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柱内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ー种内板,特别是一种汽车前柱内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エ业及其需求量在中国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而,车辆的安全性能也日益显得重要。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要求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车身的框架变形要小,即车身框架要有一定的強度。而在整个车身结构中,立柱的強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身的整体強度。汽车车身一般包括前柱、中柱和后柱,前柱连接在机舱总成与侧围总成之间,需要传递两者之间的受力。目前,汽车前柱内板结构整体強度弱,高度尺 寸较大,纵向(前后方向)尺寸小,与机舱搭接配合并横向对接连接,连接强度差,不利于机舱与侧围总成纵向强度性能的传递,对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起不到很好的加强作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1120149036.8)公布了一种汽车A柱连接板,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构成,所述车顶侧内板一端与所述A柱内板上端连接,并该A柱内板和车顶侧内板一体冲压成型。采用一体成型,減少了エ序,減少了人工劳动,同时也只需要一副模具即可进行生产,故而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结构避免了采用焊接连接造成的应カ集中、变形等不足。然而该A柱内板仍然是高度尺寸较大,纵向尺寸较小的结构,对于机舱总成与侧围总成的纵向强度性能传递较弱,对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起不到加强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前柱内板,该汽车前柱内板能够提高机舱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强度,对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起到加强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柱内板,包括ー略呈长方形的板体,其特征在于,在板体的上部一侧向车前方向延伸有搭接板,所述板体通过该搭接板与机舱总成的上加强梁搭接固定。板体与侧围相贴合并固定住,板体的上部一侧向车前方向延伸有搭接板,即增加了板体的纵向尺寸,提高了板体自身的机械强度。同时,搭接板与机舱总成搭接,増加了内板与机舱总成的连接面积,提高了板体与机舱总成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侧围总成与机舱总成的连接强度加强,提高了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所述的搭接板和板体为一体结构。搭接板与板体为一体冲压成型,减少分体式带来的应カ集中,同时也能减少加工エ序。所述的搭接板为ー弧形板。弧形的搭接板在保证纵向尺寸的同吋,能够符合机舱总成的空间布置。所述的板体分体设置成两块矩形的连接板,该两块连接板分别为连接板一和连接板ニ,连接板一的一端与连接板ニ的一端相互搭接固连,上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ニ的相同ー侧分别弯折有翻边,该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分别通过翻边用于与机舱总成对接固定,上述的搭接板位于连接板一上。板体高度尺寸较大,各处的受力也不同,根据不同受カ情况将内板分体设计,并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连接能够节约成本。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通过翻边与机舱总成连接,提高整体连接强度。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相连接的一端均具有对接边沿,所述的连接板一通过对接边沿搭接固定在连接板ニ上。通过对接边沿将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相连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同吋,对接边沿也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通过焊接固连。焊接エ艺简单,且能够保证链接强度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前柱内板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板体通过搭接板与机舱总成连接,加强了机舱前部结构框架強度,提高了侧围总成与机舱总成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 2、由于内板采用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相连接的分体式设计,根据各自的受カ情况选择适合的材料,所以生产成本更低。3、由于车身前柱内板结构的改变打破了现有的侧围与机舱连接结构的老思路,弥补了侧围与机舱纵向強度缺乏有效传递的不足,为后续车型结构设计开创了新思路。
图I是本汽车前柱内板与机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前柱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板体;11、连接板一 ;12、连接板ニ ;13、翻边;2、搭接板;3、机舱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汽车前柱内板,包括一略呈长方形的板体1,板体I与侧围相贴合并固定住。板体I的下部一侧相车后方向延伸出ー块板,该板与侧围底边相贴合并固定。在板体I的上部一侧向车前方向延伸有搭接板2,搭接板2的纵向尺寸增加了板体I整体的纵向尺寸,提高了板体I自身的机械强度。板体I通过该搭接板2与机舱总成3的上加强梁搭接固定,搭接板2増加了内板I与机舱总成3的连接面积,提高了板体I与机舱总成3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侧围总成与机舱总成3的连接强度加强,提高了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搭接板2和板体I为一体结构并通过冲压成型,減少分体式带来的应カ集中,同时也能减少加工エ序。根据搭接板2的纵向尺寸要求以及机舱总成3的空间布置情况,搭接板2设计成一弧形板。板体I高度尺寸较大,各处的受力也不同,因此根据不同受カ情况将板体I分体设置成两块矩形的连接板,该两块连接板分别为连接板一 11和连接板ニ 12,连接板一 11位于连接板ニ 12的上面,搭接板2位于连接板一 11上,通过分体设计可以根据不同受カ情况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连接,节约生产成本。连接板一 11与连接板ニ 12相连接的一端具有对接边沿,连接板一 11通过对接边沿焊接固定在连接板ニ 12上,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同吋,对接边沿也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连接板一 11和连接板ニ 12的相同一侧分别弯折有翻边13,该连接板一 11和连接板ニ 12分别通过翻边13用干与机舱总成3对接固定,提高整体连接强度。通过板体I与侧围贴合固定、板体I的翻边13及搭接板2与机舱总成3固定,从而提高了机舱总成3与侧围总成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车身正面碰撞的安全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板体I、连接板一 11、连接板ニ 12、翻边13、搭接板2、机舱
总成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柱内板,包括一略呈长方形的板体(I),其特征在于,在板体(I)的上部一侧向车前方向延伸有搭接板(2),所述板体(I)通过该搭接板(2)与机舱总成(3)的上加强梁搭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前柱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板(2)和板体(I)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柱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板(2)为ー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汽车前柱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I)分体设置成两块矩形的连接板,该两块连接板分别为连接板一(11)和连接板ニ(12),连接板一(11)的一端与连接板ニ(12)的一端相互搭接固连,上述连接板一(11)和连接板ニ(12)的相同一侧分别弯折有翻边(13),该连接板一(11)和连接板ニ(12)分别通过翻边(13)用于与机舱总成(3)对接固定,上述的搭接板(2)位于连接板一(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柱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一(11)与连接板ニ(12)相连接的一端均具有对接边沿,所述的连接板一(11)通过对接边沿搭接固定在连接板ニ (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柱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一(11)与连接板ニ(12)通过焊接固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柱内板,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前柱内板结构整体强度弱,对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起不到很好的加强作用的问题。本汽车前柱内板,包括一略呈长方形的板体,在板体的上部一侧向车前方向延伸有搭接板,所述板体通过该搭接板与机舱总成的上加强梁搭接固定。本汽车前柱内板能够提高机舱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强度,对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起到加强作用。
文档编号B62D25/04GK202624386SQ2012201925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韩丽霞, 隋军, 李国林, 李宏华, 李功赋, 吴成明,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