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属于运输设备领域,该货车车厢由骨架、蒙皮、底架三部分组成,骨架位于底架上,蒙皮通过胶结与骨架粘合,骨架包括多个上部顶梁、多个下部底梁、多个中间竖梁和多个角件,上部顶梁、下部底梁和中间竖梁插合在角件上组成骨架,骨架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蒙皮由顶部蒙皮和四周蒙皮组成,蒙皮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制成,底架与下部底梁连接固定,底架由钢制件制成。本实用新型的货车车厢制作装配简单,结构新颖,箱体连接牢固可靠,提高车厢使用性能的同时大大减轻了重量。
【专利说明】
一种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属于运输设备领域。【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货车车厢大多数框架和箱体板皆用钢材制成,由各个梁焊接成框架,再把箱体板焊接在框架上,这种车厢虽然强度高、结构牢,但加工装配过程复杂,且自重大,抗腐蚀性差。市面上也有一些铝制车厢,铝制车箱有两种:一种为钢架铝板;另一种仅框架两端用钢材,其余用铝材。这种铝制车厢自重轻、不生锈,但结构较为复杂,受碰撞时易损坏。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目前市场上货车车厢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安装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车厢由骨架、蒙皮和底架组成,所述骨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所述蒙皮通过胶结与所述骨架粘合,
[0005]所述骨架包括多个上部顶梁、多个下部底梁、多个中间竖梁和多个角件,所述上部顶梁、所述下部底梁和所述中间竖梁插合在所述角件上组成所述骨架,所述骨架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0006]所述蒙皮由顶部蒙皮和四周蒙皮组成,所述蒙皮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制成,
[0007]所述底架与所述下部底梁连接固定,所述底架由钢制件制成。
[0008]优选地,所述骨架包括四个上部顶梁、四个下部底梁、四个中间竖梁和八个角件, 所述四个上部顶梁呈口字型排布于所述骨架上部,所述四个下部底梁呈口字型排布于所述骨架下部,所述四个中间竖梁置于所述上部顶梁与所述下部底梁相应端点之间,所述角件置于所述骨架的八个顶角处。
[0009]优选地,所述角件为三通式结构,三个侧壁分别具有与各个梁相配合的限位凸台。
[0010]优选地,所述上部顶梁、所述下部底梁和所述中间竖梁为铝合金挤压件,所述角件由两个对称的铝合金件焊接连接。[〇〇11]优选地,所述蒙皮的内侧分别设有侧壁内梁、顶部内梁、尾部内梁、前部内梁与所述蒙皮胶结,所述前部内梁与所述四周蒙皮中的前部蒙皮胶结构成所述车厢的门,所述门通过铰销与所述骨架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蒙皮端部与所述骨架之间的衔接处使用密封胶密封。
[0013]优选地,所述底架包括底板、底部横梁、底部纵梁和连接片,所述底部横梁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部横梁与所述底部纵梁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下部底梁固定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底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底部纵梁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下部底梁的连接方式为胶结、铆接或螺栓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挤压件以插合的方式装配,组装方式简单便捷,轻量化效果明显,结构稳定性有较大提升。蒙皮采用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制作,提高车厢使用性能的同时大大减轻了重量,蒙皮采用胶粘的方式连结在骨架上,连接牢固可靠且起到减震作用。底架采用钢制件,进一步提高箱体的稳固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制作装配简单,结构新颖,安全可靠,且自重轻,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隐藏了蒙皮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角件4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1 ]图4为图3中I处放大图,即角件4与三个梁插合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蒙皮和梁的搭接处示意图。[〇〇23]其中:1_上部顶梁,2-下部底梁,3-中间竖梁,4-角件,5-顶部蒙皮,6-四周蒙皮,7-侧壁内梁,8-顶部内梁,9-尾部内梁,10-前部内梁,11-底板,12-底部横梁,13-底部纵梁, 14-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并不仅限于实施例。
[0025]本实用新型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由骨架、蒙皮和底架三个部分组成。骨架位于底架上,蒙皮通过胶结与骨架粘合。
[0026]如图1所示,骨架由四个上部顶梁1、四个下部底梁2、四个中间竖梁3和八个角件4 组成,四个上部顶梁1呈口字型排布于骨架上部,四个下部底梁2成口字型排布于骨架下部, 四个中间竖梁3置于上部顶梁1与下部底梁2相应端点之间,角件4为三通式结构(见图2),置于骨架的八个顶角处,上部顶梁1、下部底梁2和中间竖梁3的相应端部分别插合在顶角的角件4上组成骨架(见图4),角件4的各个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凸台与各个梁配合,限位凸台能够确保各个梁插入角件4的深度固定,保证整个骨架的结构规整、稳定,同时也便于安装。上部顶梁1、下部底梁2和中间竖梁3均是铝合金挤压件,角件4是两个对称的铝合金件焊接连接而成。此种骨架结构组装简单便捷,操作方便,轻量化效果明显,结构稳定性有较大提升。
[0027]如图3所示,蒙皮由顶部蒙皮5和四周蒙皮6组成,均是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制成, 提高车厢使用性能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车厢重量。骨架上具有胶结侧壁,蒙皮通过胶结侧壁与骨架胶结粘合,如图5所示,L表示的是胶结侧壁,也即胶结的宽度,T表示的是胶结的厚度,在蒙皮端部与骨架的衔接处,即K处涂有密封胶用于密封作用,蒙皮使用胶结与铝合金骨架粘结,使结构更为牢固可靠,且起到减震作用。在蒙皮的内侧分别有侧壁内梁7、顶部内梁8、尾部内梁9、前部内梁10与蒙皮胶结(见图1),进一步提高车厢的力学性能,其中前部内梁10与四周蒙皮6中的前部蒙皮胶结构成车厢的对开门,两个门扇与骨架通过铰销连接。
[0028]底架由底板11、底部横梁12、底部纵梁13构成,均是钢制件,进一步提高箱体的稳固性。如图1所示,底部横梁12焊接在底板11上。底部横梁12与底部纵梁13通过连接片14连接。连接片14与底部横梁12焊接,与底部纵梁13螺栓连接。底板11与下部底梁2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采用胶结、铆接或螺栓连接等。
[0029]虽然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包含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中的细节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车厢由骨架、蒙皮和底架组 成,所述骨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所述蒙皮通过胶结与所述骨架粘合,所述骨架包括多个上部顶梁(1)、多个下部底梁(2)、多个中间竖梁(3)和多个角件(4), 所述上部顶梁(1)、所述下部底梁(2)和所述中间竖梁(3)插合在所述角件(4)上组成所述骨 架,所述骨架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蒙皮由顶部蒙皮(5)和四周蒙皮(6)组成,所述蒙皮由纤维编织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底架与所述下部底梁(2)连接固定,所述底架由钢制件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四个 上部顶梁(1)、四个下部底梁(2)、四个中间竖梁(3)和八个角件(4),所述四个上部顶梁(1) 呈口字型排布于所述骨架上部,所述四个下部底梁(2)呈口字型排布于所述骨架下部,所述 四个中间竖梁(3)置于所述上部顶梁(1)与所述下部底梁(2)相应端点之间,所述角件(4)置 于所述骨架的八个顶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件(4)为 三通式结构,三个侧壁分别具有与各个梁相配合的限位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顶梁(1)、 所述下部底梁(2)和所述中间竖梁(3)为铝合金挤压件,所述角件(4)由两个对称的铝合金 件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的内侧分 别设有侧壁内梁(7)、顶部内梁(8)、尾部内梁(9)、前部内梁(10)与所述蒙皮胶结,所述前部 内梁(10)与所述四周蒙皮(6)中的前部蒙皮胶结构成所述车厢的门,所述门通过铰销与所 述骨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端部与所 述骨架之间的衔接处使用密封胶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底板 (11)、底部横梁(12)、底部纵梁(13)和连接片(14),所述底部横梁(12)固定在所述底板(11) 上,所述底部横梁(12)与所述底部纵梁(13)通过所述连接片(14)连接,所述底板(11)与所 述下部底梁(2)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4)与 所述底部横梁(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14)与所述底部纵梁(13)通过紧固件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与所 述下部底梁(2)的连接方式为胶结、铆接或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B62D33/04GK205686486SQ201620618135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公开号201620618135.9, CN 201620618135, CN 205686486 U, CN 205686486U, CN-U-205686486, CN201620618135, CN201620618135.9, CN205686486 U, CN205686486U
【发明人】杨旭静, 陈章涛, 莫富灏, 肖志, 韦凯, 张海洋
【申请人】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