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翼伞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中运输装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用于救灾减灾专用物资的空中运输和其他物资的空中运输服务的翼伞。
背景技术:
翼伞是一种新型的降落伞,它改变传统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减缓物体在空中下降的特点,使用传统降落伞的柔性织物,而展开冲压空气后成为类似机翼刚性气动力面能够产生升力在空中滑翔的特点设计。目前国内已有的中件空投用翼伞为某型500kg级别的冲压翼伞,该翼伞设计的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困难;且该翼伞面积较大,包装复杂、使用维护较繁琐;尤其使用过程中该翼伞开伞性能不稳定,容易造成空投件的损伤,而且该翼伞在设计之初为满足多次使用的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较高,价格昂贵,故不能适用于大量紧急物资空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包装简便,而且开伞性能比较稳定,且能够保持优越的滑翔性的翼伞。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翼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翼面、下翼面、多个翼肋、多个三角幅、两个稳定幅、多个伞绳、两组操纵绳、两个吊挂带、及控制装置;所述上翼面的一侧与所述下翼面的一侧连接,所述多个翼肋相互平行且并列分布于所述上翼面和下翼面之间,每个翼肋的顶边和底边分别连接于所述上翼面和下翼面,每两个翼肋之间的空间构成一个前缘敞口的气室,所述多个翼肋中的两个端部翼肋分别与两个稳定幅连接,每组操纵绳的一端为多个伞绳的汇交,每组操纵绳的另一端套结于所述控制装置中的操纵孔,每个翼肋均连接有多个三角幅,每个三角幅下端设有伞绳扣,所述多个伞绳的一端分别套结于所述多个伞绳扣,所述多个伞绳的另一端与所述两个吊挂带相连,所述两个吊挂带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物资相连,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控制所述两组操纵绳来实现携带物质的定点着陆。上述方案中,所述多个翼肋中两个端部翼肋之间的任意一个翼肋均开设有两个圆孔。上述方案中,所述翼伞还包括滑布,四个圆环分布于所述滑布的四个顶角,所述多个伞绳分成四组分别穿入至所述四个圆环,从所述四个圆环穿出的四组伞绳与所述两个吊挂带相连。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吊挂带分别为第一吊挂带和第二吊挂带,从所述四个圆环穿出的四组伞绳两两分别进入第一吊挂带和第二吊挂带,第一吊挂带和第二吊挂带均具有两个三角连接环分别供两组伞绳连接。上述方案中,每个气室的宽度为O. 55、· 7m。[0011]上述方案中,每个气室上、下翼面前缘长度比为1.05 1.1。上述方案中,所述翼伞的下翼面的展向长度与弦向长度之比为1.9^3.1。上述方案中,所述每个翼肋的前缘切口长度为0.42 0.47m,切口角度30°。上述方案中,每组操纵绳的一端为多个伞绳的汇交,每组操纵绳沿展向方向的最大宽度为所述翼伞的展向长度的29 31%。上述方案中,所述伞绳6的特征长度为0.55、.7,伞绳6安装角为5°,沿弦向各伞绳在下翼面的间距为0.96 1.22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是:1.上翼面和下翼面的投影面均为矩形,结构比较简单;2.翼肋为全承载肋,使用框架式连接,整个翼伞形成一个整体框架结构,力的传递方式更好;3.优化的气室宽度,满足性能条件下,使气室数量减少,伞绳数量更少,包装简易、使用维护方便;4.气室之间依靠开有两个圆孔的翼肋连接,两个圆孔分布翼肋前端和后缘部分,使翼伞充气更加顺畅;5.翼肋下端连接多个三角幅,可通过加强带从翼肋上一直延伸至三角幅下端形成绳扣,绳扣与翼伞伞绳套结在一起,使翼伞成型更好,气动性能更加优越,增强翼伞滑翔稳定性;6.采用四孔滑布的收口方式,将伞绳分为四组分别穿过滑布上的四个圆环,在携带物资空投时,滑布能够有效控制翼伞开伞姿态,保证翼伞开伞的有序性和可靠性,减小开伞冲击力;7.稳定滑翔时,利用后缘分布的一组操纵绳改变翼伞气动特性,达到携带物资精确定点、稳降着陆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滑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吊挂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当然下述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伞,它包括上翼面1、下翼面
3、多个翼肋2、多个三角幅5、两 个稳定幅4、多个伞绳6、两组操纵绳7、滑布8、两个吊挂带9、及控制装置10。上翼面I的一侧与下翼面3的一侧连接。多个翼肋2相互平行且并列分布于上翼面I和下翼面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翼肋2的间距相等。每个翼肋2的顶边和底边分别连接于上翼面I和下翼面3。每两个翼肋2之间的空间构成一个前缘敞口的气室18。在本实施例中,翼肋2的数量为18个,故气室18的数量为17个。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气室18的宽度相等,每个气室18的宽度为0.55、.7m。每个气室18上、下翼面前缘长度比为1.05^1.1。下翼面3沿弦向方向的两个侧边为直线,弦长为3.7^4.9m,其展向长度与弦向长度之比为1.9 3.1。翼肋2的前缘切口长度为0.42 0.47m,切口角度30°,翼肋2相对厚度15.7%。除端部两个翼肋外,其余翼肋上均开有两个圆孔16,两个圆孔16分别分布于翼肋2的前端和后缘。在本实施例中,除开两个端部翼肋外,中间的翼肋中相间隔的翼肋上均设置有支撑成型片。两个端部翼肋2分别与两个稳定幅4连接。操纵绳7为两组,图中仅示意一组。操纵绳7的一端为5 7根伞绳的汇交,每组操纵绳7沿展向方向的最大宽度为下翼面3展向长度的29-31%。每组操纵绳7的另一端套结于控制装置10中的操纵孔。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翼肋2通过加强带均连接有四个三角幅5,加强带在四个三角幅5下端形成四个伞绳扣,四个伞绳扣与下翼面3垂直距离相等。多个伞绳6的一端分别套结于该多个伞绳扣。滑布8的四个顶角设置有四个圆环13,多个伞绳6的另一端分成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组分别穿入至滑布8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的四个圆环13。伞绳6特征长度为0.55、.7。气动中心在弦长25%处,伞绳6安装角为5°。沿弦向各伞绳在下翼面的间距为0.96 1.22m。圆环13上有三个孔用于缝合加强带,四个圆环13之间通过加强带连接起来,滑布8的主体部12与加强带缝合在一起。从四个圆环13穿出的四组伞绳两两分别进入第一吊挂带和第二吊挂带9,第一吊挂带和第二吊挂带9均具有两个三角连接环15分别供两组伞绳连接。两个吊挂带9与控制装置10相连。控制装置10与物资11相连。控制装置10用于通过控制操纵绳7来 实现携带物质11定点着陆。两根吊挂带9最下端固定间距与单个气室18下翼面宽度相等。需要说明的是,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翼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翼面、下翼面、多个翼肋、多个三角幅、两个稳定幅、多个伞绳、两组操纵绳、两个吊挂带、及控制装置;所述上翼面的一侧与所述下翼面的一侧连接,所述多个翼肋相互平行且并列分布于所述上翼面和下翼面之间,每个翼肋的顶边和底边分别连接于所述上翼面和下翼面,每两个翼肋之间的空间构成一个前缘敞口的气室,所述多个翼肋中的两个端部翼肋分别与两个稳定幅连接,每组操纵绳的一端为多个伞绳的汇交,每组操纵绳的另一端套结于所述控制装置中的操纵孔,每个翼肋均连接有多个三角幅,每个三角幅下端设有伞绳扣,所述多个伞绳的一端分别套结于所述多个伞绳扣,所述多个伞绳的另一端与所述两个吊挂带相连,所述两个吊挂带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与物资相连,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控制所述两组操纵绳来实现携带物质的定点着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翼肋中两个端部翼肋之间的任意一个翼肋均开设有两个圆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伞还包括滑布,四个圆环分布于所述滑布的四个顶角,所述多个伞绳分成四组分别穿入至所述四个圆环,从所述四个圆环穿出的四组伞绳与所述两个吊挂带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吊挂带分别为第一吊挂带和第二吊挂带,从所述四个圆环穿出的四组伞绳两两分别进入第一吊挂带和第二吊挂带,第一吊挂带和第二吊挂带均具有两个三角连接环分别供两组伞绳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每个气室的宽度为0.55、.7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每个气室上、下翼面前缘长度比为1.05 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伞的下翼面的展向长度与弦向长度之比为1.9 3.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翼肋的前缘切口长度为0.42 0.47m,切口角度 3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每组操纵绳的一端为多个伞绳的汇交,每组操纵绳沿展向方向的最大宽度为所述翼伞的展向长度的29 3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绳的特征长度为0.55、.7,伞绳的安装角为5°,沿弦向各伞绳在下翼面的间距为0.96^1.22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翼伞,它包括上翼面、下翼面、多个翼肋、多个三角幅、两个稳定幅、多个伞绳、两组操纵绳、控制装置、及与控制装置相连的两个吊挂带。该多个翼肋相互平行且并列分布于该上翼面和下翼面之间,每两个翼肋之间的空间构成一个前缘敞口的气室。该多个翼肋中的两个端部翼肋分别与两个稳定幅连接。每个翼肋均连接有多个三角幅。每个三角幅下端设有伞绳扣。该多个伞绳的一端分别套结于该多个伞绳扣,另一端与该两个吊挂带相连。该控制装置与物资相连,其用于通过控制该两组操纵绳来实现携带物质的定点着陆。该翼伞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性能优越,实现物资的精确定位和稳降着陆。
文档编号B64D17/02GK202911949SQ20122056457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李轲, 张芃, 陈猛, 张鹍 申请人: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