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盖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8179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车盖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的车盖结构,对安装铰链部件的车盖板的安装部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具有:与铰链部件的固定部相对设置的相对部;以及延伸设置部,该延伸设置部从该相对部延伸到铰链部件顶端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延伸设置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刚性设定得比相对部低。采用本发明,可抑制由支承杆进行支承的状态下的车盖板变形。
【专利说明】车辆的车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车盖板可开闭地覆盖发动机室等空间的车辆的车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覆盖汽车等车辆的发动机室等空间的车盖板,例如是将外板与内板上下重叠并一体结合而成,且通过铰链部件而可开闭地支承在车身上。作为将这种车盖板保持成打开状态的一种机构,例如有一种用支承杆支承内板的机构。
[0003]近年来,以轻量化或提高步行者头部保护性能等为目的,而越来越减薄构成车盖板的外板及内板的厚度。因此,用支承杆支承内板也越来越难。即,当用支承杆支承内板时,内板就有可能变形。
[0004]针对这种问题,例如有一种通过使支承杆卡止在铰链部件上而将车盖板支承成打开状态的装置。由于铰链部件的刚性比内板高,因此可用支承杆良好地进行支承。但是,在用支承杆支承铰链部件的状态下,可以预料,当不经意操作车盖板时,在车盖板与铰链部件的端部的边界部分容易产生折弯等变形。
[0005]对此,提出了下述结构:与内板的固定铰链部件的部位相对地设置加强部件,由此确保车盖板(内板)的强度。另外,还提出了通过使该加强部件大型化,来获得分担荷载的面积的结构。具体来说,与打开撑条(支承杆)所固定的发动机罩安装用臂相对地设置加强部件,并使该加强部件延伸至发动机罩安装用臂的前端(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的外侧(参照专利文献I)。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55170号公报(参照图2)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通过如此在车盖板的铰链部件的安装部上设置加强部件,再使加强部件大型化,从而可提高车盖板(内板)的安装部的强度。但是,即使在设置这种加强部件的情况下,当在用支承杆支承铰链部件的状态下不经意操作车盖板时,车盖板仍然有可能产生变形。即,车盖板(内板)的设有加强部件的部分和除此之外的部分的强度有很大的不同,在与加强部件的端部对应的部分,车盖板有可能产生变形。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盖结构,可抑制用支承杆支承状态下的车盖板的变形。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I方式是一种车辆的车盖结构,具有:车盖板,该车盖板设在车身的前部;铰链部件,该铰链部件的顶端侧具有安装在所述车盖板上的固定部,并且该铰链部件的基端侧转动自如地枢支在车身侧,所述铰链部件将所述车盖板能够开闭地连接在车身上;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对安装有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述车盖板的安装部进行加强;以及支承杆,该支承杆通过卡止在所述铰链部件上而将所述车盖板支承成打开状态,该车辆的车盖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具有:与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述固定部相对设置的相对部;以及延伸设置部,该延伸设置部从该相对部延伸设置到所述铰链部件的顶端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外侧,所述延伸设置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刚性设定得比所述相对部低。
[0012]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在第I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凸条部,所述多个凸条部在与所述车盖板的安装部之间具有间隙并向车宽方向延伸。
[0013]本发明的第3方式是,在第2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在所述相对部上也形成有所述凸条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的所述凸条部之间的间距比所述相对部上的所述凸条部之间的间距窄。
[0014]本发明的第4方式是,在第2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所述凸条部之间的间距朝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而逐渐变窄。
[0015]本发明的第5方式是,在第3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所述凸条部之间的间距朝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而逐渐变窄。
[0016]本发明的第6方式是,在第I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孔部。
[0017]本发明的第7方式是,在第6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在所述相对部上也形成有所述孔部,设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的所述孔部的大小,比设在所述相对部上的孔部的大小大。
[0018]本发明的第8方式是,在第7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所述孔部之间的间距朝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而逐渐变窄。
[0019]本发明的第9方式是,在第2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孔部。
[0020]本发明的第10方式是,在第I至第9中的任一个方式的车辆的车盖结构中,其特点是,所述车盖板由外板和配置在该外板的背面上的内板构成,在所述内板的车宽方向两侦牝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凹状的加强肋,所述加强部件配置在所述加强肋内。
[0021]发明的效果
[0022]采用这种本发明的车盖结构,可抑制与加强部件的端部对应的部分处的车盖板(内板)的应力集中。因此,可抑制因车盖板不经意操作等所引起的车盖板的变形。例如,在用支承杆支承铰链部件的状态下,即使是不经意要将车盖板关闭的情况下,也可抑制与加强部件的端部对应的部分的车盖板的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车盖板在内的车身前部的大致构成的立体图。
[0024]图2是本发明的车盖板的剖视图。
[0025]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加强部件的大致构成的立体图。
[0026]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加强部件的剖视图。
[0027]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加强部件的凸条部的剖视图。
[0028]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加强部件的凸条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29]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加强部件的凸条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30]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加强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31]符号说明
[0032]10车辆
[0033]11发动机室
[0034]20车盖板
[0035]21外板
[0036]22内板
[0037]23加强肋
[0038]30A.30B 铰链部件
[0039]31插入孔
[0040]32卡合部(卡合孔)
[0041]40 螺栓
[0042]50支承杆
[0043]60加强部件
[0044]61相对部
[0045]62延伸设置部
[0046]65凸条部
[0047]66凹条部
[0048]67 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来详细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0]图1是表示安装有采用了本发明的车盖结构的车盖板的车辆前部的大致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车盖板的剖视图,是与图1中A-A线对应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加强部件的大致构成的立体图,是表示安装在内板上的状态的示图。
[0051]首先,对采用了本发明的车盖结构的车辆前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作为汽车的车辆10的前部,设有能够对发动机室11的开口进行开闭地覆盖该发动机室11的开口的车盖板20。车盖板20如图2所示,包括:外板21 ;以及内板22,该内板22配置在外板21的背面侧并与外板21形成闭合截面。这些外板21和内板22,在互相的外周部等通过卷边、铆钉固定、螺栓紧固、焊接或以树脂等作为粘接剂而结合。
[0052]该车盖板20,通过设在车身后方侧的端部上的铰链部件30A、30B而可对发动机室11进行开闭地安装在车身(框体)上。铰链部件30A、30B的顶端侧在车盖板2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两端部附近固定在形成于内板22的安装部22a上,并且其基端侧相对于车辆10的车身(框体)可转动地被枢支。
[0053]在各铰链部件30A、30B的顶端侧形成有用于固定在内板22上的固定部30a。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铰链部件30A、30B的固定部30a与内板22的安装部22a通过螺栓30的紧固而被固定。当然,内板22的安装部22a与铰链部件30A、30B的固定部30a也可通过例如焊接等方式结合。另一方面,在铰链部件30A、30B的基端侧形成有插入未图示的支承轴的插入孔31。并且,插入该插入孔31内的支承轴固定在车身上。由此,铰链部件30A、30B相对车身而在规定范围内上下可转动。
[0054]另外,在一方的铰链部件30A上形成有卡合部(卡合孔)32,该卡合部32在打开车盖板20的状态与用于进行固定的支承杆50的顶端部卡合。在本发明的车盖结构中,通过用支承杆50支承固定在内板22上的铰链部件30A,从而就车盖板20保持成打开的状态。
[0055]这里,在内板22上固定有与铰链部件30A、30B的固定部30a对应的部分,即固定有用于加强安装部22a的板状的加强部件60。该加强部件60固定在内板22的与铰链部件30A、30B相反侧的面上。即,加强部件60以将内板22的安装部22a夹在铰链部件30A、30B之间的状态而设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板22的车宽方向两侧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凹状的加强肋23。即,在内板22上设有从与铰链部件30A、30B的固定部30a相对的安装部22a向车辆10前方侧延伸的凹状的加强肋23。加强部件60固定在该加强肋23内。另外,对加强部件60的固定方法不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60与铰链部件30A、30B —起被螺栓40固定在内板22上。
[0056]接着,详细地对这样固定在内板22上的加强部件60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的示图,是与图3的B-B线对应的剖视图。图5是说明设在加强部件60上的凸条部的示图,是模式表示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加强部件60的剖视图。
[0057]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60是形成为开放截面结构的长形的部件(参照图4),其车宽方向的截面具有大致-字状,在与内板22的铰链部件30A、30B对应的安装部22a上沿车辆10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该加强部件60包括:与铰链部件30A、30B的固定部30a相对设置的相对部61 ;以及延伸设置部62,该延伸设置部62从相对部61比铰链部件30A、30B的固定部(顶端部)30a还向车辆前方侧延伸设置。并且,加强部件60的延伸设置部62在车辆10前后方向上的刚性设定得比相对部61低。S卩,延伸设置部62在车辆10前后方向上比相对部61容易变形。
[005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强部件60上,在车辆10前后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凸条部(横加强肋)65,该多个凸条部65向外板21侧突出并在与内板22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下向车宽方向延伸。即,加强部件60由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条部65和凹条部66构成。换言之,加强部件6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形成为波形。并且,如图5模式所示,设在加强部件60的延伸设置部62上的凸条部65之间的间距(间隔)d2比设在相对部61上的凸条部65之间的间距dl狭小。由此,延伸设置部6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刚性就比相对部61低。
[0059]通过做成这种结构,可抑制因对车盖板20的不经意操作等所引起的车盖板20的变形的产生。例如,在用支承杆50支承铰链部件30A的状态下,在不经意地要关闭车盖板20的情况下,车盖板20在与铰链部件30A的端部的边界部分容易产生折弯等变形。但是,加强部件60具有延伸设置部62,且该延伸设置部62的刚性设定得比相对部61低,由此可抑制与加强部件60端部对应的部分处的内板22的应力集中。因此,即使是不经意地要关闭车盖板20的情况下,也可抑制与加强部件60的端部对应的部分处的车盖板22的变形。
[00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在加强部件60的延伸设置部62上的凸条部65之间的间距d2为一定,另外,形成在相对部61上的凸条部65之间的间距dl也为一定,但也可例如图6所示,形成在加强部件60的延伸设置部62及相对部61上的凸条部65之间的间距做成朝向延伸设置部62的顶端侧而逐渐变窄。由此,可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与加强部件60的端部对应的部分处的内板22的应力集中。
[006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加强部件60整体即相对部61及延伸设置部62分别设有凸条部65的结构,但凸条部65不必一定设在加强部件60整体上。例如,如图7所示,凸条部65也可仅设在加强部件60的延伸设置部62上。若做成这种结构,延伸设置部62在车辆10前后方向的刚性也设定得比相对部61低。因此,如上所述,可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与加强部件60的端部对应的部分处的内板22的应力集中。
[006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因设在加强部件60上的凸条部65而使得延伸设置部62的刚性设定得低于相对部61,但若延伸设置部62的刚性设定得比相对部地,即可不对加强部件60的结构做特别限定。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代替在加强部件60上设置凸条部65,或与凸条部65 —起形成贯通加强部件60的多个孔部67。并且,也可通过适当设定该孔部67的大小和孔部67之间的间距,而使延伸设置部62的刚性比相对部61低。
[0063]例如,也可在相对部61及延伸设置部62上,沿车辆10前后方向设置多个孔部67,设在延伸设置部62上的孔部67的大小大于设在相对部61上的孔部67的大小。另外,孔部67的大小也可做成一定,而使设在延伸设置部62上的孔部67之间的间距比设在相对部61上的孔部67之间的间距窄。
[0064]成这种结构,也可如上所述地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与加强部件60的端部对应的部分处的内板22的应力集中。另外,孔部67也可是凹坑,不必贯通加强部件60。
[0065]另外,例如也可通过改变由延伸设置部62和相对部61构成加强部件60的板材的厚度,使得延伸设置部62的刚性设定得比相对部61低。当然,做成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也可如上所述地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与加强部件60的端部对应的部分处的内板22的应力集中。
[006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铰链部件30A、30B对应设置的各加强部件60中,延伸设置部62的刚性设定得比相对部61低,但也可仅对于与用支承杆50支承的铰链部件30A对应的加强部件60,使延伸设置部62的刚性设定得比相对部61低。
[0067]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车盖结构,具有: 车盖板,该车盖板设在车身的前部; 铰链部件,该铰链部件的顶端侧具有安装在所述车盖板上的固定部,并且该铰链部件的基端侧转动自如地枢支在车身侧,所述铰链部件将所述车盖板能够开闭地连接在车身上; 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对安装有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述车盖板的安装部进行加强;以及支承杆,该支承杆通过卡止在所述铰链部件上而将所述车盖板支承成打开状态,该车辆的车盖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具有:与所述铰链部件的所述固定部相对设置的相对部;以及延伸设置部,该延伸设置部从该相对部延伸设置到所述铰链部件的顶端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外侧,所述延伸设置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刚性设定得比所述相对部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凸条部,所述多个凸条部在与所述车盖板的安装部之间具有间隙并向车宽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对部上也形成有所述凸条部, 所述延伸设置部上的所述凸条部之间的间距比所述相对部上的所述凸条部之间的间距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条部之间的间距朝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而逐渐变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条部之间的间距朝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而逐渐变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孔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对部上也形成有所述孔部, 设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的所述孔部的大小,比设在所述相对部上的孔部的大小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之间的间距朝向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顶端侧而逐渐变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伸设置部上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孔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盖板由外板和配置在该外板的背面上的内板构成, 在所述内板的车宽方向两侧,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凹状的加强肋, 所述加强部件配置在所述加强肋内。
【文档编号】B62D25/12GK104512479SQ201410525146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石田诚, 高桥聪 申请人: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