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81418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包括漂浮壳体,漂浮壳体上端面有凹陷形成的船舱,漂浮壳体内部具有漂浮腔,漂浮腔内壁之间通过若干横向支撑梁、若干纵向支撑梁和若干侧向支撑梁支撑,漂浮腔内还充填有若干漂浮模块。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可以通过漂浮壳体自身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由于漂浮模块的填充使漂浮壳体成为一个内部没有空隙的可漂浮固体,让整个船的漂浮力都来源于这个可漂浮固体,漂浮腔内部没有间隙,如果漂浮壳体发生破损即有了许多漏洞,水依然不能大范围进入漂壳体内部的,使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有持久稳定的漂浮托浮力。
【专利说明】
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通过航运运送人员或货物所使用的载体通常为船舶,但是船舶的船体发生破损时,船舱进水容易使船舶发生沉没和倾覆事故,能完全防止沉没的船舶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水量大、不易沉没的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包括漂浮壳体,漂浮壳体上端面有凹陷形成的船舱,漂浮壳体内部具有漂浮腔,漂浮腔内壁之间通过若干横向支撑梁、若干纵向支撑梁和若干侧向支撑梁支撑,漂浮腔内还充填有若干漂浮模块。
[0005]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可以通过漂浮壳体自身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由于漂浮模块的填充使漂浮壳体成为一个内部没有空隙的可漂浮固体,让整个船的漂浮力都来源于这个可漂浮固体,漂浮腔内部没有间隙,如果漂浮壳体发生破损即有了许多漏洞,水依然不能大范围进入漂壳体内部的,使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有持久稳定的漂浮托浮力。
[0006]而且横向支撑梁、纵向支撑梁和侧向支撑梁支撑在漂浮腔内形成一个框架状的支撑结构,保证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漂浮壳体不会受力变形。
[0007]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的每根横向支撑梁包括若干横向支撑管,若干横向支撑管依次连接;
[0008]每根纵向支撑梁包括若干纵向支撑管,所述纵向支撑管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纵向支撑管的另一端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若干纵向支撑管依次直线排列且通过首尾之间螺纹连接;
[0009 ]每根侧向支撑梁包括若干侧向支撑管,若干侧向支撑管依次连接。
[0010]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横向支撑梁、纵向支撑梁和侧向支撑梁的结构更为合理,便于组装。
[0011]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的所述的纵向支撑管贯穿对应漂浮模块,并且每根纵向支撑管套装有若干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侧圆周分布有四个连接套管,四个连接套管两两为一组,每个连接座连接相邻两个横向支撑管和相邻两个侧向支撑管;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横向支撑管、纵向支撑管和侧向支撑管与漂浮模块形成一个整体,即增加漂浮壳体内部的稳定性,也便于维修和更换。
[0012]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的每个漂浮模块上、下端面分别开有装配槽,任意竖直放置的相邻漂浮模块之间的装配槽构成放置所述横向支撑管、所述侧向支撑管、所述连接套的空腔;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任意一个漂浮模块与周边的漂浮模块形成无间隙连接,进一步增强漂浮壳体内部的稳定。
[0013]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的漂浮模块包括外盒和泡沫体,泡沫体内固定在外盒内,所述的横向支撑管和所述的纵向支撑管分别贯穿对应漂浮模块;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漂浮模块的结构更合理、更为结实和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实施例多组漂浮模块、横向支撑管、纵向支撑管与侧向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实施例竖直方向的两个漂浮模块、两个纵向支撑管及多个横向支撑管、多个侧向支撑管的组合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实施例漂浮模块和纵向支撑管的组合示意图之一。
[0018]图5是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实施例漂浮模块和纵向支撑管的组合示意图之二。
[0019]图6是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实施例连接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6所示
[0021]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包括漂浮壳体I,漂浮壳体I由钢板密封焊接而成,漂浮壳体I外轮廓大体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状,漂浮壳体I内部具有漂浮腔,漂浮壳体I上端面钢板向下凹陷形成的船舱11。
[0022]漂浮腔内放置有多个漂浮模块2,漂浮模块2包括外盒21和泡沫体22,外盒21为薄钢板制作而且大体轮廓呈正方体状,每个漂浮模块2的外盒21上、下端面分别开有十字形的装配槽23,盒内部再填充塑胶泡沫体22,封口后成为独立的漂浮模块2,就可漂浮不进水,多个漂浮模块2使漂浮腔内的空间充填满。
[0023]漂浮腔内壁之间还通过多根横向支撑梁、多根纵向支撑梁和多根侧向支撑梁支撑,多根横向支撑梁、多根纵向支撑梁和多根侧向支撑梁支撑在漂浮腔内形成一个框架状的支撑结构,保证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漂浮壳体I不会受力变形,横向支撑梁的中心线、纵向支撑梁的中心线和侧向支撑梁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0024]漂浮壳体I内壁对应纵向支撑梁两端位置固定有耳状接头,纵向支撑梁两端与漂浮腔内壁的耳状接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漂浮壳体I内壁对应横向支撑梁位置固定有耳状接头,横向支撑梁两端与漂浮腔内壁的耳状接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同理,漂浮壳体I内壁对应侧向支撑梁位置固定有耳状接头,侧向支撑梁两端与漂浮腔内壁的耳状接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25]每根纵向支撑梁包括若干纵向支撑管3,所述纵向支撑管3—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纵向支撑管3的另一端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若干纵向支撑管3依次直线排列且通过首尾之间螺纹连接构成一根完整的纵向支撑梁。
[0026]纵向支撑管3与漂浮模块2—一对应,每个纵向支撑管3贯穿对应的漂浮模块2,纵向支撑管3带有内螺纹一侧的端面与漂浮模块2的侧壁齐平,纵向支撑管3带有外螺纹一侧的端面伸出漂浮模块2外侧,若干纵向支撑杆依次通过螺纹配合直线排列。
[0027 ]每根横向支撑梁包括多根横向支撑管4,每根横向支撑管4都为一段短管。
[0028]每根侧向支撑梁包括若干侧向支撑管5,横向支撑管4与侧向支撑管5的结构都相同,侧向支撑管5也都为一段短管。
[0029]每根纵向支撑管3上端套装有一个连接座6,连接座6外侧圆周分布有四个连接套管61,四个连接套管61两两为一组,相邻两个横向支撑管4通过伸入连接座6的一组连接套管61达到彼此固定的目的。同理,相邻两个侧向支撑管5通过伸入连接座6的另一组连接套管61达到彼此固定的目的。
[0030]连接座6放置任意竖直放置的相邻两个漂浮模块2之间,此相邻两个漂浮模块2的装配槽23组合构成放置两个横向支撑管4、两个侧向支撑管5、连接套对应的空腔。
[0031 ]通常状态下,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通过漂浮壳体I自身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由于漂浮模块2的填充使漂浮壳体I成为一个内部没有空隙的可漂浮固体,让整个船的漂浮力都来源于这个可漂浮固体,由于漂浮腔内部没有间隙,如果漂浮壳体I发生破损,即使外壳钢板有了许多漏洞,水不能大范围进入漂壳体内部的,使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有持久稳定的漂浮托浮力。
[0032]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在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满载时,船舱11底部的水平位置一定要高于水面,这样即使船装满重货,也灌满了水,也依然能漂浮在水面上,由于内部可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密度比重远小于水,所以能让这个漂浮体整体比重远小于水,因此这个内部没有间隙的漂浮体有很大托浮力。
[0033]另外,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的驱动可以利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可灵活转向的船舶驱动装置》驱动技术(申请号为:201520073949.4),使其达到驱动和转向的目的。
[0034]本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的漂浮壳体的上端面和船舱的钢板面可以用公开的中国专利《可以组装成坚强大面积平面的钢板模块》(申请号为:201420805945.6)的钢板模块组装而成,与漂浮壳体内部的钢管架组装形成一个整体。
[003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其特征为:包括漂浮壳体,漂浮壳体上端面有凹陷形成的船舱,漂浮壳体内部具有漂浮腔,漂浮腔内壁之间通过若干横向支撑梁、若干纵向支撑梁和若干侧向支撑梁支撑,漂浮腔内还充填有若干漂浮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其特征是: 每根横向支撑梁包括若干横向支撑管,若干横向支撑管依次连接; 每根纵向支撑梁包括若干纵向支撑管,所述纵向支撑管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纵向支撑管的另一端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若干纵向支撑管依次直线排列且通过首尾之间螺纹连接; 每根侧向支撑梁包括若干侧向支撑管,若干侧向支撑管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纵向支撑管贯穿对应漂浮模块,并且每根纵向支撑管套装有若干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侧圆周分布有四个连接套管,四个连接套管两两为一组,每个连接座连接相邻两个横向支撑管和相邻两个侧向支撑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其特征是: 每个漂浮模块上、下端面分别开有装配槽,任意竖直放置的相邻漂浮模块之间的装配槽构成放置所述横向支撑管、所述侧向支撑管、所述连接套的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漂浮平台式船舶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漂浮模块包括外盒和泡沫体,泡沫体内固定在外盒内,所述的横向支撑管和所述的纵向支撑管分别贯穿对应漂浮模块。
【文档编号】B63B35/44GK105836063SQ201610225603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1日
【发明人】孙本新
【申请人】孙本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