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更特别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驱动轮系的多个前链轮之间平稳可靠地变动自行车链条的自行车前拨链器。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娱乐形式及运输方式。而且,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在业余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中都非常流行的竞技体育运动。不管自行车用于娱乐、运输或竞技,自行车工业都在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种组件以及自行车的车架。前拨链器就是自行车中经过大量重新设计的一部分。前拨链器通常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邻近前链轮的位置。
一般而言,前拨链器包括一个不可运动地紧固于自行车车架上的固定构件,以及一个可相对于固定构件运动地支承着的可动构件。通常,固定构件为一紧固于座管上的管状夹紧构件。另外,固定构件有时联接于中轴上。可动构件通常具有一链条导向器,链条导向器带有一对用于在前链轮之间接触并移动链条的罩板。可动构件通常通过一弹簧的作用而相对于固定构件沿给定方向偏压。可动构件通常通过牵拉和/或释放一联接于前拨链器上的变速控制缆线而相对于固定构件运动。可动构件和固定构件通常通过枢轴式连杆而互相联接。
典型前拨链器的一个问题在于各个构件经受着来自控制元件(金属线)、连杆、偏压构件和链条(阻力)的多种作用力。这些力可能会造成各个构件产生应力和/或变形,因此平稳变速操作就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典型前拨链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为了减小各个构件的应力和/或变形,它们可能会比较重。而且,这些现有技术的拨链器的制造和装配可能会比较复杂而且成本昂贵。
鉴于以上这些方面,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就需要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的改进型自行车前拨链器。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发明能够适应现有技术的这种要求及其它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自行车拨链器,其能够在驱动轮系的多个前链轮之间提供平稳可靠的自行车链条变动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刚性增大的前自行车拨链器,即其能够减小前自行车拨链器的各个部分的应力和/或变形并且仍具有较轻的重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和/或装配比较简单并且成本比较低廉的前自行车拨链器。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一基座构件、一可动构件、一第一连杆构件、一第二连杆构件和一偏压构件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而基本上得以实现。基座构件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可动构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构制成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链条导向部分。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一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第二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二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偏压构件置于第一枢转轴线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向第一位置偏压。当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偏压构件相对于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之前。第二连杆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包括一对沿轴向隔开的安装元件,这对安装元件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的一连接元件的轴向相对端部上。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一基座构件、一可动构件、一内连杆构件、一外连杆构件和一偏压构件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而基本上得以实现。基座构件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可动构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构制成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链条导向部分。内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一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外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二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偏压构件置于第一枢转轴线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向第一位置偏压。当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偏压构件相对于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内连杆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之前。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一基座构件、一可动构件、一第一连杆构件、一第二连杆构件和一偏压构件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而基本上得以实现。基座构件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可动构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构制成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链条导向部分。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一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第二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二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偏压构件置于第一枢转轴线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向第一位置偏压。当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偏压构件相对于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之前。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设置于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与第二联接部分之间的第一过渡部分,以便使得当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第一联接部分相对于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二联接部分之前。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一基座构件、一可动构件、一第一连杆构件、一第二连杆构件和一偏压构件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而基本上得以实现。基座构件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可动构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构制成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链条导向部分。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一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第二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二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偏压构件置于第一枢转轴线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向第一位置偏压。当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偏压构件相对于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之前。第二连杆构件具有一构制成用于将一控制缆线联接于其上的缆线连接部分。
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阅读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
现在请参阅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本原始公开内容的一部分图1为一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前拨链器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为与图1中所示的操纵着前拨链器的前变速器或变速操纵装置的视图相对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后透视图,其中链条导向器位于最内侧的变速位置I,内变速位置I、中间变速位置M和最外侧变速位置O以虚线表示;图4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后透视图,其中链条导向器位于中间变速位置M,内变速位置I、中间变速位置M和最外侧变速位置O以虚线表示;图5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后透视图,其中链条导向器位于最外侧的变速位置O,内变速位置I、中间变速位置M和最外侧变速位置O以虚线表示;图6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放大侧视图,其中前拨链器联接于座管上;图7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俯视图,其中前拨链器联接于座管上;图8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放大前视图,其中前拨链器联接于座管上;图9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放大后透视图;图10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放大局部底/内透视图;图11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放大局部底/内透视图;图12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的前拨链器的放大局部后/底/内透视图;以及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设计用于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上的前拨链器的放大局部底/内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进行说明。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将会清楚,对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供示例说明,而非用于对由附属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内容所限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制。
首先请参看图1和2,示出了一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有一前拨链器12的自行车10。前拨链器12固定联接于自行车车架13的座管14上。前拨链器12由一变速单元16通过变速控制或拨链器缆线18按照常规方式操纵,以便在驱动轮系的三个前链轮22a、22b和22c之间移动链条20。变速单元16安装于车把24上,如图2中所示。尽管示出的前拨链器12为一种在驱动轮系的三个前链轮22a、22b和22c之间变动链条20的三级或三位置拨链器,但是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前拨链器12根据需要和/或所需可以用于仅带有两个前链轮的驱动轮系。
自行车及其各种组件在本发明所属领域内众所周知,因此除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这些组件之外,本文中将不对自行车10及其各种组件进行详细讨论和/或示出。换而言之,本文中将只对前拨链器12及与其相关的组件进行详细讨论和/或示出。在本文中用到时,以下方向性词“向前、向后、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及其它类似的方向性词指的是装备有本发明的自行车的那些方向。相应地,当用来描述本发明时,这些词应当被理解为相对于一装备有本发明的自行车而言。
现在请参看图3-5,将对本发明的前拨链器12进行更详细地讨论。前拨链器12基本上包括一基座构件30、一内连杆构件32、一外连杆构件34、一可动构件36以及一偏压构件38。基座构件30固定联接于自行车车架13的座管14上。可动构件36具有一带有构制成用于沿侧向移动链条20的链条导向表面的链条导向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地讨论。内外连杆构件32和34分别在其上端处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30上以便绕着上枢轴A和B相对于基座构件30作枢轴转动。内外连杆构件32和34还分别在其下端处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36上以便绕着下枢轴C和D相对于可动构件36作枢轴转动。偏压构件38优选地置于枢转轴线C上,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在枢转轴线A处联接于基座构件30上的内连杆构件32的一部分之前,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地讨论。更特别而言,偏压构件38联接于内连杆构件32与可动构件36之间以便施加一在正常情况下使可动构件36向自行车车架13的座管14偏压的推动力。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前拨链器12为一种底部摆动型前拨链器。因此,当控制缆线18受到变速单元16牵拉时,可动构件36就相对于自行车车架13的中心纵向面P沿侧向向外向上运动。相应地,通过操纵变速单元16而释放/牵拉变速控制缆线18,可动构件36就沿侧向朝向/远离自行车车架13的座管14运动,以便沿侧向在前链轮22a、22b和22c之间变动链条20。换而言之,内、外连杆32和34在枢轴A和B下方摆动以便以比较常规的方式与前拨链器12的基座构件30和可动构件36一起形成一四杆联动部件。
参看图6-12,基座构件30基本上包括一车架固定部分40和一安装部分42。车架固定部分40构制成用于固定联接于座管14上。安装部分42可枢转地支承着内外连杆构件32和34。优选地,基座构件30的零件由金属材料构成。然而,一些零件可以由硬质刚性非金属材料构成,例如硬塑料材料。
车架固定部分40包括一第一C形管状夹紧段40a、一第二C形管状夹紧段401b、一枢轴销40c和一螺纹紧固件40d。因此,车架固定部分40优选地为基座构件30的一管状夹紧部分。枢轴销40c以常规方式可枢转地将管状夹紧段40a和40b的一对相邻端部联接在一起。紧固件40d以常规方式将管状夹紧段40a和40b的自由端可松脱地联接在一起。例如,紧固件40d优选地为一螺钉或螺栓,其以常规方式延伸通过第二夹紧段40b的自由端内的孔中并且拧于第一夹紧段40a的螺纹孔中。另外,紧固件40d也可与螺母之类(未示出)协同使用。当第一和第二夹紧段40a和40b联接在一起时,第一和第二夹紧段40a和40b的曲线型内安装表面就形成中心车架安装轴线X。该中心车架安装轴线C基本上与座管14的中心轴线相一致并且位于中心平面P内。
第一管状夹紧段40a优选地将安装部分42与其一体形成为单块整体式构件。因此,基座构件30基本上由通过枢轴销40c和紧固件40d联接在一起的两个件(即夹紧段40a和40b)构成,每件都由轻型的刚性材料构成。优选地,夹紧段40a和40b由金属构成。而且,夹紧段40a和40b优选地通过使用常规制造技术例如铸造和/或机加工构成。然而,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将会清楚,夹紧段40a和40b根据需要和/或所需可由其它材料构成并且/或者可使用其它制造技术构成。
基座构件30的第一夹紧段40a的安装部分42将内外连杆构件32和34可枢转地联接于其上,如上所述。特别而言,安装部分42包括一主体44、一对内安装凸缘或连接元件46a和46b以及一外安装凸缘或连接元件48。内连杆构件32可枢转地联接于连接元件46a和46b之间。外连杆构件34可枢转地联接于外连接元件48上。
主体44包括一对螺纹调节孔45a和45b,一对垂直调节螺钉50a和50b分别通过螺纹联接于其中。调节孔45a比调节孔45b距离中心平面P更近。调节螺钉50a和50b可以转动以便调节其垂直位置,从而使得它们的自由端有选择地与内连杆构件32相接触以控制内连杆构件32的运动范围,继而控制可动构件36的运动范围,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地讨论。
安装部分42的连接元件46a和46b从主体44向下延伸,并且基本上相互平行。连接元件46b相对于自行车10的中心纵向平面P向后与连接元件46a相隔开。相应地,一凹槽形成于连接元件46a与46b之间,用于容放内连杆构件32。因此,连接元件46a可被看作前连接元件,而连接元件46b可看作后连接元件。连接元件46a包括一垂直支承表面52和一盲孔54。垂直支承表面52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中心纵向平面P并且朝向自行车10的向后方向。盲孔54从支承表面52沿自行车10的向前方向延伸。
后连接元件46b包括一垂直支承表面62、一通孔64和一垂直端面66。通孔64沿轴向与前连接元件46a的盲孔54对齐,如图11中看得最为清楚。支承表面62优选地与支承表面52平行并且朝向自行车10的向前方向。垂直支承表面52和62将内连杆构件32可枢转地联接于其间。端面66优选地平行于支承表面52和62。当前拨链器12安装于其上时,孔54和64的轴基本上平行于自行车10的中心平面P延伸。孔54和64具有一通过压配合之类固定联接于其中的枢轴销60以便可转动地支承内连杆构件32。枢转轴线A由枢轴销60的中心轴线形成,其位于孔54和64的轴向中心。
安装部分42的连接元件48基本上包括一前支承表面72、一通孔74和一后支承表面76。通孔74在前后支承表面72和76之间延伸,并且其尺寸构制成用于可转动地容放一固定联接于外连杆构件34上的枢轴销70。通孔74平行于孔54和64。前支承表面72朝向向前方向,而后支承表面76朝向向后方向。支承表面72和76优选地相互平行,并且优选地分别平行于内连接元件46a和46b的支承表面52和62。而且,支承表面72和76优选地分别与内连接元件46a和46b的支承表面52和62对齐或者只是稍稍从其偏移开(例如基本上对齐)。优选地,外连接元件48还包括一平行于通孔74的圆柱形外表面。枢转轴线B由枢轴销70的中心轴线形成,其位于通孔74的轴向中心。
还是参看图6-12,内连杆构件32基本上包括一上联接部分80、一下联接部分82和一沿纵向设置于上下联接部分80和82之间的过渡部分84。内连杆构件32优选地由轻型刚性材料构成。特别地,内连杆构件32优选地由金属利用常规制造技术例如铸造和/或机加工作为单决整体式构件构成。然而,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将会清楚,内连杆构件32根据需要和/或所需可由其它材料构成并且/或者可使用其它制造技术构成。
内连杆构件32的上联接部分80通过枢轴销60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30上,而内连杆构件32的下联接部分82通过一枢轴销90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36上。沿枢轴销60的轴向测量时的上联接部分80宽于(厚于)沿枢轴销90的轴向测量时的下联接部分82。而且,下联接部分82沿自行车10的向后方向从上联接部分80偏移开。换而言之,当前拨链器12联接于自行车车架13的座管14上时,上联接部分80优选地相对于可动构件36至少部分位于下联接部分82之前。过渡部分84具有变化的厚度,其厚度随着过渡部分84从上联接部分80趋近于下联接部分82而减小。
内连杆构件32的上联接部分80包括一内凸块81a和一外凸块81b以及一通孔86。内凸块81a设计用于选择地与安装于内调节孔45a中的调节螺钉50a的下端相接触。外凸块81b设计用于有选择地与安装于外调节孔45b中的调节螺钉50b的下端相接触。外凸块81b还构制成用于担当止挡构件的作用,如果安装于内调节孔45a中的调节螺钉50a松开超出预定位置之外,则外凸块81b有选择地与外连杆构件34相接触。换而言之,如果安装于内调节孔45a中的调节螺钉50a松开过多,则内凸块81a将不会与调节螺钉50a的下端相接触,而外凸块81b将会与外连杆构件34相接触。
内连杆构件32的通孔86中可转动地容放着枢轴销60以便使得上联接部分80绕着枢转轴线A相对于基座构件30作枢轴转动。通孔86在上联接部分80的相对的(前、后)平行表面88a和88b之间延伸。相对的表面88a和88b分别朝向内连接元件46a和46b的支承表面52和62。优选地,相对的表面88a和8 8b构制成用于与位于支承表面52和62与这两个相对的表面之间的垫圈相接触。因此,上联接部分80可相对于支承表面52和62自由滑动。另外,相对的表面88a和88b和/或支承表面52和62可具有一施加于其上的低摩擦涂层或材料和/或一位于其间的构件。
下联接部分82通过枢轴销90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36上。下联接部分82基本上包括一靠接凸块92和一在相对的(前、后)平行表面96a和96b之间延伸的通孔94。靠接凸块92构制成用于接合偏压构件38的一端。通孔94构制成用于可转动地容放枢轴销90。枢轴销90优选地具有一位于一端的扩大头部和一位于另一端的固定夹,以便将下联接部分82联接于可动构件36上而将偏压构件38设置于其间。下联接部分82的相对的表面96a和96b分别沿向后方向与上联接部分80的相对的表面88a和88b偏移开。
更特别而言,下后表面96b优选地与上后表面88b偏移开以便与后连接元件46b的垂直端面66对齐或者基本对齐(小于连接元件46b的厚度)。由于过渡部分84的构型,因而优选地,下前表面96a与上前表面88a的偏移距离大于下后表面96b与上后表面88b的偏移距离。换而言之,优选地,下联接部分82的厚度约为上联接部分80的厚度或宽度的一半。下前表面96a支承着偏压构件38以便使得偏压构件与靠接凸块92相接合,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地讨论。
还是参看图6-12,外连杆构件34基本上包括一上联接部分100、一下联接部分102和一从上联接部分100延伸的缆线连接部分104。外连杆构件34优选地由轻型刚性材料构成。特别地,外连杆构件34优选地由金属利用常规制造技术例如铸造和/或机加工作为单块整体式构件构成。然而,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将会清楚,外连杆构件34根据需要和/或所需可由其它材料构成并且/或者可使用其它制造技术构成。
外连杆构件34的上联接部分100通过枢轴销70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30上,而内连杆构件34的下联接部分102通过一枢轴销110而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36上。除了枢轴销110比枢轴销90短之外,枢轴销110都与枢轴销90相同。沿枢轴销70的轴向测量时的上联接部分100宽于(厚于)沿枢轴销110的轴向测量时的下联接部分102。外连杆构件34的缆线连接部分104从上联接部分100向上延伸,并且构制成用于通过一螺栓将控制缆线18固定联接于其上。这样,当牵拉/释放控制缆线18时,外连杆构件34将会绕着枢转轴线B转动以便使得可动构件36相对于基座构件30沿侧向运动。
外连杆构件34的上联接部分100包括一对分别带有通孔108a和108b的纵向隔开的平行(前、后)安装凸缘或连接元件106a和106b,如图6中看得最为清楚。连接元件106a和106b构制成用于在其间沿纵向容放基座构件30的外连接装置48。通孔108a和108b中通过压配合之类固定联接着枢轴销70,以便使得枢轴销70在正常情况下随着上联接部分100绕着枢转轴线B相对于基座构件30转动。连接元件106a和106b由基座构件30的外连接元件48的前后支承表面72和76支承。优选地,连接元件106a和106b由外连接元件48的前后支承表面72和76支承,但是可以相对于支承表面72和76自由滑动。根据需要和/或所需,连接元件106a和106b和/或前后支承表面72和76可具有一施加于其上的低摩擦涂层或材料和/或一位于其间的构件。
所示的外连杆构件34的上联接部分100具有一通孔以便形成连接元件106a和106b,如图6-8中看得最为清楚。换而言之,基座构件30的连接元件48在图6中从外侧观察时可以看到(露出)。然而,连接元件106a和106b可以通过向外延伸的凹槽而非由通孔形成。这样,基座构件30的连接元件48就可以由外连杆构件34基本上封住(盖住),因而连接元件48在图6中将看不到。无论如何,外连杆构件34的上联接部分100包括的纵向隔开的连接元件106a和106b都优选地支承于基座构件30的连接元件48的相对两端处。这种结构设置有利于提高刚性。
如图6、8和9中看得最为清楚,外连杆构件34的下联接部分102基本上包括一纵向通孔112,其可转动地容放着枢轴销110以便可枢转地将可动构件36联接于下联接部分102上。下联接部分102具有一平坦后端面114和一优选地与外连接元件48的前支承表面72对齐的前端面115。下联接部分102的前端面115优选地沿向后方向与上联接部分100的前端面偏移开。换而言之,由于连接元件106a和106b的构型,因而外连杆构件34的前表面优选地随着其趋近于上联接部分100而向前扩张。然而,外连杆构件34(即上下联接部分100和102)的后表面114优选地为一与基座构件的连接元件46b的后端面66平行且对齐的平坦表面。
缆线连接部分104沿枢轴销70和110的轴向窄于(薄于)上联接部分100和下联接部分102。缆线连接部分104从上联接部分100的后部延伸,如图9中看得最为清楚。缆线连接部分104基本上包括一螺纹通孔116、一朝后的带纹理槽118和一突块120。一缆线固定螺栓122优选地通过螺纹联接于螺纹孔116内以便将缆线固定板124顶在缆线连接部分104的朝后表面上,从而将控制缆线18保持于带纹理槽118内。缆线固定板124与突块120相接合以防止缆线固定板124在缆线固定螺栓122转动时发生转动。
还是参看图6-12,可动构件36基本上包括一链条导向器130、一内安装部分132和一外安装部分134。可动构件36优选地由固定联接在一起的较轻型硬质刚性材料的两个件构成。例如,可动构件36优选地由金属材料的两个件构成,例如弯曲成所需形状的刚性金属薄板。链条导向器130具有一由一对优选为分离式件的垂直变速板131a和131b形成的链条容放狭槽。变速板131a和131b的前端形成链条导向器130的前端。垂直变速板131a和131b构制成用于接合链条20,从而基本上沿自行车10的横向方向移动链条20。变速板131a和131b利用紧固件如螺钉、铆钉和/或压配合销以常规方式通过一对(上、下)板131c和131d连接在一起。下板131d与变速板131a和131b的后端一起形成了链条导向器130的后端。
如上所述,垂直变速板131a和131b构制成用于接合链条20以便沿侧向移动链条20。特别地,变速板131a或变速板131b通常与链条20相接触以便分别沿侧向向外或向内移动链条20。更特别而言,变速板131a和131b中每一个通常都有选择地在沿纵向向后与内外连杆构件32和34相隔开的区域O处与链条20相接触,如图10中看得最为清楚。由于内连杆构件32的下联接部分82位于内连杆构件32的上联接部分80的后方,因此链条导向器130由内连杆构件32支承于比上联接部分80沿纵向更靠近区域O的位置。换而言之,内连杆构件32的下联接部分82位于沿纵向比较靠近区域O的位置以便支承链条导向器130。这种结构设置有利于减少链条导向器130的弯曲,从而改善前拨链器12的变速操作。
可动构件36的内安装部分132包括一对从内变速板131a延伸的沿纵向隔开的(前、后)安装凸缘或连接元件136a和136b,用于通过枢轴销90将内连杆构件32的下联接部分82和偏压构件38可枢转地联接于其间。可动构件36的内安装部分134包括一对从链条导向器130的上板131c延伸的沿纵向隔开的(前、后)安装凸缘或连接元件138a和138b,用于通过枢轴销110将外连杆构件34的下联接部分102可枢转地联接于其间。
优选地,安装凸缘或连接元件136a、136b、138a和138b作为单块整体式构件与内变速板131a一体形成。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凸缘或连接元件136a、136b、138a和138b优选地构制成用于使得偏压构件138位于内连杆构件32的下联接部分82之前。换而言之,后连接元件136b和138b优选地互相对齐以便分别接触和/或支承内连杆构件32的后表面96b和外连杆构件34的朝后表面114。然而,前连接元件136a优选地位于前连接元件138a的前方。而且,前连接元件136a优选地位于基座构件30的前支承表面52的前方。
连接元件136a、136b、138a和138b,枢轴销90和110,以及/或者下联接部分82和112可具有一施加于其上的低摩擦涂层或材料和/或一位于其间的构件,以便容许在这些不同构件之间进行平稳的运动。
现在主要参看图11和12,将对偏压构件38进行更详细地讨论。偏压构件38优选地为一螺旋弹簧,其沿轴向安装于枢轴销90上在内连杆构件32的第二联接部分82之前但在可动构件36的前连接元件136a之后的位置处。因此,偏压构件38优选地包括一前端140、一后端142和一在前、后端140和142之间延伸的盘旋部分144。后端142优选地从盘旋部分144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内连杆构件32的靠接凸块92相接合。另一方面,前端140优选地从从盘旋部分144沿切向向外延伸并且与可动构件36的内变速板131a相接合。前端140还由可动构件36的前连接元件136a的朝后表面支承着。因此,偏压构件38的前端140位于内连杆构件32的上联接部分80之前。
现在将简要讨论前拨链器12的操纵情况。前拨链器12基本上以比较常规的方式来操纵以便将链条导向器130沿侧向移过三个前链轮22a、22b和22c上方从而在其间变动链条20。因此,这里将不再对前拨链器12的操纵情况进行详细讨论和/或示出。
基本上,当通过变速控制单元16而牵拉控制缆线18时,连杆构件32和34克服偏压构件38的偏压力而绕着枢转轴线A和B运动/作枢轴转动,以便沿侧向背离自行车10的中心平面P的方向移动链条导向器130。相反地,当通过变速控制单元16而释放控制缆线18时,由于偏压构件38的偏压力,连杆构件32和34就沿相反方向绕着枢转轴线A和B运动/做枢轴转动,以便沿侧向朝向自行车10的中心平面P的方向移动链条导向器130。换而言之,可动构件36在正常情况下相对于中心平面P从中间和外部位置向内部位置偏压。因此,可动构件36还在正常情况下相对于中心平面P从最外位置向中间位置偏压。
第二实施例参看图13,现在将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前拨链器212进行讨论。除了前拨链器212包括一具有改型过形状的改型过内连杆构件232之外,前拨链器212都与第一实施例的前拨链器12相同。因此,相同的零件在每个实施例中将给以相同的参考数字。本实施例中的偏压构件38与第一实施例的偏压构件38相同。然而,由于改型过内连杆构件232的结构设置,因而在本第二实施例中的偏压构件38相对于前拨链器212位于稍稍不同的位置。鉴于上述的本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相似性,因而这里将不会对本第二实施例进行详细讨论和/或示出。相反,以下描述将集中于本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之处。因此,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除了这里要阐述和说明的内容之外,对第一实施例的前拨链器12的示例说明和描述也适用于本第二实施例的前拨链器212。
本第二实施例的内连杆构件232基本上包括一上联接部分280、一对(前、后)纵向隔开的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以及一设置于上下联接部分280和282a/282b之间的过渡部分284。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内连杆构件232的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构制成用于将偏压构件38设置于其间。换而言之,除了内连杆构件232包括两个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而非第一实施例的单个下联接部分82之外,本第二实施例的内连杆构件232都与第一实施例的内连杆构件32相同。内连杆构件232优选地由轻型刚性材料例如金属利用常规制造技术例如铸造和/或机加工作为单块整体式构件构成。
上联接部分280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通过枢轴销60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30上。除了与过渡部分284的连接之外,上联接部分280都与第一实施例的上联接部分80相同。无论如何,上联接部分280的作用方式都与第一实施例的上联接部分80相同。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通过枢轴销90在一对(前、后)连接元件136a和136b之间可枢转地联接于可动构件36上。
上联接部分280宽于(厚于)每个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并且宽于(厚于)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的宽度/厚度之和。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分别沿向前和向后方向从上联接部分280偏移开,以便使得当前拨链器212联接于自行车车架13的座管14上时,偏压构件38相对于可动构件36至少部分位于上联接部分280之前。过渡部分284基本为倒V形,其下端联接于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上。因此,过渡部分284具有变化的厚度。
优选地,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中每一个约为第一实施例的下联接部分82的厚度/宽度的一半或者稍小于其一半。因此,就在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之间提供了适当数量的空间以便将偏压构件38置于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之间。下联接部分282b包括一与第一实施例的靠接凸块92相同的靠接凸块292,其构制成用于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与偏压构件38相接合。另外,下联接部分282a和282b每一个都包括一用于容放枢轴销90的通孔。
本文中所用的程度副词例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等是指变动的项具有合理偏差量以便保证最终结果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如果偏差不会否定其所改动的词的意思,这些词可以被解释为包括所改动项的至少±5%的偏差。
尽管仅选择了选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说明,但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不背离附属权利要求所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此可以作出各种变动和改型。此外,以上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仅用于示例说明,而并非对如附属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内容所确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包括一基座构件,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一可动构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构制成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链条导向部分;一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一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一最前表面和一最后表面,其中所述最前和最后表面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部分延伸;一第二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二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以及一偏压构件,置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向所述第一位置偏压,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偏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延伸的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最前表面的一部段之前,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包括一对沿轴向隔开的安装元件,这对安装元件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的一连接元件的轴向相对端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构件沿轴向安装于一第一销上,该第一销将所述可动构件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构件为一螺旋弹簧,其第一弹簧端与所述可动构件相接合,而第二弹簧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相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具有一适于将一缆线固定联接于其上的缆线连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包括一对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的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包括一对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的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包括一管状夹紧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包括一对沿轴向隔开的安装元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元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离自行车车架更近的位置,以及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离自行车车架更近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下方,以及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与第二联接部分之间的第一过渡部分,以便使得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至少部分位于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延伸的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最后表面的一部段之后。
13.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包括一基座构件,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一可动构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构制成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链条导向部分;一内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一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所述内连杆具有一最前表面和一最后表面,其中所述最前和最后表面沿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部分延伸;一外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二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以及一偏压构件,置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向所述第一位置偏压,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偏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沿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延伸的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最前表面的一部段之前,所述偏压构件具有一与所述可动构件相接合的前端和一与所述内连杆构件相接合的后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构件沿轴向安装于一第一销上,该第一销将所述可动构件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构件为一螺旋弹簧,其第一弹簧端与所述可动构件相接合,而第二弹簧端与所述内连杆构件相接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杆构件具有一适于将一缆线固定联接于其上的缆线连接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包括一对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的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包括一对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外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的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包括一管状夹紧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其中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包括一对沿轴向隔开的安装元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元件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位于比所述外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离自行车车架更近的位置,以及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比所述外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离自行车车架更近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下方,以及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外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所述外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下方。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杆构件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与第二联接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以便使得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至少部分位于沿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延伸的所述内连杆构件的所述最后表面的一部段之后。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包括一对沿轴向隔开的安装元件,这对安装元件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的一连接元件的轴向相对端部上。
26.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包括一基座构件,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一可动构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构制成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链条导向部分;一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一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一最前表面和一最后表面,其中所述最前和最后表面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部分延伸;一第二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二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以及一偏压构件,置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向所述第一位置偏压,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偏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延伸的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最前表面的一部段之前,所述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与第二联接部分之间的第一过渡部分,以便使得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延伸的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最后表面的一部段之后。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构件沿轴向安装于一第一销上,该第一销将所述可动构件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构件为一螺旋弹簧,其第一弹簧端与所述可动构件相接合,而第二弹簧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相接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具有一适于将一缆线固定联接于其上的缆线连接部分。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包括一对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的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包括一对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上的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包括一管状夹紧部分。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沿轴向隔开的连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之间。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包括一对沿轴向隔开的安装元件,其中所述偏压构件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元件之间。
3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离自行车车架更近的位置,以及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离自行车车架更近的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下方,以及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下方。
37.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包括一基座构件,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一可动构件,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和一构制成用于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链条导向部分;一第一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一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杆具有一最前表面和一最后表面,其中所述最前和最后表面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部分延伸;一第二连杆构件,包括一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联接部分和一绕着第二枢转轴线而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可动构件上的第二联接部分;以及一偏压构件,置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向所述第一位置偏压,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偏压构件相对于所述可动构件至少部分位于沿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延伸的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最前表面的一部段之前,所述偏压构件具有一与所述可动构件相接合的前端和一与所述内连杆构件相接合的后端,所述第二连杆构件具有一构制成用于将一控制缆线联接于其上的缆线连接部分。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离自行车车架更近的位置,以及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离自行车车架更近的位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下方,以及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时,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下方。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上时,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缆线连接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联接部分上方。
全文摘要
一前拨链器具有一构制成用于联接于自行车车架上的基座构件、一链条导向器、联接于基座构件与链条导向器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枢轴连杆以及一在正常情况下使链条导向器偏向一第一位置的偏压构件。偏压构件置于一将第一连杆可枢转地联接于链条导向器的枢转轴线上,以便至少部分位于联接于基座构件上的第一连杆的部分之前。第一连杆优选地为位于比第二连杆离车架更近的位置的内连杆。优选地,第一连杆的部分由于其间设置有一过渡部分因而至少局部偏移开。优选地,第二连杆包括一缆线连接部分和一对沿轴向隔开的安装元件,这对安装元件可枢转地联接于基座构件的一连接元件的端部上。
文档编号B62M9/1348GK1533945SQ20041000533
公开日2004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2日
发明者南光义昭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