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轮胎内且固定于轮毂上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定位报警机构及电池,定位报警机构包括传感器模块、通讯及控制模块、卫星定位模块,所述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SIM卡及手机天线,所述卫星定位模块电性连接卫星天线,所述传感器模块及卫星定位模块均与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讯及控制模块、卫星定位模块均通过电池供电。
【专利说明】
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设备,特别是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背景技术】
[0002]汽车的普及为人们带来出行的便利,然而由此却衍生出车辆防盗的烦恼。现有防盗采用多为物理防盗手段,例如车轮锁、方向锁、阻断点火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偷盗行为起到阻碍作用,但根据其原理实现破解对偷盗者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仅靠上述物理防盗手段,在车辆失窃后往往无法找回。即便加设声音报警或短信报警功能,车主获知车辆被盗情况也较难及时制止该行为。由此,人们希望有一种在车辆被盗时能及时通知车主、即便车辆失窃后也能实时向车主报告车辆位置而且不易被犯罪分子发现及破坏的防盗装置。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轮胎内且固定于轮毂上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定位报警机构及电池,定位报警机构包括传感器模块、通讯及控制模块、卫星定位模块,所述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SM卡及手机天线,所述卫星定位模块电性连接卫星天线,所述传感器模块及卫星定位模块均与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讯及控制模块、卫星定位模块均通过电池供电。
[0006]所述通讯及控制模块与传感器模块间设有与上述两者电性连接的防死机模块,所述电池通过第一电源管理模块与防死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通过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该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防死机模块电性连接并受防死机模块控制,且该第一电源管理模块与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受通讯及控制模块控制。
[0007]所述电池与卫星定位模块间通过第三电源管理模块连接,且第三电源管理模块受通讯及控制模块控制。
[0008]所述通讯及控制模块上设有工作指示灯。
[0009]所述壳体包括电池壳体及主机壳体,所述定位报警机构安装于主机壳体内,所述电池安装于主机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及主机壳体上均设有环形扣,金属带穿过环形扣而将电池壳体及主机壳体固定于轮毂上。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传感器模块能够感应到偷盗后被盗车或物的震动信息,从而发信号激活通讯及控制模块,通过通讯及控制模块的通信功能发讯息到失主的手机上通知失主,并启动卫星定位模块进行跟踪定位,从而实现防盗功能。【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0013]图2是通讯及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0014]图3是防死机模块的电路图;
[0015]图4是MCU芯片的电路图;
[0016]图5是另一颗M⑶芯片的电路图;
[0017]图6是RF射频芯片的电路图;
[0018]图7是通讯及控制模块中信号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0019]图8是本产品应用于轮毂上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包括设置于轮胎内且固定于轮毂上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定位报警机构及电池4,定位报警机构包括传感器模块8、通讯及控制模块3、卫星定位模块2,所述通讯及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S頂卡32及手机天线31,所述卫星定位模块2电性连接卫星天线22,所述传感器模块8及卫星定位模块2均与通讯及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8、通讯及控制模块3、卫星定位模块2均通过电池4供电。
[0021]作为本实例的优选,传感器模块8为震动传感器,通过震动传感器能够感觉车辆或物体在空间上的震动,从而能够在被盗的一瞬间实现震动信号的捕捉而报警,通讯及控制模块3控制卫星定位模块2持续定位追踪,而在静止状态下,为了省电,卫星定位模块2及通讯及控制模块3是关闭的,只有在震动传感器收到信号并通过防死机模块9控制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1开启才会激活通讯及控制模块3,然后通讯及控制模块3激活卫星定位模块2开始工作。[〇〇22]于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讯及控制模块3主要的核心处理芯片包含包含RF射频芯片及两颗MCU芯片,MCU芯片的型号为MT6260-ABB和MT6260-BB,其电路图已在说明书附图中, MCU芯片作为主要的信号和数据处理核心,并对相应的部分模块发出信号指令和信号;RF射频芯片的型号为MT6260-RF,而RF射频芯片主要功能在于射频收发、频率合成,上述两者芯片结合周边外围的电路就实现了整个设备的功能。因而,当传感器模块8发出感应信号给 MCU芯片后,通过MCU芯片上的预设程序的运行,M⑶芯片控制卫星定位模块2启动,卫星定位模块2实行定位,并将该数据传输给MCU芯片处理,MCU芯片处理后将该信号传输给RF射频芯片发射出去,而RF射频芯片结合SM卡及手机天线能够将该信号定向发射到事主的手机上, 以短信的形式通知事主,从而报警跟踪,当然上述还有个信号放大的过程,信号放大电路在说明书附图中,同时事主也可通过手机发送信息通过RF射频芯片接收,通过MCU芯片解码转换成电信号控制电源开关,从而控制本设备关闭。
[0023]本装置的通讯及控制模块3与传感模块间设有与上述两者电性连接的防死机模块 9,所述电池4通过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0与防死机模块9电性连接,所述电池4通过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1与通讯及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且该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1与防死机模块9电性连接并受防死机模块9控制,且该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0与通讯及控制模块3电性连接并受通讯及控制模块3控制。
[0024]通过防死机模块9的模块设置,对本结构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省电,车辆或物体静止的情况下,防死机模块9与电池4是处于一直连通的状态,但是通讯及控制模块3是与电池 4断开的,也是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1关闭,当车辆或物体被盗后,震动传感器感受到震动变化后,信号反馈给防死机模块9,通过防死机模块9控制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1开启,通讯及控制模块启动工作,防死机模块9为一小型的MCU芯片,因而其功率小,耗电低,从而省电;二是能够防止通讯及控制模块3意外死机,当通讯及控制模块3死机时,防死机模块9能够通过控制第二电源管理模块11的断电与通电激活通讯及控制模块3使其重启。另外,在通讯及控制模块3上传数据或处于工作时容易产生静电或是其他的信号干扰防死机模块9而导致其死机,通讯及控制模块3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电源管理模块10的断电与通电激活防死机模块9使其重启。于本具体实施例中,电池与卫星定位模块间通过第三电源管理模块13连接。第一电源开关模块10、第二电源开关模块11、第三电源开关13模块均采用了DC TO DC芯片。[〇〇25]所述通讯及控制模块3与工作指示灯17电性连接,便于查看本跟踪器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0026]为了能够方便及牢固地将本装置安装于轮胎内,采用了如下结构:壳体包括电池壳体及主机壳体,所述定位报警机构安装于主机壳体内,所述电池安装于主机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及主机壳体上均设有环形扣,金属带18穿过环形扣而将电池壳体及主机壳体固定于轮毂上,金属带18环绕轮毂一周,通过金属带两端的卡扣件固定,当然上述方式只是优选,还有其他方式也可将本装置安装于轮胎内。
[00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轮胎内且固定于轮毂上的 壳体,壳体内设有定位报警机构及电池,定位报警机构包括传感器模块、通讯及控制模块、 卫星定位模块,所述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S頂卡及手机天线,所述卫星定位模块电性连 接卫星天线,所述传感器模块及卫星定位模块均与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 模块、通讯及控制模块、卫星定位模块均通过电池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及控制 模块与传感器模块间设有与上述两者电性连接的防死机模块,所述电池通过第一电源管理 模块与防死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通过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 接,且该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防死机模块电性连接并受防死机模块控制,且该第一电源管 理模块与通讯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受通讯及控制模块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卫星 定位模块间通过第三电源管理模块连接,且第三电源管理模块受通讯及控制模块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及控制 模块上设有工作指示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专用跟踪定位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电 池壳体及主机壳体,所述定位报警机构安装于主机壳体内,所述电池安装于主机壳体内,所 述电池壳体及主机壳体上均设有环形扣,金属带穿过环形扣而将电池壳体及主机壳体固定 于轮毂上。
【文档编号】B62H5/20GK205601974SQ201620211087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张恺龙
【申请人】张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