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飞机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一种飞机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飞机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的防雷击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飞机的机翼通常是由一端与机身相连的机翼翼盒和与机翼翼盒前侧相连的前缘以及与机翼翼盒后侧相连的后缘构成。通常的金属机翼,因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可较容易地将雷击电流传递至机身且形成导电通路,故无需额外增加防雷击的导电通路设置。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出现了复合材料机翼。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通常只有金属的千分之一,为实现与金属机翼相同的雷击防护功能,需额外增加导电通路设置。通常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的结构和雷击防护通路设置如图I所示,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的构成为复合材料第一凹形翼梁3和第二凹形翼梁4,凹形口相对地设置构成翼盒的两侧,同时通过金属螺栓6 和金属螺母7同复合材料上壁板I和下壁板2连接;雷击防护通路的分布为上壁板I和下壁板2的外表面附着一层金属网或金属涂层5,并延展至机身,构成雷击防护通路。由于复合材料翼盒通常作为储油箱使用,上述结构中的连接螺栓6和螺母7因与金属网或金属涂层5连通,会将雷击电流导入储油箱,引发危险,导致安全隐患,故通常对伸入翼盒中螺栓6 的头部和螺母7进行绝缘防护处理,即增加绝缘防护层8,从而增加了防护成本和装配的工作量。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复合材料机翼翼盒防雷击的防护成本,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特披露一种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飞机防雷击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结构和雷击防护通路设置如图2所示,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的构成为复合材料第一凹形翼梁3和第二凹形翼梁4,凹形口相背设置构成翼盒的两侧,同时通过金属螺栓6和金属螺母7在复合材料第一凹形翼梁3或第二凹形翼梁4的凹形口内,与复合材料上壁板I或下壁板2连接;雷击防护通路的分布为上壁板I和下壁板2的外表面附着一层金属网或金属涂层5,并延展至机身,构成雷击防护通路之一;在复合材料第一凹形翼梁3或第二凹形翼梁4的凹形口内,在上下带有与机身相连的金属网或金属涂层5的复合材料壁板I或2连接固定的金属螺栓6 与金属螺母7连接处设置与机身连的金属导电条9构成雷击防护通路之二。此结构形式既避免了连接螺栓6和螺母7与翼盒内所储燃油的接触,消除了安全隐患,省去了对金属螺栓6的端部和金属螺母7的绝缘防护处理工序,节省了装配工作量和雷击防护成本;而且又增加了一条雷击防护通路,提高了防雷击的安全可靠性。[0005]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实施,增加了复合材料机翼翼盒防雷击的导电通路,消除了复合材料机翼翼盒外表面导电通路与翼盒内所储燃油接触的安全隐患,减少了防护成本和装配工作量,提高了复合材料翼盒防雷击的可靠性。3
[0006]图I是通常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结构和雷击防护通路设置截面示意图;[0007]图2是本发明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结构和雷击防护通路设置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09]在某型飞机的机身为铝合金材料,机翼的上下壁板为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翼盒的翼梁为凹形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翼梁与机翼上下壁板的连接为钛合金材料的埋头螺栓和螺母的条件下,采用了本发明的翼盒结构,并增加了铝合金材料的金属导电条,消除了钛合金材料的埋头螺栓和螺母与翼盒内所储燃油接触的安全隐患;通过防雷击验证试验,抗雷击性能有所改善。
权利要求1.一种飞机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其是由两侧的两根复合材料第一凹形翼梁(3)和第二凹形翼梁(4)以及在凹形翼梁的凹形口内通过金属螺栓(6)和金属螺母(7)将上下带有与机身相连的金属网或金属涂层(5)的复合材料壁板(I)和(2)连接固定而成,其特征在于复合材料第一凹形翼梁(3)和第二凹形翼梁(4)的凹形口相背地设置于翼盒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飞机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其特征在于在复合材料第一凹形翼梁(3)或第二凹形翼梁(4)的凹形口内,在上下带有与机身相连的金属网或金属涂层(5)的复合材料壁板(I)或(2)连接固定的金属螺栓(6)与金属螺母(7)的连接处设置与机身相连的金属导电条(9)。
专利摘要一种飞机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涉及飞机复合材料机翼翼盒的防雷击结构的技术领域,通过调整复合材料机翼翼盒两侧的凹形翼梁的凹形口朝向,并在凹形翼梁的凹形口内与机翼壁板连接的螺栓与螺母连接处增加一条与机身相连的金属导电条,增加了复合材料机翼翼盒防雷击的导电通路,消除了复合材料机翼翼盒外表面导电通路与翼盒内所储燃油接触的安全隐患,减少了防护成本和装配工作量,提高了复合材料翼盒防雷击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B64D45/02GK202783773SQ20122024487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吉飞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