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前轮的单向咬合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11183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童车前轮的单向咬合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车领域,即童车前轮的单向咬合机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场,三轮童车通常将轮轴直接固定于前轮,再将前轮安装于车身,所以它可以前转但当然地也不能限制后转。前车轮的此种双转向方式存在以下不足:①当童车还加装电机采用电动驱动时,或受人力在车后推动时,婴幼儿的脚在脚踏板上会随车的前行而被动转动,甚至会以相当快的速度跟随转动,骑车婴幼儿的脚会很不舒服;当电动驱动的车速较快时,可能还会对儿童造成伤害;②因为允许车轮后转,在特殊环境如在斜坡顶部附近,当婴幼儿无意识地倒车或发生非主观愿意的倒车,后轮一旦进入斜坡,车中婴幼儿难以自主解除危险状态,人身安全也有受到伤害的可能。
发明内容本设计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童车前轮的单向咬合机构,消除前车轮向后转动而产生倒车的可能,以提高童车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童车前轮的单向咬合机构,涉及脚踏轮轴和车前轮,车前轮由左、右两侧半轮合成,其特征在于:一侧半轮中心设有特形口,并包括内主件、活动销,压缩簧、盖片和固定于脚踏轮轴中段的轮轴基片,其中:①特形口内周含有对应于活动销前段的若干头槽,内主件头柱的外周含有供活动销的销尾插入的根槽,压缩簧位于活动销前段和根槽内侧面之间;②内主件的头柱连带活动销和压缩簧插接于含有头槽的特形口内周,内主件外周的环片和盖片分别贴合于特形口两侧,2只铆钉穿盖片、内主件和轮轴基片铆接。活动销前段和根槽内侧面均设有利于压缩簧定位的盲孔。本设计装置的工作原理:1、当婴幼儿欲骑车前行而不自力踩动前轮脚踏时,由于单向运转电机安装于后车轮附近,电机直接驱动后车轮向车前方转动,后驱动力通过车身骨架传递至车前轮,于是车前轮向前方转动。此时值得说明的是:①车前轮向前转动即其中心的特形口向前转动,其转动方向与内主件根槽内插接的活动销指向一致,所以车前轮(特形口)的转动并不带动内主件转动,即不会带动固定于内主件的脚踏轮轴转动。也就是说由电机动力驱动车辆前行时,该车脚踏板不会随之转动,车中婴幼儿的脚因为无被动运动而处于正常的舒适姿态。②在车前轮(特形口)向前转动中,特形口内周面有均匀断续的压力传递至活动销,活动销始终被压向根槽内侧或者说贴靠着根槽内侧,即活动销部件整体始终都位于内主件的外周圆内。2、当婴幼儿通过踩动车前轮脚踏欲向前方行进时,向前方转动的脚踏板传力至前轮轴中段固定的基片、传力至固定于基片的内主件,传力至插接于根槽的活动销,由于压缩簧(6)始终向外推抵活动销,内主件根槽内活动销的指向(在内主件的转动中有机会)一致于车前轮特形口内侧的头槽开口方向,向前运转的活动销的销头将插入第一次相遇的头槽内,即活动销将内主件的向前转动迅速传递至特形口所在的车前轮,使得车前轮向前转动。3、当婴幼儿通过踩动脚踏欲向后方倒车时,脚踏板传力至脚踏轮轴、传力至脚踏轮轴中段固定的基片、传至铆接于基片的内主件,于是内主件向后方向转动。但由于(内主件根槽内的)活动销运转的瞬时方向与每一次触及的(特形口内周的)头槽方向一致,所以内主件的转动并不能带动特形口所在的车前轮转动,即车前轮不可能被带动向后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婴幼儿向后方向踩动脚踏,脚的不停用力和脚踏的不停转动只能是“空转”,不可能实际形成“倒车”,但可以满足其游戏玩耍心理。采用内主件固定于前轮轴、独立内主件外周和车前轮中心特形口内周结构配合、以及活动销、压缩簧的配置,无论使用电动动力或脚踏动力,均可保证童车无后向倒车。电力或外力驱动童车前进时,脚踏轮轴、脚踏板及其上的婴幼儿脚不会随之被动转动,照顾了婴幼儿身体的舒适性要求。在童车已装配电机驱动的前提下,仍可以常见的脚踏动力有效驱动,兼顾了婴幼儿游戏锻炼、自主操作的要求。车前轮特形口的构造简洁,内主件与前轮轴固定简单,安装对位方便。

图1是本设计装置前车轮爆炸图。图2是轮轴、内主件、活动销、压缩簧、盖片组合体爆炸图。图3是前半轮中心局部的特形口内周结构与内主件结构的比对图。图4a_c分别是本设计装置中的运转方式示意图。图5a本设计部件装配次序示意图,图5b是本设计装置的直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5a、图1和图2,本设计装置涉及由左侧的前半轮(21)和右侧的前半轮(26)合成的车前轮,以及脚踏轮轴(I),并以脚踏轮轴(I)中段为中心轴,它包括内主件(4)、活动销(5),压缩簧(6)、盖片(7)和固定于脚踏轮轴中段的基片(8)。主要参见图5a_b,本设计装置部件的装配次序是:①钢质基片⑶固定(如焊接)于脚踏轮轴⑴中段;②内主件(4)的中心孔套接脚踏轮轴⑴中段,活动销(5)销尾(51)插入内主件
(4)外周的根槽(44),压缩簧(6)位于活动销前段和根槽(44)内侧面盲孔(45)之间;③内主件⑷包含头柱(41)、环片(42)。内主件头柱(41)携活动销(5)、压缩簧
(6)插接于车前轮特形口(3)内周,环片(42)和盖片(7)自两面夹车前轮特形口(3)于内,并用2只铆钉穿接盖片(7)、内主件(4)和基片⑶;④将两侧的前半轮(21、26)扣合并固定。(前车轮与脚踏轮轴另行固定)至此完成本设计装置的组装。在图4a中,当童车以电动后轮为驱动,后驱动力通过车身骨架传递至车前轮,前半轮(21)中心特形口(3)向前转动(见图中弧线箭头指向),由于活动销(5)指向、头槽(32)方向、压缩簧(6)位置的综合安排所致,特形口(3)向前转动并不会带动内主件(4)转动,即不会带动车前轮的脚踏轮轴(I)转动。也就是说由电机动力驱动童车前行时,该车脚踏板不会随之转动。在图4b中,当婴幼儿踩动车前轮脚踏时,向前方转动的脚踏板传力至脚踏轮轴
(I)中段固定的基片(8)、基片⑶传力至内主件(4),于是内主件(4)向前转动(见图中弧线箭头指向),内主件⑷通过根槽(44)传力至活动销(5),由于同样的活动销(5)指向、头槽(32)方向、压缩簧(6)位置的综合安排所致,向前运转的活动销(5)的销头(52)将插入第一次相遇的头槽(32),即活动销(5)将内主件(4)的向前转动迅速传递至特形口(3),使得特形口(3)所在的车前轮向前转动。在图4c中,如婴幼儿通过踩动脚踏欲向后方倒车时,后转的脚踏板传力至脚踏轮轴(I)、传至轮轴中段固定的基片(8)、传至固定于基片⑶的内主件(4),内主件(4)向后方向转动(见图中弧线箭头指向)。但由于内主件根槽(44)内的活动销(5)运转瞬时方向与每一次触及的(外主件内侧的)头槽(32)方向一致,所以内主件(4)的转动并不能带动特形口(3)转动,即前车轮不可能被带动向后方向转动。盖片(7)的作用还包括:封合内主件(4)的端面,预防活动销(5)、压缩簧(6)从根槽中漏出。
权利要求1.童车前轮的单向咬合机构,涉及脚踏轮轴和车前轮,车前轮由左、右两侧半轮合成,其特征在于:一侧半轮中心设有特形口,并包括内主件、活动销,压缩簧、盖片和固定于脚踏轮轴中段的轮轴基片,其中: ①特形口内周含有对应于活动销前段的若干头槽,内主件头柱的外周含有供活动销的销尾插入的根槽,压缩簧位于活动销前段和根槽内侧面之间; ②内主件的头柱连带活动销和压缩簧插接于含有头槽的特形口内周,内主件外周的环片和盖片分别贴合于特形口两侧,2只铆钉穿盖片、内主件和轮轴基片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前轮的单向咬合机构,其特征是:活动销前段和根槽内侧面均设有利于压缩簧定位的盲孔。
专利摘要童车前轮的单向咬合机构,涉及车前轮和脚踏轮轴,它包括与前半轮中心特形口配合的内主件和活动销,压缩簧等,通过内主件外周和特形口内周结构的对应设计,及与置入其间的活动销、压缩簧的有序配合,无论对于电驱动力或脚踏动力,均可保证童车无后向倒车,电力或外力驱动童车前进时,脚踏轮轴、脚踏板不随之被动转动,照顾了骑车者身体舒适性要求。
文档编号B62M23/00GK203032873SQ2013200158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
发明者白秉国, 林斌 申请人:安徽省舒城三乐童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