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962760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涉及船舶装置技术领域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设置于船舶的主机的下方,保温预热系统包括:滑油循环舱,滑油循环舱的外侧面上设有隔离空舱,隔离空舱内设有连通容器,连通容器包括容器底板和容器侧板,容器底板和容器侧板上均设有通孔,连通容器与隔离空舱的内壁之间有间隙;连通容器中放置有多个相变蓄热件,相变蓄热件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相变蓄热件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间断作业船舶的再加热能源消耗,间断作业船舶接到突发任务后,基本不需要加热等待时间,提高船舶的响应能力;本实用新型能够缩短了备车时间,在无需额外热能消耗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对润滑油的预热。
【专利说明】
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船舶的主机需要润滑油对各个部件进行润滑,船舶的主机在备车期间,多采用蒸汽或者电力驱动的加热装置加热润滑油,加热装置为加热器或加热盘管。如图1所示, 主机的下方设有滑油循环舱1,滑油循环舱1的外侧面上设有隔离空舱2,加热装置设置于滑油循环舱1中,滑油循环舱1外部的缸套中还设有缸套水。
[0003]常规的主机启动方式为:在起始状态时缸套水和润滑油的温度为常温,将润滑油加热到主机厂商推荐的合适温度后,主机启动,在主机工作的过程中,润滑油的温度不断上升,滑油循环舱1外部的缸套水的温度也不断上升,当润滑油的温度升高到对所述滑油循环舱1中的润滑油温度进行控制后的最高滑油温度时,需要打开滑油冷却系统,对缸套水和滑油循环舱1中的润滑油进行降温。
[0004]当主机停止工作后,下一次启动主机的操作一般为两种,第一种方法是让缸套水和滑油循环舱1中的润滑油自动慢慢地冷却下来,当需要再次启动主机时,采用上述的常规的主机启动方式,再次启动主机,再次启动主机的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左右;第二种方法是打开保温加热系统,对滑油循环舱1中的润滑油进行加热保温,当需要再次启动主机时, 采用上述的常规的主机启动方式,再次启动主机,由于润滑油被保温,所以,再次启动主机的时间非常短。这两种方法都将加热后的滑油循环舱1中的润滑油多余的热量浪费掉了,且滑油冷却系统的使用也耗能量大。第一种方法,再次启动主机的时间较长;第二种方法,保温润滑油需要持续供热,耗能量大。
[0005]通常情况下,在北方间断作业的船舶,如港作业拖轮,在停船几小时后,润滑油温度已经冷到不可立即启动主机的程度,此时,就需要重新加热润滑油,等待润滑油温度上升到厂商推荐的合适温度,才能启动主机。
[0006]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延缓滑油冷却系统的开启时间,减少间断作业的船舶的能源消耗的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7]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设置于船舶的主机的下方,保温预热系统包括:滑油循环舱,所述滑油循环舱的外侧面上设有隔离空舱,所述隔离空舱内设有连通容器,所述连通容器包括容器底板和围绕在所述容器底板周边并由此向上延伸的容器侧板,所述容器底板和所述容器侧板上均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所述连通容器与所述隔离空舱的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连通容器中放置有多个相变蓄热件,所述相变蓄热件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所述相变蓄热件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等于所述主机启动时,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所需达到的最低滑油温度,且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小于等于所述主机工作时,对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温度进行控制后的最高滑油温度;一传热介质驳运管路连通所述隔离空舱。
[0009]优选地,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为水合盐相变材料或者蜡质相变材料。
[0010]优选地,所述隔离空舱的外部以及所述滑油循环舱的底部包覆有隔热涂层。
[0011]优选地,所述隔离空舱的靠近所述滑油循环舱的侧面上设有传热片。
[0012]优选地,所述传热介质驳运管路上设有一油液调拨装置,所述油液调拨装置与一控制器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油循环舱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空舱中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连通容器通过一支撑结构与所述隔离空舱连接。
[00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的滑油循环舱保温方法,加热系统加热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当润滑油的温度达到主机启动所需的最低滑油温度时,启动主机;主机运行后,当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到最高滑油温度时,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将液体传热介质加入到隔离空舱中,相变蓄热件浸入于所述液体传热介质中, 所述滑油循环舱的热量通过所述液体传热介质传递给所述相变蓄热件,所述相变蓄热件吸收热量后,所述相变蓄热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逐渐上升到相变蓄热件的相变温度, 使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当主机停止后,当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的温度和所述隔离空舱中的液体传热介质的温度逐渐下降达到所述相变蓄热件的相变温度时, 所述相变蓄热件放出的热量通过所述液体传热介质依次传递给所述隔离空舱和所述滑油循环舱,以对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进行保温,且所述相变蓄热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由液态变为固态。
[0017]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的滑油循环舱预热方法,加热系统加热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当润滑油的温度达到主机启动所需的最低滑油温度时,启动主机;主机运行后,当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到最高滑油温度时,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将液体传热介质加入到隔离空舱中,相变蓄热件浸入于所述液体传热介质中, 所述滑油循环舱的热量通过所述液体传热介质传递给所述相变蓄热件,所述相变蓄热件吸收热量后,所述相变蓄热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逐渐上升到相变蓄热件的相变温度, 使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当主机停止后,所述加热系统停止,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和所述隔离空舱中的液体传热介质的温度逐渐下降,将所述隔离空舱中的液体传热介质通过所述传热介质驳运管路抽出;当需要再次启动主机,且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的温度低于所述相变蓄热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时,通过所述传热介质驳运管路,将所述液体传热介质加入到所述隔离空舱中,所述相变蓄热件浸入于所述液体传热介质中,所述相变蓄热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放出的热量通过所述液体传热介质传递给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以对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进行预热,所述相变蓄热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由液态变为固态。
[001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及滑油循环舱保温和预热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 1、本实用新型能够延缓滑油冷却系统的开启时间,减少船舶冷却水栗的运行负荷;
[0020]2、主机停止后,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进行保温,使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的温度保持在所述主机启动时,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能达到的主机要求的最低滑油温度,所以,再次启动时,无需再对滑油循环舱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间断作业船舶的再加热能源消耗,间断作业船舶接到突发任务后,基本不需要加热等待时间,提尚船舶的响应能力;
[0021]3、当主机为长时间停止后,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滑油循环舱进行预热,再次加热滑油循环舱内润滑油时,相变蓄热件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放出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本实用新型加热滑油循环舱中的润滑油的加热面积大大超过现有的加热装置的加热面积,加热时间大大缩短,也就是缩短了备车时间,在无需额外热能消耗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对润滑油的预热。【附图说明】[〇〇22]图1显示为现有的滑油循环舱的外部设置隔离空舱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3]图2显示为实施例中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的隔离空舱中加入液体传热介质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4]图3显示为实施例中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在控制器控制下的工作原理图。[〇〇25] 附图标号说明[〇〇26]10液体传热介质[〇〇27]100滑油循环舱[〇〇28]200隔离空舱[〇〇29]300连通容器[〇〇3〇]310容器底板[〇〇31]320容器侧板
[0032]330支撑结构[〇〇33]331侧部连接件[〇〇34]332底部连接件[〇〇35]400相变蓄热件[〇〇36] 500传热介质驳运管路[〇〇37]600隔热涂层
[0038]700传热片[〇〇39]810油液调拨装置[〇〇4〇]820温度传感器[〇〇41 ]830液位传感器
[0042]900控制器[〇〇43]1滑油循环舱
[0044] 2隔离空舱【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6]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 “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〇〇47] 实施例1
[0048]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设置于船舶的主机的下方,保温预热系统包括:滑油循环舱100,滑油循环舱100的外周面上设有隔离空舱200,隔离空舱200包围滑油循环舱100;[〇〇49]隔离空舱200内设有连通容器300,连通容器300包括容器底板310和围绕在容器底板310周边并由此向上延伸的容器侧板320,容器底板310和容器侧板320上均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连通容器300与隔离空舱200的内壁之间有间隙;
[0050]连通容器300中放置有多个相变蓄热件400,相变蓄热件400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相变蓄热件400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多个相变蓄热件400能够被储藏于连通容器300 中,相变蓄热件400不会从容器底板310和容器侧板320上的通孔排出;由于连通容器300与隔离空舱200的内壁之间有间隙,使容器底板310的外侧面和容器侧板320的外侧面均不与隔离空舱200的内壁直接接触,所以,连通容器300与隔离空舱200之间不会直接有热传递;
[0051]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等于主机启动时,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所需达到的最低滑油温度,且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小于等于主机工作时,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温度进行控制后的最高滑油温度;[0〇52] —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连通隔离空舱200,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液体传热介质10被通入或者被抽出隔离空舱200,本实施例中,液体传热介质10为热媒油或者轻质燃料油;相变蓄热材料为水合盐相变材料或者蜡质相变材料。
[0053]本实用新型的保温预热系统使用时,当船舶长时间停放或第一次启动前,按照常规备车程序,加热系统加热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当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到最高滑油温度时,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将液体传热介质10加入到隔离空舱 200中,由于容器底板310和容器侧板320上均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相变蓄热件400被浸入于液体传热介质10中,滑油循环舱100的热量通过隔离空舱200的舱壁传递给液体传热介质 10,液体传热介质10再将热量传递给相变蓄热件400,相变蓄热件400吸收热量后,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逐渐上升到相变蓄热件400的相变温度,使相变蓄热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这就使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的多余的热量进行了收集和存储,能够有效延缓了滑油冷却系统的开启时间,减少船舶冷却水栗的运行负荷;
[0054]当主机停车后,若有计划短时间隔后再次启动主机,就需要对滑油循环舱100进行保温,对滑油循环舱100进行保温无需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驳运隔离空舱200中的液体传热介质10至其他舱室;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和隔离空舱200中的液体传热介质10 的温度逐渐散失,当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的温度和隔离空舱200中的液体传热介质10 的温度逐渐下降达到相变蓄热件400的相变温度时,相变蓄热件400放出的热量通过液体传热介质10依次传递给隔离空舱200和滑油循环舱100,以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和隔离空舱200中的液体传热介质10进行保温,且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由液态变为固态。
[0055]本系统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进行保温,使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的温度保持在主机启动时,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所需达到的最低滑油温度,所以,再次启动时,无需再对滑油循环舱100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间断作业船舶的再加热能源消耗,间断作业船舶接到突发任务后,基本不需要加热等待时间,提高船舶的响应能力。
[0056]当主机停车后,加热系统停止,若有计划较长时间隔后再次启动主机,在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和隔离空舱200中的液体传热介质10的温度逐渐下降后,将隔离空舱200 中的液体传热介质10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抽出,驳运至其他舱室;当需要再次启动主机,且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的温度低于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本实施例的保温预热系统能够对滑油循环舱100进行预热,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 将液体传热介质10加入到隔离空舱200中,相变蓄热件400浸入于液体传热介质10中,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放出的热量通过液体传热介质10传递给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以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进行预热,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由液态变为固态。这样能够使润滑油的温度迅速上升到主机允许启动的最低滑油温度。
[0057]本系统能够对滑油循环舱100进行预热,再次加热滑油循环舱100内润滑油时,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放出的热量传递给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本系统加热滑油循环舱1〇〇中的润滑油的加热面积大大超过现有的加热装置的加热面积,加热时间大大缩短,也就是缩短了备车时间,在无需额外热能消耗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对润滑油的预热。[〇〇58]另外,多个相变蓄热件400设置于连通容器300中,也使设置于船舶中的本系统的重量增加,能够降低船舶的重心的高度。[〇〇59]为了使保温预热系统传递的热量能够集中在滑油循环舱100和隔离空舱200之间, 在隔离空舱200的外部以及滑油循环舱100的底部包覆有隔热涂层600,隔热涂层600的设置能够防止滑油循环舱100中的热量通过的滑油循环舱100的底部散发,且防止隔离空舱200 中的热量通过隔尚空舱200的外侧面向外部散发。
[0060]隔离空舱200的靠近滑油循环舱100的侧面上设有传热片700,传热片700用于加快滑油循环舱100与隔离空舱200之间的热传递速度。
[0061]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上设有一油液调拨装置810,油液调拨装置810与一控制器 900电连接,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对液体传热介质10 进行驳运,即将液体传热介质10输入隔离空舱200或者抽出隔离空舱200。[〇〇62] 滑油循环舱100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20,温度传感器820与控制器90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820将感应到的滑油循环舱100中润滑油的温度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器900。[〇〇63]隔离空舱200中设有液位传感器830,液位传感器830与控制器900电连接,液位传感器830将隔离空舱200中液体传热介质10的液位高度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器900。[〇〇64] 为了连通容器300能够稳定地设置于隔离空舱200中,连通容器300通过一支撑结构330与隔离空舱200连接,支撑结构330采用塑料制成,塑料材质的导热性较差,能够降低隔离空舱200与连通容器300之间的热传导的效率;支撑结构330包括侧部连接件331和底部连接件332,连通容器300的容器侧板320的外侧面通过侧部连接件331与隔离空舱200的内壁连接,连通容器300的容器底板310的底面通过底部连接件332与隔离空舱200的底壁连接。
[0065]实施例2
[0066]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机启动时,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所需达到的最低滑油温度为50度,主机工作时,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温度进行控制后的最高滑油温度为65度;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60度;本实施例中,液体传热介质10为轻质燃料油;相变蓄热材料为蜡质相变材料。
[0067]本实施例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的滑油循环舱100预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〇〇68]控制器900控制加热系统加热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当控制器900获取温度传感器820传输的滑油循环舱100中润滑油的温度的数据为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到50度时,可启动主机;主机运行后,控制器900控制加热系统停止,当控制器900获取温度传感器820传输的滑油循环舱100中润滑油的温度的数据为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到最高滑油温度65度时, 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启动,使液体传热介质10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加入到隔离空舱200中,处于连通容器300中的相变蓄热件400浸入于液体传热介质10中;当控制器900获取液位传感器830传输的隔离空舱200中液体传热介质10的液位高度达到液位极限高度时,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关闭,停止对隔离空舱200中加入液体传热介质 10,滑油循环舱100的热量通过液体传热介质10传递给相变蓄热件400,相变蓄热件400吸收热量后,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逐渐上升到相变蓄热件400的相变温度, 使相变蓄热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〇〇69]当主机停止后,滑油循环舱100中润滑油的温度的数据下降达到相变蓄热件400的相变温度时,相变蓄热件400放出的热量通过液体传热介质10依次传递给隔离空舱200和滑油循环舱100,以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进行保温,且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由液态变为固态。
[0070]实施例3
[0071]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机启动时,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所需达到的最低滑油温度为50度,主机工作时,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温度进行控制后的最高滑油温度为65度;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60度;本实施例中,液体传热介质10为热媒油;相变蓄热材料为水合盐相变材料。
[0072]本实施例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的滑油循环舱100保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3]控制器900控制加热系统加热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当控制器900获取温度传感器820传输的滑油循环舱100中润滑油的温度的数据为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到50度时,可启动主机;主机运行后,控制器900控制加热系统停止,当控制器900获取温度传感器820传输的滑油循环舱100中润滑油的温度的数据为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到最高滑油温度65度时, 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启动,使液体传热介质10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加入到隔离空舱200中,处于连通容器300中的相变蓄热件400浸入于液体传热介质10中;当控制器900获取液位传感器830传输的隔离空舱200中液体传热介质10的液位高度达到液位极限高度时,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关闭,停止对隔离空舱200中加入液体传热介质 10,滑油循环舱100的热量通过液体传热介质10传递给相变蓄热件400,相变蓄热件400吸收热量后,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逐渐上升到相变蓄热件400的相变温度, 使相变蓄热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〇〇74]当主机停止后,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启动,将隔离空舱200中的液体传热介质10抽出,直到控制器900获取液位传感器830传输的隔离空舱200中液体传热介质10 的液位高度为0时,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关闭;[〇〇75]当需要再次启动主机,且控制器900获取温度传感器820传输的滑油循环舱100中润滑油的温度低于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启动,通过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将液体传热介质10加入到隔离空舱200中,当控制器900获取液位传感器830传输的隔离空舱200中液体传热介质10的液位高度达到液位极限高度时,控制器900控制油液调拨装置810关闭,停止对隔离空舱200中加入液体传热介质10,相变蓄热件400浸入于液体传热介质10中,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放出的热量通过液体传热介质10传递给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以对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进行预热,相变蓄热件4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由液态变为固态。
[0076]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7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设置于船舶的主机的下方,保温预热系统包括:滑油 循环舱(100),所述滑油循环舱(100)的外侧面上设有隔离空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空舱(200)内设有连通容器(300),所述连通容器(300)包括容器底板(310)和 围绕在所述容器底板(310)周边并由此向上延伸的容器侧板(320),所述容器底板(310)和 所述容器侧板(320)上均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所述连通容器(300)与所述隔离空舱(200) 的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连通容器(300)中放置有多个相变蓄热件(400),所述相变蓄热件(400)内填充有 相变蓄热材料,所述相变蓄热件(400)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等于所述主机启动时,所述滑油循环舱(100)中的 润滑油所需达到的最低滑油温度,且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小于等于所述主机工作时, 对所述滑油循环舱(100)中的润滑油温度进行控制后的最高滑油温度;一传热介质驳运管路(500)连通所述隔离空舱(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为 水合盐相变材料或者蜡质相变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空舱(200) 的外部以及所述滑油循环舱(100)的底部包覆有隔热涂层(6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空舱(200) 的靠近所述滑油循环舱(100)的侧面上设有传热片(7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驳运管 路(500)上设有一油液调拨装置(810),所述油液调拨装置(810)与一控制器(900)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循环舱 (100)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20),所述温度传感器(820)与所述控制器(900)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空舱(200) 中设有液位传感器(830),所述液位传感器(830)与所述控制器(900)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的保温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容器(300) 通过一支撑结构(330)与所述隔离空舱(200)连接。
【文档编号】B63H21/38GK205652324SQ201620354657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公开号201620354657.2, CN 201620354657, CN 205652324 U, CN 205652324U, CN-U-205652324, CN201620354657, CN201620354657.2, CN205652324 U, CN205652324U
【发明人】吴权, 李政
【申请人】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