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婴儿车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9278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婴儿车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后能稳固站立的折叠式
婴儿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折叠式婴儿车,收合后无法自行立于地面上,故使用者必需弯腰将其扶起成垂直状态后方能展开,在使用上相当不便。另外有些折叠式婴儿车虽然在折叠后可站立,但在折叠操作过程中需将前轮转向前方,使前轮凸伸出前轮支架后,才能使婴儿车稳固地站立。若使用者在折叠操作过程中未将前轮转向前方而使其处于朝向后方的状态,则婴儿车在折叠后就无法站立,操作及使用上仍有不便。 如何将折叠式婴儿车折叠至最小体积,以使其在存放时不会占据多余的空间且便于存放在车辆中或由车辆中取出,为折叠式婴儿车基本的设计考量。目前的折叠式婴儿车通常是将手把框架设置于后轮支架上,虽然手把框架可相对于后轮支架收合,但婴儿车折叠后仍然具有较大的体积。再者,当婴儿车的车架折叠收合后,需通过由手把框架处驱使置物篮架收合的额外操作才能使置物篮架被收合,而无法随车架连动收合,故操作上较复杂。[0004]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折叠式婴儿车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折叠后能稳固站立且体积小的婴儿车,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折叠式婴儿车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折叠式婴儿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折叠后能稳固地保持站立于地面上且折叠后体积小、整体高度低,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后不论前轮朝前或朝后均能稳固地站立于地面上的折叠式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篮架可随车架连动收合的折叠式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婴儿车,包含二前脚架、二展开时分别与二前脚架形成一角度的后脚架、二分别连接至二后脚架的扶手,及一同向延伸在二前脚架上方的手把框架,各前脚架包括一设于底端的前轮,各后脚架包括一设于底端的后轮。 各扶手与各后脚架顶端相连接为一第一接点,手把框架包括二分别设于两侧底端的连接壳套,各连接壳套与各前脚架顶端相连接为一第二接点,各连接壳套并与各扶手相连接为一第三接点,手把框架可绕第二接点相对于各前脚架的前侧靠拢,同时带动各扶手连动各后脚架绕朝向各前脚架后侧靠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第一接点为一第一旋转轴,第二接点为一第二旋转轴,第三接点为一第三旋转轴,手把框架绕第二旋转轴相对于各前脚架的前侧旋转靠拢时,同时带动各扶手绕第三旋转轴旋转且连动各后脚架绕第一旋转轴旋转朝向各前脚架后侧靠拢。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手把框架在收合时是叠置于各前脚架的前侧,借此,使得手把框架能与前脚架高度大部分重叠。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各前脚架与各后脚架折叠成直立状态时,前轮与后轮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借此,前脚架与后脚架在收合后,前轮与后轮能将折叠式婴儿车稳固地撑立于地面上。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前轮可调整成位在远离后脚架的方向上,或者是前轮可调整成位在朝向后脚架的方向上。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后的整体重心位于各前脚架与各后脚架间,借此,不论是前轮朝向后方或者是朝向前方,折叠式婴儿车均能稳固地站立于地面上。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一枢接于二后脚架间的座椅
支撑管、一枢接于二后脚架间的置物篮架,及一两端分别枢接于座椅支撑管末端与置物篮
架前端的连动件,连动件可被座椅支撑管带动而连动置物篮架相对于各后脚架旋转靠拢,
借此,使得折叠式婴儿车在收合过程中,连动件可受座椅支撑管带动而连动置物篮架收合。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座椅支撑管与各后脚架相枢接以形成一第五旋转
轴,置物篮架与各后脚架相枢接以形成一第六旋转轴,连动件呈长形片状并包括一与座椅
支撑管末端枢接且位于第五旋转轴后方的第一枢接部,及一与置物篮架前端枢接且位于第
六旋转轴前方的第二枢接部。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连动件在折叠式婴儿车呈展开状态时较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呈直立状态时倾斜。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各扶手呈V形并包括一前臂,及一与前臂相连接的后臂,折叠式婴儿车呈展开状态时,各扶手的前臂与后臂分别和后脚架与前脚架大致平行。[0019] 较佳地,前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各前脚架包括一设于顶端且与各连接壳套枢接的锁定壳套,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二分别与二前脚架的锁定壳套卡掣的锁闩,及一设于手把框架顶端用以控制各锁闩与各锁定壳套分离的释锁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借由手把框架枢接于前脚架顶端,以及后脚架通过扶手与手把框架相连接的关系,使得折叠式婴儿车在折叠后手把框架能与前脚架的高度大部分重叠,且后脚架也与前脚架的高度大部分重叠,故能降低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后的整体高度及体积。再者,前脚架与后脚架折叠成为直立状态时,由于前轮与后轮的高度趋于一致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且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后的整体重心位于前脚架与后脚架间,因此,不论前轮朝前或朝后,折叠式婴儿车均能稳固地站立于地面上。又,置物篮架可随后脚架朝向前脚架靠拢时而被连动收合,使得使用者在进行收合操作时较为简单。[00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以完成折叠式婴儿车的折叠,折叠后能稳固地保持站立于地面上且折叠后体积小、整体高度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折叠展开状态,且手把框架与锁定壳套间呈锁定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说明分别枢接于座椅支撑管及置物篮架。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折叠展开状态,且手把框架与锁定壳套间呈释锁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折叠折叠过程中的状态。[0029]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折叠过程中的状态。[0030] 图8是本实用新型折
折叠状态,且前轮朝向后方。[0031] 图9是本实用新型折
折叠状态,且前轮朝向前方。
t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折
t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折
t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折
式婴儿车在连动件两端式婴儿车在式婴儿车在式婴儿车在式婴儿车在式婴儿车在
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式婴儿车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折叠式婴儿车100包含二后脚架1、二前脚架2、二分别枢接于后脚架1内侧端的扶手3,及一枢接于前脚架2顶端并与扶手3相枢接的手把框架4。 在下文中将依折叠式婴儿车100的使用状态以儿童面对的方向称为前方,与该方向相反即折叠式婴儿车100的手把框架4所在的一端称为后方。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各后脚架1包括一管件11、一安装于管件11底端的后轮12,及一安装于管件11顶端用以与各扶手3相连接的连接件13。各扶手3呈V形并包括一 前臂32,及一连接于前臂32后端的后臂33,前臂32前侧呈开放状,两扶手3前侧近顶端处 安装有一置物盘30,各扶手3与各后脚架1顶端相连接为一第一接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 点为一第一旋转轴31,各扶手3通过设于底端处的第一旋转轴31与各后脚管1的连接件 13相枢接,借此,各后脚管1可以各第一旋转轴31为轴相对于各扶手3向前旋转。 各前脚架2包括一管件21、一安装于管件21底端且与后轮12位置相对应的前轮 22,及一安装于管件21顶端的锁定壳套23,锁定壳套23用以与手把框架4相连接。手把框 架4包括一握管41、二分别由握管41两端倾斜朝下延伸的延伸管42,及二分别安装于延伸 管42底端的连接壳套43,各连接壳套43呈开口朝上的U形状,并具有一与各锁定壳套23 顶端近后侧处相枢接的第二接点,及一与各扶手3近后侧处相枢接的第三接点,其中,第二 接点为一第二旋转轴431,而第三接点为一第三旋转轴432,第三旋转轴432位于第一旋转 轴31与第二旋转轴431间,通过第二旋转轴431及第三旋转轴432的设计,使得手把框架 4能以第二旋转轴431为轴相对于前脚架2旋转,且连接壳套43会连动扶手3绕第三旋转 轴432旋转。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接点的设计方式并不以旋转轴为 限,只要是可使两相连接的元件间能进行相对旋转的枢接设计皆可。 折叠式婴儿车100还包含二锁闩5,及一释锁件6,各锁闩5可滑动地套设于各延 伸管42底端且滑接于各连接壳套43内,各锁闩5用以卡掣于各锁定壳套23的一卡槽231 内,使得手把框架4与前脚架2的锁定壳套23间呈一锁定状态,此时,折叠式婴儿车100能 维持在如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折叠式婴儿车100在展开状态时,各后脚架1与各前脚架2 间形成一角度,各扶手3的前臂32与后臂33分别和后脚架1的管件11与前脚架2的管件 21大致平行,且手把框架4与各前脚架2同向延伸并在前脚架2上方。释锁件6设置于手 把框架4的握管41,释锁件6通过钢线(图未示)与各锁闩5连接,借此,使用者以单手操 控释锁件6时,通过钢线拉动锁闩5滑动而使其与脱离锁定壳套23的卡槽231,此时,手把 框架4与前脚架2的锁定壳套23间呈一释锁状态,使用者即可进行折叠式婴儿车100的收 合。 如图1 、图3及图4所示,折叠式婴儿车100还包含一座椅支撑管7 ,及一置物篮架 8,座椅支撑管7枢接于两前、后脚架2、1间,座椅支撑管7的各管体71近前端处通过一第 四旋转轴72与各前脚架2的管件21相枢接,而各管体71近后端处则通过一第五旋转轴73 与各后脚架1的管件11相枢接,其中,第四旋转轴72的高度位置略高于第五旋转轴73的 高度位置。置物篮架8枢接于两后脚架1间,并包括一呈U形的管体81,及二安装于管体 81前端的枢接件82,各枢接件82通过一位于第五旋转轴73下方的第六旋转轴83与各后 脚架1的管件11相枢接。各座椅支撑管7的管体71与置物篮架8的各枢接件82间设有 一连动件9,连动件9呈长形片状且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其包括一与管体71末端枢接且位于 第五旋转轴73后方的第一枢接部91 ,及一与枢接件82前端枢接且位于第六旋转轴83前方 的第二枢接部92,通过连动件9的设计,使得折叠式婴儿车100在收合过程中,连动件9可 受座椅支撑管7的管体71带动而连动置物篮架8相对于后脚架1旋转并朝其靠拢。 需说明的是,由于枢接件82通过第六旋转轴83与后脚架1的管件11相枢接,且 枢接件82前端与连动件9的第二枢接部92枢接,因此,当置物篮架8的管体81因自重而 欲向下倾斜时,通过连动件9施于枢接件82前端的力量与该自重抵消的关系,使得折叠式婴儿车100在展开状态时,置物篮架8可保持在图3所示的平衡位置。 如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使用者欲将折叠式婴儿车100由展开状态收合至一 折叠状态时,先以单手操控手把框架4上的释锁件6,通过钢线将锁闩5上拉使其如图5所 示地脱离锁定壳套23的卡槽231,使得手把框架4与前脚架2的锁定壳套23间呈释锁状 态,在释锁状态下,即可进行折叠式婴儿车100的收合。在收合过程中,先以箭头I所示方 向将手把框架4往前推并同时下压,使得手把框架4以第二旋转轴431为轴相对于前脚架2 旋转并朝前脚架2前侧靠拢,由于各扶手3通过第三旋转轴432与连接壳套43枢接,因此, 连接壳套43旋转时会带动扶手3后端绕第三旋转轴432转动并将扶手3后端上提。又,由 于各后脚架1是通过各扶手3与手把框架4相连接,且后脚架1通过第一旋转轴31枢接在 扶手3的中段位置处,因此,当扶手3后端绕第三旋转轴432转动同时被上提时,会连动后 脚架1沿箭头II所示方向同时绕第一旋转轴31与第五旋转轴73枢转并朝向前脚架2后 侧靠拢,同时,后脚架1会因扶手3的旋转位移而在垂直高度方向上被提高。 当手把框架4的握管41及延伸管42叠置于前脚架2前侧时,连接壳套43会移动 到锁定壳套23上方,使得握管41及延伸管42与前脚架2的高度大部分重叠,同时,扶手3 因连接壳套43的带动而收合在连接壳套43下方且位于前、后脚架2、1间的位置,使得后脚 架1与前脚架2的高度也大部分重叠在一起,故能降低折叠式婴儿车100折叠后的整体高 度及体积。再者,前脚架2与后脚架1折叠成为直立状态时,由于前轮22与后轮12的高度 趋于一致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且折叠式婴儿车100折叠后的整体重心位于前脚架2的管 件21与后脚架1的管件ll间,因此,不论是前轮22朝向后方(如图8所示地朝向后脚架 1的方向)或者是朝向前方(如图9所示地远离后脚架的方向),折叠式婴儿车100均能稳 固地站立于地面上。 另一方面,随着后脚架1因扶手3的旋转位移而在垂直高度方向上被提高,使得第 五旋转轴73会移动到比第四旋转轴72高度高的位置,同时,因后脚架1的管件11与座椅 支撑管7的管体71间角度逐件縮小的关系,造成连动件9的第一枢接部91被管体71带动 而提高,且连动件9的第二枢接部92会沿箭头I方向带动置物篮架8的枢接件82转动,枢 接件82会沿箭头II所示方向绕第六旋转轴83旋转,使得连接在枢接件82后端的管体81 朝向后脚架1靠拢,借此,后脚架1朝前脚架2收合靠拢的过程中,通过座椅支撑管7的管 体71及连动件9的带动,能同时进行置物篮架8的收合。另外,连动件9于折叠式婴儿车 100呈展开状态时(如图3所示)较折叠式婴儿车100折叠呈直立状态时(如图8或图9 所示)为倾斜。 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婴儿车IOO,借由手把框架4枢接于前脚架2顶端, 以及后脚架1通过扶手3与手把框架4相连接的关系,使得折叠式婴儿车100在折叠后手 把框架4的握管41及延伸管42能与前脚架2的高度大部分重叠,且后脚架1也与前脚架 2的高度大部分重叠,故能降低折叠式婴儿车100折叠后的整体高度及体积。再者,前脚架 2与后脚架1折叠成为直立状态时,由于前轮22与后轮12的高度趋于一致并处于同一水 平位置,且折叠式婴儿车100折叠后的整体重心位于前脚架2的管件21与后脚架1的管件 11间,因此,不论前轮22朝前或朝后,折叠式婴儿车100均能稳固地站立于地面上。又,置 物篮架8可随后脚架1朝向前脚架2靠拢时而被连动收合,使得使用者在进行收合操作时 较为简单。[004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包含二前脚架、二展开时分别与该二前脚架形成一角度的后脚架、二分别连接至该二后脚架的扶手,及一同向延伸在该二前脚架上方的手把框架,各该前脚架包括一设于底端的前轮,各该后脚架包括一设于底端的后轮,其特征在于各该扶手与各该后脚架顶端相连接为一第一接点,该手把框架包括二分别设于两侧底端的连接壳套,各该连接壳套与各该前脚架顶端相连接为一第二接点,各该连接壳套并与各该扶手相连接为一第三接点,该手把框架可绕该第二接点相对于各该前脚架的前侧靠拢,同时带动各该扶手连动各该后脚架朝向各该前脚架后侧靠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点为一第一旋转轴,该第 二接点为一第二旋转轴,该第三接点为一第三旋转轴,该手把框架绕该第二旋转轴相对于 各该前脚架的前侧旋转靠拢时,同时带动各该扶手绕该第三旋转轴旋转且连动各该后脚架 绕该第一旋转轴旋转朝向各该前脚架后侧靠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该前脚架的前侧。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直立状态时,该前轮与该后轮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上。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上。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心位于各该前脚架与各该后脚架间。
8.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后的整 体重心位于各该前脚架与各该后脚架间。
9.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婴 儿车还包含一枢接于该二后脚架间的座椅支撑管、一枢接于该二后脚架间的置物篮架,及 一两端分别枢接于该座椅支撑管末端与该置物篮架前端的连动件,该连动件被该座椅支撑 管带动而连动该置物篮架相对于各该后脚架旋转靠拢。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座椅支撑管与各该后脚架相枢接以形成一第五旋转轴,该置物篮架与各该后脚架相枢接以形成一第六旋转轴,该连动件 呈长形片状并包括一与该座椅支撑管末端枢接且位于该第五旋转轴后方的第一枢接部,及 一与该置物篮架前端枢接且位于该第六旋转轴前方的第二枢接部。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在该折叠式婴儿车呈展开状态时较该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呈直立状态时倾斜。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各该扶手呈V形并包括一前臂,及一与该前臂相连接的后臂。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婴儿车呈展开状态时,各该扶手的该前臂与该后臂分别和该后脚架与该前脚架平行。
14.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各该前脚架包括一设于顶端且与各该连接壳套枢接的锁定壳套,该折叠式婴儿车还包含二分别与该二前脚架的锁定壳套卡 :该手把框架在收合时是叠置于各 :各该前脚架与各该后脚架折叠成 :该前轮位在远离该后脚架的方向 :该前轮位在朝向该后脚架的方向 :该折叠式婴儿车折叠后的整体重掣的锁闩,及一设于该手把框架顶端用以控制各该锁闩与各该锁定壳套分离的释锁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包含二前脚架、二展开时分别与二前脚架形成一角度的后脚架、二分别连接至二后脚架的扶手,及一同向延伸在二前脚架上方的手把框架,各前脚架包括一设于底端的前轮,各后脚架包括一设于底端的后轮,各扶手与各后脚架顶端相连接为一第一接点,手把框架包括二分别设于两侧底端的连接壳套,各连接壳套与各前脚架顶端相连接为一第二接点,各连接壳套并与各扶手相连接为一第三接点,手把框架可绕第二接点相对于各前脚架的前侧靠拢,同时带动各扶手连动各后脚架朝向各前脚架后侧靠拢,借以完成折叠式婴儿车的折叠,折叠后能稳固地保持站立于地面上且折叠后体积小、整体高度低。
文档编号B62B7/08GK201545035SQ20092026730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0日
发明者易泽华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