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10331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机动车的下纵梁上安装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
本申请要求在2003年10月1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3-355341号的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的下纵梁上安装有覆盖该下纵梁的下纵梁覆盖部件。作为将该下纵梁覆盖部件安装于下纵梁上的构造,有用下纵梁覆盖部件的侧部覆盖部、和从侧部覆盖部的下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的下部覆盖部分别将下纵梁的侧部、和下部覆盖,将设置于下纵梁覆盖部件的侧部覆盖部上的侧部安装部用夹持紧固构件安装到下纵梁的侧部上,并且将下部覆盖部用夹持紧固构件安装到下纵梁的下部上(例如,参照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公平6-21830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构造中,由于下纵梁覆盖部件与下纵梁由下部安装部固定得比较牢固,所以有例如,当车辆驶上台阶路面、力从下方施加于下纵梁覆盖部件上时,下纵梁覆盖部件的下部覆盖部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从下方施加力的情况下,下纵梁覆盖部件也不易产生破损的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
本发明为一种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它是向下纵梁安装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其中,上述下纵梁覆盖部件包括侧部覆盖部,该侧部覆盖部用于覆盖上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侧部安装部,该侧部安装部安装在上述下纵梁的侧部上;下部覆盖部,该下部覆盖部从上述侧部覆盖部的下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用于覆盖上述下纵梁的下部;下部安装部,该下部安装部安装在上述下纵梁的下部上;上述下部安装部在与上述下部覆盖部分离的状态下从上述侧部覆盖部朝向上述下纵梁的下部伸出。
上述下部安装部也可配置于上述下部覆盖部的上侧。
根据该构成,由于下部安装部配置于下部覆盖部的上侧,所以在下部安装部的下方,即使在向下部覆盖部从下方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也能使下纵梁覆盖部件不易产生破损。
上述下部安装部也可相对于上述侧部覆盖部另成一体地形成,并安装在该侧部覆盖部上。
根据该构成,由于下部安装部相对于上述侧部覆盖部另成一体地形成,并安装在该侧部覆盖部上,所以即使从下方施加的力大,在下部安装部上产生破损,也只需更换下部安装部即可。因此,即使在万一产生破损时,也能将更换成本控制得很低。


图1是使用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的车辆从斜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X-X线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的下纵梁覆盖部件侧的构成的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的车辆从斜后方看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下纵梁覆盖部件15安装于前后车轮罩11、12之间的前后门13、14的下侧的车体下部上。该下纵梁覆盖部件15在下纵梁16的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多处安装于下纵梁16上,该下纵梁16为配置于其车宽方向内侧上的车体骨架部件,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纵梁覆盖部件的安装构造适用于车体前后方向的最后侧的安装部位。
下纵梁16通过将设置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沿车体前后方向的下纵梁内部20的上端边缘部的凸缘部21及下端边缘部的凸缘部22,与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沿车体前后方向的下纵梁外部25的上端边缘部的凸缘部26及下端边缘部的凸缘部27接合,而成为以下纵梁内部20和下纵梁外部25形成的封闭截面形状。
下纵梁外部25具有从上端边缘部的凸缘部26的下部作为整体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上部板部30、从上部板部30的车宽方向外侧作为整体朝向下方伸出的侧部板部(侧部)31、从侧部板部31的下部作为整体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的、与作为下纵梁外部25下端边缘部的凸缘部27连结的下部板部32。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板部31呈由凸部33和凹部34形成的台阶形。凸部33形成于侧部板部31的上部侧上、并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凹部34形成于侧部板部31的下部侧上、并向车宽方向内侧凹入。
下纵梁覆盖部件15安装成从该下纵梁外部25的侧部板部31的凹部34覆盖下部。
下纵梁覆盖部件15具有侧部覆盖部37,该侧部覆盖部37以安装于下纵梁16的侧部板部31的凹部34上的状态、在车宽方向外侧上覆盖该凹部34。该侧部覆盖部37具有安装于凹部34上的安装板部(侧部安装部)38、从该安装板部38的上端边缘作为整体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上板部39、从该上板部39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边缘部作为整体朝向下方伸出的外侧板部40。在这里,如图3所示,安装板部38只形成于侧部覆盖部37(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用于向下纵梁16安装的安装部位。对此,上板部39及外侧板部40形成在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全长上。
侧部覆盖部37具有在安装板部38的形成位置上,从外侧板部40的下部侧中间部的内侧作为整体朝向车宽方向内方伸出的下板部41、从该下板部41的车宽方向内方的端边缘部朝向上方伸出的内侧板部42、从该内侧板部42的上端边缘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若干的、与安装板部38的下端边缘部连结的台阶板部43。台阶板部43的高度为与下纵梁16的侧部板部31与下部板部32的交界位置大致吻合。
在侧部覆盖部37的安装板部38上,沿车体前后方向直至中间部,形成有安装槽45。在该安装槽45中,安装有另成一体的树脂制的夹持紧固构件46。通过将该夹持紧固构件46嵌合于形成于下纵梁16的侧部板部31的凹部34上的嵌合孔47中,而将安装板部38安装到下纵梁16的侧部板部31上。
下纵梁覆盖部件15具有呈板状的覆盖部50,该覆盖部50从侧部覆盖部37的下端部即外侧板部40的下板部41的下侧的下端边缘部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以该下部覆盖部50覆盖下纵梁16的下部。该下部覆盖部50也与上板部39及外侧板部40同样,形成为跨越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全长。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部覆盖部37的内侧板部42上,用安装部件54将另成一体的树脂制的下部安装部52安装于树脂制的下纵梁覆盖部件本体53上。该下部安装部52安装于下纵梁16的下部板部32上。
该下部安装部52为一体成形品,具有从车宽方向内侧固定于侧部覆盖部37的内侧板部42上的安装板部57、从该安装板部57的下端边缘部大致水平地朝向车宽方向内方伸出的内方伸出板部58、设置于该内方伸出板部58的车宽方向内方的端边缘部上的安装座部59、在内方伸出板部58的车体前后方向的两端边缘部上朝向上方突出地分别形成的筋60、从安装板部57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从下侧抵接于下板部41上的抵接部61。筋60将安装板部57与安装座部59连结。安装座部59呈朝向上方凸的形状,具有安装板部62和从该安装板部62成框形、朝向下方突出的周围壁部63。
该下部安装部52在安装座部59的上部的安装板部62中从下侧抵接于下纵梁外部25的下部板部32上。然后,将相对于下纵梁外部25另成一体的树脂制的夹持紧固构件65安装于形成于安装板部62上的安装孔64和形成于下纵梁外部25的下部板部32上的嵌合孔66中。这样,将下部安装部52安装于下纵梁16的下部板部32上。
如上所述,下部安装部52以与下部覆盖部50分离的状态,成为从侧部覆盖部37朝向下纵梁16的下部板部32伸出的形状。换言之,下纵梁覆盖部件15具有下部安装部52对下部覆盖部50浮起的构造。而且,下部安装部52被形成为相对于下纵梁覆盖部件本体53另成一体地形成并安装于侧部覆盖部37上。其中,下部安装部52安装于侧部覆盖部37上,位于下部覆盖部50的上侧。在下部覆盖部50上,在下部安装部52的下方形成有向下部安装部52插入夹持紧固构件用的切口部70。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侧部覆盖部37的安装板部38由夹持紧固构件46安装于下纵梁1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板部31上、并且下部安装部52由夹持紧固构件65安装于下纵梁16的下部板部32上,而将下纵梁覆盖部件15安装于下纵梁16上。此外,在该下纵梁覆盖部件15中,与下部覆盖部50呈分离状态的下部安装部52从侧部覆盖部37朝向下纵梁16的下部板部32伸出。因此,从下方向该下部覆盖部50上施加力时,能够与下部安装部52独立地、仅下部覆盖部50变形就能将该力吸收。因此,即使在从下方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也能使下纵梁覆盖部件15不易产生破损。
而且,由于下部安装部52配置于下部覆盖部50的上侧,所以即使对在下部覆盖部50的上方的、存在下部安装部52的位置从下方施加力的情况下,也能使下纵梁覆盖部件15不易产生破损。即,下部安装部52与下部覆盖部50为等高时,若在下部覆盖部50上形成能使下部安装部52上下通过的切口部,则能防止在从该切口部错位的位置上从下方施加力时,因则可以由下部覆盖部50的变形来防止破损。然而,在与下部覆盖部50的切口部一致的位置上,向下部安装部52上直接施加力时,会在下部安装部52上产生破损。对此,在该下纵梁覆盖部件15上,由于将下部安装部52配置于下部覆盖部50的上侧,所以也能防止这种破损。
而且,由于安装于侧部覆盖部37上的下部安装部52被另成一体地形成,所以即使从下方施加的力大,在下部安装部52上产生破损,也只需更换下部安装部52即可。即,由于另成一体地设置下部安装部52,所以能够避免下纵梁覆盖部件本体53破损、而使其继续使用。因此,即使在万一产生破损时,也能将更换成本控制得很低。其中,为了切实地使下部安装部52先于下部覆盖部50破损,也可在下部安装部52上形成槽或中间细等脆弱的形状。
在这里,下纵梁16与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各安装部位中的、除了车体前后方向中的最后侧的安装部位以外的安装部位,与现有技术同样,设于覆盖下纵梁16侧部的侧部覆盖部37上的多个安装板部31分别由夹持紧固构件46安装于下纵梁16的侧部板部31上,而且在从侧部覆盖部37的下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的下部覆盖部50上设有的多个图中未示的下部安装部分别由夹持紧固构件安装于下纵梁16的下部板部32上,以覆盖下纵梁16的下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在未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构成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本发明不受上述说明的限定,只受附有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安装构造,它是向下纵梁(16)安装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下纵梁覆盖部件(15)包括侧部覆盖部(37),该侧部覆盖部(37)用于覆盖上述下纵梁(1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侧部安装部(38),该侧部安装部(38)安装在上述下纵梁(16)的侧部上;下部覆盖部(50),该下部覆盖部(50)从上述侧部覆盖部(37)的下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用于覆盖上述下纵梁(16)的下部;下部安装部(52),该下部安装部(52)安装在上述下纵梁(16)的下部上;上述下部安装部(52)在与上述下部覆盖部(50)分离的状态下从上述侧部覆盖部(37)朝向上述下纵梁(16)的下部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安装部(52)配置于上述下部覆盖部(50)的上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安装部(52)相对于上述侧部覆盖部(37)另成一体而形成,并安装在该侧部覆盖部(37)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安装部(52)相对于上述侧部覆盖部(37)另成一体而形成,并安装在该侧部覆盖部(37)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部安装部(52)上形成有脆弱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纵梁覆盖部件(15)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部安装部(52)上形成有脆弱部。
全文摘要
该下纵梁覆盖部件(15)具有侧部覆盖部(37),该侧部覆盖部(37)用于覆盖上述下纵梁(1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侧部安装部(38),该侧部安装部(38)安装在上述下纵梁(16)的侧部上;下部覆盖部(50),该下部覆盖部(50)从上述侧部覆盖部(37)的下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用于覆盖上述下纵梁(16)的下部;下部安装部(52),该下部安装部(52)安装在上述下纵梁(16)的下部上;上述下部安装部(52)在与上述下部覆盖部(50)分离的状态下从上述侧部覆盖部(37)朝向上述下纵梁(16)的下部伸出。
文档编号B62D25/20GK1607128SQ200410080808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5日
发明者德元大辅, 藤田健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