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组合灯的装配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069437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组合灯的装配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辆后部的汽车后组合灯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中,车尾部安装有由制动灯、转向灯、倒车灯等组合而成的汽车后组合灯2。通常,如图2所示,该汽车后组合灯的灯壳3'沿车长度方向的后表面10'与车辆的后侧板1的后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0003]但是,在如此装配汽车后组合灯的情况下,在车辆行驶当中,沿车辆的后部(后车门或行李箱等)的表面流动的气流2P与来自车辆下方的气流22'在汽车后组合灯的灯壳后侧附近相互干扰并形成涡流,从而对汽车行驶造成阻碍,并且路面上的水等沿灯壳3'的后表面10'溅起而对车身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空气动力特性并且抑制从路面上溅起的水等对车身造成污染的汽车后组合灯的装配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组合灯的装配结构具有以下特征:汽车后组合灯包括车灯和用于罩住车灯的灯壳,汽车后组合灯安装于车后窗的下方以及后保险杠的上方的后侧板,其中,灯壳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相对于后侧板的后表面向车辆后方突出。
[0006]根据该结构,能够不设置扰流板等附属部件而简单地分离在车辆行驶时沿车辆的后部(后车门或者行李箱等)的表面流动的气流与来自车辆下方的气流,从而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特性。
[0007]优选地,灯壳的后表面朝向车辆前下方倾斜。
[0008]优选地,在灯壳的后表面设置有竖直面和倾斜面,倾斜面从竖直面的下边缘开始朝向车辆的前下方倾斜。
[0009]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向前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抑制在行驶中产生的气流在灯壳的正后方形成微小的涡流,从而能够抑制路面上的水等沿灯壳主体的后表面溅起而对车身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在汽车行驶时汽车后组合灯的灯壳后部形成的气流的示意图;
[0011]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中在汽车行驶时汽车后组合灯的灯壳后部形成的气流的示意图。
[0012]符号说明:
[0013]1…后侧板,2…汽车后组合灯,3 '、3…灯壳,4…保险杠,10 '、10…竖直面,11...倾斜面,12...灯壳上表面,2P、21…沿车辆的后部(后车门或行李箱等)的表面流动的气流,227、22…来自车辆下方的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5]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在汽车行驶时汽车后组合灯处的形成气流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中在汽车行驶时汽车后组合灯处形成的气流的侧视图。
[0016]在图1中,左侧表示车辆前方,右侧表示车辆后方。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后部装配有汽车后组合灯2,从车辆侧面观察,汽车后组合灯2配置于后车窗(未图示)的下侧与后保险杠4的上表面之间,被灯壳3罩住,灯壳3的上表面12的一部分相对于车辆的后侧板1向车辆后方突出,在灯壳3的后表面设置有竖直面10和倾斜面11,倾斜面11从竖直面10的下边缘开始朝向车辆的前下方倾斜。
[0017]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相对于车辆的后侧板1向后方突出的灯壳3,能够不设置扰流板等附属部件而简单地分离在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沿车辆的后部(后车门或者行李箱等)的表面流动的气流21与来自车辆下方的气流22,从而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特性。
[0018]另外,根据在灯壳3的后表面设置的朝向前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1,能够抑制来自车辆下方的气流22在灯壳3的正后方形成微小的涡流,从而能够抑制路面上的水等沿灯壳主体3的后表面溅起而对车身造成污染。
[0019]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竖直面10而直接使倾斜面11从灯壳上表面12的后边缘开始朝向车辆的前下方倾斜。只要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后组合灯(2)的装配结构,汽车后组合灯(2)包括车灯和用于罩住车灯的灯壳(3),汽车后组合灯(2)安装于车后窗的下方以及后保险杠(4)的上方的后侧板(1),其特征在于, 灯壳(3)的上表面(12)的一部分相对于后侧板(I)的后表面向车辆后方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组合灯(2)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灯壳(3)的后表面朝向车辆前下方倾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组合灯(2)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灯壳(3)的后表面设置有竖直面(10)和倾斜面(11),倾斜面(11)从竖直面(10)的下边缘开始朝向车辆的前下方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后组合灯(2)的装配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汽车后组合灯(2)包括车灯和用于罩住车灯的灯壳(3),汽车后组合灯(2)安装于车后窗的下方以及后保险杠(4)的上方的后侧板(1),其中,灯壳(3)的上表面(12)的一部分相对于后侧板(1)的后表面向车辆后方突出。由此,能够不设置扰流板等附属部件而简单地分离在车辆行驶时沿车辆的后部的表面流动的气流与来自车辆下方的气流,从而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特性。
【IPC分类】B60Q1/30, B62D37/02, B60Q1/44
【公开号】CN204978913
【申请号】CN201520746484
【发明人】矶村晋, 萩野高志, 富田好文
【申请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