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传动轴、转向操纵机构及汽车转向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向传动轴、转向操纵机构及汽车转向系统,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能够解决汽车发生碰撞时,现有的转向传动轴结构无法为驾驶员提供被动安全保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传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万向节、套管、下滑动轴和下万向节,所述套管套入所述下滑动轴,所述下滑动轴上安装有溃缩调节滑套。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的转向传动轴。
【专利说明】转向传动轴、转向操纵机构及汽车转向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传动轴、转向操纵机构及汽车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转向传动轴的结构种类有很多种,例如花键连接结构和滑槽连接结构等,这些结构主要采用旋锻、冷挤压和冲压等工艺进行加工。转向传动轴的主要作用为依靠汽车驾驶员的操作,将方向盘上的操作转矩传递到转向器输入轴上,操纵转向轮的转动,从而控制汽车方向。
[0003]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常规转向传动轴的结构虽然有很多种,但不具有保护驾驶员的结构,当汽车发生事故时,汽车转向系统无法提供针对驾驶员的被动安全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传动轴、转向操纵机构及汽车转向系统,能够解决汽车发生碰撞时,现有的转向传动轴结构无法为驾驶员提供被动安全保护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传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万向节、套管、下滑动轴和下万向节,所述套管套入所述下滑动轴,所述下滑动轴上安装有溃缩调节滑套。
[0007]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的内部结构与所述下滑动轴的外壁结构相匹配。
[0008]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套入并紧箍在所述下滑动轴的外壁上。
[0009]其中,所述溃缩调节滑套为空心圆柱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的剖面内侧为类十字型空心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由经过塑料注塑形成的内层结构和贴合在所述内层结构上的外层结构组合而成。
[0012]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的外层结构为铝管液压成型材料。
[0013]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的内层结构为聚酰胺材料。
[00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操纵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向盘、转向轴和上述的转向传动轴。
[00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包括上述的转向操纵机构,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连接的转向器,以及与所述转向器连接的转向传动结构。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传动轴、转向操纵机构及汽车转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万向节、套管、下滑动轴和下万向节,所述套管套入所述下滑动轴,在转向传动轴的下滑动轴上安装溃缩调节滑套。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力从上端轴线向下传递,使管与下滑动轴发生相对运动,当套管运动到安装有溃缩调节滑套的位置时,套管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挤压溃缩调节滑套,从而实现溃缩吸能,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减轻碰撞对驾驶员带来的伤害,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溃缩调节滑套的剖面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上万向节,2-套管,3-下滑动轴,4-下万向节,5-溃缩调节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传动轴进行详细描述。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传动轴。
[0022]参照图1所示,转向传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万向节1、套管2、下滑动轴3和下万向节4,所述套管2套入所述下滑动轴3,在下滑动轴3上安装有溃缩调节滑套5。在使用时,如果汽车发生碰撞,碰撞力从上端轴线向下传递,使套管2与下滑动轴3发生相对运动,当套管2运动到安装有溃缩调节滑套5的位置时,套管2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挤压溃缩调节滑套5,从而实现溃缩吸能,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当碰撞力过大时,溃缩调节滑套5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沿着下滑动轴3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持续地吸收碰撞能量;当溃缩调节滑套5运动到下滑动轴3的底端时,可以在碰撞力下产生更大的形变,从而进一步的吸收碰撞能量。通过上述过程,有效的减轻碰撞对驾驶员带来的伤害,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0023]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5的内部结构与所述下滑动轴3的外壁结构相匹配。当溃缩调节滑套5安装在下滑动轴3上时,为了使二者之间具有更大的摩擦力来缓冲碰撞能量,溃缩调节滑套5与下滑动轴3的外壁之间需要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让溃缩调节滑套5的内部结构与所述下滑动轴3的外壁结构相匹配可以使二者获得最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缓冲碰撞能量的效果。
[0024]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5套入并紧箍在所述下滑动轴3的外壁上。在溃缩调节滑套5与下滑动轴3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后,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溃缩调节滑套5紧箍在下滑动轴3上,能够进一步增加摩擦力,提高缓冲碰撞能量的效果。
[0025]优选的,为了能够方便地套入下滑动轴3,溃缩调节滑套5采用空心圆柱形结构。
[0026]优选的,参照图2所示,所述溃缩调节滑套5的剖面内侧为类十字型空心结构。类十字型空心结构与普通的圆形结构相比,能够增加溃缩调节滑套5与下滑动轴3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二者间的摩擦力,提高缓冲碰撞能量的效果。
[0027]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5由经过塑料注塑形成的内层结构和贴合在所述内层结构上的外层结构组合而成。溃缩调节滑套5由内外两层结构组合而成,其内部结构为塑料注塑工艺,成型后的溃缩调节滑套5具有更强的吸能效果;此外,可以通过塑料注塑工艺调节内部注塑材料的厚度,进一步的增强溃缩调节滑套5的吸能能力。溃缩调节滑套5的外部为与内部不同的材料,通过二者的配合使用能够起到最佳的吸能效果。
[0028]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5的外层结构为铝管液压成型材料。铝管液压成型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止碰撞所带来的形变,缓冲碰撞力。
[0029]优选的,所述溃缩调节滑套5的内层结构为聚酰胺材料。当溃缩调节滑套5在碰撞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时,聚酰胺材料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通过这种变形吸收碰撞能力,起到最佳缓冲作用。
[0030]基于上述转向传动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操纵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向盘、转向轴和上述的转向传动轴。
[0031]基于上述转向操纵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包括上述转向操纵机构,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连接的转向器,以及与所述转向器连接的转向传动结构。通过安装上述转向传动轴,可以有效的缓冲因汽车碰撞带来的能量,减轻碰撞对驾驶员的伤害,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传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上万向节、套管、下滑动轴和下万向节,所述套管套入所述下滑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动轴上安装有溃缩调节滑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的内部结构与所述下滑动轴的外壁结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调节滑套套入并紧箍在所述下滑动轴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调节滑套为空心圆柱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的剖面内侧为类十字型空心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由经过塑料注塑形成的内层结构和贴合在所述内层结构上的外层结构组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的外层结构为铝管液压成型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调节滑套的内层结构为聚酰胺材料。
9.一种转向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向盘、转向轴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转向传动轴。
10.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操纵机构,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连接的转向器,以及与所述转向器连接的转向传动结构。
【文档编号】B62D1/19GK203974916SQ201420153033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许兆伟, 梁延召, 孙宾泽, 刘亚龙, 刘杰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