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鞍座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座和鞍座有特征的自行车。
现有技术现有的自行车鞍座,在鞍座底与鞍座顶间收容缓冲构件。
在鞍座底的下面后部向下地设螺旋弹簧,横跨鞍座底与螺旋弹簧设桥线。在该桥线上安装着用于向车座支柱固定鞍座的安装架。
桥线与螺旋弹簧是由金属线形成,为防锈需做电镀处理。
但即使进行了电镀,也不可能完全防止由锈引起的腐蚀,遇有冲击会从腐蚀部分折损。另外,若金属线素材本身有问题,即使没有腐蚀也会折损。
金属制桥线与螺旋弹簧比较重。在自行车轻量化,特别是对加有电池与马达重量的电动自行车中,努力实现每个构成零件的轻量化,却没有代替金属制桥线与螺旋弹簧而实现其缓冲性能的东西。
如使夹装于鞍座底与鞍座顶之间的缓冲构件高度方向的厚度厚为50mm左右。省去螺旋弹簧与桥线可得到同样程度的缓冲性能。
但是,由于缓冲构件仅由软质鞍座顶盖着,在力左右前后作用于缓冲构件的情况下,并不能防止缓冲构件的振动。因此,在脚蹬车时,骑车人每交互向下伸腿,缓冲构件也向伸腿一侧横摇。从而由于脚蹬车,骑车人重心左右移动,而使蹬车不稳定,即自行车行走不稳定。
发明目的本发明即是要一举解决使用螺旋弹簧与金属桥线情况下的问题和缓冲构件厚度比较厚情况下的问题;明显得到骑车舒适、且稳定行走的自行车鞍座与具有该鞍座的自行车。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鞍座即是在鞍座底(2)与鞍座顶(3)之间的空间(20)里收容了缓冲构件(4)的鞍座,鞍座底(2)与板桥(5)由合成树脂形成;在鞍座底(2)后部两侧具有不容易变形的朝下的隆起部(22),在该隆起部(22)内形成与前述空间(20)无间壁的中空室(23),该中空室中也充填了缓冲构件(4a)。
作用及效果自行车骑车人一跨上鞍座(1),骑车人尾骨位置对应于鞍座(1)后部两侧。鞍座底(2)后部两侧缓冲构件整体高度,由于鞍座底(2)隆起部(22)内充填的缓冲构件(4a)厚度变厚,可提高上下方向的缓冲性能。因此,可防止尾骨受到强冲击。鞍座底(2)的隆起部(22)内缓冲构件(4a)的存在,可省去现有技术的弹性支承整个鞍座底(2)的螺旋弹簧,并可保持毫不逊色的缓冲性能。
在比现有缓冲材料增加厚度这点上,由于被收容入与鞍座底(2)一体形成的不容易变形的隆起部(22),这部分缓冲构件(4a)的左右前后摇动被阻止。从而,在脚蹬车时,整个缓冲构件不会左右摇动,可实现骑车人重心移动少的稳定的蹬车动作,可保自行车行走稳定。
另外,以本发明合成树脂制板支承座代替现有金属制桥线,以本发明合成树脂制鞍座底(2)的隆起部(22)与充填于该隆起部(22)内的缓冲构件(4a)代替现有金属制螺旋弹簧,可望整个鞍座轻量化。还有,不必像现有金属制桥线与金属制螺旋弹簧那样为防锈而进行电镀,故不会发生因腐蚀而折损的问题。
鞍座底(2)的隆起部(22),是喷射模塑成形鞍座底(2)时与鞍座底(2)一体成形,故不需特别工序来形成隆起部(22)。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从鞍座去掉安装架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沿鞍座前后方向的剖面图;图3是沿鞍座左右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鞍座与板桥分开的其他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图4鞍座沿前后方向的剖面图;图6是自行车的正面图。
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图6示出了众所周知的自行车,在构架7的前后有着车轮72、73,前车轮72上连接着车把74,后车轮73上连接着踏板75。
在可升降且可调节高度位置地配装于构架7上的车座支柱71上端安装着本发明的鞍座1。
如图1、图2所示,鞍座1由鞍座底2、包覆于该鞍座底上的鞍座顶3、充填于鞍座底2与鞍座顶3间形成的空间20中的缓冲构件4、在鞍座底2下面上与鞍座底2一体形成的板桥5、和安装于该板桥5上的安装架6所构成。
板桥5是代替现有的金属制桥线用来固定安装架6的构件,由于它不是线状而是板状,故叫板桥。
鞍座底2是由机械强度比较高的合成树脂形成,向前端侧宽度渐渐变窄地形成所谓鼻子部10,沿外周缘全长向下具有周壁21。
鞍座底3由乙烯树脂、皮革等软质层形成,在实施例中,由树脂喷射模塑成形,成形为包覆鞍座底2上面与周壁21的形状。
鞍座顶3,是将其外周缘向前述鞍座底2周壁21内面折返过来,由加于该周壁21上的固定爪(图中未示出)固定之。
在鞍座底2宽度的后部两侧形成隆起部22、22,两隆起部22、22由连结构件26连结起来。
上述隆起部22、22略成向下变小的倒角锥形,隆起部22的突出高度超过了鞍座底2的周壁21。
隆起部22的内部成为相对前述鞍座底2与鞍座顶3之间的空间20无隔离的中空室23。
在上述空间20与中空室23、23中充填着缓冲构件4、4a。
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4a是软质发泡的聚氨酯,只要重量轻缓冲性能良好,其他材质也可以。
包含前述隆起部22内的缓冲构件4a在内的鞍座后部缓冲构件高度方向的最大厚度做成50~60mm左右。
板桥5的构造是,在鞍座底2下面从与前述两隆起部22、22连结的构件26两端交叉部向鼻子部一侧延伸出一对带板构件51、51,封闭两带板构件51、51前端间,从封闭部中央将三角形加强片52向鼻子部前端突出出来。
上述板桥5由树脂喷射模塑成型与鞍座底2一体形成。
板桥5的基端部成了安装架收容部54,该安装架收容部54向下方敞开。
在安装架收容部54上,在两带板构件51、51上开设了隙缝孔53、53。
安装架6,以被2个菊花纹座61、61夹着并其一部分嵌入上述板桥5的安装架收容部54内的状态被收容着。对着各菊花纹座61夹着板桥5的带板构件51配备着菊花纹衬板63。菊花纹衬板63其上端有弯曲片64,该弯曲片64嵌入带板构件51的隙缝孔53中。
用菊花纹座螺栓62将一边的菊花纹衬板63、一边的菊花纹衬座61、安装架6和另一边的菊花纹衬座61、以及另一边的菊花纹衬板63一连串地贯穿起来并由螺母65与之螺合。
而后,将车座支柱71的前端小直径部嵌入安装架6,拧紧菊花纹座螺栓62的螺母64,即将鞍座1固定于车座立柱71上。
自行车骑手一跨上鞍座1,其尾骨正对应于鞍座1后部两侧。
在鞍座底2的后部,缓冲构件厚度以充填于鞍座底2的隆起部22内的缓冲构件4a的厚度变厚,即使省去了现有技术的弹性支承整个鞍座底2的螺旋弹簧,也可保持毫不逊色的缓冲性并可防止对尾骨的强烈冲击作用。
另外,由合成树脂制板桥5代替现有金属制桥线,由合成树脂制鞍座底2的隆起部22和该隆起部22内的缓冲构件4a代替金属制螺旋弹簧,有助于减轻整个鞍座重量。
上述板桥5与鞍座底2一体成型的鞍座1,由一次喷射模塑成形工序将鞍座底2与板桥5一起成形,制造很简单;与现有的将金属制桥线安装于螺旋弹簧上的结构相比,组装起来省事,可降低制造成本。
在实施例中,鞍座底后部的隆起部22左右设了2个,当然也可以形成横长的1个隆起部,该隆起部与鼻子部10相垂直,在该隆起部内充填缓冲构件4a。
图4、图5上示出了在鞍座底2上安装和该鞍座底分别的合成树脂制板桥5的另一实施例。
在图5中,鞍座1后部的缓冲组织构造与前述图2情况一样。
在图4中,板桥5是突设了在基端两侧开设螺钉孔56的座板55、55,在其前端两侧突设挂片59、59。
在鞍座底2的向下隆起部22、22下端,从隆起部22内向下突设螺栓58、58。
在鞍座底2前端部突设着可与前述板桥5前端挂片59、59相结合的承受片24、24。
使板桥5的挂片59、59结合于鞍座底2的承受片24、24上,将板桥5的座板55、55嵌合于螺栓58、58并以螺母57、57拧紧固定之。
这样可以得到与前述鞍座底2和板桥5一体成形的鞍座同样良好的缓冲性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之构成,在专利权利要求所记述的范围内可做种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鞍座,其特征在于,在这种于鞍座底(2)和鞍座顶(3)间的空间(20)内收容缓冲构件(4)的鞍座中,用于安装安装架(6)的板桥(5)和鞍座底(2)由合成树脂形成;在鞍座底(2)后部两侧具有不容易变形的朝向下的隆起部(22),隆起部(22)内相对前述空间(20)无间壁地形成中空室(23),在该中空室中也充填上缓冲构件(4a)。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板桥(5)与鞍座底(2)一体成形。
3.是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鞍座的自行车。
全文摘要
在一种于鞍座底与鞍座顶间空间收容了缓冲构件的鞍座中,用于安装安装架的板桥和鞍座底由合成树脂形成;在鞍座底后部两侧有不易变形的向下隆起部;隆起部内部形成了与前述空间无间壁的中空室,在该中空室中也充填缓冲构件。由此,虽无鞍座螺旋弹簧仍可保持缓冲性能。
文档编号B62J1/00GK1381373SQ0112448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6日
发明者加岛哲雄, 加岛贞雄, 加岛保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加岛鞍座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