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6452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避震功效的自行车车架构造,尤指一种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能够降低避震器在作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角度变化,藉以使避震过程平稳顺畅且避免对避震器产生破坏。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车架,请参见图5和6所示,其避震器90A和90B的一端枢设固定在前车架91的枢结架92上,另一端枢设固定在活动的连结架93上,并且该连结架93与后车架94相连结;因此,当自行车的后轮受震动而悬吊系统作用时,后车架94通过连结架93的移动而压缩避震器90A和90B,达到让后车架94具有避震功能。
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式车架虽然已能够提供避震功能,不过由于在后车架94压缩避震器90A和90B的过程中,由于避震器90A和90B的一端枢设固定于前车架91,因而导致避震器90A和90B在压缩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角度变化;例如图5所示的单连杆式车架构造,其避震器90A在整个压缩的过程中,会产生约5.67度的角度变化;例如图6所示的多连杆式车架构造,其避震器90B在整个压缩的过程中,会产生约9.94度的角度变化。此等避震器90A和90B在作动过程的角度变化现象,会使避震器90A和90B产生摩擦阻力,这不仅会影响整个悬吊系统避震过程的平稳性及顺畅度,并且会对避震器90A和90B造成伤害而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自行车避震式车架有关于前述避震器会因为作动过程的角度变化,产生摩擦阻力及容易对避震器造成伤害等缺弊及限制,创作人开发设计出一种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避震器在作动过程所产生角度变化的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藉以达到让自行车避震式车架的避震行程平稳顺畅,并且能够对避震器的伤害降到最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技术方案包括前车架,该前车架设有上管、连结于上管后端的座管,以及横向固设于座管底端的五通管;其中,在座管的中段部位枢设连结有上连杆装置,该上连杆装置设有朝后伸设的后臂杆及朝前伸设的前臂杆,该前臂杆的长度短于该后臂杆的长度;在五通管前侧上方部位枢设连结有下连杆装置,该下连杆装置设有通过五通管的上方而朝后伸设的后臂杆及朝上伸设的连臂杆;后车架,该后车架设有后上叉、后下叉,以及固设于后上叉与后下叉后端而形成连结的后钩爪;其中,后上叉的前端枢结于上连杆装置所设后臂杆的端部,后下叉的前端枢结于下连杆装置所设后臂杆的端部,并且该枢结点位于五通管的后侧下方;以及枢结于上连杆装置所设前臂杆与下连杆装置所设连臂杆之间且呈直立型态的避震器,并且该避震器与上连杆装置的枢结点的水平高度低于上连杆装置所设后臂杆与后上叉前端的枢结点。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座管中段部位的前侧管面凸设形成有供上连杆装置枢设连结的上枢座,并且在五通管的前侧上方一体凸出设有供下连杆装置枢设连结的下枢座。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上连杆装置设有二分别枢设结合于上枢座两侧的上连杆件,于各上连杆件形成朝后上方伸出且连结于后上叉连结端的后臂杆,以及朝前上方伸出的前臂杆。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下连杆装置设有二分别枢设结合于下枢座两侧的下连杆件,于各下连杆件形成朝后下方伸出且连结于后下叉连结端的后臂杆,以及朝上方伸出的连臂杆;再者,下连杆装置的两后臂杆的端部以连接柱相连结而形成一体构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由于避震器的两端分别枢接连结上、下连杆件而不是直接枢结于前、后车架,因此在前、后车架之间的悬吊系统作动时,由于上连杆件的前臂杆及下连杆装置的连臂杆均会朝前产生移动,并带动受压缩的避震器的两端同步朝前位移,有效地将避震器变化的角度降低到2度以内的极低值,不仅能够确保前、后车架避震行程的平稳性及顺畅性,并且可以避免对避震器造成伤害,有效解决现有避震式车架会因为避震器的角度变化而产生摩擦阻力及对避震器造成伤害等问题,深具实用效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结构配置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现有单连杆式车架的结构配置示意图;图6是现有多连杆式车架的结构配置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前车架11上管 12前管13座管 132上枢座134枢孔136管柱 14五通管 142下枢座144枢孔 15下管 20后车架21后上叉212连结端214枢孔216轴件 22后下叉 222连结端224枢孔 226轴件 23后钩爪24支撑杆30下连杆装置 31下连杆件311枢孔 312后臂杆313连臂杆314、315枢孔 32轴杆 40上连杆装置41上连杆件 411枢孔 412后臂杆413前臂杆 414、415枢孔 42轴杆50避震器51、52枢结端 512、522轴件90避震器91前车架 92枢结架93连结架94后车架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现进一步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前车架10、后车架20、分别枢接连结于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之间的下连杆装置30与上连杆装置40,以及设于上连杆装置40和下连杆装置30之间的避震器50。其中如图1、2和3所示,该前车架10由接近水平型态的上管11、连结于上管11前端以供自行车前叉结合的前管12、连结于上管11后端以供自行车座垫结合的座管13、横向固设于座管13底端的五通管14以及连结前管12与五通管14之间的下管15;前述的座管13于中段部位的前侧管面凸设形成有可供上连杆装置40枢设连结的上枢座132,于该上枢座132横向贯设有枢孔134,并于上枢座132的两侧凸设有与枢孔134同轴设置的管柱136;于前述的五通管14前侧上方一体凸出设有可供下连杆装置30枢设连结的下枢座142,于该下枢座142横向贯设有枢孔144;如图1、2和3所示,该后车架20由后上叉21、后下叉22、固设连结于后上叉21与后下叉22后端的后钩爪23,以及固设连结于后上叉21前段与后下叉22前端之间的支撑杆24等构件组成;其中,后上叉21的前端两侧分别形成位于座管13两侧偏后方位置的连结端212,于两连结端212相对应地各形成供上连杆装置40枢设连结的枢孔214;后下叉22的前端伸设到五通管14的后侧下方而形成连结端222,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形成二分别位于五通管14后下方两侧的连结端222,并于两连结端222相对应地各形成供下连杆装置30枢设连结的枢孔224;如图1、2和3所示,该下连杆装置30设有二分别枢设结合于下枢座142两侧的下连杆件31,各下连杆件31设有枢孔311、朝后下方伸出的后臂杆312及朝上方伸出的连臂杆313;其中,两下连杆件31所设的枢孔311对应于下枢座142的枢孔144,并以轴杆32对正穿设结合于相对应的枢孔311、144,将两下连杆件31枢设结合于下枢座142的两侧;前述下连杆件31的后臂杆312通过五通管14的上方而朝后下方伸设到后下叉22的连结端222,并于端部设有对应于后下叉22所设枢孔224的枢孔314,再以轴件226对正穿设结合于相对应的枢孔314、224,让下连杆件31以后臂杆312与后下叉22的连结端222形成枢设连结,并且该枢设连结点位于五通管14的后侧下方,于该后臂杆312,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让两后臂杆312的端部以连接柱相连结,让下连杆装置30形成一体构造;前述下连杆件31的连臂杆313朝上方伸出,并于端部贯设形成可供避震器50枢接连结的枢孔315,该枢孔315与下枢座142所设枢孔144的轴心点距离,小于下枢座142所设枢孔144与五通管14的轴心点距离;如图1、2和3所示,该上连杆装置40设有二分别枢设结合于上枢座132两侧的上连杆件41,各上连杆件41设有枢孔411、朝后上方伸出的后臂杆412及朝前上方伸出的前臂杆413;其中,两上连杆件41所设的枢孔411对应于上枢座132两侧的管柱136,并于两上连杆件41以枢孔411套设于相对应的管柱136后,再以轴杆42对正穿设结合于枢孔134,将两上连杆件41枢设结合于上枢座132的两侧;前述上连杆件41的后臂杆412朝后上方伸设到后上叉21的连结端212,并设有对应于后上叉21所设枢孔214的枢孔414,再以二轴件216分别对正穿设结合于两侧相对应的枢孔414、214,让上连杆件41以后臂杆412与后上叉21的连结端212形成枢设连结;前述上连杆件41的前臂杆413朝前上方伸出,并于端部贯设形成可供避震器50枢接连结的枢孔415,该前臂杆413的长度短于该后臂杆412的长度,并且其所设枢孔415的水平高度低于该后臂杆412所设枢孔414的水平高度;如图1、2和3所示,该避震器50于两端分别设有具有穿孔的枢结端51和52,并分别利用轴件512和522,让避震器50的两枢结端51和52分别枢设连结于下连杆件31的两连臂杆313之间及上连杆件41的两前臂杆413之间,让避震器50枢设连结于上连杆装置40和下连杆装置30之间,并且保持与水平方向约为垂直的直立型态,提供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之间的避震悬吊系统进行避震及复位的弹力;因此,利用前述的各组成构件,构成如图1和3所示的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
请参看图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由于巧妙地将避震器50枢设连结于均为呈活动状态的上连杆装置40和下连杆装置30之间,当后车架20受震动而产生上抬位移时,上连杆装置40、下连杆装置30的上连杆件41、下连杆件31会同步产生转摆,让上连杆件41以前臂杆413压缩避震器50的同时,上连杆件41的前臂杆413与下连杆件31的连臂杆313会带动受压缩的避震器50的两端同步朝前位移,让避震器50保持约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直立型态朝前平移,有效地将避震器50变化的角度降低到2度以内的极低值,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可以将避震器50变化的角度保持在0.94度以内;因此,由于避震器50在压缩及复位的动作过程几乎没有产生具体的角度变化,不仅能够有效地确保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之间悬吊避震系统的平稳性及顺畅性,并且可以将对避震器50的伤害降到最低,大幅提升避震器50的耐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包括前车架,该前车架设有上管、连结于上管后端的座管,以及横向固设于座管底端的五通管;后车架,该后车架设有后上叉、后下叉,以及固设于后上叉与后下叉后端而形成连结的后钩爪;其特征在于在座管的中段位置枢设连结上连杆装置,该上连杆装置设有朝后伸设的后臂杆及朝前伸设的前臂杆,该前臂杆的长度短于该后臂杆的长度,并且该后臂杆的端部枢结于后上叉的前端;在五通管前侧上方位置枢设连结下连杆装置,该下连杆装置设有通过五通管的上方而朝后伸设的后臂杆及朝上伸设的连臂杆,该后臂杆的端部枢结于后下叉的前端,并且该枢结点位于五通管的后侧下方;以及在上连杆装置的前臂杆与下连杆装置的连臂杆之间枢接连结呈直立型态的避震器,且该避震器与上连杆装置的枢结点的水平高度低于上连杆装置所设后臂杆与后上叉前端的枢结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其中,所述座管于中段部位的前侧管面凸设形成有供所述上连杆装置枢设连结的上枢座;所述后上叉的前端两侧形成二分别位于座管两侧偏后方位置的连结端;所述上连杆装置设有二分别枢设结合于上枢座两侧的上连杆件,于各上连杆件形成朝后上方伸出且连结于后上叉连结端的所述后臂杆,以及朝前上方伸出的所述前臂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其中,所述上枢座横向贯设有枢孔,并于该上枢座的两侧凸设有与该枢孔同轴设置的管柱;所述两上连杆件各设有可套设于相对应管柱的枢孔,并设有轴杆对正穿设结合于该枢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其中,所述两上连杆件的后臂杆与所述后上叉的两连结端各设有可相对合的枢孔,并设有二轴件分别对正穿设结合于相对应的而形成枢设连结。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意一种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其中,在所述五通管的前侧上方一体凸出设有供所述下连杆装置枢设连结的下枢座;所述后下叉的前端形成二分别位于所述五通管后下方两侧的连结端;所述下连杆装置设有二分别枢设结合于下枢座两侧的下连杆件,于各下连杆件形成朝后下方伸出且连结于后下叉连结端的所述后臂杆,以及朝上方伸出的所述连臂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其中,所述下枢座横向贯设有枢孔;所述的两下连杆件各设有可与下枢座所设枢孔相对合的枢孔,并设有轴杆对正穿设结合于两下连杆件与下枢座相对合的枢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其中,所述下连杆装置的两后臂杆的端部以连接柱相连结而形成一体构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其中,在所述后上叉的前段与所述后下叉的前端之间,连结设有支撑杆。
9.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意一种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其中,在所述后上叉的前段与所述后下叉的前端之间,连结设有支撑杆。
专利摘要一种具浮动式避震装置的自行车车架,主要包含前车架、后车架、二分别连结于前、后车架之间的上、下连杆装置,以及设于上、下连杆装置之间的避震器,让避震器形成可以随上、下连杆装置同步位移的浮动型态;如此,当车架的悬吊系统作动时,由于受压缩的避震器的两端会随着上、下连杆装置同步位移,有效地将避震器变化的角度降低到2度以内的极低值,能够保持避震行程平稳顺畅,以及避免对避震器造成伤害。
文档编号B62K25/04GK2880642SQ20062001807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翁明钳 申请人:太宇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