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10159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内外板结构的乘用车辆前横梁,由于内外板之间通常采用单腔结构,使 前横梁刚度偏软,在正面碰撞时,前横梁易产生严重折弯,不能有效的吸能和传输能量,正 面偏置碰撞中会导致吸能块和车身纵梁受到较大弯矩作用,吸能块和纵梁不能很好的压溃 吸能,从而导致乘员舱吸能增加,变形增大,易于加剧乘员受到的伤害,降低了整车的安全 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前横梁刚度偏软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 种汽车吸能前横梁。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吸能 前横梁,其包括由外板和内板构成的横梁本体,所述的外板和内板的中部在向两端延伸方 向上分别设有条形的凹槽和凹槽;凹槽和凹槽设为槽底外壁相互贴靠的结构,将外板和内 板之间的腔体分隔成双腔体。两凹槽的设立,如同在内外板上设立了加强筋板,分别提高了 内外板的刚度,增强了内外板的抗折弯性能;当内外板结合为一体时,两凹槽的底面相抵, 则进一步提高了横梁本体的刚度和抗折弯性能,亦即提高了横梁本体的吸能能力,使得车 辆的安全性能由此得到了提高;试验证明在同等材料和厚度情况下,此种两凹槽双腔截面 的结构在抗折弯性能、吸收能量性能、分配力和能量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这种结构采 用冲压和焊接工艺也非常容易实现。凹槽越长,其提高内外板的刚度越大,因此,凹槽尽可能设为较长的结构,作为优 选,外板凹槽和内板凹槽的两端分别靠近孔15)和孔16)。为了便于制作,作为优选,基于外板凹槽的槽深小于对应位置的内板凹槽槽深。凹槽横截面的形状不同,其所在本体刚度抗弯等性能得到的提高亦不同,作为优 选,外板凹槽和内板凹槽的横截面呈平底梯形或U型或V型。这几种结构,也便于制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制作等特点,尤其是具有刚度大、抗弯能力 强、吸收外部冲击能量效果良好等有益效果。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的主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仰视图;附图4是附图1的侧视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3[0014]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安装图;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碰撞时受力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 所示,其包括由外板11和内板12构成的横梁本体1,外板11和内板12的中部在向两端延 伸方向上分别设有条形的凹槽13和凹槽14 ;凹槽13和凹槽14设为槽底外壁相互贴靠的 结构,将外板11和内板12之间的腔体分隔成双腔体。凹槽13和凹槽14的两端分别靠近孔15和孔16 ;凹槽13和凹槽14的横截面呈 平底梯形或U型或V型。凹槽13的槽深小于对应位置的凹槽14槽深。如附图6所示,横梁本体1两端连接吸能块2。本实用新型在碰撞试验时得到的受力曲线如附图7所示,图中传统内外板为单腔 结构,所测曲线为前横梁优化前受力曲线;本实用新型为前横梁优化后受力曲线。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包括由外板(11)和内板(12)构成的横梁本体(1),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外板(11)和内板(12)的中部在向两端延伸方向上分别设有条形的凹槽(13)和 凹槽(14);凹槽(13)和凹槽(14)设为槽底外壁相互贴靠的结构,将外板(11)和内板(12) 之间的腔体分隔成双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3)和凹槽 (14)的两端分别靠近孔(15)和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3)的槽深 小于对应位置的凹槽(14)槽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3) 和凹槽(14)的横截面呈平底梯形或U型或V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吸能前横梁,其包括由外板和内板构成的横梁本体,所述的外板和内板的中部在向两端延伸方向上分别设有条形的凹槽和凹槽;凹槽和凹槽设为槽底外壁相互贴靠的结构,将外板和内板之间的腔体分隔成双腔体。两凹槽的设立,如同在内外板上设立了加强筋板,分别提高了内外板的刚度,增强了内外板的抗折弯性能;当内外板结合为一体时,两凹槽的底面相抵,则进一步提高了横梁本体的刚度和抗折弯性能,亦即提高了横梁本体的吸能能力,使得车辆的安全性能由此得到了提高;试验证明在同等材料和厚度情况下,此种两凹槽双腔截面的结构在抗折弯性能、吸收能量性能、分配力和能量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这种结构采用冲压和焊接工艺也非常容易实现。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1784681SQ20092031926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吴成明, 孙立志, 李书福, 杨健, 林高泽, 赵福全, 钱国强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