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后拨链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6036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后拨链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拨链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用后拨链器,该后拨链器用于将链条引导至沿轮毂轴方向并列配置在自行车车架后部的多个链轮中的任一个上。
背景技术
在自行车、尤其是体育运动类型的公路赛车或山地车上,安装有构成外部变速装置的后拨链器。后拨链器包括可以安装在车架后部的本体部件(固定部件的一种)、一端安装在本体部件上的连杆机构、安装在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且相对上述本体部件可以移动的可动部件、可以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可动部件上的链条导引件、以及对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施力部件例如是螺旋弹簧,安装在连杆机构的内部。众所周知,在施力部件中,有将可动部件向远离车架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1)、和将可动部件向靠近车架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2)。
与后拨链器引导的链条啮合的链轮组在轮毂轴的轴向上并列配置成随着向远离车架的轴方向外方排列轮径变小。因此,在前一种后拨链器中,如果释放变速缆索的内部缆索,可动部件根据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远离车架的方向移动,并且,链条被阶段性地引导至小轮径侧的链轮上,从而进行调高速档。相反,如果通过内部缆索拉伸后拨链器的连杆机构,可动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靠近车架的方向移动,并且,链条被阶段性地引导至大轮径侧的链轮上,从而进行调低速档。将这种形式的后拨链器称为高速标准型后拨链器。在高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中,将链条配置在最小轮径的最高速度的链轮上时的状态为内部缆索处于最不紧张状态的初始位置。
在后一种后拨链器中,与高速标准型正相反,如果释放变速缆索的内部缆索,可动部件根据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靠近车架的方向移动,并且,链条被阶段性地引导至大轮径侧的链轮上,从而进行调低速档。另一方面,如果通过内部缆索拉伸后拨链器的连杆机构,可动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远离车架的方向移动,并且链条被阶段性地引导至小轮径侧的链轮上,从而进行调高速档。将这种形式的后拨链器称为低速标准型链轮。在低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中,将链条配置在最大轮径的低速的链轮上时的状态为内部缆索处于最不紧张状态的初始位置。
日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3283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8878号公报高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由于需要用内部缆索拉伸而减速,所以,在减速时需要使用比低速标准型大的操作力。而且,在使用两根控制杆的变速控制杆进行操作时,在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上,调高速档或调低速档要使用相反的手指。具体地说,对于前拨链器,用拇指进行调高速档,用食指进行调低速档;而对于后拨链器,则正相反,用拇指进行调低速档,用食指进行调高速档。因此,对于骑车新手来说,难以记住变速的操作。但是,在调低速档时,因为拉伸内部缆索而进行变速,所以,可以“过量移动”(即在比所要求的链轮的轮径稍大的链轮侧上引导链条)而将链条引导到所要求的链轮上。基于这种理由,至今仍然较多地使用高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
另一方面,低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因为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调低速档,所以,调低速档的操作力要小,并且调低速档动作变快。但是,由于变速控制杆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的变速控制杆的高速标准型正相反,所以对于熟练的骑车手来说,也必须重新熟习变速操作。而且,在最近的后拨链器上为辅助调低速档设置有特殊的凹入部分,但是,如果这个特殊的形状随着长期使用而磨损、或者由于在泥路上骑行而在该特殊形状上积着泥土时,在低速标准型时,由于只依靠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调低速档,所以变速动作可能无法顺畅地进行。
高速标准型或低速标准型是由骑车手来进行适当选择,而且一旦选择了一种,当要改变不同形式时,必须更换后拨链器。而且,不能根据泥道上的骑行或柏油路上的骑行等不同用途而更换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不必更换后拨链器就可在高速标准型和低速标准型之间进行变更。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是一种用于将链条引导至在自行车车架后部并列配置于轮毂轴方向上的多个链轮中的任一个上的拨链器,包括固定部件、连杆机构、可动部件、链条导引件、施力部件以及施力部件卡合部。固定部件是可以安装在车架后部的部件。连杆机构是可旋转地连接于固定部件的机构。可动部件是连接于连杆机构并可以通过连杆机构的旋转在靠近、远离车架的方向上移动的部件。连杆导引件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可动部件。施力部件是对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的部件。施力部件卡合部在施力部件使可动部件向远离车架的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状态、或施力部件使可动部件向靠近车架的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状态中的任一种下可选择性卡合施力部件。
在该后拨链器中,如果将施力部件卡合于施力部件卡合部而成第一施力状态时,可动部件在远离车架的方向上被施力,后拨链器变为高速标准型状态;相反,如果将施力部件卡合成第二施力状态时,可动部件在靠近车架的方向上被施力,后拨链器变为低速标准型状态。在这里,因为设置由可以在第一施力状态和第二施力状态的两个状态之间转换的施力部件卡合部,所以,只需将施力部件卡合在施力部件卡合部上而成任一施力状态,就可以不更换拨链器而在高速标准型和低速标准型之间进行变换。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拨链器中,连杆机构包括内连杆部件,在两端可自由旋转地连接固定部件和可动部件;以及外连杆部件,在内连杆部件的外侧,在两端可自由旋转地连接固定部件和可动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内外连杆部件连接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所以,拨链器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通过调整连杆的旋转角度,使可动部件向靠近或远离车架,同时还可以使其沿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拨链器中,施力部件配置在连杆机构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施力部件设置在连杆机构的外部,所以施力部件在连杆机构的外部露出。因此,很容易改变施力部件的卡合位置。
根据发明第四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拨链器中,施力部件配置在连杆机构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施力部件设置在连杆机构的内部,所以施力部件不暴露在外部。因此,虽然改变施力位置会变得麻烦,但因为施力部件不暴露在外部,从而提高了美观性,并且,施力部件不会被外部的东西挂住或在施力部件上附着泥土。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二至第四方面的任一项所述拨链器中,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固定部件上,可以卡合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设置在可动部件上,并可以在第一位置以及比第一位置远离车架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第二端。如果将施力部件卡合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一位置之间,则为第一施力状态;如果将施力部件卡合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则为第二施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一端卡合于配置在固定部件上的一个第一卡合部的施力部件的第二端卡合于设置在可动部件上的第二卡合部的任一位置上,只需更换卡合部件的第二端,就可在两个施力状态上切换,可以简单地切换为第一施力状态以及第二施力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二至第四方面的任一项所述拨链器中,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可动部件上,可以卡合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设置在固定部件上,并可以在第二位置以及比第二位置远离车架的第一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第二端。如果将施力部件卡合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二位置之间,则为第二施力状态;如果将施力部件卡合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一位置之间,则为第一施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一端卡合于配置在可动部件上的一个第一卡合部的施力部件的第二端卡合于设置在固定部件上的第二卡合部的任一位置上,只要更换卡合部件的第二端,就可在两个施力状态上切换,可以简单地切换成第一施力状态和第二施力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拨链器中,第二卡合部包括基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自由转动地设置的转动部件,转动部件既可以卡合第二端,又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施力部件卡合于转动部件的状态、或者摘下施力部件的状态下,只要使转动部件转动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上,就可以简单地切换成第一施力状态和第二施力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拨链器中,第二卡合部还包括为将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而设置在可动部件上的档块部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档块部件可以方便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两个位置上定位。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五至第八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拨链器中,第一卡合部配置在两个连杆部件的连接位置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卡合部配置在两个连杆部件的连接位置之间,所以使两个施力状态下的作用力均等。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二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拨链器中,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固定部件上,可以在第三位置以及比第三位置远离车架的第四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设置在可动部件上,并可以在第一位置以及比第一位置远离车架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第二端。如果在第四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卡合施力部件,则为第一施力状态;如果在第三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卡合施力部件,则为第二施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同时更换施力部件的两端,就可使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为一定值,而不论在何种状态。并且,当将施力部件配置在连杆机构的内部时,可以将连接于固定部件和可动部件上的连接销作为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而使用两连杆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所述的拨链器中,第三位置配置在内连杆部件的固定部件侧的连接位置上,第四位置配置在外连杆部件的固定部件侧的连接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连接两连杆部件的连接销的中间部或者端部作为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使用。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或第十一方面所述的拨链器中,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将其基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或者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部件,转动部件既可以卡合第一端或者第二端,又可以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或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施力部件卡合在转动部件上的状态或者摘下施力部件的状态下,只要使转动部件转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或者转动到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上,就可以简单地切换成第一施力状态和第二施力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所述的拨链器中,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档块部件,为了将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定位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或者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将该档块部件设置在固定部件或者可动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档块部件可以方便地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定位。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二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拨链器中,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固定部件上,可以卡合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在设置在内连杆部件上的第一位置以及设置在外连杆部件上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可以卡合第二端。如果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一位置上卡合施力部件,则为第一施力状态;如果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二位置上卡合施力部件,则为第二施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一端卡合于配置在固定部件上的一个第一卡合部的施力部件的第二端卡合在设置于内连杆部件上的第二卡合部的第二位置以及设置在外连杆部件上的第二位置的任一位置上,只要更换卡合部件的第二端,就可在两个施力状态中进行切换,可以简单地切换成第一施力状态和第二施力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二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拨链器中,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可动部件上,可以卡合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可以在设置在内连杆部件上的第一位置和设置在外连杆部件上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第二端。如果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一位置上卡合施力部件,则为第二施力状态;如果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第二位置上卡合施力部件,则为第一施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一端卡合于配置在可动部件上的一个第一卡合部的施力部件的第二端卡合于设置在内连杆部件的第二卡合部的第二位置及设置在外连杆部件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只需更换卡合部件的第二端,就可在两个施力状态中切换,在简单地切换成第一施力状态和第二施力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拨链器中,还包括设置在连杆机构上、卡合变速用内缆索的内卡合部。内卡合部包括在第一施力状态时使用的第一内卡合位置和第二施力状态时使用的第二内卡合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施力状态,内卡合部包括两个内卡合位置,所以,可在适于高速标准型和低速标准型的各自位置上,卡合内缆索。
根据本发明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方面所述的拨链器中,内卡合部可以装卸自由地安装在连杆机构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内卡合部可以自由地装卸,所以可将一个内卡合部安装在与施力状态对应的两个卡合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本发明第十七方面所述的拨链器中,内卡合部在第一施力状态时安装在外连杆部件上,在第二施力状态时安装在内连杆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更换根据施力状态安装内卡合部的连杆部件,可以将内缆索卡合在合适的位置上,而不论何种施力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拨链器中,还包括设置在固定部件上、用于卡合在内部容纳有内缆索的变速用外套管的外卡合部。外卡合部包括在第一施力状态时使用的第一外卡合位置以及第二施力状态时使用的第二外卡合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根据施力状态变换内缆索的卡合位置,也可与此对应地变换外套管的卡合位置,所以可以控制从外卡合位置到内卡合位置的内缆索弯曲,使内缆索的移动顺利。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九方面所述的拨链器,外卡合部可以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固定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外卡合部可以自由地装卸,所以可将一个外卡合部安装在与施力状态对应的两个卡合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在根据本发明第二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拨链器中,内连杆部件和外连杆部件分别包括用于与固定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销和用于与可动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销,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的任一个由可装卸的防脱部件可以拆卸地安装在内连杆部件以及外连杆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的任一个可以自由地装卸,所以,容易进行尤其是将施力部件配置在连杆机构的内部时的施力部件的更换作业。


图1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后拨链器的侧视图;图3是其后视图;图4是从内侧观察的第一施力状态的连杆机构附近的侧视图;图5是从外侧观察的连杆机构附近的侧视图;图6是从上侧观察的连杆机构附近的平面局部剖视图;图7是从内侧观察的第二施力状态的连杆机构附近的侧视图;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相当于图5的图;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相当于图6的图;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1是第三实施例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3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4的图;以及图14是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图3中的局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图1中,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101是一种被称为山地车的、可以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驶的自行车,包括具有前叉98的菱形车架102;固定在前叉98上的车把部104;由链条95、安装有脚踏板PD的曲柄96及前后拨链器97f、97r以及前后链轮组99f、99r等构成的驱动部105;安装在前叉98以及车架102后部的前轮106f和后轮106r;前后刹车装置107f、107r;以及对前后拨链器97f、97r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操作部110f、110r。
车把部104由车把杆111和插入固定在车把杆111上端的车把112构成。车把杆111插入固定在前叉98的上部。车把112为赛车型车把,包括一对左右刹车握把113f、113r。在该刹车握把113f、113r上设置有变速操作部110f、110r。变速操作部110f、110r通过拉线型(Bowden型)的变速缆索115f、115r连接于前后拨链器97f、97r。
如上所述,驱动部105包括链条95、进行链条95更换的前后拨链器97f、97r以及前后链轮组99f、99r。前拨链器97f设置在车架102的车座管102a上,通过变速操作部110f在两个档位上定位并引导链条95。后拨链器97r设置在车架102后部的后爪部102b上,通过变速操作部110r在十个变速位置上定位并引导链条95。
前链轮组99f包括沿曲柄的轴方向并列配置的齿数互不相同的例如三个链轮F1、F2、F3。如图2所示,后链轮组99r包括沿后轮的轮毂轴106a的轴方向并列配置的齿数不同的例如九个链轮R1~R9。在这里,在前链轮组99f中,从位于轴方向最内侧的内链轮F1开始,齿数依次增多,位于轴方向最外侧的外链轮F3的齿数最多。而且,在后链轮组99r中,从位于轴方向最内侧的内链轮R1开始,齿数依次减少,位于轴向最外侧的外链轮R9的齿数最少。前后拨链器97f、97r使链条95移动到多个链轮F1~F3、R1~R9中的任一个上,从而进行变速动作。如图1所示,该变速动作由利用刹车手柄113f、113r的变速操作部110f、110r而进行。
后拨链器的结构如图2~图6所示,后拨链器97r安装在自行车车架后部所设置的后爪部102b上,用于将链条95引导、架设在后链轮组99r的多个链轮R1~R9中的任一个上。后拨链器97r包括本体部件(固定部件的一个例子)10,可拧入安装在后爪部102b上;连杆机构11,以可旋转的状态连接于本体部件10;可动部件12,连接在连杆机构11上,通过连杆机构11的旋转从而可以向靠近或远离车架102的方向移动;连杆导引件13,可转动地安装在可动部件12上;弹簧部件(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14(图4),对可动部件12施力;弹簧卡合部(施力部件卡合部的一例)15(图4),在与高速标准型对应的第一施力状态或与低速标准型对应的第二施力状态下选择性地卡合弹簧部件14。而且,后拨链器97r还包括用于卡合变速缆索115r的内缆索115a的内卡合部18和用于卡合外套管115b的外卡合部19。
本体部件10具有可以拧进车架102的后爪部102b的筒状轴套部10a和从轴套部10a在径向延伸的臂部10b。在臂部10b的顶端和中部形成有用于安装连杆机构11的一对连杆支撑部10c、10d。连杆支撑部10c配置在比连杆支撑部10d远离车架102的位置上。而且,在臂部10b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卡合变速缆索115r的外套管115b的外卡合部19。
连杆机构11是一种在本体部件10上将可动部件12连接成使可动部件12能相对本体部件10进行平行移动的四点连杆机构。连杆机构11包括在本体部件10下端通过连杆支撑部10c、连杆支撑部10d将其安装成一端可自由旋转的外连杆部件16;以及配置在比外连杆部件16靠近车架102的位置上的内连杆部件17。两个连杆部件16、17的另一端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后述可动部件12的连杆支撑部12a、连杆支撑部12b上。两个连杆部件16、17分别由连接销16a、连接销16b和连接销17a、连接销17b自由旋转地连接在本体部件10和可动部件12上。而且,因为连接销16a、连接销16b连接外连杆部件16,所以分别配置在比连接栓17a、连接栓17b远离车架102的方向上。连接销16a、连接销16b和连接销17a、连接销17b分别铆接固定在外连杆部件16和内连杆部件17上。在外连杆部件16和内连杆部件17的外侧面16c、外侧面17c上,形成有用于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内卡合部18的卡合部安装部21a、卡合部安装部21b。卡合部安装部21a、卡合部安装部21b具有贯穿外连杆部件16的远离车架102的外侧面16c和接近车架102的内侧面16d的贯通孔21c、以及贯穿内连杆部17的外侧面17c和内侧面17d的贯通孔21d。
可动部件12将链条导引件13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到与后轮106r的轮毂轴106a基本上平行的轴系上。可动部件12包括自由旋转地安装有连杆机构11的连杆部件16、连杆部件17的连杆支撑部12a、连杆支撑部12b。并且,包括自由转动地安装有链条导引件13的导引安装部12c。在导引安装部12c的内部安装有受扭螺旋弹簧(图中未示),从外部看,通过受扭螺旋弹簧,对链条导引件13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施力。因此,在链条95上作用有张力,链条95很难从链轮R1~R9上脱落。
链条导引件13是一种为了将链条95架设在任一个链轮R1~R9上而使链条95移动的部件。链条导引件13包括外侧板部件40,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可动部件12上;内侧板部件41,与外侧板40相对配置;导引滑轮42,在两个板部件40、41的一端侧,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两板部件40、41之间,且可与链条相啮合;以及张紧轮43,可与链条95啮合,且在两板部件40、41的另一端侧,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两板部件40、41之间。
如图4所示,弹簧部件14配置在连杆机构11的外部。而且,在图4中,在连杆机构11的接近车架102的内侧(上侧),将弹簧部件14配置在外部。但是,也可以在远离车架102的外侧(下侧),将连杆机构11配置在外部。弹簧部件14是包括第一端14a、第二端14b和配置在两端14a、14b之间的线圈部14c的螺旋弹簧,例如是自由长度处于紧密状态的拉伸弹簧。在第一端14a和第二端14b上,形成有用于卡合于弹簧卡合部15的弯曲挂钩部14d。弹簧部件14根据拉向弹簧卡合部15的卡合状态,可在对应高速标准型的第一施力状态和对应低速标准型的第二施力状态之间选择性地更换施力状态。
如上所述,弹簧卡合部15可在对应高速标准型的第一施力状态和对应低速标准型的第二施力状态的任一状态下选择性地卡合弹簧部件14。弹簧卡合部15包括设置在本体部件10上并可以卡合第一端14a的第一卡合部22、以及设置在可动部件12上并可以卡合第二端14b的第二卡合部23。
第一卡合部22包括例如在本体部件10的接近车架102而配置的链条支撑部10d上竖直设置的卡合栓24。卡合栓24是包括环状弹簧卡槽24a的轴部件,并且通过例如铆接固定或粘结等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在连杆支撑部10d上。
第二卡合部23在可动部件12的从第二连杆支撑部12b靠近车架102的方向(上方)上突起。第二卡合部23可在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23a以及在比第一位置23a远离车架102的第二位置23b的任一位置上卡合第二端14b。当弹簧部件14被卡合在第一卡合部22和第二卡合部23的第一位置23a时,则为第一施力状态;当弹簧部件14被卡合在第一卡合部22和第二卡合部23的第二位置23b时,则为第二施力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一施力状态下,弹簧部件14在可动部件12远离车架102的方向上对可动部件12施力,并可实现高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在高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中,如上所述,链条95配置在最小轮径的链轮R9上的状态为初始位置。而且,在第二施力状态下,弹簧部件14在可动部件12靠近车架102的方向上对可动部件12施力,并可实现低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在低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中,如上所述,链条95配置在最大轮径的链轮R1上的状态为初始位置。第二卡合部23将在与车架102靠近或远离的方向上隔开配置的连接销16b、连接销17b从连接部分向靠近车架102的方向(上方)延长,并在其顶端部形成有环状的弹簧卡槽17e、弹簧卡槽16e,从而构成第一位置23a以及第二位置23b。但是,也可以是,在第二连杆支撑部12b上,将两个卡合部件在靠近远离车架102的方向上隔开设置,并通过这两个卡合部件构成第一位置23a和第二位置23b。
第一施力状态时(高速标准型时),内卡合部18安装在外连杆部件16的外侧面16c上;第二施力状态时(低速标准型时),安装在内连杆17的外侧面17c上。如图6所示,内卡合部18包括卡合内缆索115a的缆索卡合部18a、以及将缆索卡合部18a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外连杆部件16和内连杆部件17中的一个上的卡合部本体18b。缆索卡合部18a包括由内六角螺栓构成的内部固定螺拴18c、以及配置在内部固定螺栓18c和卡合部本体18b之间的缆索压板18d。通过在缆索压板18d和卡合部本体18b之间夹持内部缆索115a的顶端部并拧紧内部固定螺栓18c,从而将内缆索115a固定在内卡合部18上。
卡合部本体18b包括安装在卡合部安装部21a、卡合部安装部21b中的任一个上的椭圆形的板状基部18e;从基部18e突出的内固定部18f;以及固定在基部18e的两端部的一对安装轴18g、18g。板状基部18e配置在卡合部安装部21a、卡合部安装部21b中的任一个上。内固定部18f朝着安装的连杆部件和相反侧的连杆部件延伸。在其延伸顶端拧入有内部固定螺栓18c。一对安装轴18g、18g在基部18e的两端通过例如铆接固定方式固定,并具有可横穿形成于连杆部件16、17的贯通孔21c、21d的长度。一对安装轴18g、18g的顶端形成细尖状,并且在细尖部分的根部形成有环状槽18h、18h。在这个环状槽18h、18h上安装有例如E型挡圈或C型挡圈等防脱部件51。由此,相对于连杆部16、17中任一个,防止内卡合部18脱落,而且内卡合部18可以装卸自由地固定在连杆部件16、连杆部件17上。另外,防脱部件不只限于挡圈,也可以是开口销等防止装置轴18g脱落的结构。
而且,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内卡合部18安装前的状态。如上所述,内卡合部18根据施力状态从连杆部件16、连杆部件17的任一外侧面16c、外侧面17c安装。由此,可抑制从外卡合位置到内卡合位置的内缆索115a的弯曲,并且内缆索115a的移动变得顺利。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外卡合部19设置在本体部件10的臂部10b的下面。包括可在与高速标准型对应的第一卡合位置上卡合外套管115b的第一外卡合部19a、以及可在比第一卡合位置远离车架102的与低速标准型对应的第二卡合位置上卡合外套管115b的第二外卡合部19b。第一外卡合部19a、和第二外卡合部19b分别包括可拧入装有外套管115b的外调整部件50的螺纹孔19c、螺纹孔19d、以及可让内缆索115a通过的通过孔19e、通过孔19f。通过使该外调整部件50旋转,外套管115b的缆索方向位置会改变,并可调整内缆索115a的张力,从而可以调整后拨链器97f的链条导引件的位置。
后拨链器的动作如图4所示,在这种结构的后拨链器97r中,将弹簧部件14的两端14a、14b卡合在弹簧卡合部15的第一卡合部22和第二卡合部23的第一位置23a上,弹簧部件14对可动部件12向远离车架102的方向上施力,从而作为高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而动作。因此,当通过变速操作部110r的操作拉伸变速缆索115r的内缆索115a时,在连杆机构11的作用下,链条导引件13向作为内侧的低速侧即链轮R1侧移动;当被放松时,则向作为外侧的高速侧即链轮R9侧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当将弹簧部件14的两端14a、14b卡合在第一卡合部22和第二卡合部23的第二位置23b上时,弹簧部件14对可动部件12向靠近车架的方向施力,从而作为低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而动作。因此,当通过变速操作部110r的操作拉伸变速缆索115r的内缆索115a时,在连杆机构11的作用下,链条导引件13向作为外侧的高速侧即链轮R9侧移动;当被放松时,则向作为内侧的低速侧即链轮R1侧移动。
在高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中,因为在调低速档时根据内部缆索的拉伸力而进行变速,所以操作力会变大,但是,进行加速换档后可引导链条。相反,在低速标准型中,因为在调低速档时解除内缆索115a的拉伸,并通过弹簧部件14的施力来进行,所以调低速档的操作力减轻,同时调低速档动作加快。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后拨链器97f中,只需更换弹簧部件14就可以简单地从低速标准型变换到高速标准型。
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弹簧卡合部15的第一卡合部22设置在可动部件12上,并将包括第一位置23a和第二位置23b的第二卡合部23设置在本体部件10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弹簧部件14卡合在第一卡合部22和第一位置23a上,则弹簧部件14为第一施力状态,如果卡合在第一卡合部22和第二位置23b上,则弹簧部件14为第二施力状态。
第二实施例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只设置了一个第一卡合部22,但是,如图8~图10所示,与在第二卡合部123上设置第一位置123a和第二位置123b相同,也可以在第一卡合部122上设置第三位置122a和第四位置122b。
在图8~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在连接销116a的中间部所形成的环状凹部上构成第四位置122b,并在连接销117a的中间部所形成的环状凹部上构成第三位置122a。而且,在连接销116b的中间部所形成的环状凹部上构成第二位置123b,并在连接销117b的中间部所形成的环状凹部上构成第三位置123a。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将弹簧部件14的两端14a、14b卡合在第四位置122b和第一位置123a上而形成第一施力状态,从而可以实现高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通过将弹簧部件14的两端14a、14b卡合在图10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三位置122a和第二位置123b上而形成第二施力状态,从而可以实现低速标准型的后拨链器。
在将外连杆部件116和内连杆部件117的两侧面接合在一起的平面上,形成有例如矩形的开口116e、117e。由于形成这种开口116e、117e,所以,为了改变施力状态,在改变弹簧部件14的卡合位置时,可以将手指伸入开口116e、117e中,因此变得易于更换。
而且,如图9所示,各连接销116a、连接销116b、连接销117a、连接销117b在其顶端有尖细的锥状面151,同时还在根部具有大直径的头部152。而且,在锥状面151的根部有环状槽153。在这个环状槽153中,安装有例如E型挡圈或C型挡圈等的防脱部件154。由此,防止各个连接销116a、连接销116b、连接销117a、连接销117b相对于连杆部件116、117的任一个松动,并且可以装卸自由地固定在连杆部件116、连杆部件117上。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各个连接销116a、连接销116b、连接销117a、连接销117b可以从远离车架102的外侧面116c、117c安装,但也可以从内侧面安装。
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在连杆机构111的内部、更具体地说是在外连杆部件116和内连杆部件117之间配置弹簧部件14,但也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连杆机构111的外部配置弹簧部件1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卡合部122和第二卡合部123与连接销116a、116b、117a和117b分开独立设置在本体部件10以及可动部件12上。关于本体部件10、可动部件12、链条导引件13、内卡合部18以及外卡合部19等其它部件的结构,因为与上述实施例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例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23、123的第一位置23a、123a以及第二位置23b、123b由两个部件构成,但是,如图11所示,也可以通过其顶端部设置在第一位置223a和第二位置223b的转动部件260来构成第二卡合部223。在连接销16b和连接销17b之间,将转动部件260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可动部件12的连杆支撑部12a的内侧面上。在转动部件260的顶端竖直设置卡合弹簧部件14的第二端14b的卡合销260a。转动部件260利用竖直设置在连杆支撑部12a上的一对档块261被定位于第一位置223a、第二位置223b上,并可以在第一位置223a和第二位置223b之间可以转动。而且,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位置223a、第二位置223b与连接销16a、连接销16b位置相同,但也可以在靠近远离车架102的其它位置上。在该实施例三中,当将转动部件260定位在图11中实线标示的第一位置上时,则为第一施力状态,如果在用双点划线标示的第二位置上定位时,则为第二施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将转动部件260定位在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上,就可以容易地切换施力状态。
另外,作为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也可以在可动部件12上设置固定的第一卡合部,并在本体部件10上设置作为第二卡合部的转动部件260。而且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本体部件10和可动部件12上分别设置转动部件262、转动部件260。在这种情况下,不只是第二卡合部223,第一卡合部222也由转动部件262构成。在图12中,第一卡合部222侧的转动部件262在双点划线标示的第三位置222a和用实线标示的第四位置222b上定位。与第三实施例一样,在该定位中使用了一对档块263。在这个变形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当在第一位置223a和第四位置222b上定位转动部件260、转动部件262时,则为第一施力状态;如果在第二位置223b和第三位置222a上定位转动部件260、转动部件262时,则为第二施力状态。
其它实施例(a)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山地车用的手动式后拨链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此种情况,也适用于包括连杆机构的越野车,或者是电动或液压·空压驱动的后拨链器。
(b)在上述实施例中,用轴部件构成了第一和第二卡合部,也可以采用其它任何一种可卡合弹簧部件端部的结构。例如,与连杆部件成为一体的钩状结构。
(c)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施力部件例举了螺旋弹簧。施力部件也可以采用通过替换而可改变施力方向的结构。例如,可以是缠绕在连接销外周的拧式螺旋弹簧。
(d)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卡合部19由两个卡合部19a、19b构成,但也可以与内卡合部18一样,也可以采用相对于本体部件10可以自由装卸的结构。在图14中,可以在本体部件10下面的两个位置上形成可自由装卸外卡合部119的卡合部安装部170(在图14中图中未示出外卡合部119的安装侧)。卡合部安装部170由例如楔形榫的形态构成,可以滑动安装外卡合部。在卡合部安装部170的内部,不使用的地方用例如盖部件171塞住。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外卡合部119可自由装卸,所以,可以将一个外卡合部119安装在与施力状态对应的两个卡合位置的任一位置上。
(e)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对于连杆部件16、17可以自由装卸地构成内卡合部18,根据高速标准型或者低速标准型变换安装位置。也可以在连杆部件16、连杆部件17上分别设置已固定的内卡合部。并且,也可以将内卡合部设置在可动部件上。
(f)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本体部件10和外连杆部件与内连杆部件的同一侧的连结部分,左右并列地配置两个外卡合部。也可以将两个外卡合部沿图3中的本体部件的对角线大致上下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内卡合部也和外卡合部同样上下配置。而且,外卡合部也可以不设置在两个位置上,而设置在一个位置上。而且,也可以与图11中所示的第二卡合部同样,将外卡合部设置在转动部件的顶端,并根据施力状态使其在两个位置中的任一个上转动。
符号说明1车架10 本体部件(固定部件的一个例子)11 连接机构12 可动部件13 链条导引14 弹簧部件(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14a 第一端14b 第二端14c 线圈部15 弹簧卡合部(施力部件卡合部的一个例子)16、116 外连接部件16a、16b、116a、116b 连接销17、117 内连接部件17a、167、117a、117b 连接销18 内卡合部
19 外卡合部22、122、222 第一卡合部122a、222a 第三位置122b、222b 第四位置23、123、223 第二卡合部23a、123a、223a 第一位置23b、123b、223b 第二位置115 变速缆索115a 内缆索115b 外套管260、262 转动部件261、263 档块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用后拨链器,用于将链条引导至在轮毂轴方向上并列配置在自行车车架后部的多个链轮中的任一个上,包括固定部件,可安装在所述车架后部;连杆机构,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可动部件,连接于所述连杆机构,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的旋转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车架的方向移动;链条导引件,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可动部件;施力部件,施力于所述可动部件;以及施力部件卡合部,在所述施力部件使所述可动部件向远离所述车架的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状态、和所述施力部件使所述可动部件向靠近所述车架的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可选择性地卡合所述施力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内连杆部件,在两端自由旋转地连接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以及外连杆部件,在所述内连杆部件的外侧,在两端自由旋转地连接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施力部件配置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施力部件配置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所述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所述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可以卡合所述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上,可以在第一位置和比所述第一位置远离所述车架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所述第二端;当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第一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一施力状态;当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第二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二施力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配置在所述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所述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上,可以卡合所述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可以在第二位置和比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车架的第一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所述第二端;当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第二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二施力状态;当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第一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一施力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基端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可以卡合所述第二端,可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二卡合部还包括为将所述转动部件的枢转位置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而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上的档块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配置在所述两连杆部件的连接位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所述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所述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可以在第三位置以及比所述第三位置远离所述车架的第四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所述第一端;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上,可以在第一位置以及比所述第一位置远离所述车架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所述第二端;当在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一施力状态;当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二施力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三位置配置在所述内连杆部件的所述固定部件侧的连接位置上,将所述第四位置配置在所述外连杆部件的所述固定部件侧的连接位置上;所述第一位置配置在所述内连杆部件的所述可动部件侧的连接位置上,所述第二位置配置在所述外连杆部件的所述可动部件侧的连接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或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自由转动地设置有基端的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可以卡合所述第一端或者所述第二端,并可以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为将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定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上或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上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可动部件上的档块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所述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所述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可以卡合所述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在设置于所述内连杆部件上的第一位置和设置于所述外连杆部件上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所述第二端;当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第一位置上卡合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一施力状态;当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第二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二施力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施力部件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配置在所述两端之间的线圈部的螺旋弹簧;所述施力部件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上,可以卡合所述第一端;以及第二卡合部,在设置于所述内连杆部件上的第一位置和设置于所述外连杆部件上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卡合所述第二端;当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第一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二施力状态;当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第二位置上卡合所述施力部件时,则为所述第一施力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杆机构上、用于卡合变速用的内缆索的内卡合部;所述内卡合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施力状态时使用的第一内卡合位置和在所述第二施力状态时使用的第二内卡合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内卡合部可以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机构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内卡合部在所述第一施力状态时安装在所述外连杆部件上,在所述第二施力状态时安装在所述内连杆部件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用于卡合在内部收容有所述内缆索的变速用外套管的外卡合部;所述外卡合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施力状态时使用的第一外卡合位置和在所述第二施力状态时使用的第二外卡合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外卡合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其中所述内连杆部件和所述外连杆部件分别包括用于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销和用于与所述可动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销;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任一个通过可装卸的防脱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内连杆部件和所述外连杆部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更换后拨链器就可交换高速标准型和低速标准型的自行车用后拨链器。该后拨链器将链条引导至在轮毂轴方向并列配置在自行车车架后部的多个链轮中的任一个上,包括本体部件(10)、连杆机构(11)、可动部件(12)、链条导引件(13)、弹簧部件(14)及弹簧卡合部(15)。本体部件可安装在车架后部。连杆机构可旋转地连接于本体部件。可动部件连接于连杆机构,通过连杆机构旋转向靠近或远离车架的方向移动;链条导引件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可动部件;弹簧部件对可动部件施力;弹簧卡合部在弹簧部件使可动部件向远离车架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状态和弹簧部件使可动部件向靠近车架方向施力的第二施力状态的任一状态下选择性地卡合弹簧部件。
文档编号B62M9/00GK1792706SQ200510117579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0日
发明者谢花聪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