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蹬腿上下楼推车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754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蹬腿上下楼推车的利记博彩app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蹬腿上下楼推车,除在平地上使用外,特别适合于载重时上下楼使用。
现有的爬楼小车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多星轮式的,另一类就是杠杆式的。前者在上楼时,人只要用力拉就行,不需很多动作,但这种车苯重、体积大、又不能折叠,更严重的问题是不能省力。后者采用杠杆原理,可省力、可折叠、体积小、用途多,是一种较理想的上下楼车,但这种车的准备动作多而繁,影响上下楼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采用杠杆原理做成的上下楼推车,这种车能自动完成上下楼的准备动作,即上楼时,使蹬腿自动上前,下楼时使蹬腿自动下拿。
实现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是在普通推车的主框架上安一个蹬腿框架,它起着现有杠杆式推车支腿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在蹬腿框架与底框架之间连接一个换向机构,该机构由主杆、换向支块、换向转动块和弹簧组成。主杆一端活动连接在底框架横杆上,另一端有一封闭的直条狭缝,蹬腿框架上部的横杆插在该狭缝内,换向支块与狭缝旁边的凸耳用铆钉活动连接在一起,它们能相转动,换向支块中部有一个限位销,在另一端通过铆钉与换向转动块活动连接,在换向转动块一端安置一个手柄。弹簧一端勾在手柄轴上,另一端勾在插在主杆直条狭缝内的蹬腿框架的横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折叠、体积小、能实现多用途,而且能在换向机构的作用下自动完成上下楼的准备动作,并且能够省力。
下面再通过一个实施例详细到描述本实用新型图1是自动蹬腿上下楼推车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换向机构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3是本推车的使用状态图。
参照图1,手把框架1、主框架2、底框架3、支撑框架4和轮子5构成普通的折叠式手推车。在主框架上安一个蹬腿框架6,蹬腿框架6与底框架3之间连接一个换向机构7。
参照图2,其中(a)为正视图,(b)为侧视图。换向机构由主杆10、换向支块11、换向转动块12和弹簧13组成。主杆一端有一封闭的直条狭缝18,蹬腿框架6的横杆9插在该缝内,狭缝旁边有一凸耳,换向支块11与该凸耳通过铆钉15活动连接在一起,它们能相对转动,换向支块中部有一限位销14,以防在横杆9沿直条狭缝运动时带动换向支块一起转过而失去其作用。换向转动块12与换向支块11通过铆钉16活动连接,它们之间也能相对转动,换向转动块12的下端有一个手柄17,弹簧一端勾在手柄轴19上,另一端勾在蹬腿框架的横杆9上。换向机构通过其主杆与底框架3的横杆8连接(如图1),蹬腿框架底杆上落地处套两个胶圈20,用以防振防滑。
参照图3,上楼时,将换向机构的换向转动块拔向内侧,即使之指向底框架(如图3a),用力按下手把框架时,底框架在蹬腿框架的支撑下上抬,再稍用一推力,底框架前移,蹬腿框架的横杆在换向机构主杆的狭缝内相对后移到狭缝顶端,轮子搁到上一台阶(如图3b)。再用力抬起手把框架,蹬腿框架腾空,并在换向机构弹簧的作用下又靠近底框架,此时它也上了一个台阶(如图3c)。如此重复,即可上楼。下楼时,先把换向转动块拔向外侧,即使之指向手把框架,再类似上楼的动作,即可下楼(如图3d、3e和3f)。
权利要求
一种自动蹬腿上下楼推车,由手把框架、主框架、轮子、底框架以及支撑框架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框架上带有一个蹬腿框架,蹬腿框架与底框架之间连接一个换向机构,该换向机构由主杆、换向支块、换向转动块和弹簧组成,主杆一端有一封闭的直条狭缝以及一个凸耳,换向支块与该凸耳通过一个铆钉活动连接在一起,它门能相对转动,换向支块中部有一个限位销,在另一端通过铆钉与换向转动块活动连接,换向转动块一端安置一个手柄,换向机构一端通过其主杆与底框架连接,蹬腿框架上部有一横杆,该横杆插在换向机构的直条狭缝中,弹簧一端勾在该横杆上,另一端勾在换向机构的手柄轴上。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蹬腿上下楼推车,其主要特征是在普通推车的主框架上安置了一个蹬腿框架,在蹬腿框架与底架之间有一个换向机构,该机构能自动做上下楼的准备动作,使人推车上下楼时方便迅速,并且省力。该车克服了现有爬楼车准备动作多而繁的缺点,为载重上下楼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文档编号B62B1/04GK87206821SQ87206821
公开日1988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24日
发明者王来勋 申请人:王来勋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