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臂安装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3907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架臂安装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圆筒状的防振衬套的悬架臂安装结构,该防振衬套与悬架臂的安装筒部嵌合,并经由芯构件而安装于车身侧。
背景技术
此类悬架臂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结构在悬架臂(下臂)的端部形成安装筒部,在该安装筒部嵌合有防振衬套,由该防振衬套的轴构成的芯构件的两端安装于形成为车身侧的悬架元件。芯构件的两端分别经由不同体的限动构件并通过螺栓安装于悬架元件。根据上述悬架臂安装结构,在从车轮侧向悬架臂施加过大输入的情况下,利用限动构件来防止悬架臂的安装筒部从防振衬套脱落,该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被公知。
这样,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悬架臂安装结构中,由轴构成的芯构件的两端分别经由不同体的限动构件并通过螺栓安装于车身侧。因此,难以将限动构件的衬套接触面与防振衬套的端面平行地安装。例如,即使对防振衬套设定防振衬套的端面与限动构件的衬套接触面抵接时的弹簧特性,根据限动构件的安装状态,也存在防振衬套的端面与限动构件的衬套接触面一端接触而不能发挥作为目的的防振衬套的弹簧特性的情况。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开平2-1145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悬架臂安装结构,该悬架臂安装结构能够提高防振衬套与止脱构件(限动构件)形成为平行的精度,并且能够使防振衬套的弹簧特性发挥出所希望的特性。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悬架臂安装结构,其具备悬架臂,其安装于车身侧,并与支承车轮的转向节连结;安装筒部,其设置于所述悬架臂,并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身侧;圆筒状的防振衬套,其与所述安装筒部嵌合,并经由芯构件而安装于车身侧;止脱构件,其限制所述安装筒部的向轴长度方向的移动,其中,所述止脱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防振衬套的端面对应的一侧对置壁及另一侧对置壁;将所述一侧对置壁及所述另一侧对置壁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从所述一侧对置壁及所述另一侧对置壁分别向所述芯构件的轴长度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所述车身侧的一方的安装部及另一方的安装部。优选所述止脱构件与所述芯构件一起通过螺栓共同紧固于所述车身侧。优选所述防振衬套以轴长度方向成为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一侧对置壁接近所述防振衬套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而设置,并且覆盖所述防振衬套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的大致整体,且具有供所述芯构件的一侧穿过的插通孔,所述另一侧对置壁接近所述防振衬套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而设置,并且仅覆盖所述防振衬套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的所述连结部侧。优选所述另一侧对置壁设定为超过所述车身前方侧的端面的外径的面积,并且具有允许所述芯构件的穿过的切口部。优选所述止脱构件的所述一方的安装部由与所述一侧对置壁不同的构件形成,并与所述一侧对置壁接合,所述一方的安装部具有主体部,其供所述螺栓贯通,并与所述芯构件一起安装于所述车身侧;加强部,其从该主体部弯曲形成,对所述一方的安装部进行加强;斜面部,其使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防振衬套侧弯曲形成,并允许所述芯构件的穿过,其中,所述加强部的端部及所述斜面部的端部焊接于在所述一侧对置壁上形成的所述插通孔的周边部。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悬架臂安装结构中,止脱构件具有分别与上述防振衬套的两端面对应的一侧对置壁及另一侧对置壁;将上述的一侧对置壁及另一侧对置壁连结成一体的连结 部;从一侧对置壁及另一侧对置壁分别向芯构件的轴长度方向延伸,且安装于车身侧的一方的安装部及另一方的安装部,因此能够提高使防振衬套的端面与止脱构件的一侧及另一侧对置壁形成为平行的精度。由此,能够防止防振衬套的端面与一侧对置壁或另一侧对置壁一端接触的情况。S卩,由于止脱构件的一侧及另一侧对置壁被连结部一体地连结,并且芯构件的一方的安装部及另一方的安装部安装于车身侧,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设置防振衬套的端面和止脱构件的一侧及另一侧对置壁的位置。由此,在防振衬套与止脱构件接触时,能够使设定防振衬套的弹簧特性时的防振衬套的弹簧特性如所希望的那样发挥。由于止脱构件与芯构件一起通过螺栓共同紧固于车身侧,因此能够实现构成部件的部件数量的减少。由于防振衬套以其轴长度方向成为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一侧对置壁接近防振衬套的车身后方的端面而设置,并且覆盖防振衬套的车身后方的端面的大致整体,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悬架臂的安装筒部的止脱。并且,当防振衬套的车身后方的端面与一侧对置壁接触时,防振衬套能够发挥目标的弹簧特性。通常,众所周知,不太向止脱构件的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另一侧对置壁施加输入。因此,将另一侧对置壁接近防振衬套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而设置,并且仅覆盖防振衬套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的连结部侧,从而能够确保将止脱构件安装于芯构件时的组装性。由于另一侧对置壁设定为超过车身前方侧的端面的外径的面积,并且具有允许芯构件的穿过的切口部,因此能够同时实现较大地确保另一侧对置壁与防振衬套对置的面积和确保向芯构件安装时的组装性这两者。止脱构件的一方的安装部由不同的构件形成,并与一侧对置面接合。一方的安装部具有主体部,其供螺栓贯通,并与芯构件一起安装于车身侧;以及加强部,其从该主体部弯曲形成,对一方的安装部进行加强,因此能够使一方的安装部牢固。例如,即使在将一方的安装部定位并安装于车身侧时,由于一方的安装部牢固,因此也能够实现止脱构件的安装精度的提高。由于防振衬套侧的主体部弯曲形成,且在主体部形成有允许芯构件的穿过的斜面部,因此芯构件的穿过变得容易。由于加强部的端部及斜面部的端部焊接于一侧对置壁的插通孔的周边部,因此能够实现一侧对置壁的强度及刚性的进一步提高。其结果是,即使在对防振衬套作用有过大的输入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承接防振衬套的车身后方的端面。


图I是采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悬架臂安装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悬架臂安装结构的副底盘以及悬架臂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I的悬架臂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图3所示的悬架臂安装结 构而得到的立体图。图5是从车室侧观察图3所示的悬架臂安装结构而得到的立体图。图6是从箭头6观察图3所示的悬架臂安装结构而得到的图。图7是从箭头7观察图3所示的悬架臂安装结构而得到的图。图8是图3的沿着8-8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3的沿着9-9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3所示的止脱构件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止脱构件的后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止脱构件的侧视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悬架臂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14是从箭头14观察图13所示的悬架臂安装结构而得到的图。图15是图13的沿着15-15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I参照图I及图2,车辆10包括前副底盘13,其安装于车身11,并支承发动机(未图示)、齿轮箱(未图示)等;悬架臂14,其被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该前副底盘13 ;转向节15,其由该悬架臂14支承;车轮16,其安装于该转向节15。悬架臂安装结构20包括悬架臂14,其安装于车身11,并与支承车轮16的转向节15连结;安装筒部41,其设置于悬架臂14,并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身11 ;圆筒状的防振衬套52,其与该安装筒部41嵌合,并经由芯构件51而安装于车身11 ;止脱构件46,其限制安装筒部41的轴向的移动。芯构件51与止脱构件46 —起通过螺栓(紧固构件)47、48安装于车身11侧的前副底盘13。即,如后述那样,悬架臂安装结构20采用将悬架臂14摆动自如地安装于车身11侧的结构。前副底盘13呈大致矩形框形状,并具备沿车身1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纵向元件21、22 ;在上述纵向元件21、22的前端部之间延伸的前部横向元件23 ;以及在左右的纵向元件21、22的后端部之间延伸的后部横向元件24。左侧的纵向元件21具有将悬架臂14支承为摆动自如的前后的臂支承部26、27。右侧的纵向元件22与左侧的纵向元件21形成为大致对称。前侧的臂支承部26具有用于安装悬架臂14的前后的螺栓安装部28、29。后侧的臂支承部27具有用于安装悬架臂14的上下的凸缘部31、32。悬架臂14是支承转向节15的下部的下臂。悬架臂(下臂)14是大致L字状的构件,其包括连结转向节15的转向节连结部34 ;从该转向节连结部34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横臂35 ;以及从该横臂35朝向车身后方延伸的纵臂36。在转向节连结部34设有与转向节15连结的带台阶的螺栓37,经由转向节侧衬套38而支承转向节15。在横臂35的车身11侧形成有经由防振衬套52而安装于前副底盘13的前臂支承部26的安装筒部41。在纵臂36的后端形成有经由纵向衬套42而安装于前副底盘13的后臂支承部27的后安装部43。以下,利用图2 图12对悬架臂安装结构20进行详细的说明。参照图2 图5,悬架臂安装结构20包括前副底盘13的前臂支承部26、悬架臂14、悬架臂14的安装筒部41、防振衬套组装体45、止脱构件46、以及螺栓(紧固构件)47、48。 防振衬套组装体45包括芯构件(轴)51,其由金属形成;防振衬套52,其绕着芯构件51而形成为圆筒状,并且由弹性体形成;以及外筒53,其设置于该防振衬套52的外周凹面52a(参照图8)。防振衬套52的圆筒的外周面63、63与外筒53的筒面以不产生高低差的方式形成为同一平面。如图8及图9所示,芯构件51具有形成有防振衬套52的圆筒部55 ;从该圆筒部55经由曲面部56、56而平坦地形成的一侧的平坦部57 ;以及从圆筒部55经由曲面部58、58而平坦地形成的另一侧的平坦部59。在一侧的平坦部57形成有作为定位孔的圆孔61,在另一侧的平坦部59形成有用于吸收芯构件51的安装误差的长孔62。防振衬套52是圆筒状的构件。详细地说,在圆筒状的防振衬套52的外周面63与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之间实施曲线状的倒角66,在外周面63与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之间实施曲线状的倒角67。外筒53的长度方向(轴线方向)的长度与安装筒部4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实质上相同。即,防振衬套52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及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不使外筒53露出而仅由弹性体形成。如图5 图8及图10 图12所示,止脱构件46具有分别与防振衬套52的端面64,65对置的一侧对置壁71及另一侧对置壁72 ;将上述的一侧对置壁71及另一侧对置壁72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73 ;从一侧对置壁71及另一侧对置壁72分别向芯构件51的轴向外侧延伸,且与芯构件51 —起安装于车身11的一方的安装部74及另一方的安装部75。一侧对置壁71具有供芯构件51的一侧平坦部57及曲面部56、56穿过的插通孔77。并且,一侧对置壁71接近防振衬套52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而设置,且覆盖防振衬套52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的大致整体。优选一侧对置壁71及另一侧对置壁72以预先与防振衬套52的端面64、65具有间隙的状态配置。一侧对置壁71与防振衬套52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的间隙设定为比另一侧对置壁72与防振衬套52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的间隙小。这是由于在车辆越过高低差时悬架臂被向后方拉伸,因此使位于车身后方侧的一侧对置壁71与防振衬套52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之间的间隙窄,从而容易发挥防振衬套52的防振效果。
另一侧对置壁72接近防振衬套52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而设置,并且仅覆盖防振衬套52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的连结部73侧。一方的安装部74是与一侧对置壁71不同的构件,与一侧对置壁71接合。详细地说,一方的安装部74具有主体部81,其供螺栓47贯通,并与芯构件51 —起安装于车身11侧(前副底盘13的前臂支承部26);加强部82、82,它们从该主体部81弯曲形成,对一方的安装部74进行加强;斜面部83,其使主体部81的防振衬套52侧弯曲形成,并允许芯构件51的穿过;以及定位孔84,其开设于主体部81,对止脱构件46进行定位。一方的安装部74由主体部81及加强部82、82形成为大致U字状(参照图12)。加强部82、82的端部82a、82a及斜面部83的端部83a焊接于一侧对置壁71的插通孔77的周边部。另一方的安装部75从连结部73 —体地弯曲形成,并具有贯通孔85,该贯通孔85形成为供螺栓48贯通的长孔。一方的安装部74及另一方的安装部75与芯构件51 —起通 过螺栓(紧固构件)47、48共同紧固于车身11侧(前副底盘13的前臂支承部26)。如图I 图12所示,悬架臂安装结构20具备悬架臂14,其安装于车身11侧,并与支承车轮16的转向节15连结;安装筒部41,其设置于悬架臂14,并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身11侧;圆筒状的防振衬套52,其与安装筒部41嵌合,并经由芯构件51而安装于车身11侦U。并且,安装结构20具备用于限制安装筒部41的轴向的移动的止脱构件46。止脱构件46具有分别与防振衬套52的端面64、65对应的一侧对置壁71及另一侧对置壁72、将上述一侧对置壁71及另一侧对置壁72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73、从一侧对置壁71及另一侧对置壁72分别向芯构件51的轴长度方向延伸且安装于车身11侧的一方的安装部74及另一方的安装部75,因此使防振衬套52的端面64、65与止脱构件46的一侧及另一侧对置壁71、72形成为平行的精度提高。由此,能够防止防振衬套52的端面64、65与一侧对置壁71或另一侧对置壁72 —端接触的情况。g卩,由于止脱构件46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对置壁71、72通过连结部73—体地连结,并且芯构件51的一方的安装部74及另一方的安装部75安装于车身11侧,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设定防振衬套52的端面64、65和止脱构件46的一侧及另一侧对置壁71、72的位置。由此,当防振衬套52与止脱构件46接触时,能够使设定防振衬套52的弹簧特性时的防振衬套52的弹簧特性如所希望的那样发挥。由于止脱构件46与芯构件51 —起通过螺栓47、48共同紧固于车身11侧,因此能够实现构成部件的部件数量的减少。例如,在车辆10的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时、越过高低差时,频繁产生悬架臂(例如,下臂)14被朝向车身后方拉伸的状况。由于防振衬套52以轴向成为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且一侧对置面71接近防振衬套52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而设置,并且覆盖防振衬套52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的大致整体,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悬架臂14的安装筒部41的止脱。并且,当防振衬套52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与一侧对置面71接触时,防振衬套52能够发挥目标的弹簧特性。众所周知,不太向止脱构件46的位于车辆前方侧的另一侧对置壁72施加输入。因此,另一侧对置壁72接近防振衬套52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而设置,并且仅覆盖防振衬套52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的连结部73侧,因此在将止脱构件46安装于芯构件51时,组装性提闻。止脱构件46的一方的安装部74由另外的构件形成,并与一侧对置壁71接合。一方的安装部74具备主体部81,其供螺栓47贯通,并与芯构件51 —起安装于车身11侦h以及加强部82、82,它们从该主体部81弯曲形成,对一方的安装部74进行加强,因此能够使一方的安装部74牢固。例如,即使在将一方的安装部74定位并安装于车身11侧时,由于一方的安装部74牢固,因此也能够实现止脱构件46的安装精度的提高。由于靠近防振衬套52的一侧的主体部81弯曲形成,且在主体部81上设置有允许芯构件51的穿过的斜面部83,因此芯构件51穿过变得容易。由于加强部82、82的端部82a、82a及斜面部83的端部83a焊接于一侧对置壁71的插通孔77的周围,因此能够实现一侧对置壁71的强度及刚性的进一步提高。其结果是,即使对防振衬套52作用有过大的输入,也能够通过一侧对置壁71可靠地承接防振衬套52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65。 实施例2接着,结合图13 图15对实施例2的悬架臂安装结构100进行说明。对于与在实施例I的悬架臂安装结构20(图I 图12)中使用的部件共用的构件,挪用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3 图15,悬架臂安装结构100包括前副底盘13 (图2)的前臂支承部26、悬架臂14、悬架臂14的安装筒部41、防振衬套52、止脱构件106、螺栓47、48。防振衬套组装体45包括芯构件(轴)51、防振衬套52、外筒53。止脱构件106具有分别与防振衬套52的端面64、65对应的另一侧对置壁112及一侧对置壁111 ;将上述的一侧对置壁111及另一侧对置壁112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113 ;从一侧对置壁111及另一侧对置壁112分别向芯构件51的轴长度方向延伸且与芯构件51一起安装于车身11侧的一方的安装部114及另一方的安装部115。一侧对置壁111及一方的安装部114分别为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I的一侧对置壁71及一方的安装部74相同的形状。一侧对置壁111具备供芯构件51的一侧的平坦部57及曲面部56、56穿过的插通孔117。另一侧对置壁112设定为超过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的外径的面积,并且具有允许芯构件51的穿过的切口部118。一方的安装部114由与一侧对置壁111不同的构件形成,并与一侧对置壁111接合。一方的安装部114具有主体部121、加强部122、122(—方未图示)、斜面部123、以及定位孔124。另一方的安装部115从连结部113 —体地弯曲形成,并具有用于供螺栓48贯通的贯通孔125。由于另一侧对置壁112设定为超过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4的外径的面积,并且具有允许芯构件51的穿过的切口部118,因此能够同时实现较大地确保另一侧对置壁112相对于防振衬套52的面积和确保向芯构件51安装时的组装性这两者。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悬架臂安装结构中,防振衬套组装体45包括芯构件(轴)51、防振衬套52、以及外筒53,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是在芯构件(轴)51与防振衬套52之间设置内筒的结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悬架臂安装结构支承悬架臂(下臂)14的前部分,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其它悬架臂的任意部位。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悬架臂安装结构中,示出了止脱构件46的一方的安装部74由主体部81及加强部82、82实质上形成为U字状的例子,但也可以由主体部及一个加强部实质上形成为L字状。工业实用性本发明适合应用于具备悬架臂安装结构的机动车,该悬架臂安装结构具备与悬架臂的安装筒部嵌合且经由芯构件而安装于车身侧的圆筒状的防振衬套。符号说明10…车辆,11···车身,14…悬架臂,15…转向节,16…车轮,20、100···悬架臂安装结构,41…安装筒部,46…止脱构件,47、48…螺栓,51…芯构件,52···防振衬套,64···车身前方侧的端面,65···车身后方侧的端面,71…一侧对置壁,72…另一侧对置壁,73…连结部,7七·· 一方的安装部,75···另一方的安装部,77···插通孔,81···主体部,82···加强部,82a…端部,83···斜面部,83a…端部,112…另一侧对置壁,118…切口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悬架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悬架臂,其安装于车身侧,并与支承车轮的转向节连结; 安装筒部,其设置于所述悬架臂,并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身侧; 圆筒状的防振衬套,其与所述安装筒部嵌合,并经由芯构件而安装于车身侧; 止脱构件,其限制所述安装筒部的向轴长度方向的移动, 所述止脱构件具有 分别与所述防振衬套的端面对应的一侧对置壁及另一侧对置壁; 将所述一侧对置壁及所述另一侧对置壁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 从所述一侧对置壁及所述另一侧对置壁分别向所述芯构件的轴长度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所述车身侧的一方的安装部及另一方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悬架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脱构件与所述芯构件一起通过螺栓共同紧固于所述车身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衬套以轴长度方向成为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一侧对置壁接近所述防振衬套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而设置,并且覆盖所述防振衬套的车身后方侧的端面的大致整体,且具有供所述芯构件的一侧穿过的插通孔, 所述另一侧对置壁接近所述防振衬套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而设置,并且仅覆盖所述防振衬套的车身前方侧的端面的所述连结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侧对置壁设定为超过所述车身前方侧的端面的外径的面积,并且具有允许所述芯构件的穿过的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脱构件的所述一方的安装部由与所述一侧对置壁不同的构件形成,并与所述一侧对置壁接合, 所述一方的安装部具有主体部,其供所述螺栓贯通,并与所述芯构件一起安装于所述车身侧;加强部,其从该主体部弯曲形成,对所述一方的安装部进行加强;斜面部,其使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防振衬套侧弯曲形成,并允许所述芯构件的穿过, 所述加强部的端部及所述斜面部的端部焊接于在所述一侧对置壁上形成的所述插通孔的周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悬架臂安装结构,该悬架臂安装结构具备经由芯构件而安装于车身侧的圆筒状的防振衬套。该安装结构具备悬架臂(14),其具有与防振衬套(52)嵌合的安装筒部(41);止脱构件(46),其限制安装筒部(41)的向轴长度方向的移动。止脱构件(46)具有分别与防振衬套(52)的两端面(64、65)对置的一侧对置壁(71)以及另一侧对置壁(72);将一侧对置壁(71)以及另一侧对置壁(72)连结成一体的连结部(73);从一侧对置面(71)以及另一侧对置面(72)分别向芯构件(51)的轴长度方向延伸,且安装于车身(11)侧的一方的安装部(74)以及另一方的安装部(75)。
文档编号B62D21/00GK102781689SQ20118001110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5日
发明者冈本公雄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