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飞机,尤其是一种可变翼四轴飞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四轴无人机主要通过螺旋桨来提供升力,实现载人载物飞行,其操作比较简单,容易入手,并且可以轻松实现垂直起降、悬停等操作,对环境无要求;但是单纯通过螺旋浆来提供所需全部动力,能效比低下。
固定翼飞机靠大展弦比的翅翼提供升力,有较高的能效比,但是对飞行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长而平整的跑道才可以实现起降,操作相对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翼四轴飞机。
一种可变翼四轴飞机,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两侧的一对机翼,所述机翼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翼轴,所述翼轴紧贴所述机翼两侧设置,所述翼轴前端设有螺旋桨;所述机翼与所述机身顶部左右两侧通过电动转轴铰接,所述机身顶部后侧设有尾翼。
进一步的,所述机翼与所述翼轴接触面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翼轴前端设有螺旋桨支架,所述螺旋桨固定于所述螺旋桨支架上,位于所述机身后侧的一对螺旋桨相对所述翼轴可向后90°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尾翼与所述机身顶部后侧铰接,其下部设有活动支撑杆;所述活动支撑杆采用液压杆。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两侧设有机翼隐藏板,所述机翼向下收起后,隐藏到所述机翼隐藏板中,所述机翼与所述机翼隐藏板内部接触面咬合;所述机翼隐藏板贴合所述机身两侧设置,并伸出所述机身下部,所述伸出部分作为飞机的起落架。
进一步的,所述机翼和所述翼轴接触面成相互匹配的锯齿状,所述机翼和所述翼轴之间设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机翼凸齿与翼轴凹齿接触面上的导套孔,以及设置于所述翼轴内部的一根通过凸轮与电机相连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设有与所述导套孔对应的l形固定销。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顶部设有一个手动触发的降落伞;所述机身底部设有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的触发点设置于所述起落架上,所述起落架破裂触发所述安全气囊。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起飞阶段,机翼与尾翼处于收缩状态,与机身相融合,这样可以降低起飞时机身承受的大气压力,减少能耗;降落阶段,与起飞阶段相同,减少地效反应,实现垂直起降;正常飞行时,机翼与尾翼处于张开状态,提供飞机升力,实现较高的能效比。将两种结构巧妙地合二为一,在取得较大飞机升力的同时,降低了起飞、降落时机身承受的大气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起飞、降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飞行状态的飞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螺旋桨设置整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翼轴内部锁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可变翼四轴飞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身10、设置于所述机身两侧的一对机翼20,所述机翼20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翼轴30,所述翼轴30紧贴所述机翼20两侧设置,所述翼轴30前端设有螺旋桨40;所述机翼20与所述机身顶部左右两侧通过电动转轴铰接,所述机身顶部后侧设有尾翼50。所述尾翼50与所述机身顶部后侧铰接,其下部设有活动支撑杆60;所述活动支撑杆60优选采用液压杆。
本实施例在起飞阶段,机翼与尾翼处于收缩状态,与机身相融合,这样可以降低起飞时机身承受的大气压力,减少能耗;降落阶段,与起飞阶段相同,减少地效反应,实现垂直起降;正常飞行时,机翼与尾翼处于张开状态,提供飞机升力,实现较高的能效比。将两种结构巧妙地合二为一。机身内部可以载人载物。
所述翼轴30前端设有螺旋桨支架70,所述螺旋桨40固定于所述螺旋桨支架70上,位于所述机身后侧的一对螺旋桨30相对所述翼轴40可向后90°旋转,加强飞机前进的推动力。所述螺旋桨不限于两叶、三叶或四叶,所述螺旋桨上可以设有整流罩,减少紊流,保护桨叶,降低巡航段飞行阻力,如图3所示。
所述机身两侧设有机翼隐藏板80,所述机翼向下收起后,隐藏到所述机翼隐藏板80中,所述机翼20与所述机翼隐藏板80内部接触面咬合;所述机翼隐藏板80贴合所述机身两侧设置,并伸出所述机身下部,所述伸出部分作为飞机的起落架。
所述机翼20和所述翼轴30接触面成相互匹配的锯齿状,所述机翼每个凸齿与所述翼轴凹齿的一个接触面上设有导套孔,所述翼轴30内部设有一根通过凸轮与电机相连的连杆90,所述连杆90上设有与所述导套孔对应的l形固定销901,如图4所示。起飞结束,进入飞行状态时,机翼缓慢向上升起,与所述翼轴相融合后,与连杆连接的电机运行,使得l形固定销插入导套孔内,对机翼和翼轴进行相对固定,提高飞行时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在机身顶部设置一个降落伞,手动触发;在机身底部安装安全气囊,触发点在起落架上,起落架破裂触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