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拉杆调角构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携物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箱包或者手推车上使用的可调节拉杆角度的拉杆调角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大多的箱包都配设有拉杆和角轮,实现滚动拖行,减轻旅途辛劳。拉杆为双节结构,一大一小可折叠收藏于箱包内,需要时可方便拉出,但目前拉杆只能直上直下。对于两角轮的箱包可将箱包倾斜一定角度,而后才能实现拖行,而对于大型四角轮的箱包或者手推车等,其直立的拉杆无论是拉或是推,受力分布均不合理,特别在移动的初始状态或者滑行中碰到小障碍,均有可能将箱包拉翻倒。移动时往往只能通过箱包带来实现拖行、或者直接推动箱体使其向前滑行,此方式对成年人来讲,势必要弯腰才能操作,久之也易疲劳。专利号200320125597.X提供的一件“箱包拉杆调角构件”,其结构包括由一动件通过销轴定位于定件上而成,定件至少朝动件旋转方向为一弧面,弧面上设有槽缺,动件中央穿设有弹性舌,弹性舌可插入槽缺处起定位作用。利用动件绕定件旋转,实现两拉杆管件夹角在0度至90度内可调。该专利的弹性舌采用弹性钢珠结构,往往在推拉操作时,易于滑位,锁定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动件与定件锁位准确可靠的拉杆调角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杆调角构件,由一动件通过销轴定位于定件上而成,定件朝动件旋转方向为一弧面,弧面上设有槽缺,动件中央穿设有可插入槽缺处的滑舌,其特征是滑舌具有与槽缺吻合的插舌和与之连体的滑杆,滑杆外露出动件端部设有卡槽,一弹簧套设在滑杆上,两端分别顶触在插舌和动件上。弹簧保持滑舌始终凸向定件一侧的趋势,而通过插舌与槽缺的配合,锁位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动件与定件调角操作简便、锁位可靠的特点,将调角构件安装在拉杆两节的结合部,即可实现两节拉杆的角度调节、互锁定位,特别适合带四角轮的箱包或者手推车等需手持推拉的设备上使用,无论是拉动或者推动操控,都能较稳定地使箱包或手推车前行,而且拉杆高度也相应实现可调,适合不同高度人群使用。也可应用于诸如帐篷、阳伞等折叠管件调角之需。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1拉杆调角构件立体分解图图2拉杆调角构件立体图图3拉杆调角构件剖面图其中1-动件 11-滑舌12-插舌13-滑杆14-卡槽 15-弹簧2-定件 21-槽缺22-定位珠3-销轴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拉杆调角构件,包括有销轴3定位在一起的动件1和定件2,动件1为中央穿设有一滑舌11,滑舌11由连体的插舌12和滑杆13组成,一弹簧15套设在滑杆13上,弹簧15两端分别顶触在插舌12和动件1上,保持插舌12始终向定件2方向凸出的趋势。插舌12为双叉结构,双叉可分别插入定件2弧面两槽缺21内锁往,锁位更可靠。滑杆13上端部外露于动件1的外侧,并在端部设有卡槽14,图中卡槽14为一圆孔,提供给拉杆按制的关联配件枢接,如,固定钢丝,钢丝另一端与按制联动,当按制动作,可通过钢丝将滑舌11提起,解除对定件2的相互锁位,动件1可在设计范围内摆动至适合的夹角位置,卸去按制的外力,滑舌11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弹入槽缺21内再次锁位。
定件2朝动件旋转方向为一弧面,动件1可绕销轴往弧面一侧旋转摆动,达到调角的目的,弧面上设有槽缺21,图中槽缺21为齿槽状,也可采用其它与插舌12吻合的结构,如圆柱状插舌配圆凹孔等。定件2的侧向还枢有一弹性定位珠22,以便与拉杆等管件想定位。
上例以箱包拉杆为例对调角构件进行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拉杆调角构件可广泛用于各种需要调节角度的拉杆管件上使用,如手推车、购物车等的扶手调角,折叠帐篷管件、阳伞等拉杆管件的调角。
权利要求1.一种拉杆调角构件,由一动件通过销轴定位于定件上而成,定件朝动件旋转方向为一弧面,弧面上设有槽缺,动件中央穿设有可插入槽缺处的滑舌,其特征是滑舌具有与槽缺吻合的插舌和与之连体的滑杆,滑杆外露出动件端部设有卡槽,一弹簧套设在滑杆上,两端分别顶触在插舌和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调角构件,其特征是插舌为双叉结构,双叉可分别插入定件弧面两槽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调角构件,其特征是定件侧向枢设有一弹性定位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杆调角构件,由一动件通过销轴定位于定件上而成,定件朝动件旋转方向为一弧面,弧面上设有槽缺,动件中央穿设有可插入槽缺处的滑舌,其特征是滑舌具有与槽缺吻合的插舌和与之连体的滑杆,滑杆外露出动件端部设有卡槽,一弹簧套设在滑杆上,两端分别顶触在插舌和动件上。弹簧保持滑舌始终凸向定件一侧的趋势,而通过插舌与槽缺的配合,锁位更加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箱包、手推车、帐篷等拉杆管件上,实现调节角度之需。
文档编号B62B9/00GK2891769SQ20062009615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1日
发明者何金友 申请人:何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