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11122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道车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机动车的行走系统包括四个轮胎及刹车装置,车辆行进过程中,动力系统直接驱动四个轮胎在地面上行走,轮胎直接与地面接触,动力系统需要克服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方能驱使车辆前进。然而具有上述这种结构行走系统的机动车,能耗还是比较大,不够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这种轨道车具有全新结构的行走系统,具有全新结构行走系统的机动车能耗更低,更节能环保。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轨道车,包括车身,位于车身下部的行走系统,与行走系统联接的、驱动车身前进的动力系统,及与行走系统联接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上梁固定组件,与车身底盘连接;下梁固定组件,通过减震带与上梁固定组件连接;第一弹性轨道,设置在车身底部一侧、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与下梁固定组件固定连接;第二弹性轨道,设置在车身底部另一侧、与第一侧板平行相对设置,与下梁固定组件固定连接;第一栏杆,设置在第一弹性轨道上方,与第一弹性轨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栏杆,设置在第一弹性轨道上方,与第一栏杆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栏杆与第二栏杆之间的间隔能容纳左行走轮;第三栏杆,设置在第二弹性轨道上方,与第二弹性轨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四栏杆,设置在第二弹性轨道上方,与第三栏杆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第三栏杆与第四栏杆之间的间隔能容纳右行走轮;第一前转动轮,设置在车身底部前方一侧,位于第一弹性轨道前方,第一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一弹性轨道前侧面,第二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一弹性轨道后侧面,第一转轴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板前侧和第二夹板前侧连接,第一前转动轮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一夹板与第一栏杆固定连接,第二夹板与第二栏杆固定连接;第二前转动轮;设置在车身底部前方另一侧,与第一前转动轮相对设置,第三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三轨道前侧面,第四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二弹性轨道后侧面,第二轴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夹板前侧和第四夹板前侧连接,第二前转动轮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三夹板与第三栏杆固定连接,第四夹板与第四栏杆固定连接;第一后转动齿轮,设置在车身底部后方一侧;
第二后转动齿轮,设置在车身底部后方另一侧,与第一后转动齿轮相对设置;动力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一差速器,该差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万向连接轴后通过刹车装置与第一后转动齿轮连接;该差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万向连接轴后通过刹车装置与第二后转动齿轮连接;左侧行走链轮组件,包括有若干左行走轮,这些左行走轮首尾相互链接而成一整圈,套设于第一前转动轮、第一弹性轨道和第一后转动齿轮外,并且相邻两左行走轮之间的链接处具有第一插孔,这些左行走轮之间的链接方式满足:当第一后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第一后转动齿轮的凸齿能刚好插入上述第一插孔内;每块左行走轮上均连接有接地组件,接地组件的宽度大于第一栏杆与第二栏杆之间的间隔;右侧行走链轮组件,包括有若干右行走轮,这些右行走轮首尾相互链接而成一整圈,套设于第二前转动轮、第二弹性轨道和第二后转动齿轮外,并且相邻两右行走轮之间的链接处具有第二插孔,这些右行走轮之间的链接方式满足:当第二后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第二后转动齿轮的凸齿能刚好插入上述第二插孔内,每块右行走轮上均连接有接地组件,接地组件的宽度大于第三栏杆与第四栏杆之间的间隔。作为改进,所述转向系统包括:与转向操作机构连接的能正转和反转的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齿轮;蜗杆,蜗杆上设置有润轮,蜗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哨合的第二齿轮;转杆,转杆上设置有与涡轮啮合的第三齿轮,转杆上设置有第四齿轮;顶杆,该顶杆一端与第一弹性轨道连接,该该顶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轨道连接;该顶杆上部设置有轨道型齿槽,上述第四齿轮啮合在上述轨道型齿槽内。再改进,所述上梁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上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上纵梁,与第一上纵梁平行并排设置;多跟横向连接在第一上梁和第二上梁之间的上横梁。再改进,所述下梁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下横梁,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性轨道和第二弹性轨道上,第一上纵梁和第一下横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第一下横梁和第二上纵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第二下横梁,与第一下横梁平行并排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性轨道和第二弹性轨道上,第一上纵梁和第二下横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第二下横梁和第二上纵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第一下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在第一下横梁和第二下横梁上方;第二下纵梁,与第一下纵梁平行并排设置,固定在第一下横梁和第二下横梁上方。较好的,所述第一弹性轨道和第二弹性轨道均由多片弹性钢片沿厚度方向紧贴在一起组成。再改进,所述接地组件包括:接地橡胶块;
与接地橡胶块连接的固定块;滑动设置在固定块上方的滑块;用于固定左行走轮或右行走轮的固定架,上述滑块固定在固定架下方;接地橡胶块与滑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顶杆上设置有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所述第四齿轮啮合限位设置在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之间,这样转向系统在转向过程中,不会出现转向过头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全新的行走系统,左行走轮直接与第一弹性轨道接触,右行走轮直接与第二弹性轨道接触,动力系统只需要克服左右行走轮与两弹性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即能驱使车辆前进,而左右行走轮与两弹性轨道之间的摩擦力相对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来说,是相对较小的,因此本发明的轨道车更加节能、环保。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隐去车身及动力系统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行走系统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行走系统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行走系统的再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车行走系统的从底部向上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地组件与左侧行走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系统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轨道车,包括车身1,位于车身下部的行走系统2,与行走系统联接的、驱动车身I前进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设置在车身内部,及与行走系统2联接的转向系统。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系统2包括:参见图2 6所示上梁固定组件,与车身I底盘连接;上梁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上纵梁201,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上纵梁202,与第一上纵梁201平行并排设置;多跟横向连接在第一上梁和第二上梁之间的上横梁203。下梁固定组件,通过减震带204与上梁固定组件连接;所述下梁固定组件包括,参见图6所示:第一下横梁205,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性轨道209和第二弹性轨道210上,第一上纵梁201和第一下横梁205之间设置有减震带204,第一下横梁和第二上纵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204 ;第二下横梁206,与第一下横梁205平行并排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性轨道209和第二弹性轨道210上,第一上纵梁201和第二下横梁206之间设置有减震带204,第二下横梁206和第二上纵梁202之间设置有减震带;
第一下纵梁207,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在第一下横梁205和第二下横梁206上方;第二下纵梁208,与第一下纵梁207平行并排设置,固定在第一下横梁205和第二下横梁206上方。第一弹性轨道209,设置在车身底部一侧、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与下梁固定组件固定连接;第一弹性轨道209由三片弹簧钢片沿厚度方向紧贴在一起组成;第二弹性轨道210,设置在车身底部另一侧、与第一侧板平行相对设置,与下梁固定组件固定连接;第二弹性轨道210也由三片弹簧钢片沿厚度方向紧贴在一起组成;第一栏杆211,设置在第一弹性轨道209上方,与第一弹性轨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栏杆212,设置在第一弹性轨道209上方,与第一栏杆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栏杆211与第二栏杆212之间的间隔能容纳左行走轮225 ;第三栏杆213,设置在第二弹性轨道210上方,与第二弹性轨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四栏杆214,设置在第二弹性轨道210上方,与第三栏杆213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第三栏杆213与第四栏杆214之间的间隔能容纳右行走轮228 ;第一前转动轮215,设置在车身底部前方一侧,位于第一弹性轨道209前方,第一夹板217后侧固定在第一弹性轨道209前侧面,第二夹板(图中未示出)后侧固定在第一弹性轨道209后侧面,第一转轴218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板217前侧和第二夹板前侧连接,第一前转动轮转动215设置在第一转轴218上;第一夹板217与第一栏杆211固定连接,第二夹板与第二栏杆212固定连接;第二前转动轮216 ;设置在车身底部前方另一侧,与第一前转动轮215相对设置,第三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三轨道前侧面,第四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二弹性轨道后侧面,第二轴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夹板前侧和第四夹板前侧连接,第二前转动轮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三夹板与第三栏杆固定连接,第四夹板与第四栏杆固定连接;第一后转动齿轮219,设置在车身底部后方一侧;第二后转动齿轮220,设置在车身底部后方另一侧,与第一后转动齿轮219相对设置;动力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一差速器221,该差速器22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万向连接轴222后通过刹车装置223与第一后转动齿轮219连接;该差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万向连接轴224后通过刹车装置223与第二后转动齿轮220连接;参见图5所示;左侧行走链轮组件,包括有若干左行走轮225,这些左行走轮首尾相互链接而成一整圈,套设于第一前转动轮215、第一弹性轨道209和第一后转动齿轮219外,并且相邻两左行走轮之间的链接处具有第一插孔226,这些左行走轮225之间的链接方式满足:当第一后转动齿轮219转动过程中,第一后转动齿轮219的凸齿能刚好插入上述第一插孔226内;每块左行走轮225上均连接有接地组件227,接地组件227的宽度大于第一栏杆211与第二栏杆212之间的间隔;右侧行走链轮组件,包括有若干右行走轮228,这些右行走轮228首尾相互链接而成一整圈,套设于第二前转动轮216、第二弹性轨道210和第二后转动齿轮220外,并且相邻两右行走轮228之间的链接处具有第二插孔229,这些右行走轮之间的链接方式满足:当第二后转动齿轮228转动过程中,第二后转动齿轮的凸齿能刚好插入上述第二插孔内,每块右行走轮上均连接有接地组件227,接地组件的宽度大于第三栏杆213与第四栏杆214之间的间隔。上述所述接地组件227包括,参见图7所示:接地橡胶块227-1 ;与接地橡胶块227-1连接的固定块227-2 ;滑动设置在固定块上方的滑块227-3 ;用于固定左行走轮或右行走轮的固定架227-4,上述滑块固定在固定架227_4下方;接地橡胶块与滑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27-5。所述转向系统包括:参见图4、图5所示与转向操作机构连接的能正转和反转的电机230 ;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齿轮231 ;蜗杆233,蜗杆233上设置有涡轮234,蜗杆233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231啮合的第二齿轮232 ;转杆235,转杆235上设置有与涡轮234啮合的第三齿轮236,转杆235上设置有第四齿轮237 ;顶杆238,该顶杆一端与第一弹性轨道209连接,该该顶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轨道210连接;该顶杆238上部设置有轨道型齿槽239,上述第四齿轮啮合237在上述轨道型齿槽内;所述顶杆238上设置有左定位块240和右定位块241,所述第四齿轮啮合237限位设置在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之间。上述轨道车工作原理为:行走时,动力系统输出动力,通过差速器221将动力传输给第一后转动齿轮219和第二后转动齿轮220,驱动第一后转动齿轮219和第二后转动齿轮220转动,第一后转动齿轮219转动后带动左侧行走链轮组件转动,使左侧行走链轮组件绕第一前转动轮215、第一弹性轨道209和第一后转动齿轮21外行走,第二后转动齿轮210转动后带动右侧行走链轮组件转动,使右侧行走链轮组件绕第二前转动轮216、第二弹性轨道210和第二后转动齿轮220外行走,从而驱使车身前进。接地组件接触地面后与地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动力系统只需要克服左右行走轮与两弹性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即能驱使车辆前进,而左右行走轮与两弹性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使钢片与金属轮之间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相对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来说,是相对较小的,因此本发明的轨道车更加节能、环保。刹车系统的原理与现有汽车类似。当汽车需要转向时,通过转向操作机构操作左转或右转信号,然后将左转或右转信号传输给能正转和反转的电机,当电机正转时,第一齿轮231正转,第一齿轮231正转带动第二齿轮232反转,第二齿轮232反转以后带动蜗杆233反转,蜗杆233反转带动涡轮234反转,涡轮234反转带动第三齿轮236反转,第三齿轮236反转带动第四齿轮237反转,从而使顶杆238顶向第二弹性轨道210,此时第二弹性轨道210产生弧形弹性形变,实现车辆左转;相同道理,能实现车辆的右转。
权利要求
1.一种轨道车,包括车身,位于车身下部的行走系统,与行走系统联接的、驱动车身前进的动力系统,及与行走系统联接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包括: 上梁固定组件,与车身底盘连接; 下梁固定组件,通过减震带与上梁固定组件连接; 第一弹性轨道,设置在车身底部一侧、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与下梁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第二弹性轨道,设置在车身底部另一侧、与第一侧板平行相对设置,与下梁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第一栏杆,设置在第一弹性轨道上方,与第一弹性轨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第二栏杆,设置在第一弹性轨道上方,与第一栏杆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栏杆与第二栏杆之间的间隔能容纳左行走轮; 第三栏杆,设置在第二弹性轨道上方,与第二弹性轨道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第四栏杆,设置在第二弹性轨道上方,与第三栏杆平行相对间隔设置,第三栏杆与第四栏杆之间的间隔能容纳右行走轮; 第一前转动轮,设置在车身底部前方一侧,位于第一弹性轨道前方,第一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一弹性轨道前侧面,第二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一弹性轨道后侧面,第一转轴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板前侧和第二夹板前侧连接,第一前转动轮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一夹板与第一栏杆固定连接,第二夹板与第二栏杆固定连接; 第二前转动轮;设置在车身底部前方另一侧,与第一前转动轮相对设置,第三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三轨道前侧面,第四夹板后侧固定在第二弹性轨道后侧面,第二轴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夹板前侧和第四夹板前侧连接,第二前转动轮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第三夹板与第三栏杆固定连接,第四夹板与第四栏杆固定连接; 第一后转动齿轮,设置在车身底部后方一侧; 第二后转动齿轮,设置在车身底部后方另一侧,与第一后转动齿轮相对设置; 动力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一差速器,该差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万向连接轴后通过刹车装置与第一后转动齿轮连接;该差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万向连接轴后通过刹车装置与第二后转动齿轮连接; 左侧行走链轮组件,包括有若干左行走轮,这些左行走轮首尾相互链接而成一整圈,套设于第一前转动轮、第一弹性轨道和第一后转动齿轮外,并且相邻两左行走轮之间的链接处具有第一插孔,这些左行走轮之间的链接方式满足:当第一后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第一后转动齿轮的凸齿能刚好插入上述第一插孔内;每块左行走轮上均连接有接地组件,接地组件的宽度大于第一栏杆与第二栏杆之间的间隔; 右侧行走链轮组件,包括有若干右行走轮,这些右行走轮首尾相互链接而成一整圈,套设于第二前转动轮、第二弹性轨道和第二后转动齿轮外,并且相邻两右行走轮之间的链接处具有第二插孔,这些右行走轮之间的链接方式满足:当第二后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第二后转动齿轮的凸齿能刚好插入上述第二插孔内,每块右行走轮上均连接有接地组件,接地组件的宽度大于第三栏杆与第四栏杆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 与转向操作机构连接的能正转和反转的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齿轮; 蜗杆,蜗杆上设置有润轮,蜗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哨合的第二齿轮; 转杆,转杆上设置有与涡轮啮合的第三齿轮,转杆上设置有第四齿轮; 顶杆,该顶杆一端与第一弹性轨道连接,该该顶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轨道连接; 该顶杆上部设置有轨道型齿槽,上述第四齿轮啮合在上述轨道型齿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上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上纵梁,与第一上纵梁平行并排设置; 多跟横向连接在第一上梁和第二上梁之间的上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下横梁,沿车身宽度方向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性轨道和第二弹性轨道上,第一上纵梁和第一下横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第一下横梁和第二上纵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 第二下横梁,与第一下横梁平行并排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性轨道和第二弹性轨道上,第一上纵梁和第二下横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第二下横梁和第二上纵梁之间设置有减震带; 第一下纵梁,沿车身长 度方向设置,固定在第一下横梁和第二下横梁上方; 第二下纵梁,与第一下纵梁平行并排设置,固定在第一下横梁和第二下横梁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轨道和第二弹性轨道均由多片弹性钢片沿厚度方向紧贴在一起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组件包括: 接地橡胶块; 与接地橡胶块连接的固定块; 滑动设置在固定块上方的滑块; 用于固定左行走轮或右行走轮的固定架,上述滑块固定在固定架下方; 接地橡胶块与滑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上设置有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所述第四齿轮啮合限位设置在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包括车身,位于车身下部的行走系统,与行走系统联接的、驱动车身前进的动力系统,及与行走系统联接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为轨道行走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全新的行走系统,左行走轮直接与第一弹性轨道接触,右行走轮直接与第二弹性轨道接触,动力系统只需要克服左右行走轮与两弹性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即能驱使车辆前进,而左右行走轮与两弹性轨道之间的摩擦力相对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来说,是相对较小的,因此本发明的轨道车更加节能、环保。
文档编号B62D55/08GK103158798SQ20131010357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王才兴 申请人:王才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