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减震器叉管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96784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减震器叉管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减震器,具体指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叉管,本叉管 能够变现有的叉管口部与底筒之间的点线摩擦为线线摩擦,从而进一步改善 减震器的工作状况。
背景技术
摩托车减震器通常的结构如图l所示,包括叉管1和底筒2,叉管口部3 伸入底筒2内,两者间隙配合,其配合间隙按现有的技术要求最大可达 0. 155mm,最小为0. 08腦。现有叉管结构见图2,叉管口部倒角处理形成第一 倒角a以便于油封的安装,角度大约在10°左右。理论上,叉管与底筒装配 后两者的轴心应该重合,但由于减震器在摩托车上的安装状态是倾斜的,而 非竖直,基于这样的现状,减震器安装在摩托车上后,叉管与底筒之间就存 在不同心的问题,两者轴线存在很小的交角,交角的大小跟两者的间隙有关。 同时,在叉管与底筒之间还设有衬套,交角的大小还跟叉管口部与衬套之间 的距离有关。因为上述角度的存在,叉管口部与底筒的接触就变成叉管口部 的一个点与底筒接触,在运动过程中就是点线摩擦,点指叉管口部上的接触 点,线指该点在底筒内呈线性运动。这是从宏观分析为点线摩擦,如果从微 观来看,底筒的内表面不可能平滑,会存在大小不同的凹坑和突起,叉管口 部的接触点在这样的面上移动时,就不是连续的线性运动,而是有不断的跳 跃,这种跳跃肯定对减震效果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
3的摩托车减震器叉管,它能够将现有的叉管口部与底筒点线摩擦接触方式变 为线线摩擦接触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摩托车减震器叉管,在叉管口部 外壁圆周上具有便于装配油封的第一倒角,其特征在于在叉管口部外壁圆 周上还具有用于修正叉管与底筒夹角的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 首尾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之间还设有过渡用第三倒角。
所述第二倒角为o.r 。
本实用新型在叉管口部原有便于安装油封而倒角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倒 角处理,该倒角角度能够修正原有的叉管与底筒的夹角,可以使叉管头部平 稳过渡,从而将现有的叉管口部与底筒点线摩擦接触方式变为线线摩擦接触 方式,改善了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和叉管的工作状况。


图1-现有摩托车减震器结构示意图2-现有叉管结构示意图3-本实用新型叉管结构示意图4-图3局部放大图5-本实用新型修正角度计算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3和图4,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减震器叉管l, 在叉管口部3外壁圆周上具有便于装配油封的第一倒角a ,在叉管口部3外 壁圆周上还具有用于修正叉管与底筒夹角的第二倒角0 ,所述第二倒角0与 第一倒角a首尾相接。所述第二倒角0与第一倒角a之间还设有过渡用第三 倒角Y。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上述第一倒角a为15° ,第二倒角P为0.1° ,第三倒角Y为5。。
本叉管将原来设计的一个过渡角度10°(便于装配油封),调整为三个过
渡角度15° 、 5° 、 o. r ,而o. r又是重点保证的角度。该角度是通过下
述方法计算得来的见图5,假设叉管(a点)与底筒(b点)的最大配合间 隙为Xmax,现有技术为0. 155mm,叉管口部与衬套(c点)之间的距离为B, 现有技术为120mm,叉管与底筒的实际夹角为A,那么
B 120
v4 = arctan0.013 = 0.074° 由于0.074°较小,难以加工,在这里将其修正为O. 1° ,即为最后的叉
管口部修正角度。不同的叉管与底筒的最大配合间隙Xmax和叉管口部与衬套 之间的距离B可以确定不同的修正第二倒角A,只要将上述数据套入上述公式 即可算出。
至于口部其他角度如第一倒角15° ,第三倒角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 重新设计。
权利要求1、摩托车减震器叉管,在叉管口部(3)外壁圆周上具有便于装配油封的第一倒角α,其特征在于在叉管口部外壁圆周上还具有用于修正叉管与底筒夹角的第二倒角β,所述第二倒角β与第一倒角α首尾相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器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 角p与第一倒角a之间还设有过渡用第三倒角Y 。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减震器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倒角e为o. 1°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叉管,在叉管口部外壁圆周上具有便于装配油封的第一倒角,在叉管口部外壁圆周上还具有用于修正叉管与底筒夹角的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首尾相接。所述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之间还设有过渡用第三倒角。本实用新型新增加的倒角处理能够修正原有的叉管与底筒的夹角,可以使叉管头部平稳过渡,从而将现有的叉管口部与底筒点线摩擦接触方式变为线线摩擦接触方式,改善了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和叉管的工作状况。
文档编号B62K25/06GK201313610SQ20082010092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9日
发明者张兴海, 蒋绍泉 申请人: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