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抗蛇行频带吸能机制的高速转向架动态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8466228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基于抗蛇行频带吸能机制的高速转向架动态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高速转向架动态设计方法,特别是抗蛇行频带吸能机制、抗蛇行参数 优配及其技术实现方式。具体地,针对ICE3原型的技术特点及其局限性,以转向架不稳定 蛇行振荡现象作为其主要研宄问题,根据抗蛇行匹配原则,制订抗蛇行参数优配方案,且采 取必要的相关技术措施,以减轻抗蛇行高频阻抗作用的负面影响。
【背景技术】
[0002] 高速转向架必须采用动态设计观点,以转向架不稳定蛇行振荡现象作为其主要研 宄问题,正确认知ICE3系列转向架的创新技术特点及其局限性。为了确保现阶段高铁运用 的安全冗余,根据抗蛇行频带吸能机制,通过抗蛇行参数整定,以达到转向架统一优配的技 术目标。
[0003] 与快速转向架不同,高速转向架必须采用动态设计观点。快速转向架,轮对弹性定 位约束,车轮型面选用低磨耗型踏面,且具有轮缘与踏面磨耗的均衡性。为了解决轮对自稳 定问题,以抗弯或抗剪刚度作为整定参数,因而具有以下3个较为突出的技术特征:①在车 体与走行部之间形成了低频牵连运动关系,约(1. 〇 - 2. 0)Ηζ,因而无车体摇头大阻尼特征; ②实际轮轨接触偏向于局部密贴型接触的极端情况,且小幅蛇行安全论成立;③通常采用 大阻尼抑制蛇行机制,因而轮轨磨耗敏感性则是其共性技术问题之一。
[0004] 动态设计观点绝不能忽视车轮自旋蠕滑及其对横向蠕滑力效应,其相当于负阻尼 作用,并造成了轮对蛇行的自激振荡行为,即所谓的轮对自稳定问题。由此可见,轮对自稳 定问题是快速转向架设计的主要研宄问题之一,其可采用准静态或动态2种观点来制订其 技术对策。
[0005] 高速转向架并非快速转向架的简单技术升级版。实际车速和等效锥度是影响蛇行 振荡频率的2个敏感因素。若轮轨磨耗造成蛇行振荡频率加快,大阻尼抑制蛇行机制则不 再奏效了。当蛇行振荡频率达到(4. 0-8.0)时,一般认为具有蛇行失稳的安全风险。根据 nC518或EN14363规定,必须对走行部实施车载安全监测与预警,如转向架构架横向加速 度。因此,以铁路专线(如日本新干线或法铁TGV专线)作为前提技术条件,快铁运用通常 采用以下技术经济对策:即以经济型轨道车辆的产品寿命周期低成本LCC来换取控制用户 总成本TCO的技术空间,特别是结构性技术服务成本不容忽视,如钢轨预防性与维修性打 磨,或不落轮镟以及3A修程等。
[0006] 为了克服轮轨磨耗敏感性,高速转向架通常采用轮对刚性定位约束,且以降低蛇 行振荡的参振质量作为其设计的首要原则。车轮型面采用宽轮缘踏面,如宽轮缘S1002G,以 便经济镟修。实际轮轨接触偏向于圆锥型接触的极端情况,因而小幅蛇行安全论不再成立。
[0007] ICE3系列转向架具有其技术创新特点,动车转向架采用电机弹性架悬,且可实现 相对转向架构架的横摆运动。在动车转向架蛇行模态与相应的电机横摆模态之间形成了牵 连运动关系,实现了参振质量的降低。进而在抗蛇行频带吸能机制的配合下理论上确保了 转向架高速性能。因此,转向架不稳定蛇行振荡现象是高速转向架设计的主要研宄问题之 O
[0008] 但是ICE3原型设计,其抗蛇行高频阻抗作用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根据抗蛇行减 振器台架动态试验,在小位移摄动假设条件下,抗蛇行动态特性具有Maxwell模型的可回 归性。如ETR系列摆式转向架,轮对弹性定位约束,纵向定位刚度约13MN/m,每架抗蛇行液 压刚度很高,约16MN/mX2。相比之下,ICE3原型设计,轮对(强)刚性定位约束,纵向与横 向定位刚度120/12. 5MN/m,如长编转向架原配,每架抗蛇行液压刚度高达18MN/mX4。
[0009] 目前高铁运用存在以下2个主要技术问题:
[0010] ①对轮配技术条件制约性。德国ICE快铁专线,钢轨60E2,轨底坡1:40,平均商业 速度200km/h,短时最高速度300km/h,通过钢轨预打磨和不落轮镟技术,实际等效锥度控 制在(0. 10 - 0. 25)。而中国高铁CRH,商业速度(300-330) km/h,目前实际等效锥度控制在 (0.16-0.35)以内。也就是说,车速要求越高,抗蛇行串联刚度参数配置越大,因而形成了 抗蛇行高频阻抗作用对名义等效锥度的制约性,简称对轮配技术条件制约性。
[0011] ②横向振动耦合机制及其危害性影响。以抗蛇行高频阻抗作用作为相关激励,形 成了车体与走行部之间的横向耦合关系,其耦合强度取决于整备车体的横向参振质量,因 而采用了车下质量橡胶吊挂形式,以确保铝合金车体30年技术服役寿命要求。
[0012] 在横向振动耦合机制的主导下现有高铁车辆具有振动行为奇异性。比如动车组转 向架原配,其存在转向架稳定裕度不充裕问题,且具有局部下凹型踏面磨耗特征。在极端情 况下,以小幅蛇行振荡作为独立激励,造成较大车下质量(如牵引变流器)横向耦合共振。
[0013] 再如长编转向架原配则存在高速列车稳定鲁棒性问题,其抗蛇行高频阻抗作用增 强,结果车体摇头大阻尼特征更加突出,需特别防范侧风稳定性问题及其危害性影响。如 部分长编列车调转山区线路运用,多隧道通过,造成电机横摆瞬间颤振,其加速度的最大采 样值高达l〇g,且具有上行下行的可重复性。尤其是电机横摆奇异性,其具有极高的安全风 险,因为线路试验测试分析表明:高速晃车现象与电机横摆颤振之间具有相关性,两者的谐 振主频十分接近,进而侧风对车体扰动的流固耦合效应得到了增强。
[0014] 由此可见,从动态设计观点出发,应当正确看待ICE3创新技术的局限性。具体地, 在主要研宄问题技术处理上,ICE3原型设计仅凭借超前校正,部分丧失了转向架自导向能 力。
[0015] 现阶段高铁运用必须正确处理以下3大技术关系以科学规避安全风险:
[0016] ①必须保持(接近)圆锥型接触的轮轨关系,且满足以下对轮配技术条件制约性, 即0.16。换言之,在特定的铁路专线轮配技术条件下,实施钢轨预打磨,其目标廓型 必须采用钢轨CN60KG标准廓型。
[0017] ②在动车转向架蛇行模态与相应的电机横摆模态之间,必须形成合理的牵连运动 关系,既要降低参振质量以保障动车转向架的高速性能,同时也要顾及电机吊架及其减振 器的结构疲劳安全与技术可靠性。
[0018] ③以抗蛇行高频阻抗作用作为相关激励,在车体与走行部之间形成了横向耦合关 系,或者说,横向振动耦合机制是现有高铁车辆振动行为的基本规律,因为ICE3转向架原 型设计存在以下相互制约的技术条件,即轮对(强)刚性定位约束和抗蛇行高频阻抗作用, 是蛇行振荡参振质量降低的2个必要技术条件,同时也是横向振动耦合机制形成的2个主 要技术因素。
[0019] 总之,鉴于ICE3原型存在设计缺陷,现阶段高铁运用必须更加强调高速列车的鲁 棒稳定性能,统一实现转向架优配。从未来高铁发展的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对ICE3原型的 实质性技改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发明内容】

[0020]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理论与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抗蛇行 频带吸能机制的高速转向架动态设计方法,并根据抗蛇行匹配原则,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制订转向架抗蛇行参数优配方案(简称转向架优配)及其技术实现方式。
[0021]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以转向架不稳定蛇行振荡现象作为主 要研宄问题,高铁车辆(整车或车组)被看作1个闭环系统,其特征在于:高铁车辆动态响 应行为具有对车轮蠕滑的反馈影响,因而高速轮轨技术具有其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