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体及动车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758708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动车组车体及动车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及动车组,涉及轨道交通列车组制造技术。所述动车组车体包括: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所述侧墙的顶部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侧墙的底部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侧墙的两端分别与端墙连接,以使所述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共同围设形成客室;所述客室内设有两层铺席,所述铺席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墙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侧墙上沿所述侧墙高度方向设有两排车窗,所述两排车窗对称分布且分别与一层铺席位置对应;从而,使得上、下两层卧铺的旅客都可以拥有独立的车窗,能够有效满足旅客的观景需求,提高旅客的舒适度。
【专利说明】
动车组车体及动车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列车组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车体及动车组。
【背景技术】
[0002]轨道交通列车组尤其是动车组,由于其安全性能好、舒适度高、速度快、价格合理,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乘坐高速动车组出行。
[0003]动车组通常包括车体、转向架以及牵引设备,其中,车体包括: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通过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形成用于装载旅客的客室。现有技术中,车体的侧墙上沿侧墙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车窗,但是沿侧墙高度方向只有一排车窗,这样,客室内尤其是在动车组的卧铺车客室内位于相邻区域的2-6位旅客只能共用一个车窗,无法满足旅客观景及舒适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及动车组,能够提高旅客舒适度。
[000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包括: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所述侧墙的顶部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侧墙的底部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侧墙的两端分别与端墙连接,以使所述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共同围设形成客室;所述客室内设有两层铺席,所述铺席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墙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侧墙上沿所述侧墙高度方向设有两排车窗,所述两排车窗对称分布且分别与一层铺席位置对应。
[0006]进一步地,所述侧墙上与所述每层铺席对应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车窗。
[0007]进一步地,所述侧墙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夹设在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之间的加强筋板,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加强筋板形成封闭且带有空腔的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于所述侧墙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沿所述侧墙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设置形成波浪形结构或者X形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侧墙的顶部设有顶架连接部,以与所述顶架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侧墙的底部设有底架连接部,以与所述底架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侧墙朝向所述客室的壁上设有槽型结构,以与内饰件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动车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车组车体。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及动车组,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所述侧墙的顶部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侧墙的底部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侧墙的两端分别与端墙连接,以使所述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共同围设形成客室;所述侧墙上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两排铺席;所述侧墙上沿所述侧墙高度方向设有两排车窗,所述两排车窗对称分布且分别与一层铺席位置对应,从而使得上、下两层卧铺的旅客都可以拥有独立的车窗,能够有效满足旅客的观景需求,提高旅客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组车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A向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组车体的铺席布置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组车体中侧墙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组车体中侧墙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
[0021]10-底架;20-侧墙;30-顶架;
[0022]40-通道;50-铺席;60-车窗;
[0023]21-顶架连接部;22-底架连接部;23-第一侧壁;
[0024]24-第二侧壁;25-加强筋板; 251-第一支撑板;
[0025]252-第二支撑板;253-第三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组车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包括:底架10、侧墙20、端墙(图中未示出)和顶架30;侧墙20的顶部与顶架30连接,侧墙20的底部与底架10连接,侧墙20的两端分别与端墙连接,以使底架10、侧墙20、端墙和顶架30共同围设形成客室;客室内设有两层铺席50,铺席50的长度方向与侧墙20的长度方向一致;侧墙20上沿侧墙20高度方向设有两排车窗60,两排车窗60对称分布且分别与一层铺席50位置对应。
[0027]优选地,侧墙20的顶部设有顶架连接部21,以使侧墙20通过顶架连接部21与顶架30连接;侧墙20的顶部设有底架连接部22,以使侧墙20通过底架连接部22与底架10连接;侧墙20朝向客室的壁上设有槽型结构(图中未示出),以与内饰件连接。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组车体的铺席布置示意图;请参照图3,具体地,客室沿侧墙20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通道40,该通道40与侧墙20之间可以固定设有两列铺席50,铺席50的长度方向与侧墙20的长度方向一致,每列铺席50与相邻列的铺席50交错布置,以提高车厢内的空间利用率;其中,靠近侧墙20的铺席50形成一列,靠近通道40的铺席50形成一列,每列铺席50中相邻的两个铺席50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的长度小于铺席的长度,每列铺席50中的间距与相邻列中的铺席50相对应;每个铺席50与相邻的铺席50之间设有隔墙,隔墙垂直于底架10设置,相邻的两个隔墙与该两个隔墙之间的铺席59形成一个隔间,能够较好地保护客户的隐私。
[0029]由于每个铺席50的长度方向与侧墙20的长度方向及客室的长度方向一致,使得旅客的躺卧方向与客室的运动方向平行,这样,即使高速运行的动车组紧急制动或者突然启动,铺席50上的旅客也不易发生滚落,有效减少了给旅客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还能够减少对旅客睡眠的影响。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组车体,底架、侧墙20、端墙和顶架;侧墙20的顶部与顶架连接,侧墙20的底部与底架连接,侧墙20的两端分别与端墙连接,以使底架、侧墙20、端墙和顶架共同围设形成客室;侧墙20上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两排铺席50;侧墙20上沿侧墙20高度方向设有两排车窗60,两排车窗60对称分布且分别与一层铺席50位置对应,使得上、下两层铺席50上的旅客都可以拥有独立的车窗60,能够有效满足旅客的观景需求,提高旅客的舒适度。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类【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墙20上与每层铺席50对应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车窗60,较佳地,两个车窗60分别靠近铺席50的两个端部设置,以使旅客的头部朝向铺席50的任一端,都能够较好地观景,而不对周围的旅客造成影响,进一步地提高旅客的舒适性。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组车体中侧墙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组车体中侧墙的第二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5所示,进一步地,侧墙20包括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24和夹设在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24之间的加强筋板25,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24相对设置,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24和加强筋板25形成封闭且带有空腔的结构;该结构的中空部位夹有空气,所以能起到良好的隔音、隔热和防寒作用;较佳地,该结构的中空部位还可以设有吸声海绵,以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0033]具体地,加强筋板25包括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相对于侧墙20倾斜设置,且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沿侧墙20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例如,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可以交替设置形成波浪形结构或者X形结构。
[0034]较佳地,如图4所示,加强筋板25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各第一支撑板251具有朝向第一侧壁23的第一侧边和朝向第二侧壁24的第二侧边,各第二支撑板252具有朝向第一侧壁23的第三侧边和朝向第二侧壁24的第四侧边,每一个第一支撑板25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撑板252,第一支撑板251的第一侧边与位于该第一支撑板251同侧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52的第三侧边连接并同时连接于第一侧壁23,第一支撑板251的第二侧边与位于该第一支撑板251同侧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52的第四侧边连接并同时连接于第二侧壁24,进而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交替设置形成波浪形结构。
[0035]进一步地,在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的连接处还可以设有朝向第二侧壁24的第三支撑板253,和/或在第二侧边及第四侧边的连接处还可以设有朝向第一次侧壁的第三支撑板253,第三支撑板253垂直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24设置,以进一步地提高侧墙20的强度。
[0036]可选地,如图5所不,加强筋板25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交替设置形成X形结构,各第一支撑板251具有朝向第一侧壁23的第一侧边和朝向第二侧壁24的第二侧边,各第二支撑板252具有朝向第一侧壁23的第三侧边和朝向第二侧壁24的第四侧边,第一支撑板251的第一侧边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52的第三侧边连接并同时连接于第一侧壁23,第一支撑板251的第二侧边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52的第四侧边连接并同时连接于第二侧壁24。
[0037]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端墙、侧墙及顶架可以使用较轻的材料,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
[0038]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不仅适用于动车组车体,还适用于普通的轨道列车组车体。
[003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车组,包括:车体、转向架和牵引设备;其中,车体为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动车组车体。
[0040]其中,动车组车体的结构及功能与前述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00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所述侧墙的顶部与所述顶架连接,所述侧墙的底部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侧墙的两端分别与端墙连接,以使所述底架、侧墙、端墙和顶架共同围设形成客室;所述客室内设有两层铺席,所述铺席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墙的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侧墙上沿所述侧墙高度方向设有两排车窗,所述两排车窗对称分布且分别与一层铺席位置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上与所述每层铺席对应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车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夹设在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之间的加强筋板,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加强筋板形成封闭且带有空腔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于所述侧墙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沿所述侧墙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设置形成波浪形结构或者X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顶部设有顶架连接部,以与所述顶架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底部设有底架连接部,以与所述底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朝向所述客室的壁上设有槽型结构,以与内饰件连接。9.一种动车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车组车体。
【文档编号】B61D17/04GK205440361SQ201521099826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发明人】黄俊辉, 康洪军, 赵志铎, 刘红军, 张庆刚
【申请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