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车辆单支撑车架用短悬臂摆动座式减震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09970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便车辆单支撑车架用短悬臂摆动座式减震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是属于一种轻便车辆单支撑车架用短悬臂摆动座式减震装置,属于B62K范围。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各种以单支撑车架为结构特征的轻便车辆前后轮的减震用,这里所说的轻便车主要指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助动车等等。
各种轻便车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人们在要求实用时,还不断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更加舒适,这就要求这些车辆应当有减震装置。现在,有一种自行车前轮装有减震装置,后轮没有减震装置,前轮的减震装置是由活塞式套管和压缩弹簧组成;还有一种自行车前后轮都有减震装置,其前轮仍然是仿照摩托车的前叉结构,后轮减震则是对车架作了较大的改变,将立管分为两段并截去中间的一小段,上段与车架上管相连接,形成一种悬臂结构,为了缩短悬臂长度而去掉了衣架部分,这样人们在使用中无法载货、载物而感到诸多的不便,下段上部为减震用的压缩弹簧支撑点并与立叉上端相连,下管与中轴座的固定相连改为活动铰链连接,在下管与上管中部之间增加一块连接板,目的是为了安装减震压缩弹簧的另一个支撑点,这样原车架就变为由上下两个独立三角形结构的力臂所构成的平衡力系,由于力臂很长,也就使得这种减震装置只能选择强度很大,弹簧圈数很少的压缩弹簧,因此减震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总之,现有轻便车辆的减震方式,多种多样,都是以压缩弹簧为主,用一种套管类的辅助件,在车架的各个部位去作一些适合各种类型减震方式的改变,车架结构的改变是为了适合各种减震方式的安装,这样,使车架结构本身的功能、美感、结构牢固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其它如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助动车的减震方式也与上述自行车的减震方式大同小异,都要对自行车的原车架作较大的改变,由此看来,轻便车辆在现实生活中车轮减震装置的应用方面还不普通,也确实存在许多缺陷和诸多不利因素。根据对现有技术的大量检索,尚未查到与本发明有关的对比文件。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对以单支撑车架为结构特征的各种轻便车,提供一种减震幅度大,弹性调节范围宽的,且前、后车轮都适用的单支撑车架用短悬臂摆动座式减震装置,有效地减少颠簸对人、车产生的危害。
这种装置主要由半敞开壳形座、短悬臂摆动座、一组沿弧形支撑板均匀分布且数量至少三只以上的定滑轮组和两端可调节的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组成,其安装位置在前后车架与车轮轴的接合点之间,除此之外,这种装置不与前后车架的任何部位接触。
附面说明图<1>悬臂方向向前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半敞开壳形座2、销轴3、销轴螺母4、后轴承座5、弧形支撑板6、定滑轮座7、定滑轮组8、定滑轮轴9、卡环10、短悬臂摆动座11、抱闸外壳12、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前弹簧支架14、前调节手轮15、前调节杆16、后弹簧支架17、后调节手轮18、后调节杆19、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中间锥形套21、单支撑车架前后车轮通用轮毂22、垫圈23、内六角螺钉24、前轴承座螺钉25、后轴承座螺钉26、刹车盘27、前端孔28、后端孔29、前端钩30、后端钩31。
图<2>悬臂方向向后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后斜管33、后衣架管34、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半敞开壳形座2、后调节手轮18、调节杆套36、向后方向后调节杆37、主动飞轮38。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轻便车辆单支撑车架用短悬臂摆动座式减震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一般分为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两种结构方式,就两轮车而言,向前方向用于前轮,向后方向用于后轮。向前方向结构方式是半敞开壳形座2为一整体结构它包括弧形支撑板6、一组呈圆弧形均匀分布且数量不少于三只的定滑轮座7、后弹簧支架17与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进行固定连接,这也是本装置与前车架的唯一接触点(见

图1);由短悬臂摆动座11、后轴承座5、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经前轴承座螺钉25、后轴承座螺钉26连接,抱闸外壳12、前弹簧支架14与短悬臂摆动座11固定连接(见图1);再将短悬臂摆动座11上的后轴承座5伸进半敞开壳形座2内,由销轴3和销轴螺母4来连接,使得短悬臂摆动座11可沿销轴3在半敞开壳形座2内作一定幅度的径向摆动,这个摆动幅度也是减震幅度(见图1);同时把前调节手轮15放入前弹簧支架14中,后调节手轮18放入后弹簧支架17中,将前端钩30、前端孔28相连,后端钩31、后端孔29相连,再把定滑轮组8放入定滑轮座7中由定滑轮轴9、卡环10来固定,前调节杆16旋进前调节手轮15内,后调节杆19旋进后调节手轮18内,这样由定滑轮组8组成的滑轮组(其数量最低不少于3组)就将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支撑为圆弧形,(见图1);刹车盘27与向前方向用前轴座13连接套进抱闸外壳12之内,最后再把中间锥形套21和单支撑车架前后车轮通用轮毂22放入向前方向用前轴座13的端孔内,用垫圈23和内六角螺钉24加以固定(见图1),本装置向前方向的结构方式组装完成。本装置向后方向结构方式(见图2)除了由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后斜管33、后衣架管34、共同组成后支架部分一起和半敞开壳形座2进行固定连接,这也是本装置与后车架的唯一接触点,以及调节杆套36与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连接,后调节杆19换成向后方向调节杆37,前轴承座13换成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主动飞轮38与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相连外,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向前方向结构方式完全相同,至此本装置全部组装完成。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承载力是一个不断改变着的变量,它可随车轮对地面的冲击力的变化而改变,又因冲击力是随车速的变化和路面的凹凸不平起伏而频繁变化,车辆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颠簸,实际上颠簸的产生是由承载力和冲击力突然改变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装置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在承载力和冲击力共同作用下,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随同半敞开壳形座2、及其连接组件一起向下运动,由于单支撑车架前后车轮通用轮毂22上的车轮受地面的约束形成支点作用,使得短悬臂摆动座11上的前弹簧支架14、前调节杆的端孔28、拉伸弹簧的前端钩30向上运动,于是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开始吸收能量而伸长,随着这种变化的反复进行,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也不断地伸长或缩短,也就是说不断地吸收能量或释放能量,也正是由于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的作用,使承载力和冲击力的共同作用得到非常平缓的减弱,也就是说使颠簸变得平缓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分析,我们把短悬臂摆动座11看着是一根杠杆,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的中心为支点几乎是处在杠杆中间位置,并被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所在的圆弧包容,因此,可以把这种装置看成是一种力臂大至相等的,以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为作用的自动杆杆平衡系统。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减震装置的区别为第一,本发明是一种以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半敞开壳形座2、和短悬臂摆动座11组合成的单支撑短悬臂摆动座式结构,自身磨擦阻力小,减震特性灵敏自如;第二,本发明固定部分半敞开壳形座2分别与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和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后斜管33、后衣架管34、固定连接而形成固定节点,也就是说本装置的安装位置在前后车架与车轮轴的接合点之间,除此之外,这种装置不与前后车架的任何部位接触,对原车架的改变是很小的,因此保证了原车架的完整性、牢固性和美观性;第三,由于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和弧形支撑板6、定滑轮组8的作用,使拉伸弹簧的特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们知道,拉伸弹簧与压缩弹簧相比,弹簧的直径相同,钢丝直径相同、弹簧长度相同,它们的弹性优劣取决于弹簧圈数的多少,拉伸弹簧的弹簧圈数多于压缩弹簧,也就是说同等条件下拉伸弹簧的弹性特性优于压缩弹簧,而本装置不仅利用了拉伸弹簧的弹性优势而且更加扩大了拉伸弹簧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拉伸弹簧的弹性优势;第四,本发明向前方向结构方式和向后方向结构方式的区别仅在于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后斜管33、后衣架管34、共同组成后支架部分与半敞开壳形座2连接为一个整体,调节杆套36与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连接,后调节杆19换1成向后方向调节杆37,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换成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主动飞轮39、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相连外,其余结构与特征完全相同,因此,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第五,由于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和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的作用,使得单支撑车架前后车轮通用轮毂22省去了通常安装的滚珠和弹碗结构,而这种通常结构容易沾染灰尘,使用寿命短安装拆卸麻烦,维修不便,这种结构在安装前后车轮时需要手工调整,因此很难保证前后车轮的直线性,从而影响到车辆的骑行性能,本发明只需用垫圈23、内六角螺钉24将单支撑车架前后车轮通用轮毂22、中间锥形套21分别和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连接就够了,拆卸维修方便,前后车轮的直线性不需手工调整,由车架本身结构来保证就够了;第六,由于前调节手轮15和后调节手轮18的作用使得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可根据承载力的大小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调节预应力的大小,以适应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下,都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第七,由于定滑轮组8的作用,减小了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在运动中的摩擦阻力,有效地配合了短悬臂摆动座11的摆动,使减震的灵敏性得到良好的体现;第八,由于中间锥形套21的作用使得单支撑车架前后车轮通用轮毂22与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和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的连接既达到自动定心又达到拆卸方便实事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其他类似的轻便车辆、运动车辆、轻便摩托车和各种多轮运载工具的车轮减震用。
权利要求
1.轻便车辆单支撑车架用短悬臂摆动座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分为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两种结构方式向前方向结构方式是半敞开壳形座2为一整体结构它包括弧形支撑板6、一组呈圆弧形均匀分布且数量不少于三只的定滑轮座7、后弹簧支架17为一整体结构与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固定连接,这也是本装置与前车架之间的唯一接触点。短悬臂摆动座11与抱闸外壳12、前弹簧支架14固定连接并与后轴承座5、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经后轴承座螺钉26、前轴承座螺钉25分别连接,后轴承座5伸进半敞开壳形座2内由销轴3和销轴螺母4来连接,使得短悬臂摆动座11能够沿销轴3作一定幅度的摆动,这个摆动幅度也是减震幅度,一组数量不少于三只的定滑轮组8放入定滑轮座7内由定滑轮轴9和卡环10来固定,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的前端钩30、后端钩31,前端孔28、后端孔29分别相连,前调节杆16放入前弹簧支架14中、后调节杆19放入后弹簧支架17中,分别由前调节手轮15、后调节手轮18来固定和调节,于是,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被定滑轮组8支撑为圆弧形,这也是拉伸弹簧的力学特性在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改变,即由普通的直线特性改变为弧线特性。刹车盘27与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相连并被套进抱闸外壳12内,把在安装中起自动定心作用的中间锥形套21、单支撑车架前后车轮通用轮毂22放入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的端孔内,用垫圈23和内六角螺钉24来固定;向后方向结构方式除了由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后斜管33、后衣架管34共同组成后支架部分代替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调节杆套36与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连接,后调节杆19换成后方向调节杆37、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换成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主动飞轮38与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相连外,其余部分与向前方向结构方式完全相同;本装置安装位置在前后车架与车轮轴的接合点之间,除此之外,不与车架的任何部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半敞开壳形座2为一整体结构,它包括弧形支撑板6、一组呈圆弧形均匀分布且数量不少于三只的定滑轮座7、后弹簧支架17与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连接,这也是本装置与前车架之间的唯一接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短悬臂摆动座11与抱闸外壳12、前弹簧支架14固定连接并与后轴承座5、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经后轴承座螺钉26、前轴承座25分别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后轴承座5伸进半敞开壳形座2内由销轴3、销轴镙母4连接,使得短悬臂摆动座11可沿销轴3在半敞开壳形座2内作一定幅度的径向摆动,这个摆动幅度也是减震幅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不少于三只的定滑轮组8放入定滑轮座7内由定滑轮轴9和卡环10固定,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的前端钩30、后端钩31与前端孔28、后端孔29分别相连,前调节杆16放入前弹簧架14中、后调节杆19放入后弹簧支架17中,分别由前调节手轮15、后调节手轮18来固定和调节。于是,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20被滑轮组8支撑为圆弧形,这也是拉伸弹簧的力学特性在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改变,即由普通的直线特性改变为弧线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中间锥形套21、单支撑车架前后轮通用轮毂22放入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的端孔内,用垫圈23、内六角螺钉24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向后结构方式除了由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后斜管33、后衣架管34共同组成后支架部分代替单支撑车架前叉管1,调节杆套36与单支撑车架后平叉管32连接,后调节杆19换成向后方向调节杆37、向前方向用前轴承座13换成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主动飞轮38与向后方向用前轴承座35相连外,其余部分与向前方向结构方式完全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本装置安装位置在前后车架与车轮轴的接合点之间,除此之外,本装置不与车架的任何部位接触。
全文摘要
轻便车辆单支撑车架用短悬臂摆动座式减震装置,特别适用于各种以单支撑车架结构为特征的轻便车辆前后车轮的减震用,这里所说的轻便车主要指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助动车等等。本发明装置由半敞开壳形座、短悬臂摆动座、三只以上的定滑轮组和一根可双向可调节的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组成一种自动杠杆平衡系统,其减震幅度大,反应灵敏,骑行舒适。本装置安装位置在车架与车轮轴的接合点之间,除此之外,不与车架任何部位接触。
文档编号B62K25/00GK1336289SQ0012242
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31日
发明者彭国安 申请人:彭国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