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14792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翼直升机,进一步涉及一种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
背景技术
如附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无人驾驶直升机的机身结构是在遥控模型的基础上改进来的,沿袭了这种侧板受力的设计方法。这种结构造成空间较为狭窄,机身强度较低, 不能给机载设备提供很好的保护。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无人驾驶直升机的留空时间和工作效率,并对它的控制系统起到了保护作用得机身结构。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且均为水平放置的上层板101、中层板102和下层板103 ;前端板201,位于机身前部,垂直放置,连接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机身隔框301,位于机身中部,垂直放置,连接上层板和中层板;后端板202,位于机身尾部,垂直放置,连接中层板和下层板,所述后端板在超过中层板的垂直延长线方向还有一个圆形的第一发动机固定孔701 ;发动机安装隔框302,位于隔框和后端板之间,下部与中层板固定连接,其上有一个与第一发动机固定孔同心的第二发动机固定孔702 ;第一尾管安装隔框401、第二尾管安装隔框402、第三尾管安装隔框403,垂直放置于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从前到后依次放置,三者与后端板均有一个形状相同、且在同一轴线上的尾管穿孔;两块侧板601,垂直放置,分别位于机身两侧,与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固定连接。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摒弃了传统的结构,采用了高层建筑和桥梁的框架式结构,形成一个箱式的整体。这种结构强度大,重量轻,承载了无人机百分之九十的强度,比传统的侧板结构减轻了百分之三十的重量,有效的提升了无人机的留空时间和工作效率,并且对它的控制系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它的侧板失去了传统受力的功能,只起着附着控制系统和美观的作用。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1代表上层板,102代表中层板,103代表下层板,201代表前端板,202代表后端板,301代表机身隔框,302代表发动机安装隔框,401代
表第一尾管安装隔框,402代表第二尾管安装隔框,403代表第三尾管安装隔框,501代表主轴,502代表设备安装孔,503代表定位孔,601代表侧板,701代表第一发动机固定孔,702代
表第二发动机固定孔。图2是实施例1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是传动减速机构原理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无人驾驶直升机机身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且均为水平放置的上层板101、中层板102和下层板103 ;前端板201,位于机身前部,垂直放置,连接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机身隔框301,位于机身中部,垂直放置,连接上层板和中层板;后端板202,位于机身尾部,垂直放置,连接中层板和下层板,所述后端板在超过中层板的垂直延长线方向还有一个圆形的第一发动机固定孔701 ;发动机安装隔框302,位于隔框和后端板之间,下部与中层板固定连接,其上有一个与第一发动机固定孔同心的第二发动机固定孔702 ;第一尾管安装隔框401、第二尾管安装隔框402、第三尾管安装隔框403,垂直放置于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从前到后依次放置,三者与后端板均有一个形状相同、且在同一轴线上的尾管穿孔;两块侧板601,垂直放置,分别位于机身两侧,与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板、中层板、第一尾管安装隔框、下层板围成的空间用于放置齿轮减速传动机构。所述上层板与前端板呈“丁”字形连接,前端板位于上层板之下。所述机身隔框与中层板呈“丁”字形连接,机身隔框位于中层之上,机身隔框与上层板为直角连接。所述后端板与下层板为直角连接,所述后端板与中层板呈现“丁”字形连接,后端板位于中层板后部。所述第一尾管安装隔框、第二尾管安装隔框、第三尾管安装隔框与中层板和下层板的连接呈“H”形,第一尾管安装隔框、第二尾管安装隔框、第三尾管安装隔框位于中层板和上层板之间。所述上层板、中层板、下层板、前端板、机身隔框、后端板、发动机安装隔框、第一尾管安装隔框、第二尾管安装隔框、第三尾管安装隔框以及两块侧板均为镂空结构。所述上层板、中层板、下层板、前端板、机身隔框、后端板、发动机安装隔框、第一尾管安装隔框、第二尾管安装隔框、第三尾管安装隔框以及两块侧板的连接方式均为螺丝连接。通过几十个定位孔及螺丝把桥梁结构连接到一起,组成框架式结构,在各个板上的每一个螺孔分别起着定位和紧固的作用。本桥梁结构为保持传动齿轮的尺寸,不变形,对发动机发挥强大的马力,能够流畅地输出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连接的具体过程为以下层板为基准,利用螺丝和下层板上103的定位孔将第一尾管安装隔框401、第二尾管安装隔框402和第三尾管安装隔框403固定在下层板103上。其中,下层板103的定位孔1和定位孔2与第三尾管安装隔框的定位孔1'和定位孔2'连接;下层板103的定位孔3和定位孔4与第二尾管安装隔框402的定位孔3'和定位孔4'连接;下层板的定位孔5和定位孔6与尾第一尾管安装隔框401的定位孔5'和定位孔6'连接。确保第一、 二、三尾管安装隔框401、402、403已正确定位并固定在下层板103上。利用3个尾管安装隔框上的定位孔和螺丝连接中层板102。其中,第一尾管安装隔框401的定位孔13'和定位孔14'与中层板102的定位孔13和定位孔14连接;第二尾管安装隔框402的定位孔11'和定位孔12'与中层板的定位孔11和定位孔12连接;第三尾管安装隔框403的定位孔9'和定位孔10'与中层板的定位孔9和定位孔10连接。将发动机安装隔框302套在发动机上,发动机安装隔框的定位孔15'和定位孔 16'由螺丝固定在中层板102的定位孔15和定位孔16的位置。机身隔框301通过定位孔19'和定位孔20'与中层板102连接。后端板202需要与中层板102和下层板103的连接。用螺丝将后端板上的定位孔 7'和定位孔8'分别连接到中层板102的定位孔7和定位孔8上,用螺丝将后端板202上的定位孔21'和定位孔22'连接到下层板103的定位孔21和定位孔22上。主轴501通过轴承连接到放置在下层板和中层板之间的传动齿轮。利用螺丝将侧板601以及上层板101与主体进行固定连接。侧板上留出设备安装孔502用于传动齿轮与舵机的连接。本发明摒弃了传统的结构,采用了高层建筑和桥梁的框架式结构,这种结构强度大,重量轻,承载了无人机百分之九十的强度,比传统的侧板结构减轻了百分之三十的重量,有效的提升了无人机的留空时间和工作效率,并且对它的控制系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它的侧板失去了传统受力的功能,只起着附着控制系统和美观的作用。
权利要求
1.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且均为水平放置的上层板(101)、中层板(10 和下层板(103);前端板001),位于机身前部,垂直放置,连接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机身隔框(301),位于机身中部,垂直放置,连接上层板和中层板;后端板002),位于机身尾部,垂直放置,连接中层板和下层板,所述后端板在超过中层板的垂直延长线方向还有一个圆形的第一发动机固定孔(701);发动机安装隔框(302),位于隔框和后端板之间,下部与中层板固定连接,其上有一个与第一发动机固定孔同心的第二发动机固定孔(702);第一尾管安装隔框G01)、第二尾管安装隔框002)、第三尾管安装隔框003),垂直放置于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从前到后依次放置,三者与后端板均有一个形状相同、且在同一轴线上的尾管穿孔;两块侧板(601),垂直放置,分别位于机身两侧,与上层板、中层板和下层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中层板、第一尾管安装隔框、下层板围成的空间用于放置齿轮减速传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与前端板呈“丁”字形连接,前端板位于上层板之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隔框与中层板呈“丁”字形连接,机身隔框位于中层之上,机身隔框与上层板为直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与下层板为直角连接,所述后端板与中层板呈现“丁”字形连接,后端板位于中层板后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管安装隔框、第二尾管安装隔框、第三尾管安装隔框与中层板和下层板的连接呈“H” 形,第一尾管安装隔框、第二尾管安装隔框、第三尾管安装隔框位于中层板和上层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所述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中层板、下层板、前端板、机身隔框、后端板、发动机安装隔框、第一尾管安装隔框、第二尾管安装隔框、第三尾管安装隔框以及两块侧板均为镂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所述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中层板、下层板、前端板、机身隔框、后端板、发动机安装隔框、第一尾管安装隔框、第二尾管安装隔框、第三尾管安装隔框以及两块侧板的连接方式均为螺丝连接。
全文摘要
发明涉及一种旋翼直升机,进一步涉及一种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涡轮轴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包括上层板101、中层板102和下层板103;前端板201;机身隔框301;后端板202;发动机安装隔框302;第一尾管安装隔框401、第二尾管安装隔框402、第三尾管安装隔框403;两块侧板601;本发明结构强度大,重量轻,载了无人机百分之九十的强度,比传统的侧板结构减轻了百分之三十的重量,有效的提升了无人机的留空时间和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4C1/06GK102490894SQ20111043483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李哲, 赵曙光 申请人:天津曙光敬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