端的连接机架2c。
并且,各卷绕装置15被支承在一个直立机架2b上。这里,各卷绕装置15在纱的导入侧进行卷绕卷装12的取出或绕线管21的供给。
因此,能够以围绕作业通道R的方式配置与假捻加工有关的各装置。而且,能够从作业通道R一侧对各卷绕装置15进行挂纱作业、卷绕卷装12的取出和绕线管21的供给。
所以,能够使假捻加工机1的布置紧凑,还能够从作业通道R一侧进行与卷绕装置15有关的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织机械,其结构为在一个方向并列设置着多个纺锤,并且在各纺锤上具有卷绕装置,各卷绕装置在上下方向配置成多层,从各卷绕装置的一侧进行从该卷绕装置中取出卷绕卷装的取出作业和对该卷绕装置供给空绕线管的供给作业,其特征在于采用使纱通过进行上述卷绕卷装的取出和绕线管的供给的一侧后、被导入到各卷绕装置的结构,上述各卷绕装置沿纺锤的并列设置方向配置成曲折状,使相邻的纺锤的卷绕装置的上下位置不同,配置纱移动的导向器,使被导入到上述各卷绕装置的纱,在与从其他卷绕装置中取出卷绕卷装的取出作业和对其他卷绕装置供给绕线管的供给作业有关的空间的外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卷绕装置中的纱的卷绕位置,设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向该卷绕装置导入纱的纱导入方向的里侧,纱在该卷绕位置的附近通过横动机构进行横动,并且,在上述导向器中设有成为横动支点的导向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假捻加工机,该假捻加工机具备沿上述纺锤的并列设置方向设置的作业通道、夹着该作业通道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置的一对直立机架、以及连接两个直立机架的上端的连接机架,并且,上述各卷绕装置被支承在一个上述直立机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解决在前取型纺织机械中存在的以下问题a.需要在卷绕装置后侧的隐蔽位置通过丝道的专用穿纱装置;b.横动装置的维护操作性差;c.难以发现断纱的纺锤;d.丝道的弯曲角度使可加工的纱线种类受到限制。假捻加工机(1)采取从作业通道(R)的一侧从卷绕装置(15)中取出卷绕卷装(12)和向卷绕装置(15)供给空绕线管(21)的结构,在沿纺锤(10)的并列设置方向将各卷绕装置(15)配置成曲折状,使相邻的纺锤(10)的卷绕装置(15、15)的上下位置不同,并且配置纱移动的导向器,使导入到各卷绕装置(15)的纱(Y),在与从其他的卷绕装置(15)中取出卷绕卷装(12)的取出作业和向其他的卷绕装置(15)供给绕线管(21)的供给作业有关的空间的外部移动。
文档编号B65H57/00GK1583537SQ20041005764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2日
发明者坂本信雄 申请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