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14415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属于隔振缓冲技术与浮空器技术交叉领域。
背景技术
系留气球是一种无动力气球飞行器,主要依靠气囊内的浮升气体获得浮力,并用系留缆绳拴系固定。借助于系留缆绳、气动升力和剩余浮力,可以在空中特定范围内实现定高度、长时间驻留。系留气球在时间和空间上弥补飞机和卫星的空白,适合搭载各类电子任务装备,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大部分系留气球平台采用车载式,即指将系留气球搭载电子任务设备置于移动车辆上,以实现浮空通信中继、环境监控等功能。而采用空投方式使系留平台进入目标区域的研究较少。空投是指利用降落伞等气动力减速器将武器装备、物资等投送到指定地点的一种技术,已成为当前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装备投送、物资补给及抢险救灾手段。因此,需要在空投载荷着陆时进一步采取着陆缓冲或减振抗冲击措施,对空投的装备物资进一步进行减速或吸收其下降的动能,以降低其着陆冲击加速度的峰值。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发生频率的加大,如何全方位、及时、准确地获取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状况及相关视、音频信息,是直接影响应急保障行动指挥员实施正确指挥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设计一种可用于空投的系留平台具有一定得必要性,不仅可以成为武器装备投送、物资补给及抢险救灾的手段,还可以应用于未知环境领域中的科学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系留平台工作方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空投将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送入目标区域的工作方式,利用着陆缓冲装置承载并保护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实现软着陆,系留平台着陆后可实现自动升空,进行后期的通信中继、环境监测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工作可靠等优点。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包括着陆缓冲装置和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作为被保护对象安置于着陆缓冲装置内,所述着陆缓冲装置采用蜂窝纸板和空气弹簧形成双层隔振缓冲结构,实现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软着陆,通过气球囊体自动充气后的大气浮力作用搭载任务平台实现一定高度的升空。所述着陆缓冲装置还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四组所述空气弹簧通过螺栓分别安装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的底部四个对角上;所述内框架与所述外框架四周侧面间和顶部间均填充有所述蜂窝纸板,需保证填充的所述蜂窝纸板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间过盈接触,同时所述外框架底部外侧粘贴有多 层所述蜂窝纸板,多层所述蜂窝纸板由统一规格蜂窝纸板相互叠合而成,且相邻蜂窝纸板的蜂窝结构错开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多层所述蜂窝纸板厚度由空投高度和空投载荷重量决定。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包括气球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气球囊体压紧组件、气球囊体、任务平台、旋转铰链、系留缆绳、设备安装面板、气动系统、任务平台拉紧组件、上泡沫衬垫和下泡沫衬垫;
1)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包括两根压紧杆、两个第一脱钩器和一根压紧绳,两个所述第一脱钩器分别通过螺栓对称安装于所述内框架的顶部棱钢上,所述压紧杆与所述第一脱钩器的圆形吊环连接,所述压紧绳分别穿过两根所述压紧杆上的通孔,使两根所述压紧杆处于拉紧状态并压在所述气球囊体上;
2)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包括两组拉紧件,每组包括一个固定铰链、一根拉紧绳、一个第二脱钩器,所述固定铰链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任务平台底面板上,所述第二脱钩器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内框架底部的钢板上,所述拉紧绳一端与所述固定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脱钩器的圆形吊环连接;
3)所述设备安装面板通过四组螺栓固定于所述内框架侧棱上,在所述设备安装面板和所述内框架间底部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所述上泡沫衬垫和所述下泡沫衬垫,主要用于保护所述氦气储气瓶,同时所述上泡沫衬垫用于支撑所述任务平台,所述任务平台固定在所述气球囊体正下方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和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将所述气球囊体和所述任务平台限位于所述内框架中;在所述任务平台正下方安装有所述旋转铰链,所述系留缆绳一端所述旋转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框架连接;
4)所述气动系统由氦气储气瓶、导气管、减压器、减压阀、开关阀、排气阀、气压传感器、充气阀和可控离合接头组成,所述氦气储气瓶置于所述上泡沫衬垫和所述下泡沫衬垫中以进行限位和保护;所述氦气储气瓶氦气输出依次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所述减压器、所述减压阀、所述开关阀、所述充气阀、所述可控离合接头和所述气球囊体,在所述开关阀与所述充气阀气路间连接有所述排 气阀和所述气压传感器;
5)所述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置于所述设备安装面板上,包括主控制器PLC、加速度传感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PLC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系留平台空投过程中以及着陆时的加速度信号,所述电源模块负责系统电压转换及供电,所述通信模块与远程控制系统通信以及数据信息的传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本发明通过采用双层着陆缓冲装置承载并保护系留平台,以空投方式使系留平台软着
陆进入目标区域,并且系留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升空进行后期工作。本发明不仅可以弥补车载式系留平台在公共突发紧急事件等领域中监测的机动性和实时性差等不足,还特别为在未知环境领域中进行监测、科学探索等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图1是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二维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3是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二维结构示意图左视图。图4着陆缓冲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气球囊体压紧组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图6是任务平台拉紧组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图7是上泡沫衬垫上面和下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气动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图9是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图10是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述如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 图4,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包括着陆缓冲装置和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作为被保护对象安置于着陆缓冲装置内,所述着陆缓冲装置采用蜂窝纸板I和空气弹簧3形成双层隔振缓冲结构,实现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软着陆,通过气球囊体7自动充气后的大气浮力作用搭载任务平台8实现一定高度的升空。所述着陆缓冲装置还包括外框架2和内框架4 ;四组所述空气弹簧3通过螺栓分别安装于所述内框架4和所述外框架2的底部四个对角上;所述内框架4与所述外框2架四周侧面间和顶部间均填充有所述蜂窝纸板1,需保证填充的所述蜂窝纸板I与所述内框架4和所述外框架2间过盈接触,同时所述外框架2底部外侧粘贴有多层所述蜂窝纸板1,多层所述蜂窝纸板I由 统一规格蜂窝纸板相互叠合而成,且相邻蜂窝纸板的蜂窝结构错开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多层所述蜂窝纸板I厚度由空投高度和空投载荷重量决定。实施例二:
参见图1 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例之处如下:
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包括气球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5,气球囊体压紧组件6、气球囊体7、任务平台8、旋转铰链9、系留缆绳10、设备安装面板11、气动系统12、任务平台拉紧组件13、上泡沫衬垫14和下泡沫衬垫15 ;
1)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6包括两根压紧杆16、两个第一脱钩器17和一根压紧绳18,两个所述第一脱钩器17分别通过螺栓对称安装于所述内框架4的顶部棱钢上,所述压紧杆16与所述第一脱钩器17的圆形吊环连接,所述压紧绳18分别穿过两根所述压紧杆16上的通孔,使两根所述压紧杆16处于拉紧状态并压在所述气球囊体7上;
2)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13包括两组拉紧件,每组包括一个固定铰链19、一根拉紧绳20、一个第二脱钩器21,所述固定铰链19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任务平台8底面板上,所述第二脱钩器21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内框架4底部的钢板上,所述拉紧绳20 —端与所述固定铰链1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脱钩器21的圆形吊环连接;
3)所述设备安装面板11通过四组螺栓固定于所述内框架4侧棱上,在所述设备安装面板11和所述内框架4间底部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所述上泡沫衬垫14和所述下泡沫衬垫15,主要用于保护所述氦气储气瓶22,同时所述上泡沫衬垫14用于支撑所述任务平台8,所述任务平台8固定在所述气球囊体7正下方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6和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13将所述气球囊体7和所述任务平台8限位于所述内框架4中;在所述任务平台8正下方安装有所述旋转铰链9,所述系留缆绳10 —端所述旋转铰链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框架4连接;
4)所述气动系统12由氦气储气瓶22、导气管23、减压器24、减压阀25、开关阀26、排气阀27、气压传感器28、充气阀29和可控离合接头30组成,所述氦气储气瓶22置于所述上泡沫衬垫14和所述下泡沫衬垫15中以进行限位和保护;所述氦气储气瓶22氦气输出依次通过所述导气管23连接所述减压器24、所述减压阀25、所述开关阀26、所述充气阀29、所述可控离合接头30和所述气球囊体7,在所述开关阀26与所述充气阀29气路间连接有所述排气阀27和所述气压传感器28 ;
5)所述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5置于所述设备安装面板11上,包括主控制器PLC、加速度传感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PLC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系留平台空投过程中以及着陆时的加速度信号,所述电源模块负责系统电压转换及供电,所述通信模块与远程控制系统通信以及数据信息的传送。 实施例三:
参见图10,采用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进行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为:
1.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采用飞机进行空投并处于空中下落状态时,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中的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6和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13处于工作状态,即叠好待充气的所述气球囊体7和所述任务平台8处于被压紧限位状态,在空投下落过程中避免由于重力、风力等外界因素发生松动或脱落;
2.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处于着陆瞬间状态时,通过着陆缓冲装置的双层隔振缓冲结构和所述外框架2底·部外侧粘贴的多层所述蜂窝纸板I承受冲击载荷,保护自动升空系留平台装置内的电子仪器及设备;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突变加速度脉冲信号时,可判断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装置已完全着陆;
3.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处于对所述气球囊体7充气状态时,所述主控制器PLC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6的两个所述第一脱钩器17,两个所述第一脱钩器17的圆形吊环与所述第一脱钩器17主体分开,两根所述压紧杆16松开,所述气球囊7体此时处于自由松弛状态;然后所述主控制器PLC启动所述气动系统12实现对所述气球囊体7充气,该过程中所述气压传感器28实时检测气路中的气压,往复对所述气球囊体7充放气,循环至气路中的气压值处于预设的气压范围内;
4.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的任务平台处于升空状态时,所述主控制器PLC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可控离合接头30,从而实现所述气动系统12与所述气球囊体7分离;然后所述主控制器PLC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13的所述第二脱钩器21,所述第二脱钩器21的圆形吊环与所述第二脱钩器21主体分开,两根所述拉紧绳20松开,此时所述任务平台8处于自由松弛状态;由于所述气球囊体7充满气体时受到大气浮力作用,此时连接于所述任务平台8正下方的所述旋转铰链9和所述内框架4间的所述系留缆绳10逐渐放出,所述气球囊体7搭载所述任务平台8一起升空;
5.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的任务平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由于所述系留缆绳10长度一定,所述气球囊体7与固定于其下方的所述任务平台8上升到一定高空;此时,所述任务平台8通过安装于其上的诸多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以及摄像机等探测仪器设备即可实现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可以将所述任务平台8获取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等方 式回传至所述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5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包括着陆缓冲装置和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作为被保护对象安置于着陆缓冲装置内,所述着陆缓冲装置采用蜂窝纸板(I)和空气弹簧(3)形成双层隔振缓冲结构,实现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软着陆,通过气球囊体(7)自动充气后的大气浮力作用搭载任务平台(8)实现一定高度的升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着陆缓冲装置还包括外框架(2)和内框架(4);四组所述空气弹簧(3)通过螺栓分别安装于所述内框架(4)和所述外框架(2)的底部四个对角上;所述内框架(4)与所述外框(2)架四周侧面间和顶部间均填充有所述蜂窝纸板(1 ),需保证填充的所述蜂窝纸板(I)与所述内框架(4)和所述外框架(2)间过盈接触,同时所述外框架(2)底部外侧粘贴有多层所述蜂窝纸板(1),多层所述蜂窝纸板(1)由统一规格蜂窝纸板相互叠合而成,且相邻蜂窝纸板的蜂窝结构错开并通过胶黏剂粘合,多层所述蜂窝纸板(1)厚度由空投高度和空投载荷重量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包括气球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5),气球囊体压紧组件(6)、气球囊体(7)、任务平台(8)、旋转铰链(9)、系留缆绳(10)、设备安装面板(11)、气动系统(12)、任务平台拉紧组件(13)、上泡沫衬垫(14)和下泡沫衬垫(15); O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6)包括两根压紧杆(16)、两个第一脱钩器(17)和一根压紧绳(18),两个所述第一脱钩器(17)分别通过螺栓对称安装于所述内框架(4)的顶部棱钢上,所述压紧杆(16)与所述第一脱钩器(17)的圆形吊环连接,所述压紧绳(18)分别穿过两根所述压紧杆(16)上的通孔,使两根所述压紧杆(16)处于拉紧状态并压在所述气球囊体(7)上; 2)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13)包括两组拉紧件,每组包括一个固定铰链(19)、一根拉紧绳(20)、一个第二脱钩器(21),所述固定铰链(19)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任务平台(8)底面板上,所述第二脱钩器(21)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内框架(4)底部的钢板上,所述拉紧绳(20)—端与所述固定铰链(1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脱钩器(21)的圆形吊环连接; 3)所述设备安装面板(11)通过四组螺栓固定于所述内框架(4)侧棱上,在所述设备安装面板(11)和所述内框架(4)间底部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所述上泡沫衬垫(14)和所述下泡沫衬垫(15),主要用于保护所述氦气储气瓶(22),同时所述上泡沫衬垫(14)用于支撑所述任务平台(8),所述任务平台(8)固定在所述气球囊体(7)正下方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气球囊体压紧组件(6)和所述任务平台拉紧组件(13)将所述气球囊体(7)和所述任务平台(8)限位于所述内框架(4)中;在所述任务平台(8)正下方安装有所述旋转铰链(9),所述系留缆绳(10)—端所述旋转铰链(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框架(4)连接; 4)所述气动系统(12)由氦气储气瓶(22)、导气管(23)、减压器(24)、减压阀(25)、开关阀(26)、排气阀(27)、气压传感器(28)、充气阀(29)和可控离合接头(30)组成,所述氦气储气瓶(22)置于所述上泡沫衬垫(14)和所述下泡沫衬垫(15)中以进行限位和保护;所述氦气储气瓶(22)氦气输出依次通过所述导气管(23)连接所述减压器(24)、所述减压阀(25)、所述开关阀(26)、所述充气阀(29)、所述可控离合接头(30)和所述气球囊体(7),在所述开关阀(26)与所述充气阀(29)气路间连接有所述排气阀(27)和所述气压传感器(28); 5)所述系留平台主控制系统(5)置于所述设备安装面板(11)上,包括主控制器PLC、加速度传感器、电源模块、通信模块;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PLC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系留平台空投过程中以及着陆时的加速度信号,所述电源模块负 责系统电压转换及供电,所述通信模块与远程控制系统通信以及数据信息的传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升空系留平台,包括着陆缓冲装置和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作为被保护对象置于着陆缓冲装置内,所述着陆缓冲装置采用双层隔振缓冲结构,实现所述系留平台自动升空装置软着陆,通过气球囊体自动充气后的大气浮力作用搭载任务平台实现一定高度的升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空投方式将系留平台送入目标区域,不仅可以弥补车载式系留平台在公共突发紧急事件等领域中工作的机动性和实时性差等不足,还特别为在未知领域中实现通信中继、环境监测、科学探索等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工作可靠等优点。
文档编号B64D1/14GK103231806SQ20131018355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7日
发明者饶进军, 冯俊兴, 黄锦辉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