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在前碰时,能够抑制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变形。在中柱加强件(3)的上端部形成通过弯曲成矩形波状而提高刚性并与上边梁加强件(5)结合的上端结合部(7)。并且,在上边梁加强件(5)上,在与中柱加强件(3)的结合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仅在比上端结合部(7)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端缘靠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处,形成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纵筋条(15、16)。
【专利说明】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通过使中柱与上边梁重合并进行电阻焊而使中柱与上边梁结合后的结合结构。在该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中,为了抑制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折断的发生,在上边梁上,隔着作为中柱的中心延长线的结合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一对纵筋条。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21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中,通过形成于上边梁的纵筋条,能提高上边梁相对于侧碰(侧面碰撞)的刚性,然而,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中,当其他车辆与本车辆发生前碰(前面碰撞)时,在与中柱的接合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形成的纵筋条上集中有应力。其结果是,该纵筋条成为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变形的起点,因此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变形可能增大。
[0008]因此,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在前碰时能够抑制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变形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为目的。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发明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是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中柱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边梁的结合结构,其中,在中柱的上端部形成有与上边梁结合的上端结合部,在上边梁的上端结合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仅在比从上端结合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端缘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延伸的线靠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处,形成有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纵筋条。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在上边梁上,在与中柱的结合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形成纵筋条,因此中柱与的上边梁的结合部相对于前碰的载荷的反力提高。
[0012]并且,形成于上边梁的纵筋条仅形成在比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车辆前后方向iu侧端缘罪车辆如后方向后侧处,因此能够抑制在如碰时应力集中在结合部的车辆如后方向前侧。由此,能够抑制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变形。
[0013]本发明可以为如下结构,上端结合部与上边梁通过焊接而结合,纵筋条形成在将上端结合部与上边梁焊接的焊接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
[0014]如此,将上端结合部与上边梁焊接,并在该焊接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形成纵筋条,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刚性。[0015]本发明可以为如下结构,在上边梁上,在上端结合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横筋条。
[0016]通过如此构成,横筋条的形成方向与在前碰时向上边梁输入的碰撞载荷的方向一致,因此能够提高前碰时的上边梁的刚性。
[0017]本发明可以为如下结构,在上边梁形成有多个纵筋条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横筋条。
[0018]如此,通过在上边梁形成多个纵筋条及横筋条,能够控制结合部的变形模式。
[0019]发明效果
[0020]根据本发明,在侧碰时,能够抑制支柱向前部座席侧的倒入,并且能够抑制支柱的断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从车辆内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侧视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I1-1I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的II1-1II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4是图1所示的IV-1V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6]图1是从车辆内侧观察到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是中柱I与上边梁2的结合结构,在车辆的上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边梁2的中央部,结合有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中柱I的上端部。需要说明的是,中柱I的下端部与在车辆的下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槛(未图示)结合。
[0027]图2是图1所示的I1-1I线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II1-1II线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IV-1V线处的局部剖视图。
[0028]如图1?图4所示,中柱I具备在车辆外侧配置的中柱加强件3和在车辆内侧(车室内侧)配置的中柱内板4。上边梁2具备在车辆外侧配置的上边梁加强件5和在车辆内侧(车室内侧)配置的上边梁内板6。
[0029]并且,中柱加强件3的上端部与上边梁加强件5结合,中柱内板4的上端部与上边梁内板6结合。需要说明的是,中柱加强件3与上边梁加强件5的结合、及中柱内板4与上边梁内板6的结合例如可通过点焊等电阻焊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X记号表示点焊的位置。
[0030]接下来,详细说明中柱加强件3的结构。
[0031]在中柱加强件3的上端部形成有与上边梁加强件5结合的上端结合部7。
[0032]上端结合部7沿着上边梁加强件5的延伸方向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该上端结合部7通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弯曲成矩形波状而提高刚性。
[0033]具体而言,上端结合部7具备:从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端缘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并与上边梁加强件5结合的第一结合部8a ;从第一结合部8a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端缘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倾斜的同时朝向车辆外侧延伸的第一弯曲加强部9a;从第一弯曲加强部9a的车辆外侧端缘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的第一隆起部IOa ;从第一隆起部IOa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端缘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倾斜的同时朝向车辆内侧延伸的第二弯曲加强部% ;从第二弯曲加强部9b的车辆内侧端缘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并与上边梁加强件5结合的第二结合部Sb ;从第二结合部Sb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端缘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倾斜的同时朝向车辆外侧延伸的第三弯曲加强部9c ;从第三弯曲加强部9c的车辆外侧端缘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的第二隆起部IOb ;从第二隆起部IOb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端缘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倾斜的同时朝向车辆内侧延伸的第四弯曲加强部9d;从第四弯曲加强部9d的车辆内侧端缘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并与上边梁加强件5结合的第三结合部8c ;从第三结合部Sc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端缘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倾斜的同时朝向车辆外侧延伸的第五弯曲加强部9e ;从第五弯曲加强部9e的车辆外侧端缘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的第三隆起部IOc ;从第三隆起部IOc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端缘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倾斜的同时朝向车辆内侧延伸的第六弯曲加强部9f;从第六弯曲加强部9f的车辆内侧端缘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并与上边梁加强件5结合的第四结合部8d。
[0034]S卩,通过使第一隆起部IOa相对于第一结合部8a及第二结合部Sb向车辆外侧隆起,而在第一结合部8a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形成倾斜面的第一弯曲加强部9a,并且在第二结合部8b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形成倾斜面的第二弯曲加强部%。而且,通过使第二隆起部IOb相对于第二结合部Sb及第三结合部Sc向车辆外侧隆起,而在第二结合部Sb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形成倾斜面的第三弯曲加强部9c,并且在第三结合部Sc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形成倾斜面的第四弯曲加强部9d。而且,通过使第三隆起部IOc相对于第三结合部Sc及第四结合部8d向车辆外侧隆起,而在第三结合部8c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形成倾斜面的第五弯曲加强部9e,并且在第四结合部8d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形成倾斜面的第六弯曲加强部9f0
[0035]接下来,详细说明上边梁加强件5的结构。
[0036]在上边梁加强件5形成有与中柱加强件3的第一结合部8a、第二结合部Sb、第三结合部8c及第四结合部8d结合的结合面部11。
[0037]在结合面部11上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横筋条12、横筋条13及横筋条14、以及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纵筋条15及纵筋条16。
[0038]在侧视车辆时,横筋条12从比第一结合部8a靠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到第二弯曲加强部9b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横筋条12通过使结合面部11向车辆内侧凹陷而形成作为横筋条12的底面的底面部12a、从结合面部11向横筋条12的内侧倾斜的同时向车辆内侧延伸并与底面部12a的外周端缘连接的周壁部12b。需要说明的是,横筋条12通过使周壁部13b相对于结合面部11及底面部12a弯曲而提闻刚性。
[0039]在侧视车辆时,横筋条13从第三弯曲加强部9c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到第六弯曲加强部9f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横筋条13通过使结合面部11向车辆内侧凹陷而形成作为横筋条13的底面的底面部13a、从结合面部11向横筋条13的内侧倾斜的同时向车辆内侧延伸并与底面部13a的外周端缘连接的周壁部13b。需要说明的是,横筋条13通过使周壁部13b相对于结合面部11及底面部13a弯曲而提高刚性。
[0040]在侧视车辆时,横筋条14在比第四结合部8d靠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横筋条14通过使结合面部11向车辆内侧凹陷而形成作为横筋条14的底面的底面部14a、从结合面部11向横筋条14的内侧倾斜的同时向车辆内侧延伸并与底面部14a的外周端缘连接的周壁部14b。需要说明的是,横筋条14通过使周壁部14b相对于结合面部11及底面部14a弯曲而提高刚性。
[0041]在侧视车辆时,纵筋条15在第二弯曲加强部%、第二结合部Sb及第三弯曲加强部9c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纵筋条15通过横筋条12及横筋条13而形成。即,纵筋条15通过横筋条12的周壁部12b、横筋条13的周壁部13b、位于周壁部12b与周壁部13b之间的结合面部11的部分而形成。并且,构成纵筋条15的周壁部12b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二弯曲加强部9b相同的位置,构成纵筋条15的周壁部13b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三弯曲加强部9c相同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纵筋条15通过使周壁部12b相对于结合面部11及底面部12a弯曲并且使周壁部13b相对于结合面部11及底面部13a弯曲而提高刚性。
[0042]在侧视车辆时,纵筋条16在第六弯曲加强部9f及第四结合部8d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纵筋条16通过横筋条13及横筋条14而形成。即,纵筋条16通过横筋条13的周壁部13b、横筋条14的周壁部14b、位于周壁部13b与周壁部14b之间的结合面部11的部分而形成。并且,构成纵筋条16的周壁部13b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在与第六弯曲加强部9f相同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纵筋条16通过使周壁部13b相对于结合面部11及底面部13a弯曲并且使周壁部14b相对于结合面部11及底面部14a弯曲而提闻刚性。
[0043]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上端结合部7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端缘的第一结合部8a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未形成纵筋条。因此,在因前碰而向上边梁2输入碰撞的载荷时,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中柱I与上边梁2的结合部的车辆如后方向如侧。由此,抑制中柱I与上边梁2的结合部的变形。
[00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结合部8a、第二结合部8b、第三结合部8c及第四结合部8d与结合面部11通过焊接而接合,在第二结合部Sb及第四结合部8d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形成纵筋条15及纵筋条16。因此,通过中柱加强件3的刚性和纵筋条15及纵筋条16的刚性,而中柱I与上边梁2的结合部的刚性升高。
[0045]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刚性提高的第二弯曲加强部%、第三弯曲加强部9c及第六弯曲加强部9f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分别形成刚性提高的纵筋条15的周壁部12b、纵筋条15的周壁部13b及纵筋条15的周壁部13b。因此,中柱I与上边梁2的结合部的刚性进
一步提闻。
[004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横筋条12、横筋条13及横筋条14的形成方向与在前碰时向上边梁2输入的碰撞载荷的方向一致,因此前碰时的上边梁2的刚性提高。
[0047]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
[0048]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纵筋条通过相邻的横筋条形成,但只要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即可为任意结构。例如,纵筋条可以是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结构。[004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二结合部Sb及第四结合部8d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形成纵筋条,但是在上端结合部7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纵筋条只要仅形成在比从上端结合部7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端缘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延伸的线靠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即可,其形成的位置可以适当设定。通过适当设定形成纵筋条的位置或不形成纵筋条的位置,能够控制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变形模式、向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部的各焊接部位的输入载荷。
[005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上端结合部7弯曲成矩形波状并使中柱加强件3与上边梁加强件5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间歇结合,但上端结合部7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而且,也可以使中柱加强件3与上边梁加强件5连续结合。
[0051]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52]本发明能够利用于车辆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
[0053]标号说明
[0054]1...中柱,2...上边梁,3...中柱加强件,4...中柱内板,5...上边梁加强件,6...上边梁
内板,7…上端结合部,8a...第一结合部(焊接部),8b…第二结合部(焊接部),8c…第三结合部(焊接部),8d…第四结合部(焊接部),9a…第一弯曲加强部,%...第二弯曲加强部,9c…第三弯曲加强部,9d...第四弯曲加强部,9e...第五弯曲加强部,9f...第六弯曲加强部,IOa…第一隆起部,1Ob…第二隆起部,IOc…第三隆起部,11…结合面部,12…横筋条,12a...底面部,12b...周壁部,13...横筋条,13a...底面部,13b...周壁部,14...横筋条,14a...底面部,14b…周壁部,15…纵筋条,16…纵筋条。
【权利要求】
1.一种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是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中柱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边梁的结合结构,其中, 在所述中柱的上端部形成有与所述上边梁结合的上端结合部, 在所述上边梁的所述上端结合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仅在比从所述上端结合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端缘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延伸的线靠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处,形成有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纵筋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其中, 所述上端结合部与所述上边梁通过焊接而结合, 所述纵筋条形成在所述上端结合部与所述上边梁焊接的焊接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其中, 在所述上边梁上,在所述上端结合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横筋条。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柱与上边梁的结合结构,其中, 在所述上边梁形成有多个所述纵筋条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横筋条。
【文档编号】B62D25/04GK103946104SQ201180074879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八尾崇, 鸟居信志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