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64948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特别是一种能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如专利号为0021947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车架的重力支撑杆与车轴间分别装有重力驱动器,重力驱动器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弓形弹簧件,前端设有能与重力支撑杆连接的连接头,后端设有能安装于车轴的接口,车架的重力支撑杆与重力驱动器的连接头连接,车轴的外端分别固定在重力驱动器后端的接口中。该车在使用过程中使车的重心前移,将重力转化为动力,产生了一定的技术效果,其存在的缺陷在于其重力转化为动力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其省力、增速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更为省力、增速效果更为显著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前后车轮,其特点是,在车架的前管上设有重力推进器,所述的重力推进器包括框架、滚动轴承、轴、连接板、挡杆和弹簧结构;所述的框架为前后封闭、上下开口的中空框架,前管从框架中穿过;所述的滚动轴承设在框架内后部,并通过轴与框架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管和滚动轴承上;所述的挡杆设在连接板下方并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的弹簧结构设在框架内前部,它由弹簧套、弹簧和弹簧杆构成,所述的弹簧套前端固定在框架内前侧上,所述的弹簧前部伸入弹簧套中,后部套在弹簧杆上,所述的弹簧杆前部伸入弹簧套中,后端部通过所设的与前管外表面相吻合的、具有圆弧形表面的滑片抵在前管上。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框架的后部与车架的上下斜梁的前端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框架的后部与下斜梁的前端部固定,下斜梁的后端部通过连接头活动连接在车架的中轴套上;所述的上斜梁穿过框架、并通过连接头与前管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车架的立管是一种压簧结构立管,所述的压簧结构立管包括套管、鞍管,鞍管向下伸入套管内,且位于套管内的鞍管上设有弹簧,弹簧的下部连接设有固定在套管上并活动套设在鞍管上的弹簧垫圈,上部连接设有活动套设在鞍管上的压簧圈,且位于压簧圈上方的鞍管上固定设有压杆,套管的顶部设有开孔套管盖,所述的套管和鞍管下部均设有开槽,所述的上斜梁的中后部为弧状梁,弧状梁的尾部为带长槽的斜梁板,所述的斜梁板插入套管和鞍管所设的开槽中并伸出其外,且通过所设的连接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前管与上斜梁所成锐角为30°-60°。这样,更有利于将重力转化为动力。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前管与连接板所成锐角为10°-60°。这样,更有利于将重力转化为动力。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前车轮与后车轮的直径比为1∶1-1.5。这样,更有利于将重力转化为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结构更为合理的重力推进器,在车子行驶时,可以使骑车人和车上物体的重心前移到重力推进器上,重力推进器上的滚动轴承压动前管,这样就可以推动车叉,克服行驶系统前进的阻力,驱动车轮加速前进。由于弹簧的反弹与颠簸,又将物体升高时增加的势能,落下时转化为行驶系统的动能,将重力转化为动力,反复不断地驱动车轮加速前进,从而进一步起到了省力、增速的良好效果。本实用新型比普通车省力、增速效果达30-40%左右,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适用于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等。


图1为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重力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立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以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1、前后车轮(2,3),在车架1的前管5上设有重力推进器4,所述的重力推进器4包括框架6、滚动轴承14、轴13、连接板12、挡杆11和弹簧结构;所述的框架6为前后封闭、上下开口的中空框架,前管5从框架6中穿过;所述的滚动轴承14设在框架6内后部,并通过轴11与框架6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12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管5和滚动轴承14上;所述的挡杆11设在连接板12下方并固定在框架6上;所述的弹簧结构设在框架6内前部,它由弹簧套8、弹簧7和弹簧杆9构成,所述的弹簧套8前端固定在框架6内前侧上,所述的弹簧7前部伸入弹簧套8中,后部套在弹簧杆9上,所述的弹簧杆9前部伸入弹簧套8中,后端部通过所设的与前管5外表面相吻合的、具有圆弧形表面的滑片10抵在前管5上。
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框架6的后部与车架1的上下斜梁(15,16)的前端部固定。前管5与连接板12所成锐角为30°。前车轮3与后车轮2的直径比为1∶1.25。
实施例3。参照图2、图3。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框架6的后部与下斜梁16的前端部固定,下斜梁16的后端部通过连接头18活动连接在车架1的中轴套19上;所述的上斜梁15穿过框架6、并通过连接头18与前管5活动连接。前管5与上斜梁15所成锐角为60°。前管5与连接板12所成锐角为60°。前车轮3与后车轮2的直径比为1∶1.5。
实施例4。参照图4、图5。在实施例3中,车架1的立管17是一种压簧结构立管,所述的压簧结构立管包括套管23、鞍管26,鞍管26向下伸入套管23内,且位于套管23内的鞍管26上设有弹簧24,弹簧24的下部连接设有固定在套管23上并活动套设在鞍管26上的弹簧垫圈25,上部连接设有活动套设在鞍管26上的压簧圈22,且位于压簧圈22上方的鞍管26上固定设有压杆21,套管23的顶部设有开孔套管盖20,所述的套管23和鞍管26下部均设有开槽29,所述的上斜梁15的中后部为弧状梁,弧状梁的尾部为带长槽30的斜梁板27,所述的斜梁板27插入套管23和鞍管26所设的开槽29中并伸出其外,且通过所设的连接轴28连接。前管5与上斜梁15所成锐角为30°,前管5与连接板12所成锐角为10°。前车轮3与后车轮2的直径比为1∶1。
权利要求1.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1)、前后车轮(2,3),其特征在于,在车架(1)的前管(5)上设有重力推进器(4),所述的重力推进器(4)包括框架(6)、滚动轴承(14)、轴(13)、连接板(12)、挡杆(11)和弹簧结构;所述的框架(6)为前后封闭、上下开口的中空框架,前管(5)从框架(6)中穿过;所述的滚动轴承(14)设在框架(6)内后部,并通过轴(11)与框架(6)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12)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管(5)和滚动轴承(14)上;所述的挡杆(11)设在连接板(12)下方并固定在框架(6)上;所述的弹簧结构设在框架(6)内前部,它由弹簧套(8)、弹簧(7)和弹簧杆(9)构成,所述的弹簧套(8)前端固定在框架(6)内前侧上,所述的弹簧(7)前部伸入弹簧套(8)中,后部套在弹簧杆(9)上,所述的弹簧杆(9)前部伸入弹簧套(8)中,后端部通过所设的与前管(5)外表面相吻合的、具有圆弧形表面的滑片(10)抵在前管(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6)的后部与车架(1)的上下斜梁(15,16)的前端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6)的后部与下斜梁(16)的前端部固定,下斜梁(16)的后端部通过连接头(18)活动连接在车架(1)的中轴套(19)上;所述的上斜梁(15)穿过框架(6)、并通过连接头(18)与前管(5)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车架(1)的立管(17)是一种压簧结构立管,所述的压簧结构立管包括套管(23)、鞍管(26),鞍管(26)向下伸入套管(23)内,且位于套管(23)内的鞍管(26)上设有弹簧(24),弹簧(24)的下部连接设有固定在套管(23)上并活动套设在鞍管(26)上的弹簧垫圈(25),上部连接设有活动套设在鞍管(26)上的压簧圈(22),且位于压簧圈(22)上方的鞍管(26)上固定设有压杆(21),套管(23)的顶部设有开孔套管盖(20),所述的套管(23)和鞍管(26)下部均设有开槽(29),所述的上斜梁(15)的中后部为弧状梁,弧状梁的尾部为带长槽(30)的斜梁板(27),所述的斜梁板(27)插入套管(23)和鞍管(26)所设的开槽(29)中并伸出其外,且通过所设的连接轴(2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前管(5)与上斜梁(15)所成锐角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前管(5)与连接板(12)所成锐角为1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轮(3)与后车轮(2)的直径比为1∶1-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前后车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的前管上设有重力推进器,所述的重力推进器包括框架、滚动轴承、轴、连接板、挡杆和弹簧结构。本实用新型比普通车省力、增速效果达30-40%左右,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适用于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等。
文档编号B62M1/00GK2871354SQ200620068560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1日
发明者张洪铮 申请人:张洪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