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梁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的具有冲击吸收功能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前纵梁和后纵梁的加强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本体件与加强件在焊接工打焊点时存在焊点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大的问题,同时由于本体件与加强梁配合面过多,在未焊接处,易产生车身异响,车内异响将直接降低乘客的舒服度。另外,现有加强件的结构比较简单,平板结构过多,导致其抗振、抗声幅射的NVH性能也比较差。而在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由于加强梁与本体面配合过多,电泳效果差,锈蚀严重,即使汽车制造商通过开电泳孔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开电泳孔局限性大,部分孔需要增加堵件,增加工艺的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强梁结构,解决了加强件平板结构过多无法实现减少车身异响、不利于焊接的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优点。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梁结构,该加强梁是断面呈倒U型的槽型结构,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带有前端凸台、第一阶梯凸台、凹台和凸包的弯形加强梁前段和带有第二阶梯凸台、后端凸台的弧形加强梁后段,所述的前端凸台设置于弯形加强梁前段的一端,在前端凸台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阶梯凸台和凹台,所述的前端凸台与第一阶梯凸台的上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前端凸台上顶面、第一阶梯凸台上顶面、凹台上表面均与前纵梁或后纵梁下表面相接触,在弯形加强梁前段的两个侧臂设置有凸包,每相邻两个凸包之间为连接凹槽,所述的凸包上顶面与前纵梁或后纵梁侧壁内表面相接触;
[0005]所述的第二阶梯凸台、后端凸台依次设置在弧形加强梁后段的上表面,且所述的第二阶梯凸台上顶面与后端凸台上顶面均与前纵梁或后纵梁下表面相接触。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弯形加强梁前段与弧形加强梁后段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在二者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立柱。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倒U型槽的槽形结构,其槽口深度沿弯形加强梁前段至弧形加强梁后段长度方向变小。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凸包高度为3?5_之间。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加强梁结构上表面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前纵梁或后纵梁固定的定位孔。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卡接在前纵梁或后纵梁的槽口内,加强梁结构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接触部位通过焊点固定连接,焊点彼此间隔30?50mmo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凸包由上顶面及设置在上顶面左侧的第一侧面和设置在上顶面右侧的第二侧面围成。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及优点是:该加强梁结构,包括带有前端凸台、第一阶梯凸台、凹台和凸包的弯形加强梁前段和带有第二阶梯凸台、后端凸台的弧形加强梁后段,能够使电泳液充分流入,有效的防腐防锈;该加强梁结构的前端凸台上顶面、第一阶梯凸台上顶面、凹台上表面均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槽的内顶表面相接触,凸包上顶面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槽的内侧面相接触,且第二阶梯凸台上顶面与后端凸台上顶面均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槽的内顶面相接触,该结构减少了加强梁贴合面数量,方便工人打焊点,节省工时,同时减小了车身异响,由于截面的增加,还提高车了身扭曲、弯曲刚度及加强梁自身的结构刚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梁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梁与前纵梁结合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C-C向剖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D-D向剖视图;
[0017]图5为前纵梁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梁与前纵梁连接后A-A向剖视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梁与前纵梁连接后B-B向剖视图;
[0020]序号说明如下:1弯形加强梁前段、11前端凸台、12第一阶梯凸台、13凹台、14凸包、15连接凹槽、2弧形加强梁后段、21第二阶梯凸台、22后端凸台、3加强筋立柱、5定位孔、6前纵梁、61槽口、62吸能凹槽、64侧壁、65第一顶面接触部、66第二顶面接触部、67第三顶面接触部、68第四顶面接触部、7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施例采用的加强梁结构,该加强梁是断面呈倒U型的槽型结构,其槽口深度沿弯形加强梁前段I至弧形加强梁后段2长度方向变小。包括带有前端凸台11、第一阶梯凸台12、凹台13和凸包14的弯形加强梁前段I和带有第二阶梯凸台21、后端凸台22的弧形加强梁后段2,前端凸台11设置于弯形加强梁前段I的一端,在前端凸台1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阶梯凸台12和凹台13,前端凸台11与第一阶梯凸台12的上顶面在同一平面上,且前端凸台11的上顶面与前纵梁6的第一顶面接触部65下表面接触,第一阶梯凸台12的上顶面与前纵梁6的第二顶面接触部66下表面接触、凹台13上表面与前纵梁6 (或后纵梁)吸能凹槽62的凹槽的下表面相接触。在弯形加强梁前段I的两个侧臂设置有凸包14,每相邻两个凸包14之间为连接凹槽15,该凸包14的上顶面与前纵梁6 (或后纵梁)侧壁64的内表面相接触。凸包14由上顶面及设置在上顶面左侧的第一侧面和设置在上顶面右侧的第二侧面围成,凸包14高度为3?5mm之间。
[0024]第二阶梯凸台21、后端凸台22依次设置在弧形加强梁2后段的上表面,且第二阶梯凸台21上顶面与前纵梁6 (或后纵梁)第三顶面接触部67的下表面相接触,后端凸台22上顶面与前纵梁6 (或后纵梁)第四顶面接触部68下表面相接触。
[0025]加强梁7上表面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前纵梁6或后纵梁固定的定位孔5。加强梁7卡接在前纵梁7 (或后纵梁)的槽口 61内,加强梁7与前纵梁6 (或后纵梁)接触部位通过焊点固定连接,焊点彼此间隔30?50mm。
[0026]弯形加强梁前段I与弧形加强梁后段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在二者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立柱3。
[0027]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内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加强梁结构,该加强梁是断面呈倒U型的槽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前端凸台、第一阶梯凸台、凹台和凸包的弯形加强梁前段和带有第二阶梯凸台、后端凸台的弧形加强梁后段,所述的前端凸台设置于弯形加强梁前段的一端,在前端凸台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阶梯凸台和凹台,所述的前端凸台与第一阶梯凸台的上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前端凸台上顶面、第一阶梯凸台上顶面、凹台上表面均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槽口的内顶面相接触,在弯形加强梁前段的两个侧臂设置有凸包,每相邻两个凸包之间为连接凹槽,所述的凸包上顶面与前纵梁或后纵梁侧壁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的第二阶梯凸台、后端凸台依次设置在弧形加强梁后段的上表面,且所述的第二阶梯凸台上顶面与后端凸台上顶面均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槽口内顶面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形加强梁前段与弧形加强梁后段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在二者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立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U型槽的槽形结构,其槽口深度沿弯形加强梁前段至弧形加强梁后段长度方向变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包高度为3?5_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梁结构上表面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前纵梁或后纵梁固定的定位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卡接在前纵梁或后纵梁的槽口内,加强梁结构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接触部位通过焊点固定连接,焊点彼此间隔 30 ?50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包由上顶面及设置在上顶面左侧的第一侧面和设置在上顶面右侧的第二侧面围成。
【专利摘要】一种加强梁结构,涉及机动车的具有冲击吸收功能的装置。包括带有前端凸台、第一阶梯凸台、凹台和凸包的弯形加强梁前段和带有第二阶梯凸台、后端凸台的弧形加强梁后段,能够使电泳液充分流入,有效的防腐防锈;该加强梁结构的前端凸台上顶面、第一阶梯凸台上顶面、凹台上表面均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槽的内顶表面相接触,凸包上顶面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槽的内侧面相接触,且第二阶梯凸台上顶面与后端凸台上顶面均与前纵梁或后纵梁槽的内顶面相接触,该结构减少了加强梁贴合面数量,方便工人打焊点,节省工时,同时减小了车身异响,由于截面的增加,还提高车了身扭曲、弯曲刚度及加强梁自身的结构刚度。
【IPC分类】B62D21/15
【公开号】CN204775482
【申请号】CN201520352533
【发明人】闫婷, 于国兴
【申请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