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由于摩托车有其平价性及方便性的优点,在中国台湾,从十八岁以上的青年到中高年龄以上,不分男女,大部分的人都有摩托车。然而,中国台湾位于在多雨的亚热带,在骑乘摩托车时,往往要遭受炙热阳光的曝晒(有时阳光中更含有过量或危险级的紫外线)或是要遭受雨淋,而使得身体感到不舒适,也容易因阳光过强或大雨造成视觉阻碍而发生危险;在寒冬时,则又直接曝露在严寒空气中,则容易受冻而着凉。故此,在日本已有人在摩托车上加装一个一体式的透明塑胶构成的遮雨顶篷,用以遮雨;但是,由于一般摩托车以前后轮着地点的二点固定的直线式与地面接触,加装顶篷后,单排轮式摩托车的侧向受风面加大以及整体产生重心上移的效果,使得受侧风时产生使车子翻倒的力矩变得很大,而会有变站立不稳则容易向侧面翻倒的情形。所以,该种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的后轮做成并排的双轮,由于其后轮以二个并排的轮子构成,因此摩托车着地变成三点固定,则可避免摩托车被侧向风吹翻的情形发生。同时,该种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一般前方车把上方设有和传统摩托车相似的盾牌式挡风玻璃,其上端和由车尾延伸过车的塑胶顶篷枢接在一点,此点必须位在车把的转轴延伸线上,才不会由于车把转动造成枢接点位移;又,此种摩托车并不适合时速四十公里以上的中高速行驶而多供送货员或近距离上班族行驶使用。通过篷体的设置,使骑士能够不被日晒雨淋及遮蔽视线,则骑乘摩托车时能较为舒适且安全。然而,这种现有的顶篷摩托车具有如下的缺点:(I)作为驱动的后轮,由二并排的轮子所构成,当在转向时,二轮子相对为内侧轮与外侧轮,二轮子之间产生差动,可能会造成后轮的二轮子相互磨损。为了克服差动问题,举例而言,两个后轮轴都装一个如脚踏车的自由轮的单向驱动机构作为差动器,如此在转向时,外侧轮由于地面摩擦阻力较大而被迫略空转滚动一角度而超前,以造成差动,但如此会使后轮的轮圈构造变复杂,不能使用一般车轮的轮圈,导致制造成本大为提高以及维修步骤的繁复。(2)由于目前一般的摩托车皆为后轮传动,故如欲将一般的摩托车改装为现有技术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除装上顶篷以外,还需将单一后轮改装为两并排的后轮,此时后轮相连动的传动系统、剎车系统都要全部重新设计,以改装成适用于双轮的后轮,这也会使成本大幅增加。(3)该种摩托车在修理时,即使是简单的修补或更换后轮,其拆卸与安装都和一般摩托车大不相同,且需具有该种维修技术的人员或店家,因此相当不方便,且倘若在小乡镇,其可能的客户很少,厂商根本不可能在这种小地方驻有相关服务处,如此一来,摩托车若损坏则难以就地进行维修,而必须送到远处较大的城镇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上述现有技术的顶篷摩托车虽能让骑车人舒适且安全地骑乘,但其制造、维修的成本大幅增加且不方便,而有违摩托车的普及化与方便的原则,因此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除了同样可让骑车人能舒适且安全地骑乘以外,其维修较为容易、制造成本较低且可很容易由既有的摩托车改装而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达成手段相当简便,一言以蔽之,即将“三点固定”的并排双轮设于作为从动的前轮即可。改装前轮,不需改装传动系统及后轮的煞车系统,因此,较后轮的改装简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包含:一车体,其两端分别成形一车头与一车尾,车头包含有前轮与一车把部,车把部可使前轮左右转动,车尾包含有一受驱动的后轮,后轮设置于车尾的底侧;一顶篷,其设置于车体上,其前端枢接于车体的车头的车把部上方的一点,且该枢接点位于车把部的转轴的延伸线上,且顶蓬的后端与车体的车尾相连接;车体的车头的前轮由左右两个平行设置的前轮所构成,且车头包含有一转向连杆机构,转向连杆机构两端的轮轴分别连接于两前轮之间且各前轮可相对于转向连杆机构的轮轴转动,该转向连杆机构可受该车把部左右转动引导使该两前轮同时左右转动。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车体的车头的车把部的顶侧设有一前架,前架包含有两支柱与一横梁,各支柱的下端与车把部相固接,且两支柱位于车把部的中间两侧,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柱的上端相固接,横梁的中央位于车把部的转轴的延长线上,且车体的前架的横梁的中央与顶篷相枢接。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车体的车把部的顶侧设有一挡风板,挡风板与顶篷相枢接。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顶篷包含一顶篷布与一顶篷架,顶篷布设置在顶篷架上,顶篷架与车体的前架的横梁相枢接。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顶篷的顶篷架包含一顶框与一后支架,顶篷的顶框相对设置在车体的顶侧,后支架与顶框相连接,且顶篷的后支架与车体的车尾相连接,且顶篷架的顶框与车体的前架的横梁相枢接。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车体的车尾设置有一置物架,车体的车尾的置物架的后下端与顶篷相连接。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车体的车尾设置有一置物架,车体的车尾的置物架与顶篷的顶篷架的后下端相连接。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车体的车尾设置有一置物架,车体的车尾的置物架与顶篷的后支架的后下端相连接。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车体的车头的前架的各支柱呈向前弯曲的弧形。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车体的前架的横梁与顶篷架的顶框是利用一万向轴相连接。[0027]顶篷的设计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要点,事实上,现在的代步车有一些也设有遮阳顶 篷了 ;对本实用新型而言,顶篷的设计要以容易固定到现有的摩托车上以及可共同适用到 多种不同款式的摩托车为原则。此处所说的代步车是指例如电动车的慢速车辆。[0028]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踏板式两轮轻便摩托车,而目前的摩托车已很少装有挡风玻 璃了,而本实用新型的顶篷式摩托车主要适用在时速三、四十公里以下的速度行驶(比摩 托车稍慢但比代步车快得多),因此挡风玻璃也无多大意义,其中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随车把 转动的前架,此前架必须符合下列几点:[0029](I)必须容易地固定到现有摩托车的车把上;[0030](2)前架上端需有一点与顶篷相枢接,该枢接点位于车把的旋转轴的延伸线上;[0031](3)车把转弯时,前架不能碰到驾驶者或阻挡其视线或行动。[0032]关于第I点:由于一般踏板式两轮轻便摩托车的车把中央都设置有仪表板,因此 前架要包含左右两支柱,两支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车把的左右握把及反射镜的内侧或可直 接固定在反射器的支臂上。[0033]关于第2点:左右支柱上端固定在一横梁上,横梁中央构成该枢接点。[0034]关于第3点:左右支柱做成向前拱弯,使其后方可留有一空间,则在车把转动时, 不会妨碍驾驶者。[0035]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此外,本实用新型尚须注意下列一点:[0036]摩托车的转向是通过使用者操控车把而转向,而由于摩托车的单一前轮在转向 时,前轮只有一点着地,故在转向时,轮子是以该点作为支点而改变其方向。但当前轮为双 轮时,就必须使用如汽车或“四轮”代步车的现有转向连杆系统才能使左右两转部都可以其 本身的着地点为圆心而转动,因此,当左右轮都就地以着地的一点为圆心旋转时,使用者转 动把手时可较为不费力。[0037]关于这点,双前轮之间的连杆乃是现有技术,而且现在许多代步车都有此种双前 轮,因此只要利用既有代步车的双前轮的设计,即可将任何传统的踏板式两轮轻便摩托车 改装成本实用新型,而不需另外耗费设计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绝大部分是使用既有的单 排轮摩托车与零件加上既有的双排轮代步车的前轮进行改装,因此可减少制作成本,并可 以依实际需求改装而制造所需要的量,进而降低滞销的风险。[0038]顶篷的细节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要点。顶篷的架体宜由碳纤维或轻质铝合金骨架所 构成,如此可减轻重量,顶篷的顶篷布上可镀有金属反光层,而可反射阳光;且导电的金属 顶篷部可使电荷分布在顶篷,而大为减少雷击的危险。该顶篷布可为塑胶所制,如此一来, 本实用新型可容易进行组装而便于小量生产,且其成本仍相当低廉。[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顶篷的设置,使其除了具有前述日本的三 轮顶篷摩托车的优点:即骑车人能不受下雨或烈日影响而较舒适且安全地骑乘,同时,为了 能造成“三点固定”,其车体并排平行的双轮,不是驱动轮的后轮,而是从动的前轮,因此并 无差动的问题。此外,前轮的剎车的重要性远低于后轮也较易改装、更换与修补,因而可容 易地将任何现有车型改装为本实用新型,且其大部分的维修都可由既有维修人员所担任, 使其生产或改装成本都很低且维修方便,故其在增加摩托车的舒适出行的同时,亦可符合 摩托车的普及化与方便的原则。[0040]顶篷布也可设计成如汽车安全带可从一容纳筒中拉出张设及自动弹性地卷取缩入容纳筒中的形式,如此可很方便地安装及收合。
[0041]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0042]图2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元件前视示意图。[0043]图3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元件侧视图。[0044]附图标号说明[0045]10车体11车头[0046]111前轮1111轮轴[0047]112转向连杆机构113车把部[0048]12车尾121后轮[0049]122置物架13座位[0050]14前架141支柱[0051]142横梁20顶篷[0052]22顶框23后支架[0053]P枢接点RZ转轴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005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包含有一车体10与一顶篷20。[0056]如图1与图2所示,前述的车体是既有的踏板式两轮轻便摩托车所改装,因此除了前轮的部分外,其他部分和一般踏板式两轮轻便摩托车完全相同,车体10的两端分别成形一车头11与一车尾12,车头11与车尾12之间设有一座位13,车头11包含有两前轮111、 一传统式转向连杆机构112 (图示中仅为示意方式)与一车把部113,两前轮111相互平行设置于车头11的底侧,转向连杆机构112两端的轮轴1111分别连接于两前轮111之间且各前轮111可相对于转向连杆机构112的轮轴1111转动;进一步而言,此种两前轮111与转向连杆机构112与一般四轮代步车的两前轮及转向连杆机构完全相同,在此不赘述;车把部113设置在车头11,车把部113的旋转轴RZ经由连杆机构112的各轮轴1111与各前轮111相连接,车把部1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握把,同时,车把部1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煞车杆,车尾12和既有的摩托车完全相同,其中包含有一后轮121,后轮121设置在车尾12的底侧,座位13的后侧与车尾12连接处设置有一置物架122 ;进一步而言,车头11 的各前轮111与转向连杆机构12的·轮轴1111之间可设有一轴承;车把部的顶侧也可设有一挡风板;如果没有挡风板则可如图1与图3所示,车把部113的顶侧设有一前架14,前架 14包含有左右两支柱141及一横梁142,各支柱141的下端与车把部113相固接,且两支柱 141位于车把部113的中间两侧及各握把的内侧,横梁142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柱141的上端相固接,横梁141的中央位于车把部113的转轴RZ的延长线上。各支柱141呈向前弯曲的弧形,如此一来,其后方留有一空间,则车把部113转动时,各支柱141不会妨碍驾驶者。[0057]如图1与图3所示,前述的顶篷20设置于车体10上,且顶篷20的前端与车体10的车头11的车把部113上的前架14相枢接,该枢接点P须位于车把部113的转轴RZ的延 长线上一位置,顶篷20包含一顶篷布(图中未示)与一顶篷架,顶篷布张设于顶篷架上,顶 篷架包含一顶框22与一后支架23,顶篷20的顶框22相对设置于车体10的顶侧,后支架 23与顶框22相连接,且顶篷20的后支架23与车体10的车尾12的置物架122相连接;在 一具挡风板的实施例中(图未示之),顶篷的顶篷架的顶框22前端在一枢接点和挡风玻璃 相枢接;在一无挡风板的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3所示,车体10上的前架14的横梁142的 中央与顶篷20的顶框22利用一枢销相枢接,即枢接点P位于横梁142的中央。[0058]其中,此顶篷20的设计只需能达到将从五、六十度以上入射角进入的雨滴和阳光 遮住即可,低于此种入射角度,很少雨水会打入,而阳光斜射的机会与时间也相对地少,且 斜射阳光温和,而不足为虑。至于其所张设的顶篷20所用顶棚布宜为朝天空一侧镀有铝粉 的薄塑胶布,而前架14、顶框22与后支架23可用最轻而坚固的碳纤维FRP或铝合金所制 成,唯一要注意的是顶篷20与车体10的车头11的车把部113枢接的位置:枢接点P必须 在车把部113转动时都不会移动,即必须为车把部113的转轴RZ的延长线上。[0059]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车体10具有两平行的前轮111。由于该二前轮111是以可转 动的方式支承在一固定不动的转向连杆机构112的轮轴1111上,因此二个前轮111可互 相独立地自由转动,则转弯时完全没有内侧轮和外侧轮的速度差别造成的差动问题。[0060]另一方面,要将一般摩托车改装成本发明,只需在适当的点设固定点以固定该顶 篷20,以及将一般摩托车的车头的前轮改装成适合支承该二前轮111的转向连杆机构112 即可。[0061]进一步而言,由于各前轮111不作驱动而为从动,且其剎车的重要性远低于后轮 121 (摩托车如果只剎前轮,非常危险,特别是下坡时,可能翻跟斗),因此其两前轮111之间 没有“差动”的问题,且其剎车也较易改装,更重要的,各前轮111要更换或修补,远比后轮 121容易(后轮121与传动装置耦合且具有差速器);因此,可容易地将任何现有车型配合既 有的四轮代步车的前轮机构加上简单的顶篷20设计而改装成本实用新型,而现有车型的 大部分元件都可不变地使用,如此不论生产或改装成本都很低,而且可视需求生产相对应 的数量,而无滞销风险。同时,摩托车的前剎车比较不重要而且比较简单,因此前剎车也很 容易设计及改装。[0062]由于代步车较一般踏板式两轮轻便摩托车低矮且车身较短,重心较近前方,因此, 其车把的转轴向后倾斜的斜角一般比摩托车小。当把摩托车的车把部113下方转轴残株 (stump)连接到既有的代步车的前轮111的转向连杆机构112上的转向轴残株时,为了使车 把部113的转轴残株能将不同斜角的代步车的转轴残株顺利转动,两者间可经由一万向接 头互相枢接,如此就可轻松解决不同斜角的转轴间的传动问题。[0063]又,顶篷的可动的前架14和不动的其余部分(支架23与顶框22)分别装到摩托车 前、后端上,再装好后可能由于误差(tolerance)使前架14的横杆142中央的枢接点P和 顶框22的枢接点偏离较远而无法准确枢接在一起,如要将两者硬扳在一且并作枢接,则此 枢接位置会受到两者回复力咬紧而造成枢转不顺。这种情形不必将前架14和顶框22强扳 在一起,可利用一万向轴用其两端分别连接顶框22和前架14,即可使顶框22前端经由万向 轴受前架14支持,而前架14可经由万向轴相对于顶框22顺利枢转。如此,在做顶篷时,各 部件本身及其在安装上可容许有较大的误差,可大为减少材料及劳力方面的成本。[0064]又,代步车的车轮一般比摩托车小,因此,如有必要可利用代步车既有的转向连杆 机构112,并将摩托车的前轮111换上较小的车轮。[0065]综上所述,通过将车体10设计为具有并排平行的两前轮111以及顶篷20的设置, 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让骑车人能不受天气影响地舒适且安全地骑乘以外,且其维修亦较为容 易、制造成本较低,并可较为容易由既有的摩托车改装而成,而且可小量生产,即使在偏远 乡镇,其维修相当容易且便利,除非是转向连杆机构112损坏,才需到专门的店家去维修。[0066]由于这种车子的速度较慢,发生意外的机率本就大为减少;若车子翻倒,顶篷的空 气阻力会使翻倒的速度减慢,且在顶篷着地时,顶篷还可作为缓冲,可保护骑车者。因此,安 全性较一般摩托车为高,则父母也会较乐意购置此种摩托车给而儿女使用。[0067]此外,由于设置了顶篷20,使用者较不便以抬脚的方式越过车尾12而跨上座位 13,因此这种设计比较适合由前方登车的踏板式两轮轻便摩托车,而不适合油箱在前方的 需抬腿跨上座位而登车的重型摩托车。[0068]此外,一般并排平行的两轮在转向时,相对为内侧的轮子的转弯角度与相对为外 侧的轮子的转弯角度会有少许差异,进而造成各轮子前迫滑动面磨损,即“阿克曼效应” (Ackermann Effect),但本实用新型中,从动的两前轮111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其“阿克曼 效应微乎其微”;而且现在的转向连杆机构112设计相当成熟,在转向时左右两前轮111间 可相对有微小的角度差异,使其回转半径完全对应于内侧/外侧前轮的转向的轨迹半径, 因此几乎不会因阿克曼效应造成相对为外侧的前轮111的外侧磨损。[0069]本实用新型适合作为残疾人士用摩托车,且可较一般残疾用摩托车轻便且更容易 维修,而本实用新型的顶篷构造简单,因此同一种顶篷可以适用于许多种尺寸或式样相近 的摩托车。因此顶篷的单位成本也可降低。[007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中包含: 一车体,其两端分别成形一车头与一车尾,车头包含有前轮与一车把部,车把部可使前轮左右转动,车尾包含有一受驱动的后轮,后轮设置于车尾的底侧; 一顶篷,其设置于车体上,其前端枢接于车体的车头的车把部上方的一点,且该枢接点位于车把部的转轴的延伸线上,且顶蓬的后端与车体的车尾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车体的车头的前轮由左右两个平行设置的前轮所构成,且车头包含有一转向连杆机构,转向连杆机构两端的轮轴分别连接于两前轮之间且各前轮可相对于转向连杆机构的轮轴转动,该转向连杆机构可受该车把部左右转动弓丨导使该两前轮同时左右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的车头的车把部的顶侧设有一前架,前架包含有两支柱与一横梁,各支柱的下端与车把部相固接,且两支柱位于车把部的中间两侧,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柱的上端相固接,横梁的中央位于车把部的转轴的延长线上,且车体的前架的横梁的中央与顶篷相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的车把部的顶侧设有一挡风板,挡风板与顶篷相枢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顶篷包含一顶篷布与一顶篷架,顶篷布设置在顶篷架上,顶篷架与车体的前架的横梁相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顶篷的顶篷架包含一顶框与一后支架,顶篷的顶框相对设置在车体的顶侧,后支架与顶框相连接,且顶篷的后支架与车体的车尾相连接,且顶篷架的顶框与车体的前架的横梁相枢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的车尾设置有一置物架,车体的车尾的置物架的后下端与顶篷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的车尾设置有一置物架,车体的车尾的置物架与顶篷的顶篷架的后下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的车尾设置有一置物架,车体的车尾的置物架与顶篷的后支架的后下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4、5、7或8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的车头的前架的各支柱呈向前弯曲的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的前架的横梁与顶篷架的顶框是利用一万向轴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遮蔽单元的摩托车,其重点在于将既有的三轮式顶篷摩托车的并排的双轮不设在后轮而设在前轮,如此就可将一既有的单排轮(双轮式)踏板式两轮轻便摩托车很容易地加上顶篷改装变成顶篷摩托车,其在车身上的改装只需将一前轮改成并排的双轮,而此种双前轮又可直接使用既有的四轮代步车的前轮及其相关的连杆转向机构,因此其所需的附加元件及改装成本可减到最小且维修更加容易。
文档编号B62K5/05GK203158153SQ20122073022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林信昌 申请人:林信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