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物流,提供一种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包括若干集装箱以及用于运输各集装箱的车厢,于车厢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车门以及设于车厢内的地板,于地板上设有供各集装箱停放的两个传送带组件以及垂直于两个传送带组件且可带动各集装箱沿垂直于传送带组件长度方向移动的两个轨道组件,两个传送带组件沿车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每一个车门正对其中一个轨道组件,且每一个轨道组件靠近车门的一侧具有断开区,其中一个传送带组件穿过该断开区,两个传送带组件与两个轨道组件围设形成供各集装箱移动的环形回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可使得货物在装卸比较方便,可有效降低装卸时间,同时集装箱在车厢内的移动比较平稳。
【专利说明】铁路物流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物流,尤其涉及一种铁路物流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铁路物流在装卸货物时多为散装处理,通过车推人搬的方式将货物装卸于 火车车厢内,但是一般由于货物的数量较大,而火车在每个站点的停靠时间较短,货物装卸 比较仓促,而且货物在车厢内堆积比较混乱,不易清理,大大降低了铁路物流的竞争力,同 时由于传统铁路运输时间较长,从而严重制约了铁路物流行业的发展。
[0003] 随着近几年高铁的快速发展,其大大缩短了铁路运输时间,基本可以实现一天到 达,并且因为高铁与飞机相比具有更多的停靠点,从而可以有效推动铁路物流行业的发展, 而且因为高铁平时客流量有限,晚间又基本不运行,造成高铁资源的浪费,对此高铁物流是 将来高铁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由于目前的高铁主要是针对旅客运输,各站点停靠时间相 对较短,传统的货物装卸方法难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完全实现货物的装卸。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物流运输装置,旨在用于解决现有铁路物流 中装卸麻烦,花费时间长,货物堆积混乱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包 括用于分类置放货物的若干集装箱以及用于运输各所述集装箱且可沿铁轨移动的车厢,于 所述车厢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车门以及设于所述车厢内的地板,于所述地板上设有 供各所述集装箱停放其上且根据需要可驱使各所述集装箱移动的二传送带组件以及垂直 于二所述第一传送带组件且可带动各所述集装箱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组件长度方向移动 的二轨道组件,二所述传送带组件沿所述车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每一所 述车门正对其中一所述轨道组件,且每一所述轨道组件靠近所述车门的一侧具有断开区, 其中一所述传送带组件穿过该所述断开区,二所述传送带组件与二所述轨道组件围设形成 供各所述集装箱移动的环形回路。
[0006]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组件具有用于停放即将卸载集装箱且单独控制所述集装箱 移动的至少一个暂放区,每一所述暂放区均位于所述环形回路的外侧。
[0007] 具体地,每一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可停放若干所述集装箱且可驱使各所述集装箱 沿所述车厢长度方向移动的若干传送带,每一所述传送带与所述集装箱一一对应,各所述 传送带依次紧邻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8]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均具有第一齿痕,所述集装箱的底面上设有 可与所述第一齿痕啮合的第二齿痕。
[0009] 具体地,每一所述轨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车门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组件之间的第一 齿轮组件以及位于二所述传送带组件之间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二 齿轮组件之间形成所述断开区,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集装箱的底面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啮合的第三齿痕, 所述第三齿痕垂直于所述第二齿痕。
[0010]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齿 轮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地板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的底面上还设有于所述集装箱沿所述传送带组件移动时均 位于该所述传送带组件两侧且用于支撑所述集装箱沿平面移动的若干第一滚轮。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地板上还设有分别沿二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的二护栏组件,每一 所述护栏组件包括用于防止位于其中一所述传送带组件上的各所述集装箱侧翻的二护栏, 二所述护栏分别位于该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二侧边。
[0013] 进一步地,于每一所述护栏面向所述集装箱的一侧上均间隔设有可沿所述集装箱 表面滚动的若干第二滚轮。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地板位于二所述传送带组件之间区域具有沿所述车厢长度方向设 置的人行通道。
[0015]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0016] 本实用新型中车厢地板上设有二传送带组件以及二轨道组件,集装箱内可分类 置放需要物流运输的货物,传送带组件可以驱使集装箱沿车厢的长度方向移动,轨道组件 则是用于驱使集装箱沿垂直于传送带组件的方向移动,轨道组件靠近车门的一侧具有断开 区,其中一传送带组件穿过该断开区,对此二传送带组件以及二轨道组件形成了一个环形 回路,位于二传送带组件上的集装箱可沿该环形回路移动。在向车厢内存放集装箱时,集装 箱沿其中一车门进入车厢内并位于与该车门对应的轨道组件上,轨道组件驱使其向断开区 方向移动至集装箱位于断开区的传送带组件上,然后传送带组件驱使该集装箱沿该传送带 组件移动至待停放位置,对此依次将集装箱停放于传送带组件上,装货非常方便,而当需要 卸掉其中部分集装箱时,将调节集装箱沿环形回路移动,当集装箱移动至卸货车门的轨道 组件的断开区时,传送带组件停止运动,该轨道组件控制集装箱移动至与其对应的车门处, 卸货方便快速,而且由于将集装箱停放于传送带组件上,结构简单,运动平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的集装箱沿传送带组件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的传送带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1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的集装箱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1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的的集装箱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图1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的的护栏组件与集装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物流运输装置,用于装卸火 车停靠站点时的货物,包括若干集装箱1以及沿铁轨运行的车厢2,集装箱1分布于各站点, 在车厢2到站前将需要发运的各种货物按照货物送达目的地进行分类,将同一目的地的货 物置于同一个或几个集装箱1内,可以在集装箱1的侧表面11镶嵌有一个透明的硬质塑料 袋111,在该塑料袋111内可以用来存放集装箱1内货物的相关信息,比如货物的始发站、终 到站装箱时间以及物流公司等,车厢2则是用于将用于在运输时存放各集装箱1,在车厢2 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车门21,车厢2为普通火车车厢,其相对两侧均设有二车门21, 两侧车门21对称设置,车厢2内的地板22上沿车厢2的长度方向设有二传送带组件3,二 传送带组件3可以驱使各集装箱1沿其移动,而在车厢2移动的过程中各集装箱1均停放 于二传送带组件3上,二传送带组件3平行间隔设置,在地板22上还设有二轨道组件4,二 轨道组件4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二传送带组件3,其可驱使集装箱1沿垂直于传送带组件3 长度方向移动,每一车门21正对其中一轨道组件4,且在每一轨道组件4靠近车门21的一 侧均具有断开区41,其中一传送带组件3穿过该断开区41,当车厢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二 车门21时,则每一轨道组件4具有二断开区41,二传送带组件3分别穿过该二断开区41, 并由此二传送带组件3以及二轨道组件4围设形成环形回路A,各集装箱1可沿该环形回路 A移动。
[0025] 在车厢2到达站点前,将货物分类置放于各集装箱1内,并将集装箱1搬运至车厢 2所停靠站台上,打开车门21后,将各集装箱1依次穿过靠近站台一侧的车门21并移动至 相对该车门21的轨道组件4上,轨道组件4驱使集装箱1沿垂直于传送带组件3的方向移 动至该集装箱1处于轨道组件4的断开区41,此时集装箱1位于穿过该断开区41的传送 带组件3上,传送带组件3开始工作驱使集装箱1沿车厢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待停放位置,依 次将各集装箱1停放至传送带组件3上,且在搬运集装箱1时,可以先将目的地较远的集装 箱1搬运至传送带组件3上,目的地较近的则最后搬运,对此搬运至车厢2内的集装箱1离 轨道组件4较近,这样在车厢2停靠下一个站点时,离轨道组件4较近的集装箱1可以很快 速移动至轨道组件4上,而当需要卸载的集装箱1远离轨道组件4时,则可以将各集装箱1 沿环形回路A移动,当集装箱1移动至卸货车门21的轨道组件4的断开区41时,传送带组 件3停止运动,该轨道组件4控制集装箱1移动至与其对应的车门21处。在整个针对货物 的装卸过程中,集装箱1在车厢2内的移动完全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人工工作强度大大降 低,而且装卸比较快捷,能够有效缓解货物装卸时间,同时货物全部置放于集装箱1内,从 而可以避免货物在车厢2内杂乱堆积,能够快速找到需卸载货物位置,非常方便;在本实施 例的运输装置中,各集装箱1均停放于传送带组件3上,这种传送带组件3的结构简单,控 制方便,且集装箱1在停放以及移动时都比较平稳。
[0026] 具体参见图1,进一步地,传送带组件3还具有至少一个暂放区31,一般地,暂放区 31靠近车厢2的车门21,即当车厢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两个车门21时,则每一传送带组件 3具有两个暂放区31,每一暂放区31均位于环形回路A的外侧,且暂放区31紧邻轨道组件 4的断开区41。暂放区31主要用于停放即将卸载的集装箱1,并且暂放区31单独控制驱使 停放的集装箱1,当车厢2即将到达下一站时,确定停放于传送带组件3上的待卸载集装箱 1位置,然后控制各集装箱1绕环形回路A移动,且当集装箱1到达其中一轨道组件4的断 开区41并具有部分结构与暂放区31接触时,环形回路A停止移动,同时控制暂放区31工作 以驱使集装箱1至暂放区31内并停放,依次将待卸载的集装箱1均停放于暂放区31内,当 车厢2到达下一站时,即可控制暂放区31工作以驱使待卸载的集装箱1至轨道组件4的断 开区41内,此时轨道组件4工作驱使该集装箱1移动至与该轨道组件4对应的车门21处, 并搬离至车厢2外,依次将待卸载的集装箱1搬离至车厢2外。整个卸载过程非常方便,能 够大大节省集装箱1卸载时间,当然暂放区31设置个数较多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其中 一暂放区31上停放有空置的集装箱1,以方便各站点调剂使用。
[0027] 参见图2以及图3,对于传送带组件3的结构,其包括若干传送带32,对应地暂放 区31也包括一个或多个传送带32,各传送带32均单独控制,当然也可统一控制,传送带32 与集装箱1 一一对应,每一传送带32上可停放一个集装箱1,且可驱使相应的集装箱1沿车 厢2的长度方向移动,各传送带32依次紧邻设置并处于同一直线上,对此当相邻传送带32 均同向运动时,位于前一传送带32上的集装箱1可移动至后一传送带32上。在这种结构 中,集装箱1可依次沿传送带32之间移动,各相邻传送带32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当需要移 动其中一集装箱1时,只需控制该部分传送带32工作即可,操作简单化,控制也比较方便, 传动平稳。当然每一传送带32上也可停放多个集装箱1,即多个集装箱1同步移动。
[0028] 优化上述传送带32结构,每一传送带32的外表面均具有第一齿痕321,对应地,在 集装箱1的底面12上设有可与第一齿痕321啮合的第二齿痕121。当集装箱1位于传送 带32上时,第一齿痕321与第二齿痕121啮合,此时由于两齿痕为啮合状态,相互卡设,集 装箱1可以稳定停放于传送带32上,可以有效防止车厢2在移动的过程中集装箱1出现移 动,同时当传送带32工作时,传动带32还可以驱使集装箱1同步移动,传动比较平稳。
[0029] 再次参见图1以及图2,对于轨道组件4的结构,其包括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 二齿轮组件43,第一齿轮组件42位于车门21与传送带组件3之间,第二齿轮组件43位于 二传送带组件3之间,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二齿轮组43件均为多个齿轮依次排列而成, 在同一轨道组件4中,第一齿轮组件42与第二齿轮组件43之间即为断开区41,且第一齿 轮组件42与第二齿轮组件43位于同一直线上,对应地,为方便轨道组件4驱使集装箱1移 动,则集装箱1的底面12上设有第三齿痕122,第三齿痕122可与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 二齿轮组件43的齿轮啮合,由于轨道组件4垂直于传送带组件3,对此第三齿痕122垂直于 第二齿痕121,当然第一齿轮组件42或第二齿轮组件43与第三齿痕122啮合传动时,第一 齿轮组件42或第二齿轮组件43能够稳定支撑该集装箱1。当轨道组件4具有二断开区41 时,则每一轨道组件4包括二个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一个第二齿轮组件43,第一齿轮组件 42分别与车厢2的车门21对应。在这种结构中,当第三齿痕122与第一齿轮组件42啮合, 第一齿轮组件42工作驱使集装箱1向断开区41移动,若集装箱1位于断开区41时,第一 齿轮组件42继续工作,传送带组3不工作,则集装箱1的第三齿痕122逐渐与该轨道组件 4的第二齿轮组件43啮合,同时第二齿轮组件43开始工作驱使集装箱1继续向前移动,并 穿过断开区41位于第二齿轮组件43上;若集装箱1位于断开区41时,第一齿轮组件42停 止工作,传动带组件3工作可驱使集装箱1沿车厢2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然轨道组件4也 可采用传送带(图中未示出)的结构,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垂直传送带组件4的长度方向, 且该传动带中间断开形成断开区41。
[0030] 优化上述轨道组件4结构,每一轨道组件4还包括升降机构44,通过该升降机构 44可驱使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二齿轮组件43沿垂直于地板22的方向移动。一般地,将 升降机构设于地板22内,当需要将集装箱1停放至车厢2内时,先将集装箱1搬运至车厢 2车门21处,升降机构44将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二齿轮组件43升至最高点,此时第一 齿轮组件42与集装箱1的第三齿痕122啮合,第一齿轮组件42工作驱使集装箱1移动至 断开区41,且当集装箱1的第二齿痕121完全位于传送带组件3的正上方时,升降机构44 控制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二齿轮组件43下降,集装箱1的第二齿痕121与传送带组件 3的传送带32的第一齿痕321完全啮合,然后升降机构44继续驱使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 第二齿轮组件43下降,集装箱1的第三齿痕122解除与第一齿轮组件42的啮合状态,集装 箱1只与传送带32的第一齿痕321啮合,然后即可依次驱动各传送带32工作以使该集装 箱1移动至传送带组件3的指定位置;同理在需要将集装箱1由车厢2内卸载时,先将该集 装箱1移动至暂放区31,然后暂放区31的传送带32工作将该集装箱1移动至附近轨道组 件4的断开区41,此时升降机构44控制该轨道组件4的第一齿轮组件42上升,第一齿轮 组件42与该集装箱1的第三齿痕122啮合,第一齿轮组件42工作驱使集装箱1移动至车 厢2车门21处。通过该升降机构44,可以使得集装箱1在装卸的过程中,地板22不会对 集装箱1在轨道组件4上的移动造成干涉,同时轨道组件4不会对集装箱1在传送带组件 3上的移动造成干涉。具体地升降机构44包括嵌设于地板22内的若干伸缩杆441,各伸缩 杆441分别与第一齿轮组件42或第二齿轮组件43固定连接,对于各伸缩杆441可同步工 作以使第一齿轮组件42与第二齿轮组件43同步升降,此时第二齿轮组件43为一整体,集 装箱1可在轨道组件4上正常移动;而当第二齿轮组件43分为两部分时,其中一部分靠近 其中一传送带组件3并与该传送带组件3外侧的第一齿轮组件42对应形成一断开区41,而 另一部分则靠近另一传送带组件3同时与另一第一齿轮组件42对应形成另一断开区41,此 时用于分别控制第二齿轮组件43两部分的伸缩杆441为两组,两组可单独控制且分别包括 同步升降的多个伸缩杆441,同时这两组伸缩杆441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齿轮组件42的 各伸缩杆441保持同步,以保证两者同步升降,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保证集装箱1在轨道组件 4上正常移动,伸缩杆441可采用伸缩气缸等。
[0031] 参见图1、图4以及图5,对于集装箱1的结构,在集装箱1的底面12上还设有若 干第一滚轮123, 一般地第一滚轮123设有四个,通过四个第一滚轮123支撑集装箱1在站 台或车厢2地板21等平面上移动,即当集装箱1位于平面上时,四个第一滚轮123均凸出 第二齿痕121以及第三齿痕122,集装箱1在平面上通过各第一滚轮123的滚动实现移动, 比较方便,对于各第一滚轮123之间应具有一定的距离,且当集装箱1沿传送带组件3移动 时,各第一滚轮123均位于传送带组件3的两侧,即当集装箱1位于传送带组件3上时,通 过集装箱1第二齿痕121与传送带32的啮合支撑该集装箱1,当然各第一滚轮123也不会 干涉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二齿轮组件43与第三齿痕122之间的啮合,升降机构44在提 升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二齿轮组件43时,两者均凸出地板22表面,集装箱1的第三齿 痕122与第一齿轮组件42啮合时,各第一滚轮123不与地板22接触,同理在这种结构中, 传送带组件3也应凸出地板22表面,以使在集装箱1沿传送带组件3移动时,各第一滚轮 123不与地板22表面接触。对此,在需要装载集装箱1至车厢2内停放时,可直接沿站台推 动集装箱1进入车厢2内并沿车厢2地板22向轨道组件4推动,此时各第一滚轮123支撑 集装箱1于地板22上,且在继续推动集装箱1后,集装箱1的第三齿痕122与第一齿轮组件 42啮合,可继续提升第一齿轮组件42以及第二齿轮组件43,此时各第一滚轮123与地板22 没有接触,当然两者之间也可为接触状态,但两者之间没有受力作用,第一齿轮组件42支 撑集装箱1,然后第一齿轮组件42与传动带组件3依次工作将集装箱1停放于传送带组件 3的指定位置,同理集装箱1的卸载过程刚好与此相反,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这种装卸方式, 人工只需推动集装箱1沿平面移动,工作量大大降低,同时减少了装卸货物时间,有效提高 工作效率。
[0032] 进一步地参见图1以及图6,地板22上设有二护栏组件5,二护栏组件5分别沿二 传送带组件3设置,具体地,每一护栏组件3包括二护栏51,二护栏51之间的距离略宽于 集装箱1的宽度,且二护栏51分别位于其中一传送带组件3的两侧,用于防止位于该传送 带组件3上的集装箱1侧翻,当然各护栏51在轨道组件4处均断开,避免影响集装箱1在 轨道组件4上的移动。优化该护栏组件51的结构,在每一护栏51面向集装箱1的一侧上 均设有若干第二滚轮511,各第二滚轮511间隔设置,具体地为每一护栏51上第二滚轮511 的设置个数与每一传送带组件3的传送带32个数相同,每一传送带32的两侧分别对应一 个第二滚轮511,在集装箱1沿传送带组件3移动时,其中两个第二滚轮511分别沿该集装 箱1的两相对侧表面11滚动,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避免出现集装箱1的侧翻以及偏移,同 时第二滚轮511也不会干涉集装箱1的移动,对于各第二滚轮511的滚动方向应与集装箱 1的移动方向相同。
[0033] 进一步地,在车厢2内还应设有人行通道23,具体地人行通道23位于二传送带组 件3之间的区域内,且人行通道23沿车厢2长度方向设置,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车厢 2内各集装箱1的维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〇〇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类置放货物的若干集装箱以及用 于运输各所述集装箱且可沿铁轨移动的车厢,于所述车厢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车门 以及设于所述车厢内的地板,于所述地板上设有供各所述集装箱停放其上且根据需要可驱 使各所述集装箱移动的两个传送带组件以及垂直于两个所述传送带组件且可带动各所述 集装箱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组件长度方向移动的两个轨道组件,两个所述传送带组件沿所 述车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每一个所述车门正对其中一个所述轨道组件, 且每一个所述轨道组件靠近所述车门的一侧具有断开区,其中一个所述传送带组件穿过该 所述断开区,两个所述传送带组件与两个所述轨道组件围设形成供各所述集装箱移动的环 形回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组件具有用于停 放即将卸载集装箱且单独控制所述集装箱移动的至少一个暂放区,每一个所述暂放区均位 于所述环形回路的外侧。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传送带组件 包括可停放若干所述集装箱且可驱使各所述集装箱沿所述车厢长度方向移动的若干传送 带,每一个所述传送带与所述集装箱一一对应,各所述传送带依次紧邻设置且位于同一直 线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 均具有第一齿痕,所述集装箱的底面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齿痕啮合的第二齿痕。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轨道组件包括位 于所述车门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组件之间的第一齿轮组件以及位于两个所述传送带组件之 间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之间形成所述断开区,所述第 一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集装箱的底面上设有可与所述第 一齿轮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啮合的第三齿痕,所述第三齿痕垂直于所述第二齿痕。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 用于驱使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地板方向移动的升降机 构。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底面上还 设有于所述集装箱沿所述传送带组件移动时均位于该所述传送带组件两侧且用于支撑所 述集装箱沿平面移动的若干第一滚轮。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上还设有分别 沿两个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的两个护栏组件,每一个所述护栏组件包括用于防止位于其中 一个所述传送带组件上的各所述集装箱侧翻的两个护栏,两个所述护栏分别位于该所述传 送带组件的两个侧边。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每一个所述护栏面向所述 集装箱的一侧上均间隔设有可沿所述集装箱表面滚动的若干第二滚轮。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物流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位于两个所述 传送带组件之间区域具有沿所述车厢长度方向设置的人行通道。
【文档编号】B61D47/00GK203844761SQ20142021143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8日
【发明者】张康迪 申请人:张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