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车辆后柱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车身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柱。
技术背景一般汽车车身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 和后柱(C柱)。刚度是汽车车身设计的指标,而由于立柱起着支撑车顶盖 的作用,所以立柱的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身的整体刚度。因此,在汽 车车身设计过程中,要使立柱具有足够的刚度。CN1316362A公开了一种汽 车后柱,如图1所示,该汽车后柱包括内板l、外板2和加强板3,所述内 板1和外板2固定连接并且构成型腔4,所述加强板3与内板1固定连接。 该汽车后柱虽然通过设置加强板3使汽车后柱的刚度得到部分加强,但是由 于在内板1和外板2构成的型腔4中没有任何连接和隔断,而型腔4又具备 较大的空间,所以导致该汽车后柱的刚度不足,从而在发生车身发生碰撞时, 不能很好地防止车身的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保证乘客的安全,导致灾难性 事故的发生。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刚度好的车辆后柱。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柱,该车辆后柱包括内板1和外板2,所 述内板1和外板2固定连接并且构成型腔4,其中,所述内板1和外板2在 所述型腔4内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处。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柱的内板1和外板2在所述型腔4内具有 至少一个连接处,所以型腔4的空间被隔断,从而提高了车辆后柱的刚度,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柱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车辆顶盖,并且在发生 车身碰撞时,能够很好地防止车身的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乘客的安全, 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图1是传统汽车后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后柱的内板和外板的分体结 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后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后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柱包括内板1和外板2, 所述内板1和外板2固定连接并且构成型腔4,其中,所述内板1和外板2 在所述型腔4内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处。所述连接处可以在内板1和外板2之间采取任意方式形成,如所述连接 处可以通过内板1和外板2的接触式连接形成,也可以借助其它部件形成。当内板1和外板2直接进行接触式连接时,内板1和外板2之间可以形 成点接触、线接触或者面接触。通常地,内板1和外板2之间采用本领域公 知的焊接的方式进行接触式连接。为了简化连接过程且进一步提高车辆后柱 的刚度,如图3至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内板1和外板2在型腔4内部形 成线接触,且内板1和外板2之间的接触线7将型腔4划分为多个子型腔6,更优选地,所述接触线7平行于型腔4的纵轴线,所述纵轴线是指当后柱安 装在汽车上时,型腔4在车身高度方向上的轴线。为了使内板1和外板2形 成接触式连接,可以使内板1和减外板2向型腔4内部凸出,所述凸出的内 板1和/或外板2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后柱的刚度。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 外板2向型腔4内部凸出。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柱还可以包括连接板5,所述内 板1和外板2在型腔4内部通过连接板5连接,所述连接板5的两侧分别与 内板1和外板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可以在型腔4内部任意设置,并将 型腔4划分为多个子型腔6。为了进一步提高后柱的刚度,优选地,所述连 接板5平行于型腔4的纵轴线设置,所述纵轴线是指当后柱安装在汽车上时, 型腔4在车身高度方向上的轴线。所述连接板5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各种 方式与内板1和外板2固定连接,如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使用的焊 接的方式。所述内板1和外板2可以在型腔4内部形成1处连接或多处连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所述型腔4内形成的多个子型腔6的体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为 了提高车辆后柱的整体刚度,优选地,所述多个子型腔6中任意两个的体积 的比值是1:1-1:5。为了进一步加强该车辆后柱的刚度,如图2和图5所示,优选地,该车 辆后柱还包括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位于型腔4中且与内板1或外板2固 定连接。所述加强板3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内板1或外板2固定连接。通 常地,将加强板3与内板1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在型腔4内部设置有加 强板3的情况下,内板1和外板2可以在加强板3处形成连接。所述内板l可以由一块板整体形成,也可以由多块板构成,根据具体情 况确定。所述外板2可以由一块板整体形成,也可以由多块板构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所述多块板通常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内板l和外板2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构成型腔4。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内板1由第一内板8和第二内板9焊接而成, 外板2由第一外板10和第二外板11焊接而成,所述第一外板10具有凸出 结构,加强板3焊接在内板1的上部,与第一内板8和第二内板9焊接在一 起。当内板1和外板2连接时,将外板2的前端2A、后右端2B、上端2C 和下端2D分别与内板1的前端1A、后右端1B、上端1C和下端1D焊接在 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型腔4。由于第一外板10具有凸出结构,所以第一外板 10与内板1形成线接触,在该接触处将第一外板10与内板1焊接在一起, 从而将型腔4划分为两个子型腔6。对内板l、外板2、加强板3和连接板5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了提高车辆后柱的刚度,优选地,所述内板l、外板 2和加强板3是凹凸不平的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柱由于在型腔4内部形成连接和隔断,所以使 整个车辆后柱的刚度得到加强,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车辆顶盖,并且在 车身发生撞击时,能够很好地防止车身的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乘客的 安全,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后柱,该车辆后柱包括内板(1)和外板(2),所述内板(1)和外板(2)固定连接并且构成型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和外板(2)在所述型腔(4)内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和外 板(2)在型腔(4)内部彼此接触式连接并且形成线接触,且内板(1)和 外板(2)之间的接触线(7)将型腔(4)划分为多个子型腔(6)。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线(7)平 行于型腔(4)的纵轴线。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和/ 或外板(2)向型腔(4)内部凸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柱,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后柱还包括 连接板(5),所述内板(1)和外板(2)在型腔(4)内部通过连接板(5) 连接,所述连接板(5)的两侧分别与内板(1)和外板(2)固定连接,所 述连接板(5)将型腔(4)划分为多个子型腔(6)。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平 行于型腔(4)的纵轴线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车辆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型 腔(6)中任意两个的体积的比值是1:1-1:5。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柱,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后柱还包括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位于型腔(4)中且与内板(1)或外板(2) 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后柱,该车辆后柱包括内板(1)和外板(2),所述内板(1)和外板(2)固定连接并且构成型腔(4),其中,所述内板(1)和外板(2)在所述型腔(4)内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处。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柱的内板(1)和外板(2)在所述型腔(4)内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处,所以型腔(4)的空间被隔断,从而提高了车辆后柱的刚度,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柱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车辆顶盖,并且在发生车身碰撞时,能够很好地防止车身的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乘客的安全,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B62D25/04GK201092337SQ200720174439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人鑫, 殷西军, 邵启涛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