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筒型吸力锚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11778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筒型吸力锚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浮体系泊装置中桶形吸力锚的改型。
传统的吸力锚是底端开敞、顶端密封上装泵水系统的倒置桶形结构。吸力锚的沉入安装所需的吸力,来自锚顶泵水系统对锚内抽水降压产生的锚顶上下的压力差,其值与锚顶以上水深及锚顶面积成正比。常规尺寸的桶形吸力锚在水深较大条件下所得吸力可使锚体沉入海底达到锚固力所需的深度,但在水深较浅条件下(如10米以下的浅水区),所得吸力往往不足以使锚体沉到要求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吸力锚的改进型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型吸力锚由底端开敞的锚筒及装有潜水泵的锚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锚筒是同心的双筒,它们是直径较小高度较大的内筒(4)之外加一直径较大高度较小的外筒(3),再由共同顶板(1)封顶而成。顶板下有加劲肋(2)。在如此构造而成的内、外筒两个独立空间的顶板上面各装设两组潜水泵(5、6)。便形成双筒型吸力锚。此方案的设计是依据沉锚吸力与锚顶以上水深和锚顶面积成正比,以及沉锚阻力与锚筒入土深度成正比的原理,使沉锚前期以内筒较小的沉锚吸力克服较小的沉锚阻力,沉锚后期以外筒增大的沉锚吸力克服增大的沉锚阻力,从而最终获得较大的沉锚深度和较大的锚固能力。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沉锚开始,由吊机将锚体垂直放入水中,在自重作用下,内筒下缘首先触底沉入海底(9)一定深度(至少一米)形成必要密封条件便可从水面工作船上开启内筒顶部的潜水泵(6),使内筒顶板上下产生压力差(即向下的吸力),压锚下沉直至外筒下缘触底入泥一定深度(至少一米)也形成必要密封条件,再开启外筒顶部的潜水泵(5),使外筒产生后续吸力,于是在内、外筒合吸力作用下使锚体双筒沉到要求深度(锚顶约与海底齐平),沉锚结束,将潜水泵收回。起锚是沉锚的逆操作,即通过潜水泵向锚内注水将锚顶起,再由吊机辅助将锚收回。为了吊机实施沉锚和起锚,在锚顶中央设有主吊耳(7),周围设辅助吊耳(8)。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1.双筒锚的锚顶面积显著大于与内筒相当的常规单筒锚的锚顶面积,故在同样水深下可获更大的沉锚吸力,使锚沉到更大深度。在浅水条件下此优点尤为明显;2.对于海底土质分层明显(上层软、下层硬)的情况,适当设计的双筒锚可使外筒沉入适当深度的情况下将内筒沉入硬土层较大深度,从而有效提高锚固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予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双筒型吸力锚的立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双筒型吸力锚的平面图。图中1-顶板;2-顶板加劲肋;3-外筒;4-内筒;5-外筒潜水泵;6-内筒潜水泵;7-主吊耳;8-辅助吊耳;9-海底实施例一种双筒型吸力锚,它的顶板及内、外均由钢板(厚度20mm)焊接而成,锚顶1下设加劲肋2,顶部装有潜水泵5及6、分别对应于外筒3及内筒4,可独立实施泵水操作进行沉锚、起锚作业,锚顶装有主吊耳7及辅助吊耳8,以便由吊机辅助沉锚与起锚,潜水泵管线引至水面工作船上,由工作船上实施沉、起锚的控制。本图所示双筒型吸力锚的适应水深为5~40m;土质为上软下硬分层明显的粘性土(分层界面深度约为3m)。沉锚最大深度为海底(9)以下6m,设计水平系泊力80t,设计垂直系泊力40t。
权利要求1一种双筒型吸力锚,由底端开敞的锚筒和装有潜水泵的锚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锚筒是同心的双筒,所说的锚顶是封盖双筒的圆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双筒是由直径较小高度较大的内筒外加直径较大高度较小的外筒用共同顶板封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力锚,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锚顶上装有与内筒及外筒对应的潜水泵。
专利摘要一种双筒型吸力锚属于水上浮体系泊装置桶形吸力锚的改型。即在传统的单筒式吸力锚之外加一直径大而高度小的外筒,再以共同的顶板封顶而形成所谓的双筒锚,在内筒顶板与外筒顶板上分别装设潜水泵,以分步施加吸力。使锚体外筒插入较弱的上层土的同时,将内筒插入更大深度较硬的下层土,以提高锚固能力,此型吸力锚对于浅水及土质为上软下硬分层明显的地基有独特的适应性。
文档编号B63B21/24GK2349127SQ98208178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1日
发明者徐继祖, 王翎羽, 丁红岩, 边启光, 吕新才, 梅峥荣 申请人: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