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用链节及履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履带用链节(1)具有中央部(1A)、位于其中央部(1A)的一端侧的一端部(1B)和位于中央部(1A)的另一端的另一端部(1C)。在第二面(3)中,中央部(1A)具有轨面(3a)的第一部分(3b),一端部(1B)具有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另一端部(1C)具有轨面(3a)的第三部分(3d)。到达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第一外周部(1B2)比衬套孔周围部(1B1)靠近第二侧部(5)。由此,能够实现既能将履带用链节的宽度维持得较小又能抑制衬套孔上方的轨面的磨损的履带用链节及履带装置。
【专利说明】履带用链节及履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履带用链节及履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诸如液压挖掘机的装轨式作业车辆具有下部走行体、上部回转体和与该上部回转体连设的作业机。上述下部走行体具有链轮、空转轮(idler tumbler)、滚轮、履带装置等。
[0003]一般而言,履带装置通过利用销和衬套将多个履带用链节连结为无端状(环状)并且在多个履带用链节上安装履带板而构成。履带装置卷绕于空转轮及链轮的周围,通过使链轮的齿与上述衬套咬合而使链轮旋转从而能进行旋转驱动。
[0004]上述履带用链节在与履带板的安装面相反侧的面具有用于供滚轮、惰轮滚动的轨面。这样的履带用链节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06 - 89023号公报(参照专利文献I)、W02009/101836号公报(参照专利文献2)等中。
[0005]在日本特开2006 — 89023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内容:为了降低由于滚轮的滚动而在轨面上产生由磨损引起的标高差(level difference)而局部地改变履带用链节的轨面的硬度。另外,在W02009/101836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内容:为了降低履带用链节的轨面的不均匀磨损而将滚轮沿轴向分割。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89023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W02009/101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但是,在上述两个公报中的任一履带用链节中,均是用于供衬套插入的衬套孔上方的轨面的宽度(衬套或销的轴向的尺寸)比用于供销插入的销孔上方的轨面的宽度窄。因此,在滚轮等与轨面抵接(或接触)而滚动的情况下,在上述衬套孔上方的轨面中,履带用链节与滚轮的接触面压变大,衬套孔上方的轨面容易磨损。
[0012]若为了抑制上述的衬套孔上方的轨面的磨损而在上述两个公报的履带用链节的结构中简单地增大衬套孔上方的轨面的宽度,则履带用链节的宽度变大。在该情况下,存在宽度方向的I对滚轮引导件的宽度变大而装置大型化或履带用链节与空转轮或链轮干涉这样的问题。
[0013]另外,若不增大履带用链节的宽度而简单地增大衬套孔上方的轨面的宽度,则销孔上方的轨面的宽度变小。在该情况下,在上述两个公报的履带用链节的结构中,伴随销孔上方的轨面的宽度的缩小,销压配合部分的尺寸也缩小,存在履带用链节对销进行保持的力变小这样的问题。
[0014]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既能将履带用链节的宽度维持得较小又能抑制衬套孔上方的轨面的磨损的履带用链节及履带装置。
[0015]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6]本发明的履带用链节具有:具有履带板安装部的第一面;与第一面对置且具有轨面的第二面;沿与第一面及第二面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彼此对置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该履带用链节具备中央部、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央部设置有履带板安装部,具有轨面的第一部分。一端部位于中央部的一端侧,具有轨面的第二部分,且配置为相对于中央部偏靠第一侧部。另一端部位于中央部的另一端侧,具有轨面的第三部分,且配置为相对于中央部偏靠第二侧部。在一端部形成有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贯通一端部的第一贯通孔。在另一端部形成有从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贯通另一端部且具有直径比第一贯通孔小的部分的第二贯通孔。一端部包括在第二侧部包围第一贯通孔周围的第一贯通孔周围部和从第一贯通孔周围部的外周到达轨面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外周部。第一外周部比第一贯通孔周围部靠近第二侧部。
[0017]根据本发明的履带用链节,到达轨面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外周部比第一贯通孔周围部靠近第二侧部。因此,既能维持履带用链节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又能将轨面的第二部分向第二侧部扩宽。由此,能降低滚轮与轨面抵接而滚动时的轨面的第二部分处的接触面压,能抑制轨面的第二部分的磨损。
[0018]在上述的履带用链节中,另一端部包括在第一侧部包围第二贯通孔周围的第二贯通孔周围部和从第二贯通孔周围部的外周到达轨面的第三部分的第二外周部。第二贯通孔周围部比第二外周部靠近第一侧部。
[0019]由此,能将第二贯通孔周围部的宽度方向的厚度向第一侧部扩宽。因此,能增大插入第二贯通孔中的构件的插入长度,能增大履带用链节对上述插入的构件进行保持的力。
[0020]另外,第二贯通孔周围部比第二外周部靠近第一侧部而相对于第二外周部成为凸状,且第一贯通孔周围部比第一外周部靠近第一侧部而相对于第一外周部成为凹状。因此,在为了使履带用链节彼此连结而使一端部的第二侧部与另一端部的第一侧部对合时,能使凸状的第二贯通孔周围部与凹状的第一贯通孔周围部嵌合。
[0021]在上述的履带用链节中,形成有轨面的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一贯通孔的最接近第二面的部分处的第一贯通孔周围部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
[0022]由此,能确保第二面的宽度较大,也能确保轨面的第二部分的宽度较大。
[0023]在上述的履带用链节中,形成有轨面的第二部分的第二面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与形成有轨面的第三部分的第二面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彼此相同。
[0024]由此,能使轨面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为彼此相同的宽度。因此,能降低滚轮与轨面抵接而滚动时的轨面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的各部分的接触面压,能抑制该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的磨损。
[0025]本发明的履带装置具备上述的任一项的多个履带用链节、圆筒形状的衬套、连结用销和多个履带板。圆筒形状的衬套通过插入多个履带用链节所包括的一个及另一个履带用链节中的一个履带用链节的第一贯通孔内而固定于一个履带用链节。连结用销通过插入衬套内而插入一个履带用链节的第一贯通孔内,且通过插入另一个履带用链节的第二贯通孔内而固定于另一个履带用链节。多个履带板分别安装于多个履带用链节的各自的履带板安装部。
[0026]根据本发明的履带装置,既能维持履带用链节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又能抑制轨面的第二部分的磨损,因此不需要为了抑制轨面的磨损而改变衬套、连结用销、履带板等其他部件的设计。
[0027]发明效果
[0028]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到达轨面的第二部分的第一外周部位于比第一贯通孔周围部靠近第二侧部,因此,既能维持履带用链节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又能将轨面的第二部分向第二侧部扩宽,从而能抑制轨面的第二部分的磨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履带用链节或履带装置的装轨式作业车辆的一例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0030]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装轨式作业车辆中的履带式走行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0031]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2的履带式走行装置所包括的履带装置的结构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0032]图4是概略地表示图3的履带装置所用的履带用链节的结构的俯视图(A)、一方侧视图(B)、另一方侧视图(C)、主视图(D)及后视图(E)。
[0033]图5是表示轨道滚轮与履带装置的履带用链节抵接(或接触)而滚动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0034]图6是沿着图5的VI — VI线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6]首先,说明作为能应用本发明的思想的装轨式作业车辆的一例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以下的液压挖掘机以外的推土机等装轨式作业车辆。
[0037]参照图1,装轨式作业车辆(例如液压挖掘机)30主要具有下部走行体20、上部回转体31和作业机32。利用下部走行体20和上部回转体31构成作业车辆主体。
[0038]下部走行体20具有左右一对的履带装置10。装轨式作业车辆30构成为通过驱动该左右一对的履带装置10旋转而能自行。关于该下部走行体20的结构见后述详细说明。
[0039]上部回转体31设置为相对于下部走行体20回转自如。该上部回转体31在前方左侧(车辆前侧)具有驾驶室31a,在后方侧(车辆后侧)具有用于收纳发动机的发动机室31b、配重31c。在此,车辆的前后.左右以落座于驾驶室31a内的驾驶员为基准。
[0040]作业机32轴支承于上部回转体31的前方侧,例如具有斗杆、动臂、铲斗、液压缸
坐寸ο
[0041]参照图2,下部走行体20主要具有履带装置10、驱动轮(链轮)21、惰轮(空转轮)22、轨道滚轮(track roller) 23、托滚轮(carrier roller) 24、轨道框架25和回转装置26。
[0042]在轨道框架25的上部安装有回转装置26。该回转装置26构成为相对于轨道框架25能回转。在回转装置26上设置有上述的上部回转体31,由此,上部回转体31构成为相对于下部走行体20能回转。
[0043]在轨道框架25的两侧部分别安装有驱动轮21、惰轮22、多个轨道滚轮23及多个托滚轮24。驱动轮21能旋转驱动地设于轨道框架25的例如后端部,惰轮22能旋转地设于轨道框架25的例如前端部。多个轨道滚轮23能旋转地设于轨道框架25的下表面侧,多个托滚轮24能旋转地设于轨道框架25的上表面侧。
[0044]履带装置10构成为无端状(环状),卷绕于驱动轮21及惰轮22上。另外,履带装置10被配置于驱动轮21与惰轮22之间的多个轨道滚轮23及多个托滚轮24支承。
[0045]履带装置10与驱动轮21咬合,能利用该驱动轮21的旋转驱动进行旋转驱动。在该履带装置10的旋转驱动时,惰轮22、多个轨道滚轮23及多个托滚轮24分别与履带装置10抵接而能进行从动旋转。
[0046]参照图3,上述的履带装置10主要具有履带用链节1、衬套11、连结用销12、履带板(支撑板)13、履带板安装构件14a、14b和密封构件15。履带装置10通过将安装有履带板13的多个履带用链节I连结为无端状而构成为环状。
[0047]履带板13利用成为履带板安装构件14a、14b的螺栓构件14a和螺母构件14b安装于履带用链节I。具体而言,通过将螺栓构件14a从履带板13侧插入履带板13的贯通孔13a和履带用链节I的贯通孔2a并在履带用链节I侧螺合螺母构件14b,而将履带板13安装于履带用链节I上。
[0048]在一个履带装置10中,配置有两列多个履带用链节I。同一列中的彼此相邻的一个及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配置为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衬套孔6与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销孔7彼此连通。
[0049]圆筒状的衬套11被压配合到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衬套孔6内。连结用销12插入衬套11内,且被压配合到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销孔7。这样地将沿列方向排列的一个及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彼此连结。
[0050]另外,在一个衬套11及连结用销12的一端侧如上述那样设置有第一列的履带用链节1,且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第二列的履带用链节1,从而一列与另一列的各履带用链节I彼此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使用衬套11及连结用销12的履带用链节I彼此的连结的结构,以后使用图6详细说明。
[0051]接着,使用图4(A)?(E)说明上述的履带装置10所用的履带用链节I的结构。
[0052]参照图4(A)?(E),履带用链节I具有:具有贯通孔(履带板安装部)2a的第一面2 ;与第一面2对置且具有轨面3a的第二面3。另外,履带用链节I具有沿与第一及第二面2、3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彼此对置的第一及第二侧部4、5。
[0053]主要参照图4(A)、(B)、(C),履带用链节I具有中央部1A、位于该中央部IA的一端侧的一端部IB和位于中央部IA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端部1C。
[0054]在中央部IA的第一面2,以从第一面2到达履带用链节I的中央贯通孔8的方式形成有例如两个贯通孔2a。中央部IA在第二面3具有轨面3a的第一部分3b。该第一部分3b是轨面3a的主要的部分,即,所谓的主轨面。
[0055]主要参照图4(A),一端部IB配置为在俯视图中相对于中央部IA偏靠第一侧部4。也就是说,在俯视图中,一端部IB的第二侧部5比中央部IA的第二侧部5靠近第一侧部4。因此,在俯视图中,一端部IB的第二面3的第二侧部5比中央部IA的第二面3的第二侧部5靠近第一侧部4,且一端部IB的第二面3的第一侧部4与中央部IA的第二面3的第一侧部4位于同一直线上。该一端部IB在第二面3具有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
[0056]另一端部IC配置为在俯视图中相对于中央部IA偏靠第二侧部5。也就是说,如图4(A)所示,在俯视图中,另一端部IC的第一侧部4比中央部IA的第一侧部4靠近第二侧部5。因此,在俯视图中,另一端部IC的第二面3的第一侧部4比中央部IA的第二面3的第一侧部4靠近第二侧部5,且另一端部IC的第二面3的第二侧部5与中央部IA的第二面3的第二侧部5位于同一直线上。该另一端部IC在第二面3具有轨面3a的第三部分3d。
[0057]主要参照图4(B)、(C),在一端部IB形成有从第一侧部4到第二侧部5贯穿一端部IB的衬套孔(第一贯通孔)6。该衬套孔6是用于供衬套11压配合的孔。
[0058]在另一端部IC形成有从第一侧部4到第二侧部5贯穿另一端部IC的销孔(第二贯通孔)7。该销孔7具有靠近第一侧部4的大径部7a和与大径部7a连通且靠近第二侧部5的小径部7b。
[0059]大径部7a是用于供衬套11的端部及密封构件15插入的部分。小径部7b是用于供连结用销12压配合并将其固定的部分。大径部7a具有与衬套孔6的直径Dl大致相同或比衬套6的直径Dl稍大的直径,小径部7b具有比衬套孔6的直径Dl稍小的直径D2。
[0060]主要参照图4(B),一端部IB在第二侧部5具有衬套孔周围部(第一贯通孔周围部)IB1和第一外周部1B2。衬套孔周围部IB1在一端部IB的第二侧部5是包围衬套孔6周围的部分,在图4(B)中是标注了向左上方的剖面线的部分。第一外周部川2在一端部IB的第二侧部5是从衬套孔周围部IB1的外周到达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部分,在图4(B)中是标注了向右上方的剖面线的部分。
[0061]主要参照图4(D),第一外周部IB2在主视图中比衬套孔周围部IBl靠近第二侧部
5。由此,形成有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第二面3的部分的第一与第二侧部4、5之间的宽度Wla比衬套孔6的位于最接近第二面3的部分Pl处的衬套孔周围部IB1的第一与第二侧部4、5之间的宽度Wlb大。
[0062]主要参照图4(C),另一端部IC在第一侧部4具有销孔周围部(第二贯通孔周围部)IC1和第二外周部1C2。销孔周围部(第二贯通孔周围部)IC1在另一端部IC的第一侧部4是包围销孔7周围的部分,在图4(C)中是标注了向左上方的剖面线的部分。第二外周部IC2在另一端部IC的第一侧部4是从销孔周围部IC1的外周到达轨面3a的第三部分3d的部分,是标注了向右上方的剖面线的部分。
[0063]主要参照图4(E),销孔周围部IC1在后视图中比第二外周部IC2靠近第一侧部4。由此,销孔7的最接近第二面3的部分P2处的销孔周围部IC1的第一与第二侧部4、5之间的宽度W2b比形成有轨面3a的第三部分3d的第二面3的部分的第一与第二侧部4、5之间的宽度W2a大。
[0064]主要参照图4(A),形成有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第二面3的宽度Wla和形成有轨面3a的第三部分3d的第二面3的宽度W2a彼此相同。
[0065]在上述中,轨面3a是履带用链节I的表面的、滚轮(轨道滚轮23、托滚轮24)、惰轮22所抵接而滚动的面。图5表示例如轨道滚轮23在履带用链节I的轨面3a上滚动的状态。参照该图5,例如轨道滚轮23能与履带用链节I的轨面3a抵接而以轴23a为中心旋转从而在轨面3a上滚动。惰轮22及轨道滚轮24也与托滚轮23同样地能与履带用链节I的轨面3a抵接而滚动。
[0066]在该图5及图4(A)中,仅第二面3的平坦面的部分作为轨面3a标注了剖面线(第一部分3b的向右上方的剖面线、第二及第三部分3c、3d的向左上方的剖面线)。但是,轨面3a不仅包括其平坦面的部分,也可以包括其平坦面周围的曲面。另外,作为轨面3a标注了剖面线的部分可以不是平坦面,也可以是稍圆的曲面。
[0067]接着,使用图6详细地说明使用衬套11及连结用销12的履带用链节I彼此的连
结的结构。
[0068]图6是沿着图5的VI — VI线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6,在沿一列排列的多个履带用链节I中,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一端部IB与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另一端部IC配置为彼此面对。具体而言,一个及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以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一端部IB的第二侧部5与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另一端部IC的第一侧部4彼此面对的方式布置。也就是说,一端部IB的第二侧部5与另一端部IC的第一侧部4构成彼此面对的对合面。
[0069]在该状态下,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衬套孔6与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销孔7以彼此同心的方式连通。另外,一端部IB设置在布置成两列的履带用链节I中的内履带用链节I (图6中箭头B侧),且另一端部IC设置在布置成两列的履带用链节I中的外履带用链节1(图6中箭头A侧)。
[0070]在衬套孔6与销孔7连通的状态下,将圆筒状的衬套11压配合到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衬套孔6内。另外,将该衬套11的端部与密封构件15插入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销孔7的大径部7a。连结用销12插入该衬套11内而插入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衬套孔6内,并且固定于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销孔7。由此,一列中的彼此相邻的一个及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彼此连结。
[0071]这样,各列的履带用链节I彼此连结在一起。而且,在一个衬套11及连结用销12的一端侧设置有第一列的履带用链节1,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第二列的履带用链节1,从而构成两列的多个履带用链节I分别彼此连结。
[0072]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07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履带用链节1,如图4(D)所示,第一外周部IB2比衬套孔周围部IB1靠近第二侧部5侧。因此,既能维持履带用链节I的第一与第二侧部4、5之间的宽度又能将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向第二侧部5扩宽。由此,能降低滚轮等(轨道滚轮23、托滚轮24、惰轮22)与轨面3a抵接而滚动时的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处的接触面压,从而能抑制该第二部分3c的磨损。因此,能谋求履带用链节I的高寿命化,并且能抑制轨面3a的劣化、剥落。
[0074]需要说明的是,在履带用链节I的第一与第二侧部4、5之间的宽度变大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需要在布置成两列的履带用链节I的外侧方向(图6中箭头A所示方向)或内侧方向(图6中箭头B所示方向)的任一侧或者这两侧方向扩宽履带用链节I的宽度。假设在外侧方向(箭头A所示方向)增加履带用链节I的宽度的情况下,存在I对滚轮引导件(未图示)的宽度变大而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另外,假设在内侧方向(箭头B所示方向)将履带用链节I的宽度扩宽的情况下,存在履带用链节I与惰轮22或驱动轮21干涉这样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既能维持履带用链节I的第一与第二侧部4、5之间的宽度,又能扩宽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宽度,因此不会产生上述的问题。
[007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履带用链节1,如图4(E)所示,销孔周围部IC1比第二外周部IC2靠近第一侧部4。由此,能将销孔周围部IC1的宽度方向的厚度W2b向第一侧部4侧扩宽。因此,能增大压配合到销孔7中的连结用销12的压配合长度,从而能增大履带用链节I对连结用销12进行保持的力。
[0076]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履带用链节1,如图4(E)所示,销孔周围部IC1比第二外周部IC2靠近第一侧部4而相对于第二外周部IC2成为凸状。另外,如图4(D)所示,衬套孔周围部IB1比第一外周部IB2靠近第一侧部4而相对于第一外周部IB2成为凹状。因此,如图6所示,在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一端部IB的第二侧部5与另一个履带用链节I的另一端部IC的第一侧部4彼此面对的情况下,使凸状的销孔周围部IC1与凹状的衬套孔周围部IB1嵌合。
[007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履带用链节I,如图4 (D)所示,形成有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第二面3的宽度Wla比衬套孔6的位于最接近第二面3的部分Pl处的衬套孔周围部IB1的宽度Wlb大。由此,能确保第二面3的宽度Wla较大,也能确保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宽度较大。
[007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履带用链节1,如图4(A)所示,形成有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第二面3的宽度Wla与形成有轨面3a的第三部分3d的第二面3的宽度W2a彼此相同。由此,能使轨面3a的第二及第三部分3c、3d为彼此相同的宽度。因此,能降低滚轮等与轨面3a抵接而滚动时的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处的接触面压,从而能抑制该第二部分3c的磨损。
[0079]另外,根据具有上述的履带用链节I的履带装置10,既能维持履带用链节I的第一与第二侧部4、5之间的宽度又能抑制轨面3a的第二部分3c的磨损,因此,不需要为了抑制轨面3a的磨损而改变衬套、销、履带板等其他部件的设计。
[0080]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中,作为履带用链节I的履带板安装部,说明了用于供螺栓构件14a插入的贯通孔2a,但履带板安装部并不限定于该贯通孔2a,只要是具有能安装履带板13的结构即可。另外,作为履带板安装构件,说明了螺栓构件14a和螺母构件14b,但履带板安装构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能安装于履带板13和履带用链节I的结构的构件即可。
[0081]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点均是例示,应认为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范围不是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当然也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0082]附图标记列表
[0083]I履带用链节、IA中央部、IB —端部、IB1衬套孔周围部、IB2第一外周部、IB另一端部、IC1销孔周围部、IC2第二外周部、2第一面、2a贯通孔、3第二面、3a轨面、3b第一部分、3c第二部分、3d第三部分、4第一侧部、5第二侧部、6衬套孔、7销孔、7a大径部、7b小径部、8中央贯通孔、10履带装置、11衬套、12连结用销、13履带板、14a螺栓构件、14b螺母构件、15密封构件、20下部走行体、21驱动轮、22惰轮、23轨道滚轮、24托滚轮、25轨道框架、26回转装置、30装轨式作业车辆、31上部回转体、31a驾驶室、31b发动机室、31c配重、32作业机。
【权利要求】
1.一种履带用链节,具有:具有履带板安装部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对置且具有轨面的第二面;沿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彼此对置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 该履带用链节包括: 中央部,设置有所述履带板安装部,且具有所述轨面的第一部分; 一端部,位于所述中央部的一端侧,具有所述轨面的第二部分,且设置为相对于所述中央部偏靠所述第一侧部;和 另一端部,位于所述中央部的另一端侧,具有所述轨面的第三部分,且设置为相对于所述中央部偏靠所述第二侧部, 其中: 在所述一端部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贯通所述一端部的第一贯通孔,在所述另一端部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贯通所述另一端部、且具有直径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小的部分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一端部包括在所述第二侧部包围所述第一贯通孔周围的第一贯通孔周围部和从所述第一贯通孔周围部的外周延伸到所述轨面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外周部,且所述第一外周部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周围部靠近所述第二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用链节,其中, 所述另一端部包括在所述第一侧部包围所述第二贯通孔周围的第二贯通孔周围部和从所述第二贯通孔周围部的外周延伸到所述轨面的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二外周部, 所述第二贯通孔周围部比所述第二外周部靠近所述第一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用链节,其中, 形成有所述轨面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最接近所述第二面的部分处的所述第一贯通孔周围部的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用链节,其中, 形成有所述轨面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和形成有所述轨面的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的宽度彼此相同。
5.一种履带装置,其包括: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所述履带用链节; 圆筒形状的衬套,插入所述多个履带用链节所包括的一个及另一个履带用链节中的所述一个履带用链节的所述第一贯通孔内而固定于所述一个履带用链节; 连结用销,其通过插入所述衬套内而插入所述一个履带用链节的所述第一贯通孔内,且通过插入所述另一个履带用链节的所述第二贯通孔内而固定于所述另一个履带用链节;以及 多个履带板,每一个履带板安装于所述多个履带用链节的各自的所述履带板安装部。
【文档编号】B62D55/21GK103974877SQ201280056834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久松健一, 北直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