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2857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身后部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倒式座椅靠背的车辆的车身后部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已知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后座椅的可倒式座椅靠背卡合在车身侧的悬架钟形罩侧。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后部构造,在后座椅靠背上设有闩板,在车身侧的后轮罩内部件上设有悬架钟形罩,在该悬架钟形罩的上端部经由安装板安装有闩眼,所述闩板卡合在该闩眼中。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115597号公报在闩板与闩眼的卡合位置靠近悬架钟形罩的情况下,在刚性高的悬架钟形罩上安装闩眼能够对作用在后座椅靠背上的载荷进行支承。但是,例如,在座椅闩眼远离悬架钟形罩的情况下,需要将大型的加强件从悬架钟形罩一直延伸到座椅闩眼侧以安装座椅闩眼。 还需要根据加强件的形状在加强件上经由补板安装座椅闩眼。其结果为,用于支承闩眼的确保刚性的部件(加强件、补板等)的重量增加,零部件数量也增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即使座椅闩眼位置从支承悬架的减震器安装部离开,也能够确保座椅闩眼支承刚性,并实现轻量化及零部件数量的削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座椅,具有可倒式座椅靠背;后轮罩内面板,构成车身的一部分,且以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座椅闩眼, 供设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的卡合部和所述后轮罩内面板卡合、脱离,所述后轮罩内面板包括构成该后轮罩内面板的下半部的轮罩基部;从该轮罩基部的上端向上方一体地延伸的轮罩延长部,通过安装在所述轮罩延长部的车室面上的加强件和所述后轮罩内面板形成折曲状的闭截面,所述座椅闩眼安装托架上,其中,所述托架设在所述加强件的车室面上。优选的是,所述加强件通过焊接而接合在所述轮罩延长部上,所述托架通过焊接而接合在所述加强件上,所述轮罩延长部与所述加强件的焊接部位的数量多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托架的焊接部位的数量。优选的是,所述轮罩延长部具有设于上端的凸缘,所述上端凸缘接合在车顶梁上。优选的是,所述加强件和设在所述后轮罩内面板上的减震器安装部以沿所述后轮罩内面板的弯曲面连续的方式接合。优选的是,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具有上表面,该减震器安装部的上表面经由加强部件结合在车顶梁上。发明的效果本发明中,形成为截面弯曲状的轮罩延长部,其车宽方向的刚性增高,而且,通过与加强件形成折曲状的闭截面,由此,能够确保由轮罩延长部、加强件、托架构成的座椅闩眼安装部的刚性。这样,能够使座椅闩眼安装部独立于减震器安装部且能够提高刚性,所以不再需要为了利用减震器安装部的高刚性来提高座椅闩眼安装部的刚性而从减震器安装部一直延伸到座椅闩眼安装部的大型的加强件以及用于加强的补板等,仅利用小型的加强件即可。也就是说,即使座椅闩眼远离设在轮罩内面板上的高刚性的减震器安装部,也无需使用大型的加强件以及补板来提高刚性,而为了加强座椅闩眼安装部能够使用小型的加强件, 所以能够实现轻量化及零部件数量的削减。座椅闩眼安装部中的各部件的焊接部位,从座椅闩眼侧越是接近后轮罩内面板则越多,因此,能够使作用在座椅闩眼上的载荷容易地向后轮罩内面板分散。也就是说,能够容易地使作用在座椅上的载荷按顺序向闩眼、托架、加强件、后轮罩内面板传递而分散。与后轮罩内面板的上端没有与车顶梁接合的情况相比,后轮罩内面板的刚性得到提高,并且,从座椅侧经由座椅闩眼传递到后轮罩内面板的载荷从后轮罩内面板向车顶梁传递。也就是说,能够使作用在座椅上的座椅载荷从后轮罩内面板向车顶梁分散。由于加强件和设在后轮罩内面板上的减震器安装部以沿后轮罩内面板的弯曲面连续的方式接合,所以,后轮罩内面板被加强件及减震器安装部连续地加强。由于减震器安装部的上表面经由加强部件结合在车顶梁上,所以,减震器安装部通过加强部件本身和结合在车顶梁上而被加强。也就是说,减震器安装部被加强从而能够提高减震器支承刚性,另外,减震器安装部和加强件被结合从而座椅闩眼安装部得到加强, 因此能够进一步牢固地支承座椅。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身后部构造的从车身前方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座椅闩眼安装部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车身后部构造的从斜上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座椅闩眼安装部的从车室内观察到的侧视图。图5是后轮罩内面板的从车室外观察的侧视图。图6中,图6 (a)表示沿图4的线6a_6a的截面,图6 (b)表示沿图4的线6b_6b的截面。图7A是表示后轮罩内面板的车室侧的面的图。图7B是表示在后轮罩内面板上通过焊接安装了加强件的状态的图。图7C是表示在加强件上通过焊接安装了托架的状态的图。图7D是表示在托架的突出平坦壁上通过螺栓将座椅闩眼紧固了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构成车身的左侧车身11及右侧车身12各自的后部设有后轮罩内面板13 (仅示出一方的附图标记13。)。后座椅14由可倒式的座椅靠背16和座垫18构成。座椅靠背16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座垫18的后端部。各后轮罩内面板13和座椅靠背16经由卡合装置17能够装拆地卡合。左右的车顶侧梁(roof side rail) 22从左右的前柱21 (仅图示出一方)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左右的中柱23从左右的车顶侧梁22的车身前后方向中间部向下方延伸。 左右的下纵梁M(仅图示出一方)支承中柱23的下端部。中底板横梁沈连结左右的下纵梁M。后面板27位于座椅靠背16的后方。如图2所示,后轮罩内面板13包括构成下半部的轮罩基部13A ;从该轮罩基部 13A 一体地向上方延伸的轮罩延长部13B。轮罩基部13A的下端部安装在后底板面板33及后车架(未图示)上。轮罩基部13A及轮罩延长部13B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安装在后轮罩外面板34上。轮罩延长部13B的上端部安装在车顶侧梁22上。轮罩基部13A及轮罩延长部13B以向车宽方向内侧呈凸状的方式弯曲。从这些轮罩基部13A和轮罩延长部13B的前表面到侧面的范围内,通过焊接安装有面板状的加强件 36。在该加强件36上通过焊接安装有板状的托架37。而且,在托架37上紧固有座椅闩眼 38。上述的轮罩基部13A、轮罩延长部13B、加强件36及托架37形成座椅闩眼安装部40。座椅闩眼38是与设在图1所示的座椅靠背16的后表面上的卡合部16a (图6 (a)) 构成卡合装置17的部件,包括安装在托架37上的基板41、安装在该基板41上的闩眼主体42。减震器安装部45由板构成,用于安装构成后悬架的减震器的上端部。减震器安装部45以与加强件36的后端连续的方式安装在后轮罩内面板13的后部。而且,用于对减震器安装部45进行加强的减震器安装部加强件46安装在后轮罩内面板13和减震器安装部 45的上表面。如图4所示,后轮罩内面板13是由安装有减震器安装部45的轮罩基部13A和从该轮罩基部13A向上方延长的轮罩延长部1 构成的梯形的部件。梯形的后轮罩内面板13 的下边安装在后底板面板33 (图2)及后车架53(图5)上。后轮罩内面板13的上边安装在车顶侧梁22上。通过成为这样的安装构造,能够提高后轮罩内面板13的刚性。而且,减震器安装部加强件46的上端部安装在车顶侧梁22上,所以,能够进一步加强减震器安装部45。图5是除去右侧车身12的后外侧面板(未图示)及后轮罩外面板34(图2)并从车室外观察中央内侧面板51及后轮罩内面板13的图。后车架53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该后车架53上安装有后轮罩内面板13的下端部。中央内侧面板51的下端部安装在后车架53上,中央内侧面板51的上端部被安装在车顶侧梁22上。图6(a)表示沿图4的6a_6a线的截面。在以向车室内呈凸状的方式弯曲的后轮罩内面板13上接合同样以向车室内呈凸状的方式弯曲的加强件36,由此,在这些后轮罩内面板13与加强件36之间形成由折曲状的闭截面构成的第一空间55。而且,将以向车室内呈凸状的方式弯曲的托架37接合在加强件36上,由此,在加强件36与托架37之间形成由闭截面构成的第二空间56。这样,通过在座椅闩眼安装部40 上形成闭截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闩眼安装部40的刚性。座椅闩眼38的闩眼主体42从托架37侧向前方斜侧方延伸,在闩眼主体42的前端部卡合有座椅靠背16(图1)侧的卡合部16a。因此,作用在座椅靠背16上的前后方向的载荷,尤其是朝向后方的座椅载荷经由卡合部16a而作用在闩眼主体42上。此时,两个闭截面(第一空间55以及第二空间56)由于位于后轮罩内面板13的前侧,所以,通过座椅闩眼安装部40整体能够容易地支承朝向后方的座椅载荷,并高效地进行载荷支承。因此,即使使加强件36以及托架37的板厚变薄,也能够确保必要的刚性, 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图6(b)表示沿图4的6b_6b线的截面。在后轮罩内面板13上,加强件36和减震器安装部45以连续的方式安装。这样,通过以连续的方式安装了加强件36和减震器安装部45,对后轮罩内面板13的加强效果进一步提高,基于减震器安装部45还能够得到座椅闩眼安装部40刚性提高的效果。下面,关于上述的座椅闩眼38的安装要领,基于图7A 图7D进行说明。图7A表示后轮罩内面板13的车室侧的面。后轮罩内面板13弯曲地向车室侧突
出ο图7B表示在后轮罩内面板13上通过焊接安装了加强件36、详细而言形成在加强件36的缘上的凸缘36a的状态。在加强件36的比凸缘36a靠内侧的部分上一体地形成有与凸缘36a相比向车室侧进一步突出的突出壁36b。通过设置该突出壁36b,在后轮罩内面板13与突出壁36b之间形成前述的折曲状的闭截面。凸缘36a上的X标记表示将凸缘36a向后轮罩内面板13进行点焊焊接的焊接部位。这里,焊接部位的数量为17处。图7C表示在加强件36上通过焊接安装了托架37、详细而言托架37的缘部37a的状态。在托架37的比缘部37a靠内侧的部分上,形成有与缘部37a相比向车室侧突出的平坦的突出平坦壁37b。通过设置该突出平坦壁37b,在加强件36与托架37之间形成闭截面。在突出平坦壁37b上通过螺栓、螺母能够安装座椅闩眼38,螺栓贯穿孔37c、37c是为了使将座椅闩眼 38紧固的螺栓通过而开设在突出平坦壁37b上的。托架37的缘部37a上的X标记表示缘部37a向加强件36进行点焊焊接的焊接部位。这里,焊接部位的数量为8处。图7D示出在托架37的突出平坦壁37b (图8C)上通过两根螺栓61、61及安装在突出平坦壁37b的背面上的螺母(未图示)而将座椅闩眼38紧固的情况。至此,座椅闩眼 38的安装完成。在图7B及图7C中,加强件36的焊点数量比托架37的焊点数量多,所以,后轮罩内面板13与加强件36的接合强度大于加强件36与托架37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够使从后座椅14(图1)侧作用在座椅闩眼38上的载荷从托架37向后轮罩内面板13的大范围分散地传递,从而能够防止座椅闩眼安装部40处的应力集中。如图1、图4以及图6 (a)所示,本发明的车身后部构造,是以与构成后座椅14的可倒式座椅靠背16的卡合部16a卡合的方式在车身侧设有座椅闩眼38的构造,在该车身后部构造中,后轮罩内面板13,在向车室侧呈凸状地形成为截面弯曲状的状态下向上方延长而形成作为隆起部的轮罩延长部13B,在该轮罩延长部13B的车室侧的面上安装有加强件 36,由此,通过该加强件36和后轮罩内面板13形成折曲状的闭截面,在加强件36的车室侧的面上经由托架37安装有座椅闩眼38。通过上述结构,通过截面弯曲状的轮罩延长部1 和加强件36形成折曲状的闭截面,由此,能够确保座椅闩眼安装部40的刚性。因此,即使座椅闩眼38远离设在后轮罩内面板13上的刚性高的减震器安装部45, 也无需使用大型的加强件和补板来提高刚性,为了加强座椅闩眼安装部40能够使用小型的加强件36,从而能够实现轻量化及零部件数量的削减。如上述的图7B、图7C以及图7D所示,加强件36通过焊接而接合在轮罩延长部13B 上,托架37通过焊接而接合在加强件36上,由于轮罩延长部1 与加强件36的焊接部位的焊点数量比加强件36与托架37的焊接部位的焊点数量多,所以,能够使作用在后座椅 14 (图1)上的载荷按顺序向座椅闩眼38、托架37、加强件36、后轮罩内面板13传递并容易地分散。如图4所示,在轮罩延长部13B上设有上端凸缘13a,该上端凸缘13a与作为车顶梁的车顶侧梁22接合,所以,能够提高后轮罩内面板13的刚性,并且,能够使作用在后座椅 14上的座椅载荷从后轮罩内面板13向车顶侧梁22分散。如图4以及图6 (b)所示,加强件36和设在后轮罩内面板13上的减震器安装部45 以沿后轮罩内面板13的弯曲面连续的方式接合,所以,能够通过加强件36及减震器安装部 45连续地加强后轮罩内面板13。如图3以及图4所示,减震器安装部45的上表面通过作为加强部件的减震器安装部加强件46而与车顶侧梁22结合,减震器安装部45得到加强从而能够提高减震器支承刚性,另外,减震器安装部45还与加强件36结合,所以座椅闩眼安装部40也得到加强,能够进一步牢固地支承后座椅14(图1)。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车身后部构造适用于汽车。附图标记的说明13. · ·后轮罩内面板,13B. · ·隆起部(轮罩延长部),13a. · ·上端凸缘,14. · ·座椅(后座椅),16...座椅靠背,16a...卡合部,22...车顶梁(车顶侧梁),36...加强件, 37...托架,38...座椅闩眼,45...减震器安装部,46...加强部件(减震器安装部加强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包括座椅,具有可倒式座椅靠背;后轮罩内面板,构成车身的一部分,且以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 座椅闩眼,供设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的卡合部和所述后轮罩内面板卡合、脱离, 所述后轮罩内面板包括构成该后轮罩内面板的下半部的轮罩基部;从该轮罩基部的上端向上方一体地延伸的轮罩延长部,通过安装在所述轮罩延长部的车室面上的加强件和所述后轮罩内面板形成折曲状的闭截面,所述座椅闩眼安装在托架上,其中,所述托架设于所述加强件的车室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通过焊接而接合在所述轮罩延长部上, 所述托架通过焊接而接合在所述加强件上,所述轮罩延长部与所述加强件的焊接部位的数量多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托架的焊接部位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罩延长部具有设于上端的凸缘,所述上端的凸缘接合在车顶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和设在所述后轮罩内面板上的减震器安装部以沿所述后轮罩内面板的弯曲面连续的方式接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具有上表面,该减震器安装部的上表面经由加强部件结合在车顶梁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中,与可倒式座椅靠背(16)的卡合部(16a)卡合、脱离的座椅闩眼(38)设在后轮罩内面板(13)上。后轮罩内面板(13)具有从轮罩基部(13A)的上端向上方一体地延伸的轮罩延长部(13B)。在该轮罩延长部(13B)上安装有加强件(36)。通过轮罩延长部(13B)和加强件(36),形成折曲状的闭截面。座椅闩眼(38)安装在托架(37)上,其中,该托架(37)设于加强件(36)上。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2574550SQ20108004436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3日
发明者星野重雄, 柱山直树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