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拖拉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拖拉机。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拖拉机的一种形态,在原动机部上联动连接变速箱部,由该变速箱部分别把动力传递到前车轮与后车轮而使行走成为可能,在该变速箱部上设置主·副变速机构,进行多挡地换挡操作,并且在该变速箱部上设置爬行换挡机构,进行用来进行超低速行走的换挡操作(例如,参照日本特公平6-84132号公报)。
可是,因为上述爬行换挡机构以预先装入变速箱内部的状态来构成,故存在着无法简单地变更成不需要该爬行换挡机构的规格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在原动机部上联动连接变速箱部,由该变速箱部分别把动力传递到前车轮与后车轮而使行走成为可能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在变速箱部上装拆自如地联动连接爬行换挡部。
此外,本发明在以下的构成中还具有特征。
(1)在变速箱部上设置能够减速来自主变速机构的动力的行星齿轮机构,并且在构成该行星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行星轮架上设置爬行驱动齿轮,使设在爬行换挡部上的爬行换挡机构的输入齿轮装拆自如地啮合于该爬行驱动齿轮。
(2)在变速箱部的变速箱上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上装拆自如地安装盖体而盖住,并且在该盖体的内面上安装爬行换挡机构而构成爬行换挡部。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拖拉机的侧视图。
图2是离合器部与变速箱部的侧视图。
图3是该离合器部与变速箱部的截面侧视说明图。
图4是该离合器部的截面侧视说明图。
图5是主换挡部的截面侧视说明图。
图6是该主换挡部的截面后视说明图。
图7是该主换挡部的上部的放大截面后视说明图。
图8是副换挡部和PTO变速部的截面侧视说明图。
图9是差速机构的截面俯视说明图。
图10是PTO变速部的后视图。
图11是该PTO变速部的局部剖切后视图。
图12是单离合器规格的离合器部的截面侧视说明图。
图13是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副换挡部的截面侧视说明图。
图14是作为又一个实施例的副换挡部的截面侧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拖拉机,在原动机部上联动连接变速箱部,由该变速箱部分别把动力传递到前车轮与后车轮使行走成为可能,在变速箱部上装拆自如地联动连接爬行换挡部。
也就是说,在变速箱部上设置能够使来自主变速机构的动力减速的行星齿轮机构,并且在构成该行星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行星轮架上设置爬行驱动齿轮,使设在爬行换挡部上的爬行换挡机构的输入齿轮装拆自如地啮合于该爬行驱动齿轮。
这里,爬行换挡部,在变速箱部的变速箱上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上装拆自如地安装盖体而盖住,并且在该盖体的内面上安装爬行换挡机构而构成爬行换挡部而构成。
图1中所示的A是根据本发明的拖拉机,该拖拉机A在机架1上设置原动机部2,在该原动机部上经由离合器部3联动连接设置变速箱部4,在该变速箱部4上配置驾驶部5,并且在该变速箱部4的后部装拆自如地联动连接PTO变速部6,在上述机架1的下方经由前轴箱(未画出)联动连接左右一对前车轮7、7,另一方面在上述变速箱部4上经由后轴箱8、8(参照图9)联动连接左右一对后车轮9、9。10是前部保护架,11是后部保护架,12是作业机连接用的上连杆,13是作业机连接用的下连杆,14是作业机连接片。
原动机部2,如图1中所示,在机架1上搭载发动机15等,由发动机罩16开闭自如地覆盖该发动机15等。
离合器部3,如图2~图4中所示,在离合器壳17内旋转自如地支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外侧两重驱动轴体18,该内外侧两重驱动轴体18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驱动轴19,与转动自如地嵌合于该内侧驱动轴19的外周的筒状的外侧驱动轴20形成。
而且,一方的内侧驱动轴19的基端部(前端部)经由行走用离合器21联动连接于前述发动机15,并且该内侧驱动轴19的先端部(后端部)联动连接于后述的行走系统传动机构51,而且,另一方的外侧驱动轴20的基端部(前端部)经由PTO用离合器22联动连接于前述发动机15,并且该外侧驱动轴20的先端部(后端部)联动连接于后述的PTO系统传动机构52。
这里,在离合器壳17的后端缘部上,装拆自如地连接着后述的变速箱部4的主变速箱53的前端缘部,前述内外侧两重驱动轴体18把先端部枢轴支撑于配置于离合器壳17内的前部的轴承24,另一方面把后端部枢轴支撑于配置于主变速箱53内的前部的轴承25。
而且,在离合器壳17的后端内周缘部上形成在中央部有开口部26的后壁27,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筒状支持体28插过开口部26地安装于该后壁27,由该筒状支持体28支持前述内外侧两重驱动轴体18的中途部外周面。
而且,筒状支持体28缩颈状地形成位于离合器壳17内的前部28a,另一方面扩径状地形成位于主变速箱53内的后部28b,在该后部28b的外周面上形成安装用法兰片28c,使该安装用法兰片28c从后方接触于离合器壳17的后壁27的后面,并且由安装用螺栓29安装。
此外,内侧驱动轴19分割成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与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而形成,并且在外侧驱动轴20内联动连接两个分割驱动轴段30、31彼此,把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与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分割位置(联动连接位置)配置于离合器壳17与主变速箱53的连接部附近,也就是,筒状支持体28的后部28b内。
而且,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的先端部与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基端部嵌合而装拆自如地联动连接。
也就是说,在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的先端面上向后突出设置嵌合用突段30a,另一方面在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基端面上形成基端侧嵌合用凹部31a,把上述嵌合用突段30a套筒嵌合于该基端侧嵌合用凹部31a中,并且在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的先端部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spline)槽30b,与在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基端部外周面上形成的花键槽31b上,花键配合在轴线向前后方向的筒状连接体32。
外侧驱动轴20沿着内侧驱动轴19的外周面小直径地形成前部20a,另一方面沿着前述筒状连接体32的外周面大直径地形成后部20b,在该后部20b的外周面与筒状支持体28的后部28b的内周面之间夹设轴承33、34。
而且,外侧驱动轴20的先端部从筒状支持体28的后端向后延伸设置,在外周面上一体形成PTO驱动齿轮20c。35是PTO驱动齿轮支持轴承。
这样一来,因为把内侧驱动轴19分割形成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与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并且在外侧驱动轴20内联动连接两个分割驱动轴段30、31,故与现有技术,也就是把内侧驱动轴的先端部延伸设置到外侧驱动轴的先端部的后方位置,经由筒状的联轴节做成对接于PTO系统输入轴的基端部的状态而在同一轴线上联动连接的现有技术相比,在前后方向上连接离合器壳17与主变速箱53,即使在把内外侧两重驱动轴体18插过这些离合器壳17和主变速箱53内时也可以消除主变速箱53在前后方向上加长这样的问题。
而且,把离合器壳17与主变速箱53作为总成连接时的组装作业,或解除连接而进行的维修作业等变得容易。
进而,因为把内侧驱动轴19的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与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分割位置配置于离合器壳17与主变速箱53的连接部附近,故使主变速箱53在前后方向上缩短,可以谋求机体的紧凑化,并且使主变速箱53的组装单元在前后方向上缩短,可以谋求组装单元的物流成本的降低,结果,向外订货后可以一次进货众多的单元。
此时,因为把在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的先端部上形成的嵌合用突段30a套筒嵌合于在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基端部上形成的基端侧嵌合用凹部31a中并装拆自如地联动连接,故可以高精度地组装联动连接分割形成的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与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
此外,跨越外侧驱动轴20的外周面与筒状支持体28的外周面而前后滑动自如地嵌合行走用筒状动作体36,在该行走用筒状动作体36的后部联动连接行走用离合器作用杆37的基端部,另一方面在该行走用筒状动作体36的前端缘部上设有离合器作用片36a,对着行走用离合器21的从动臂21a接近配置该离合器作用片36a。38是杆支轴。
这样一来,如果转动操作行走用离合器作用杆37,则行走用筒状动作体36向前滑动,离合器作用片36a推压从动臂21a,该从动臂21a转动而行走用离合器21进行动力切断动作。
此外,在行走用筒状动作体36的外周面上前后滑动自如地嵌合PTO用筒状动作体39,在该PTO用筒状动作体39的后部联动连接PTO用离合器作用杆40的基端部,另一方面在该PTO用筒状动作体39的前端缘部上设置离合器作用片39a,对着PTO用离合器22的从动臂22a接近配置该离合器作用片39a。41是杆支轴。
这样一来,如果转动操作PTO用离合器作用杆40,则PTO用筒状动作体39向前滑动,离合器作用片39a推压从动臂22a,该从动臂22a转动而PTO用离合器22进行动力切断动作。
变速箱部4,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筒状地形成的变速箱45内,从前向后依次配置主变速机构46、副变速机构47与差速机构48,并且在该变速箱45中装拆自如地安装爬行换挡部49,将设在该爬行换挡部49上的爬行换挡机构50联动连接于上述副变速机构47,形成主换挡、副换挡,进而,爬行挡所进行的行走系统传动机构51,此外,在前述外侧驱动轴20、与后述的PTO变速部6之间夹设PTO系统传动机构52。
而且,变速箱45一分为二形成为内藏主变速机构46的主变速箱53,、和内藏副变速机构47与差速机构48的箱主体54,主变速箱53由连接螺栓56a把前端缘部装拆自如地连接于前述离合器壳17的后端缘部,并且箱主体54由连接螺栓56b经由支持壁形成体55装拆自如地连接于主变速箱53的后端缘部。
因此,下面,按此顺序说明主变速箱53、主变速机构46、箱主体54、副变速机构47,以及差速机构48的构成。
〔主变速箱〕主变速箱53,如图5和图6中所示,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筒状,在前部内周面上形成内部支持壁57,在该内部支持壁57与前述支持壁形成体55之间夹设主变速机构46,由该主变速机构46进行多挡(在本实施例中5挡)的前进换挡操作、和倒挡操作。
〔主变速机构〕主变速机构46,如图5和图6中所示,在内部支持壁57的中央部经由前述轴承25支持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先端部(后端部),在位于该轴承25的后方的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前端部外周面上一体形成第5挡齿轮31c,并且在该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的后端面上形成先端侧嵌合用凹部31d,在该先端侧嵌合用凹部31d中绕其轴线转动自如地嵌合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主变速主轴58的基端面(前端面)向前突出地形成的嵌合用突段58a,另一方面经由轴承59把该主变速主轴58的先端部(后端部)绕其轴线转动自如地支持于支持壁形成体55的中央部。
而且,在主变速主轴58上,从基端部侧向先端部侧依次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同轴地、且绕着主变速主轴58的外周面旋转自如地安装着第4·第3·第2·第1挡齿轮60、61、62、63和倒挡切换齿轮64。
此外,在主变速主轴58上,安装着配置于第5挡齿轮31c与第4挡齿轮60之间的第3换挡体65,配置于第3挡齿轮61与第2挡齿轮62之间的第2换挡体66,以及配置于第1挡齿轮63与倒挡齿轮64之间的第1换挡体67。
这里,各换挡体65、66、67具备联动连接于主变速主轴58的轴侧联动连接片65a、66a、67a,联动连接于前后邻接的各齿轮的前·后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5b、65c、66b、66c、67b、67c,以及在各轴侧联动连接片65a、66a、67a与各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5b、65c、66b、66c、67b、67c之间在轴线方向滑动自如地花键嵌合的滑动连接片65d、66d、67d。
而且,各滑动连接片65d、66d、67d能够滑动操作到位于各轴侧联动连接片65a、66a、67a上的中立位置,滑动位于各轴侧联动连接片65a、66a、67a与前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5b、66b、67b之间而联动连接两者的前方滑动变速位置,以及滑动位于各轴侧联动连接片65a、66a、67a与后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5c、66c、67c之间而联动连接两者的后方滑动变速位置中的某一个。
此外,在内部支持壁57与前述支持壁形成体55之间经由前·后部轴承68、69支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主变速副轴70,在该主变速副轴70的外周面上同轴地且旋转自如地安装第1·2·3挡齿轮体71、72、73。
而且,在第1挡齿轮体71上一体形成的前部齿轮71a与后部齿轮71b分别与第5挡齿轮31c与第2挡齿轮60啮合,此外,在第2挡齿轮体72上一体形成的前部齿轮72a与后部齿轮72b分别与第3挡齿轮61与第2挡齿轮62啮合,此外,在第3挡齿轮体73上一体形成的前部齿轮73a啮合于第1挡齿轮63,另一方面,在该第3挡齿轮体73上一体形成的后部齿轮73b经由枢轴支撑于支持壁形成体55的反转齿轮74啮合于倒挡齿轮64。75是反转齿轮支轴,76是设在主变速箱53内的轴支持体。
进而,在内部支持壁57与前述支持壁形成体55之间,如图5~图7中所示,把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滑动体支轴80前后滑动自如地架设于前述主变速主轴58的正上方位置处,并且把前后方向延伸的杠杆联动轴81平行而前后滑动自如地架设于上述滑动体支轴80的右侧方位置,使从该杠杆联动轴81的前部向左侧突出设置的接合片82的先端部结合于设在滑动体支轴80的前部的被接合片83,另一方面在延伸设置到箱主体54内的杠杆联动轴81的后端部设置作用承受片84,使在主换挡杆85的下端部上形成的作用片85a接合于该作用承受片84。97是作用承受片安装销。
而且,如图2中所示,在箱主体54的顶棚部54c上设置摇动支持体86,如图6中所示,把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主换挡杆85的下部枢轴支撑于设在该摇动支持体86上的摇动支持片87,使该主换挡杆85成为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摇动操作自如,把在该主换挡杆85的下端部上形成的作用片85a的下端插过在顶棚部54c上形成的杠杆插过孔88中,使之结合于前述作用承受片84。89是杠杆中立复位用弹簧。
此外,如图5和图7中所示,在滑动体支轴80的中途部,具有侧方开口部90而嵌合后视形成C字形的滑动限制体91,并且从滑动体支轴80在半径方向上通过侧方开口部90中使滑动作用片92突出。
而且,在滑动体支轴80上,从后向前依次在轴线方向上滑动自如地安装第1·第2·第3滑动体95、94、93,并且第3滑动体93配置于滑动限制体91的前方,另一方面第1·第2滑动体95、94配置于滑动限制体91的后方。
进而,各滑动体95、94、93具备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滑动体支轴80的凸台部95a、94a、93a,从各凸台部95a、94a、93a向左右侧下方延伸而形成的拨挡叉95b、94b、93b,以及从各凸台部95a、94a、93a向滑动限制体91延伸而形成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94c、93c。
而且,第1·第2·第3滑动体95、94、93的各拨挡叉95b、94b、93b分别联动连接于前述第1·第2·第3换挡体67、66、65的滑动连接片67d、66d、65d。
此外,第1·第2·第3滑动体95、94、93的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94c、93c通过使滑动体支轴80绕轴线转动而滑动作用片92与滑动限制体91在想要的方向上转动,使滑动作用片92嵌合于想要的一个滑动作用承受片92,使该滑动作用承受片联动于滑动体支轴80的前后滑动地滑动动作,并且使在滑动限制体91上突出设置的限制片91a、91b的至少一方接合于其他两个滑动作用承受片,两个滑动作用承受片可以限制联动于滑动体支轴80的前后滑动的滑动动作。96是为了限制滑动限制体91的轴线方向的动作而在箱主体54的顶棚部54c下垂设置的限制用突段。
主变速机构46如上所述而构成,在以下中就此一主变速机构46的变速操作(第1挡操作~第5挡操作和倒挡操作)进行说明。
(第1挡操作)在使主换挡杆85大致垂直立起的状态下向后转动操作,使其转动操作力传递到在主换挡杆85的下端部上形成的作用片85a→作用承受片84→杠杆联动轴81→接合片82→被接合片83→滑动体支轴80,使该滑动体支轴80向前滑动。
于是,滑动体支轴80的向前的滑动力传递到滑动作用片92→第1滑动体95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凸台部95a→拨挡叉95b,联动连接于该拨挡叉95b的第1换挡体67的滑动连接片67d从中立位置滑动到前方滑动变速位置,轴侧联动连接片67a与前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7b成为联动连接的状态。
结果,从发动机15传递到内侧驱动轴19的动力,传递到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第5挡齿轮31c→第3挡齿轮体71的前部齿轮71a→主变速副轴70→第1挡齿轮体73的前部齿轮73a→第1挡齿轮63→第1换挡体67的前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7b→滑动连接片67d→轴侧联动连接片67a→主变速主轴58,成为第1挡。
此时,滑动作用片92接合于第1滑动体95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并且滑动限制体91的限制片91a、91b接合于第2·第3滑动体94、93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4c、93c,两个滑动体94、93的动作受到限制。
(第2挡操作)向右侧转动操作主换挡杆85,使主换挡杆85的下端部上形成的作用片85a以摇动支持片87为支点向左侧转动,使其转动力传递到作用承受片84→杠杆联动轴81→接合片82→被接合片83→滑动体支轴80,使该滑动体支轴80,在图7的后视图中,顺时针转动,并且滑动限制体91也经由滑动作用片92顺时针转动。
接着,进一步使向右侧转动操作的主换挡杆85向前转动操作,使滑动体支轴80向后滑动。
于是,滑动体支轴80的向后的滑动力传递到滑动作用片92→第2滑动体94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4c→凸台部94a→拨挡叉94b,使联动连接于该拨挡叉94b的第2换挡体66的滑动连接片66d从中立位置滑动到后方滑动变速位置,轴侧联动连接片66a与后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6c成为联动连接的状态。
结果,从发动机15传递到内侧驱动轴19的动力,传递到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第5挡齿轮31c→第3挡齿轮体71的前部齿轮71a→主变速副轴70→第2挡齿轮体72的后部齿轮72b→第2挡齿轮62→第2换挡体66的后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6c→滑动连接片66d→轴侧联动连接片66a→主变速主轴58,成为第2挡。
此时,滑动作用片92接合于第2滑动体94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4c,并且滑动限制体91的限制片91b接合于第1·第3滑动体95、93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93c,两个滑动体95、93的动作受到限制。
(第3挡操作)向右侧转动操作并且向后转动操作主换挡杆85,使滑动体支轴80向前滑动。
于是,滑动体支轴80的向前滑动力传递到滑动作用片92→第2滑动体94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4c→凸台部94a→拨挡叉94b,使联动连接于该拨挡叉94b的第2换挡体66的滑动连接片66d从中立位置滑动到前方滑动变速位置,轴侧联动连接片66a与前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6b成为联动连接的状态。
结果,从发动机15传递到内侧驱动轴19的动力,传递到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第5挡齿轮31c→第1挡齿轮体71的前部齿轮71a→主变速副轴70→第2挡齿轮体72的前部齿轮72a→第3挡齿轮61→第2换挡体66的前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6b→滑动连接片66d→轴侧联动连接片66a→主变速主轴58,成为第3挡。
此时,滑动作用片92接合于第2滑动体94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4c,并且滑动限制体91的限制片91b接合于第1·第3滑动体95、93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93c,两个滑动体95、93的动作受到限制。
(第4挡操作)向左侧方转动操作主换挡杆85,以摇动支持片87为支点使在主换挡杆85的下端部上形成的作用片85a向右侧转动,把其转动力传递到作用承受片84→杠杆联动轴81→接合片82→被接合片83→滑动体支轴80,使该滑动体支轴80在图7的后视图中,逆时针转动,并且滑动限制体91经由滑动作用片92也逆时针转动。
接着,进一步使向右侧转动操作的主换挡杆85向前转动操作,使滑动体支轴80向后滑动。
于是,滑动体支轴80的向后的滑动力传递到滑动作用片92→第3滑动体93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3c→凸台部93a→拨挡叉93b,使联动连接于该拨挡叉93b的第3换挡体65的滑动连接片65d从中立位置滑动到后方滑动变速位置,轴侧联动连接片65a与后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5c成为联动连接的状态。
结果,从发动机15传递到内侧驱动轴19的动力,传递到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第5挡齿轮31c→第3挡齿轮体71的后部齿轮71b→第4挡齿轮62→第3换挡体65的后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5c→滑动连接片65d→轴侧联动连接片65a→主变速主轴58,成为第4挡。
此时,滑动作用片92接合于第3滑动体93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3c,并且滑动限制体91的限制片91a结合于第1·第2滑动体95、94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94c,两个滑动体95、94的动作受到限制。
(第5挡操作)向左侧转动操作并且向后转动操作主换挡杆85,使滑动体支轴80向前滑动。
于是,滑动体支轴80的向前的滑动力传递到滑动作用片92→第3滑动体95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凸台部95a→拨挡叉95b,使联动连接于该拨挡叉95b的第3换挡体67的滑动连接片67d从中立位置滑动到前方滑动变速位置,轴侧联动连接片67a与前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7b成为联动连接的状态。
结果,从发动机15传递到内侧驱动轴19的动力,传递到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第5挡齿轮31c→第3挡齿轮体67的前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5b→滑动连接片67d→轴侧联动连接片65a→主变速主轴58,成为第5挡。
此时,滑动作用片92接合于第3滑动体93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3c,并且滑动限制体91的限制片91a接合于第1·第2滑动体95、94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94c,两个滑动体95、94的动作受到限制。
(倒挡操作)在大致垂直地立起的状态下向前操作主换挡杆85,使其转动操作力传递到在主换挡杆85的下端部上形成的作用片85a→作用承受片84→杠杆联动轴81→接合片82→被接合片83→滑动体支轴80,使该滑动体支轴80向后滑动。
于是,滑动体支轴80的向后滑动力传递到滑动作用片92→第1滑动体95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凸台部95a→拨挡叉95b,使联动连接于该拨挡叉95b的第3换挡体67的滑动连接片67d从中立位置滑动到后方滑动变速位置,轴侧联动连接片67a与后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7c成为联动连接的状态。
结果,从发动机15传递到内侧驱动轴19的动力,传递到前部分割驱动轴段30→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第5挡齿轮31c→第3挡齿轮体71的前部齿轮71a→主变速副轴70→第1挡齿轮体73的后部齿轮73b→反转齿轮74→倒挡齿轮64→第3换挡体67的后齿轮侧联动连接片67c→滑动连接片67d→轴侧联动连接片67a→主变速主轴58,该主变速主轴58反转,成为倒挡。
此时,滑动作用片92结合于第1滑动体95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5c,并且滑动限制体91的限制片91a、91b接合于第2·第3滑动体94、93的滑动作用承受片94c、93c,两个滑动体94、93的动作受到限制。
〔箱主体〕箱主体54,如图2、图8和图11中所示,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筒状,在内周面中途部上形成轴支持壁100,在该箱主体54内,在上述轴支持壁100的前方位置上配置副变速机构47,并且在该轴支持壁100的后方位置上配置着差速机构48。
而且,在位于轴支持壁100的前方位置的箱主体54上,在右侧壁54b上形成开口部101,经由该开口部101装拆自如地安装着后述的爬行换挡部49,并且在底部54d上形成开口部102,经由该开口部102安装着后述的前车轮驱动用动力取出部103,这些爬行换挡部49与前车轮驱动用动力取出部103分别联动连接于副变速机构47。
此外,在位于轴支持壁100后方的箱主体54上,如图9中所示,在左右侧壁54a、54b上分别形成开口部104、104,经由各开口部104、104连通连设后轴箱8、8,在各后轴箱8、8中插过并且转动自如地支持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后车轴105、105,各后车轴105、105联动连接于差速机构48。
而且,在位于轴支持壁100后方的箱主体54上,如图8中所示,在顶棚部上形成维修用的开口部106,由装拆自如的盖体107盖住该开口部106,在该盖体107的后部上向上鼓出地形成举升臂支持体108,在该举升臂支持体108的上部上插过并且转动自如地支持轴线向左右方向的举升臂支轴109,在该举升臂支轴109的左右侧端部上安装着左右一对举升臂110、110的基端部。
进而,如图8中所示,在箱主体54的后端上形成的开口部111上安装着PTO变速部6。
此外,如图2和图8中所示,在箱主体54的左右侧壁的后下部上,向外侧突出设置下连杆连接销112、112,更把左右一对下连杆13、13的前端部经由下连杆连接销112、112转动自如地支持于箱主体54。
〔副变速机构〕副变速机构47,如图8中所示,经由行星齿轮机构115把副变速轴116联动连接于前述主变速主轴58的先端部(后端部)而构成,主变速主轴58的先端部向后延伸而成为构成行星齿轮机构115的一部分的太阳轮117,另一方面副变速轴116配置于与主变速主轴58同一轴线上,并且使中途部经由轴承119支持于设在箱主体54内的轴支持体118,而且,经由轴承120使先端部(后端部)支持于前述轴支持壁100。
行星齿轮机构115,在前述支持壁形成体55上,由轴线向前后方向的安装螺栓123安装配置于形成为环状的太阳轮117的外周的前后一对内齿轮(inner gear)支持体121、122,在两个内齿轮支持体121、122间两点支持内齿轮124,在该内齿轮124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行星轮125,并且使各行星轮125啮合于内齿轮124与太阳轮117双方,另一方面在前后一对内齿轮支持体121、122的内周缘部间经由前后一对轴承126、127安装行星轮架128,在该行星轮架128上一体地联动连接多个行星轮125而构成。
而且,行星轮架128,把后端缘部向后侧的轴承127后方延伸设置而形成筒状的齿轮形成片129,在该齿轮形成片129的内周面上形成内齿130,并且在该齿轮形成片129的外周面上形成作为爬行驱动齿轮的外齿131。
进而,在太阳轮117的外周面与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花键嵌合筒状的移动齿轮支持体132,在该移动齿轮支持体132的前部外周面上一体成形前部移动齿轮133,并且在后部外周面上一体成形后部移动齿轮134。
而且,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在箱主体54内的右侧,配置轴线向前后方向的叉支轴135,在该叉支轴135上前后滑动自如地安装着拨挡叉136的基端部137,并且使该拨挡叉136的先端部138接合于移动齿轮支持体132。
此外,在构成后述的爬行换挡部49的一部分的盖体139上,形成轴线向左右方向的凸台部140,在该凸台部140中插过杆支轴141,在该杆支轴141的外侧端部上安装着副换挡杆142的基端部,并且在该杆支轴141的内侧端部上安装着联动臂143的基端部,经由挡块144把前述拨挡叉136的基端部137连接于该联动臂143的先端部。
这样一来,通过把副换挡杆142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操作,使移动齿轮支持体132在前后方向上换挡动作,进行副换挡操作。
也就是说,如果向后转动副换挡杆142,则经由杆支轴141联动臂143向前转动,经由挡块144连接于该联动臂143的先端部的拨挡叉136向前滑动,接合于该拨挡叉136的移动齿轮支持体132向前移动。
此时,移动齿轮支持体132在跨越太阳轮117的外周面与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之间的状态下被移动,经由该移动齿轮支持体132,太阳轮117与副变速轴116成为联动连接的状态(主变速主轴58与副变速轴116直接结合的状态)。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动力从在主变速主轴58上一体成形的太阳轮117经由移动齿轮支持体132传递到副变速轴116。
此外,如果使副换挡杆142向前转动,则经由杆支轴141,联动臂143向后转动,经由挡块144连接于该联动臂143的先端部的拨挡叉136向后滑动,接合于该拨挡叉136的移动齿轮支持体132向后移动。
而且,移动齿轮支持体132从太阳轮117的外周面脱离,移动到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上,并且前部移动齿轮133啮合于在齿轮形成片129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齿130。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在主变速主轴58上一体成形的太阳轮117的转动力,传递到啮合于该太阳轮117的行星轮125→行星轮架128→在该行星轮架128上一体成形的齿轮形成片129的内齿130→移动齿轮支持体132的前部移动齿轮133→移动齿轮支持体132→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114。
此时,经由行星齿轮机构115被减速的动力从主变速主轴58传递到副变速轴116,进行副变速。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使副换挡杆142进一步向前转动,则由爬行换挡部49进行爬行挡(超低速挡)。
这里,就爬行换挡部49进行说明,该爬行换挡部49,如图8、图10和图11中所示,在前述箱主体54的右侧壁上形成的开口部101上,由安装螺栓145装拆自如地安装盖体139后盖住,并且在该盖体139的内面上装拆自如地安装爬行换挡机构146而构成。
而且,爬行换挡机构146,在突出设置于盖体139的内面上的前后一对轴支持片147、148间装拆自如地架设轴线向前后方向的齿轮支轴149,经由轴承150把爬行挡齿轮体151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该齿轮支轴149,在该爬行挡齿轮体151的前部与后部一体成形大直径的输入齿轮152与小直径的输出齿轮153而构成。
而且,输入齿轮152装拆自如地啮合于在齿轮形成片129的外周面上形成的作为爬行驱动齿轮的外齿131,并且输出齿轮153装拆自如地啮合于经由轴承154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副变速轴116的爬行传动齿轮155,在该爬行传动齿轮155的前面上,形成在移动齿轮支持体132的后部外周面上一体成形的后部移动齿轮134所插入并啮合的插入啮合齿轮156。
这样一来,如果使副换挡杆142最大限度地向前转动,则经由杆支轴141联动臂143向后转动,经由挡块144连接于该联动臂143的先端部的拨挡叉136向后滑动,接合于该拨挡叉136的移动齿轮支持体132最大限度地向后移动。
而且,移动齿轮支持体132从太阳轮117的外周面脱离,移动到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上,并且后部移动齿轮134插入并啮合于在爬行传动齿轮155的前面上形成的插入啮合齿轮156。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在主变速主轴58上一体成形的太阳轮117的转动力,传递到啮合于该太阳轮117的行星轮125→行星轮架128→在该行星轮架128上一体成形的齿轮形成片129的外齿131→爬行挡齿轮体151的输入齿轮152→爬行挡齿轮体151的输出齿轮153→爬行传动齿轮155→插入啮合齿轮156→在移动齿轮支持体132的后部外周面上一体成形的后部移动齿轮134→移动齿轮支持体132→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114。
此时,经由行星齿轮机构115与爬行换挡机构146而减速成超低速的动力从主变速主轴58传递到副变速轴116,成为爬行挡。
这里,因为在作为爬行驱动齿轮一体成形于行星轮架128的齿轮形成片129的外齿131上,装拆自如地啮合着爬行挡齿轮体151的输入齿轮152,故可以把爬行换挡机构146紧凑地配置于行星齿轮机构115的周缘部,可以避免变速箱部4的加长。
而且,因为也可以在行星齿轮机构115的轴线方向上直线地进行爬行挡操作,故可以谋求换挡操作机构的简化。
进而,因为在盖体139上安装爬行换挡机构146而构成爬行换挡部49,并且该爬行换挡部49,把盖体139装拆自如地安装于并盖住在箱主体54上形成的开口部101,故可以使该爬行换挡部49的组装性良好。
而且,在不需要爬行规格时,通过在从盖体139取下爬行换挡机构146的状态下,把该盖体139安装于箱主体54的开口部101,可以简单地从有爬行规格变更规格成无爬行规格。
此外,在需要爬行规格时,只要把爬行换挡机构146安装于盖体139就可以了,可以容易地进行有·无爬行的规格设定。
前车轮驱动用动力取出部103,如图2和图8中所示,由安装螺栓161把取出部箱160安装于箱主体54的底部上形成的开口部102,在该取出部箱160内经由前后一对轴承162、163架设轴线向前后方向的前车轮驱动轴164,在该前车轮驱动轴164的中途部安装输入齿轮165,在该输入齿轮165与安装于副变速轴116的后部的输出齿轮166之间夹设第1·第2中间齿轮167、168而构成。
这里,第1中间齿轮167经由轴承170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后述的PTO系统传动轴169,并且第2中间齿轮168,把齿轮支轴173架设于向箱主体54内突出地形成的前后一对齿轮支持片171、172,经由轴承174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齿轮支轴173。
而且,使输出齿轮166、第1中间齿轮167、第2中间齿轮168、以及输入齿轮165串联地啮合而联动连接。
此外,前车轮驱动轴164,使先端部175向取出部箱160的前方突出,使该先端部175经由传动轴等联动连接于设在前轴箱上的输入轴(未画出)。
这样一来,副变速轴116的转动力传递到安装于该副变速轴116的输出齿轮166→第1中间齿轮167→第2中间齿轮168→输入齿轮165→前车轮驱动轴164→传动轴等→输入轴→前车轴→前车轮7、7,进行四轮驱动行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输入齿轮165花键嵌合于前车轮驱动轴164的中途部,能够移动到啮合于第2中间齿轮168的位置与解除啮合的位置,并且由移动操作机构(未画出)从取出部箱160的外部进行该输入齿轮165的移动操作。
这样一来,如果进行使输入齿轮165啮合于第2中间齿轮168的移动操作,则如前所述可以进行四轮驱动行走,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使输入齿轮165从第2中间齿轮168解除啮合的移动操作,则可以进行仅后轮驱动的两轮驱动行走,根据作业条件进行四轮驱动行走与两轮驱动行走的切换操作,高效率地进行作业。
〔差速机构〕差速机构48,如图8和图9中所示,夹设于前述副变速轴116与左右一对后车轴105、105之间,在向轴支持壁100的后方延伸的副变速轴116的先端部(后端部)上,一体地形成输出用圆锥齿轮180,另一方面在各后车轴105、105的基端部上安装着后车轴输入齿轮181、181,使输出用圆锥齿轮180经由差速机构48联动连接于各后车轴输入齿轮181、181。
也就是说,差速机构48,在差速器箱182的外周面上,安装着啮合于前述输出用圆锥齿轮180的大减速齿轮183,另一方面在差速器箱182内,经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小差动齿轮支轴184旋转自如地安装着前后一对小差动齿轮185、185,并且经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大差动齿轮支轴186、186,安装左右一对大差动齿轮187、187,使各大差动齿轮187、187啮合于两个小差动齿轮185、185。
而且,在一体成形于差速器箱182的左右侧部的筒状联动连接片188、188上,装拆自如地嵌合轴线向左右方向的左右一对筒状轴支持体189、189而成为能够联动连接,通过各筒状联动连接片188、188中在各筒状轴支持体189、189中,插过并且支持前述大差动齿轮支轴186、186,在从各大差动齿轮支轴186、186的筒状轴支持体189、189突出的部分上,分别安装与前述后车轴输入齿轮181、181啮合的传动齿轮190、190,进而,各大差动齿轮支轴186、186的先端部,装拆自如地连接于后述的制动器部191、191的行走用制动器192、192。
这样一来,传递到副变速轴116的转动力,传递到一体地形成于该副变速轴116的先端部(后端部)的输出用圆锥齿轮180→大减速齿轮183→差速器箱182→小差动齿轮支轴184→各小差动齿轮185、185→各大差动齿轮187、187→各大差动齿轮186、186→各传动齿轮190、190→各后车轴输入齿轮181、181→各后车轴105、105→各后车轮9、9。
此外,左右一对筒状轴支持体189、189,从外侧方嵌合于箱主体54的左右侧壁54a、54b上形成的安装用开口部194、194,并且由安装螺栓195、195装拆自如地安装,差速器箱182装拆自如地架设于两个筒状轴支持体189、189间。
而且,各筒状轴支持体189、189,在取下安装螺栓195、195后,通过从安装用开口部194、194向外侧方拉出,可以从箱主体54取下,此时,各大差动齿轮支轴186、186也可以与各筒状轴支持体189、189一体地从差速器箱182拉脱而取下。
因而,装拆自如地架设于两个筒状轴支持体189、189间的差速器箱182,在取下各筒状轴支持体189、189后,可以从在箱主体54的顶棚部上形成的维修用的开口部106取出。
此外,制动器部191,在制动器壳196内配置行走用制动器192,可以经由制动器作用片197由制动器操作杆198来制动器制动·解除操作该行走用制动器192。199是枢轴支撑于制动器壳196的制动器杆支轴。
而且,制动器壳196以跨越状态装拆自如地安装于箱主体54的侧壁与后轴箱8的外周面基部之间,通过从这些取下该制动器壳196,可以与该制动器壳196一体地从大差动齿轮支轴186的先端部取下行走用制动器192。
这样一来,差速机构48可以有选择地采用如图9(a)中所示,使大减速齿轮183从右侧方啮合于输出用圆锥齿轮180的安装的状态,与如图9(b)中所示,把差速机构48做成上下翻转左右调换的状态,使大减速齿轮183从左侧方啮合于输出用圆锥齿轮180的安装的状态。
因而,可以根据连接于拖拉机A的作业机或作业形态,通过选择差速机构48的安装形态,简单地变更该拖拉机A的前进方向(主要的作业方向)。
接下来,参照图8、图10和图11就PTO变速部6的构成进行说明。
也就是说,PTO变速部6,如图8、图10和图11中所示,把PTO箱200装拆自如地安装于在箱主体54的后端上形成的开口部111,在该PTO箱200内配置PTO换挡机构201。
而且,PTO箱200由以收容于箱主体54内的状态配置的前部箱形成体202、和以从箱主体54向后鼓出的状态所配置的后部箱形成体203来形成,在后部箱形成体203的前端周缘部上一体成形法兰状的安装片204,使该安装片204从后方接触于箱主体54的后端缘部,并且由轴线向前后方向的安装螺栓205来安装。
这样一来,因为在形成于箱主体54的后端的开口部111上装拆自如地安装PTO箱200,故可以容易地进行收容于该PTO箱200内的PTO换挡机构201的组装作业或维修作业。
这里,在前述举升臂支持体108的后部与箱主体54的后端缘部的上部之间,安装着用来枢轴支撑·连接上连杆12的前端部的上连杆支架206,该上连杆支架206由举升臂支持体108的后部与面接触于箱主体54的后端缘部的上部的由安装螺栓210安装的板状的安装座207,与从该安装座207的后面向后突出设置的左右一对板状的枢轴支撑连接片208、208来形成。209是连接孔。
而且,安装座207的下部从后方接触于后部箱形成体203的安装片204而成为重合状态,并且由安装螺栓205一并紧固地安装于箱主体54的后端缘部。
此外,在后部箱形成体203的左右侧壁上,向外侧方突出设置作为举升缸安装部的举升缸支轴211、211,在各举升缸支轴211、211与前述举升臂110、110的中途部之间夹设在上下方向上伸缩动作的举升缸212、212。213是举升缸连接销,214是举升缸枢轴支撑连接片。
这样一来,因为在后部箱形成体203的左右侧方位置上,配置在上下方向上伸缩动作的左右一对举升缸212、212,并且经由举升缸支轴211、211使各举升缸212、212的下端部支持于后部箱形成体203,故使两个举升缸212、212成为竖直或大致竖直地配置的姿势变得容易,可以缩短各举升缸212、212的行程,可以谋求各举升缸212、212的小型化,还可以减小功率损失。
而且,因为各举升缸212、212的下端部经由举升缸支轴211、211支持于后部箱形成体203,故可以牢固地支持各举升缸212、212。
此外,例如,通过减小后部箱形成体203的左右宽度,把左右一对举升缸212、212配置于后部箱形成体203的左右侧方位置,并且配置于箱主体54的左右宽度内,可以增大升降连杆机构向该箱主体54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接下来,就PTO换挡机构201进行说明,该PTO换挡机构201,如图8中所示,在PTO箱200内,分别经由轴承223、224、225、226、227、228转动自如地支持轴线向前后方向的输入轴220、换挡轴221与PTO轴222,输入轴220使先端部240从在PTO箱200的前壁上形成的输入轴突出部239向前突出,另一方面,PTO轴222使先端部242从在PTO箱200的后壁上形成的PTO轴突出部241向后突出。
而且,在输入轴220上设置输出齿轮229,另一方面在变速轴221上同轴地安装大直径输入齿轮230、第1换挡齿轮231、第2换挡齿轮232,使上述大直径输入齿轮230啮合于上述输出齿轮229。
此外,在PTO轴222上,在轴线方向上滑动移动自如地花键嵌合移动齿轮体233,并且经由轴承234旋转自如地安装输入齿轮235,在移动齿轮体233上设置大直径移动齿轮236与小直径移动齿轮237,另一方面在输入齿轮235的前面上形成上述小直径移动齿轮237所插入并啮合的插入啮合齿轮238。
这样一来,由未画出的PTO换挡操作机构使移动齿轮体233进行使大直径移动齿轮236啮合于前述第1换挡齿轮231的第1PTO换挡操作,和使小直径移动齿轮237插入·啮合于插入啮合齿轮238的第2PTO换挡操作。
此外,输入轴220的先端部240,如图3中所示,经由PTO系统传动轴169联动连接于前述外侧驱动轴20而构成PTO系统传动机构52,PTO系统传动轴169在变速箱45内从前部到后部轴线向前后方向地配置。
也就是说,PTO系统传动轴169,如图3中所示,在前后方向上连接第1~第4分割传动轴245、246、247、248而形成。
而且,第1分割传动轴245,如图3和图5中所示,经由轴承249、250转动自如地架设于离合器壳17的后壁27与前述内部支持壁57之间,在该第1分割传动轴245的中途部上设置输入齿轮244,使该输入齿轮244啮合于PTO驱动齿轮20c。
此外,第2分割传动轴246,如图3和图5中所示,经由轴承251把中途部转动自如地支持于前述支持壁形成体55,并且把前端部经由第1筒状连接体252连接于上述第1分割传动轴245的后端部。
第3分割传动轴247,如图3和图8中所示,经由轴承253把中途部转动自如地支持于轴支持体118,并且把前端部经由第2筒状连接体254连接于上述第2分割传动轴246的后端部。
第4分割传动轴248,如图3和图8中所示,把前端部经由单向离合器255连接于上述第3分割传动轴247的后端部,并且使后端部经由第3筒状连接体256连接于前述输入轴220的先端部240。
这里,单向离合器255由安装于第3分割传动轴247的后端部的前部离合器形成体257、与安装于第4分割传动轴248的前端部的后部离合器形成体258来形成,使在前部离合器形成体257的后面上突出设置的啮合片259、与在后部离合器形成体258的前面上突出设置的啮合片260啮合成前后相对状态,在正转时两个啮合片259、260接合而第3·第4分割传动轴247、248一体地在正转方向上转动,另一方面在逆转时两个啮合片259、260不接合。
这样一来,从发动机15传递到外侧驱动轴20的动力,传递到一体成形于该外侧驱动轴20的PTO驱动齿轮20c→输入齿轮244→第1分割传动轴245→第1筒状连接体252→第2分割传动轴246→第2筒状连接体254→第3分割传动轴247→单向离合器255→第4分割传动轴248→第3筒状连接体256→输入轴220。
而且,在PTO换挡机构201被第1PTO换挡操作时,传递到输入轴220的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229→大直径输入齿轮230→变速轴221→第1换挡齿轮231→移动齿轮体233的大直径移动齿轮236→PTO轴222,可以由该PTO轴222取出动力而驱动各种作业机。
此外,在PTO换挡机构201被第2PTO换挡操作时,传递到输入轴220的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229→大直径输入齿轮230→变速轴221→第2换挡齿轮232→输入齿轮235→移动齿轮体233的小直径移动齿轮237→PTO轴222,可以由该PTO轴222取出动力而驱动各种作业机。
此时,即使受到来自各种作业机的负载而PTO轴222逆转,其动力传递到输入轴220→第3筒状连接体256→第4分割传动轴248,也因为在该第4分割传动轴248与第3分割传动轴247之间夹设了单向离合器255,故动力不从第4分割传动轴248传递到第3分割传动轴247。
因而,可以防止通过动力从PTO轴222逆流地传递到以主变速机构46为首的行走系统传动机构51,该行走系统传动机构51被损伤等问题的发生。
特别是,如图12中所示,在单离合器规格的离合器部3中,因为使设在第1分割传动轴245上的输入齿轮244啮合于设在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上的PTO驱动齿轮300,故可以通过单向离合器255可靠地防止动力逆流地传递到该第1分割传动轴245→输入齿轮244→PTO驱动齿轮300→后部分割驱动轴段31→主变速主轴58。
而且,通过在箱主体54内设置单向离合器255,在进行图8中所示的行走用离合器21与PTO用离合器22的双离合器规格,与图12中所示的仅行走用离合器21的单离合器规格的相互规格的变更之际,变速箱45内作为共同部分维持原样,仅靠更换离合器部3,就可以简单地进行规格的变更。
图13是表示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副变速机构47,该副变速机构47在主变速主轴58的先端部(后端部)上经由副变速用行星齿轮机构265与爬行挡用行星齿轮机构266联动连接副变速轴116而构成,主变速主轴58的先端部向后延伸而成为构成副变速用行星齿轮机构265的一部分的太阳轮267,并且在主变速主轴58与副变速轴116之间经由行星齿轮机构支持体268在同一轴线上配置中间轴269,使该中间轴269的先端部成为构成爬行挡用行星齿轮机构266的一部分的太阳轮270。
副换挡用的行星齿轮机构265,在前述支持壁形成体55上由轴线向前后方向的安装螺栓274安装形成为环状并配置于太阳轮267的外周的内齿轮支持体273,在该内齿轮支持体273上单臂支持内齿轮275,在该内齿轮275的圆周方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多个行星轮276,并且使各行星轮276啮合于内齿轮275与太阳轮270双方,另一方面在内齿轮支持体273的内周缘部上安装行星轮架277,在该行星轮架277上一体地联动连接多个行星轮276而构成。
而且,行星轮架277使后端缘部向后延伸设置而形成筒状的齿轮形成片278,在该齿轮形成片278的内周面上形成内齿279。
进而,在太阳轮267的外周面与中间轴269的基端部(前端部)280的外周面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花键嵌合筒状的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在该移动齿轮支持体281的前部外周面上一体成形移动齿轮282。
爬行挡用的行星齿轮机构266,在前述行星齿轮机构支持体268上,由轴线向前后方向的安装螺栓284安装形成为环状而配置于太阳轮270的外周的内齿轮支持体283,在该内齿轮支持体283上单臂支持内齿轮285,在该内齿轮285的圆周方向上留出间隔地配置多个行星轮286,并且使各行星轮286啮合于内齿轮285与太阳轮270双方,另一方面在内齿轮支持体283的内周缘部上安装行星轮架287,在该行星轮架287上一体地联动连接多个行星轮286而构成。
而且,行星轮架287向后延伸设置后端缘部而形成筒状的齿轮形成片288,在该齿轮形成片288的内周面上形成内齿289。
进而,在太阳轮270的外周面与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花键嵌合筒状的移动齿轮支持体290,在该移动齿轮支持体290的前部外周面上一体成形移动齿轮291。
这样一来,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操作未画出的副换挡杆,使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动作,进行副换挡操作。
也就是说,如果向后转动副换挡杆,则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在跨越太阳轮267的外周面与中间轴269的基端部(前端部)280的外周面之间的状态下移动,成为经由该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太阳轮267与中间轴269联动连接的状态(主变速主轴58与中间轴269直接连接的状态)。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动力经由移动齿轮支持体281从一体成形于主变速主轴58的太阳轮267传递到中间轴269。
此外,如果向前转动副换挡杆,则移动齿轮支持体281从太阳轮267的外周面脱离,在中间轴269的基端部(前端部)280的外周面上移动,并且移动齿轮282啮合于在齿轮形成片278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齿279。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一体成形于主变速主轴58的太阳轮267的转动力,传递到啮合于该太阳轮267的行星轮276→行星轮架277→一体成形于该行星轮架277的齿轮形成片278的内齿279→移动齿轮支持体281的移动齿轮282→移动齿轮支持体281→中间轴269的基端部280。
此时,经由行星齿轮机构265减速的动力从主变速主轴58传递到中间轴269,成为副换挡。
而且,爬行挡用的行星齿轮机构266的移动齿轮支持体290在跨越太阳轮270的外周面与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之间的状态下移动,经由该移动齿轮支持体290太阳轮270与副变速轴116成为联动连接状态。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动力不变速地从一体成形于主变速主轴58的太阳轮267经由移动齿轮支持体281传递到中间轴269,不成为爬行挡(超低速的挡)。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使未画出的副换挡杆进一步向前转动,则由爬行挡用的行星齿轮机构266成为爬行挡(超低速的挡)。
也就是说,如果使副换挡杆进一步向前转动,则移动齿轮支持体281从太阳轮267的外周面脱离,在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上移动,并且移动齿轮282啮合于在齿轮形成片288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齿289。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一体成形于中间轴269的太阳轮270的转动力,传递到啮合于该太阳轮270的行星轮286→行星轮架287→一体成形于该行星轮架287的齿轮形成片288的内齿289→移动齿轮支持体290的移动齿轮291→移动齿轮支持体290→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114。
此时,经由行星齿轮机构266减速的动力从中间轴269传递到副变速轴116,成为爬行挡(超低速的挡)。
此外,图14是表示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副变速机构47,该副变速机构47,在主变速主轴58的先端部(后端部)上,经由行星齿轮机构265联动连接副变速轴116而构成,虽然使基本构成与前述实施例的副变速机构47相同,但是在不具备爬行挡用的行星齿轮机构266或中间轴269,没有爬行挡功能这一点上本质地不同。
也就是说,副换挡用行星齿轮机构265,在太阳轮267的外周面与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花键嵌合筒状的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在该移动齿轮支持体281的前部外周面上一体成形移动齿轮282。
而且,通过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操作未画出的副换挡杆,使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动作,进行副换挡操作。
这样一来,如果使副换挡杆向后转动,则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在跨越太阳轮267的外周面与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之间的状态下移动,经由该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太阳轮267与副变速轴116成为联动连接的状态(主变速主轴58与副变速轴116直接连接的状态)。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动力从一体成形于主变速主轴58的太阳轮267经由移动齿轮支持体281传递到副变速轴116。
此外,如果使副换挡杆向前转动,则移动齿轮支持体281从太阳轮267的外周面脱离,在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的外周面上移动,并且移动齿轮282啮合于在齿轮形成片278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齿279。
因而,在此一移动位置处,一体成形于主变速主轴58的太阳轮267的转动力,传递到啮合于该太阳轮267的行星轮276→行星轮架277→一体成形于该行星轮架277的齿轮形成片278的内齿279→移动齿轮支持体281的移动齿轮282→移动齿轮支持体281→副变速轴116的基端部(前端部)114。
此时,经由行星齿轮机构265减速的动力从主变速主轴58传递到副变速轴116,成为副换挡。
工业实用性(1)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公开一种在原动机部上联动连接变速箱部、由该变速箱部分别把动力传递到前车轮与后车轮而使行走成为可能的拖拉机,其中在变速箱部上装拆自如地联动连接爬行换挡部。
这样一来,因为在变速箱部上装拆自如地安装爬行换挡部,故可以容易地进行有·无爬行挡的规格设定。
(2)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公开一种在变速箱部上设置能够对来自主变速机构的动力进行减速的行星齿轮机构,并且在构成该行星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行星轮架上设置爬行驱动齿轮,使设在爬行换挡部上的爬行换挡机构的输入齿轮装拆自如地啮合于该爬行驱动齿轮。
这样一来,由于在变速箱部上设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轮架上设置爬行驱动齿轮,使设在该爬行换挡部上的爬行换挡机构的输入齿轮装拆自如地啮合于该爬行驱动齿轮,从而可将爬行换挡机构紧凑地配置在行星齿轮机构的周缘部,可避免变速箱部的加长。
而且,因为在行星齿轮机构的轴线方向上也可以直线地进行爬行换挡操作,故可以谋求换挡操作机构的简化。
(3)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在变速箱部的变速箱上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上装拆自如地安装盖体而盖住,并且在该盖体的内面上安装爬行换挡机构而构成爬行换挡部。
这样一来,因为在盖体上安装爬行换挡机构而构成爬行换挡部,并且把盖体装拆自如地安装于在变速箱上形成的开口部而盖住,故可以使该爬行换挡部的组装性良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拖拉机,在原动机部联动连接变速箱部,由该变速箱部分别把动力传递到前车轮与后车轮而使行走成为可能,其特征在于,在变速箱部装拆自如地联动连接爬行换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在变速箱部设置能够使来自主变速机构的动力减速的行星齿轮机构,并且在构成该行星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行星轮架上设置爬行驱动齿轮,使设在爬行换挡部上的爬行换挡机构的输入齿轮装拆自如地啮合于该爬行驱动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在变速箱部的变速箱上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上装拆自如地安装盖体并盖住,并且在该盖体的内面上安装爬行换挡机构而构成爬行换挡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拉机,其能容易地进行有·无爬行挡的规格设定。本发明为在原动机部上联动连接变速箱部,由该变速箱部分别把动力传递到前车轮与后车轮而使行走成为可能的拖拉机,其中,在变速箱部上装拆自如地联动连接爬行换挡部。这样一来,因为在变速箱部上装拆自如地安装爬行换挡部,故可以容易地进行有·无爬行挡的规格设定。
文档编号B62D49/00GK1771146SQ0382649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1日
发明者山口达夫, 山本升, 片桐文卫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