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用于铁路道岔电动转辙机的移位接触器,尤其是一种接点压力较高,接触可靠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
背景技术:
移位接触器在转辙机内用以监测转辙机动作杆在强大外力作用下安全连接销折断故障,动作杆相对于机体产生的移位,并给出报警信息。
公知的移位接触器由下部的顶杆调节机构和上部的簧片式微动开关两部分组成。顶杆调节机构用来调节顶杆下端与动作杆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隙;微动开关则用以当动作杆移位推动顶杆上升到位时,簧片动作弹离接点,切断转辙机的表示电路,发出报警信息。在实际使用中,该公知的移位接触器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簧片式微动开关弹片弹力过小,接点压力仅几十克,往往在列车正常行驶过程中,由于震动经常将上述弹片自动弹离,切断表示电路造成误报警,严重地影响了列车的正常运动和行车安全。
本设计人根据多年来在本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克服公知的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存在的上述缺陷,经过艰苦的研发,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铁路道岔电动转辙机的移位接触器,尤其是一种接点压力较高,接触可靠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该接触器具有一壳体,其内设有一可沿直线移动的锁体,该锁体上固定一动接点,所述壳体内两侧相对设有一对可与动接点相接触的簧片,所述簧片与外电路相连接,所述锁体的一侧具有一锁闭缺口,一锁闭装置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锁闭缺口的一侧,其上设有可卡设在锁体锁闭缺口内的舌锁,一控制顶杆穿伸入所述壳体内,其控制端可顶抵于所述锁闭装置。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锁体与壳体间设有导向装置,该锁体的至少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可为一弹簧,锁体的一端与弹簧相连接,该弹簧与所述锁体固定连接;该锁体与壳体间具有凹凸相配合的导向装置。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锁体移动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由弹簧构成的第一弹性元件,其中锁体的一端与一拉伸弹簧相连接,锁体的另一端与一压缩弹簧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动接点为一动接点环,该动接点环与所述锁体间绝缘设置。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锁闭装置通过转轴连接于壳体,该锁闭装置的一侧连接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弹性元件与壳体固定连接,其另一侧可与所述控制顶杆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锁闭装置具有两摆臂,该两摆臂间具有一夹角,其中一摆臂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相连接,该摆臂的内侧上部设有一与上述锁体的锁闭缺口相配合的锁舌;另一摆臂的外侧可与所述控制顶杆的控制端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锁闭装置两摆臂间的夹角为90度。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锁闭装置为一杆状体,其以壳体上的转轴作为转接点,该点上部外侧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相连接,该枢接点的上部内侧设有与上述锁体的锁闭缺口相配合的锁舌;所述杆状体的转接点下部外侧可与所述控制顶杆的控制端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一弹簧、涡卷弹性元件或橡胶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动接点环插入左右簧片,两簧片与动接点环间的接触压力,取决于簧片在动接点环插入时的变形量,由于簧片材质与结构尺寸制造后不变,故插入后簧片变形量和接触压力很稳定。公知结构的移位接触器,接点压力仅数十克,而本实用新型的簧片接触压力可高达数百克,因此,本实用新型较公知结构接触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动接点环与簧片接通后,被锁体和锁舌锁定在该位置上,没有顶杆外力的作用动接点环不会弹出,故簧片接通可靠,不会因移位接触器受震动影响而发生断表示现象。从而避免了公知结构由于列车震动而使接点簧片产生误动作,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顶杆机构的结构与公知的移位接触器相同,因此便于新老移位接触器的替换,降低了设备更新的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便于维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第一实施例锁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第一实施例解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第二实施例锁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优点能更明显被了解,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1具有一壳体2,其内设有一可沿直线移动的锁体3,该锁体3上固定一动接点,在本实施例中,该动接点为一动接点环8,该动接点环与所述锁体间绝缘设置。所述壳体的两侧相对设有一对可与动接点相接触的簧片4、5,所述簧片4、5可以由端子或任何公知的插接方式引出壳体,与外电路(未示出)相连接。所述锁体3的一侧具有一锁闭缺口31,一锁闭装置6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锁闭缺口31的一侧,其上设有可卡设在锁体锁闭缺口31内的舌锁61,一控制顶杆7穿伸入所述壳体内,其控制端71可顶抵于所述锁闭装置6。
该锁体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可为一拉伸弹簧32,锁体的一端与弹簧32相连接,该弹簧32与所述锁体固定连接,当然该第一弹性元件也可为其它公知的具有该弹簧32功能的弹性元件,如橡胶弹性体等。该第一弹性单元也可以设置在锁体的另一端,采用压缩弹簧33,如图1中所示的压缩弹簧33。此外,所述第一弹性单元也可以包括设置在图1中所示锁体3下部的拉伸弹簧32和锁体3上部的压缩弹簧33,通过在锁体3的上、下两端同时设置弹性单元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移位接触器的动作可靠性。
上述锁体3与壳体2之间设有导向装置,如,该锁体3的一侧与壳体2之间可通过凹凸相配合的导向槽、导向凸起构成导向装置,使该锁体3在外力或弹簧32的作用下,可沿壳体2直线移动。
所述锁闭装置6通过一转轴与壳体2连接,并可绕轴转动,其一侧连接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弹性元件与壳体2固定连接,其另一侧可与所述控制顶杆7相接触。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可以是一压缩弹簧64,也可为其它公知的具有该弹簧64功能的弹性元件,如扭转和涡卷弹性元件、橡胶弹性体等。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闭装置6具有两摆臂63、62,该两摆臂62、63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以90度为最佳。其中摆臂63的外侧与弹簧64相连接,该摆臂63的内侧上部设有一与上述锁体3的锁闭缺口31相配合的锁舌61;另一摆臂62的外侧可与所述控制顶杆7的控制端71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一双簧片4、5如图1所示相对排列设置于壳体2的左右侧;一个具有绝缘芯轴的动接点环8装设在可以在壳体内上下直线移动的锁体3上,锁体3的下端连接有弹簧32,动接点环8靠人力向上移动至接触左右簧片4、5,从而将与两簧片4、5相连的外电路导通;在动接点环8移动至上方将左右簧片4、5接通时,所述锁闭装置6的一个摆臂63上设置的锁舌61在弹簧64的推动下嵌入锁体3的锁闭缺口31内,进而将锁体3上设置的动接点环8锁闭在与两簧片4、5相接通的位置上。
所述控制顶杆7的一端与转辙机的动作杆(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壳体2,该端为其控制端71,且该控制端71位于锁闭装置6的一水平摆臂62下方。如图2所示,当转辙机动作杆在外力作用下,向上推动控制顶杆7时,在其控制端71的作用下同时向上推动锁闭装置6的水平摆臂62,从而迫使摆臂62、63绕转轴转动,锁舌61则退出锁体3的锁闭缺口31,锁体3在弹簧3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动接点环8脱离与左右簧片4、5的接触,故左右簧片4、5由导通变为断开。
本实用新型构成了一种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即一种微动开关,克服了公知结构因震动而导致自动断开接点的缺点,动接点环8插入左右簧片4、5后,两簧片4、5与动接点环8间的接触压力,取决于簧片4、5在动接点环8插入时的变形量,由于簧片材质与结构尺寸制造后不变,故插入后簧片变形量和接触压力很稳定。公知结构的移位接触器接点压力仅数十克,而本实用新型的簧片接触压力可高达数百克。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动接点环8与簧片4、5接通后,被锁体3和锁闭装置6锁定在该导通位置上,没有控制顶杆7外力的作用,动接点环8不会弹出,故簧片接通可靠,不会因移位接触器受震动影向而发生断表示现象。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移位接触器的下部控制顶杆7与转辙机的动作杆的连接结构保持不变,从而方便了新老接触器的替换。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3所示,所述锁闭装置6’为一杆状体,其套装在与壳体2成一体的转轴上,并可绕转轴转动,该转接点上部的上杆体63’的外侧与第二弹性元件64相连接,该上杆体63’的上部内侧设有与锁体3的锁闭缺口31相配合的锁舌61’;所述转接点下部的下杆体62’外侧可与控制顶杆7的控制端71相接触。
本实施例的锁闭过程与实施例相同。其解锁时,当转辙机动作杆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控制顶杆7向下杆体62’方向移动,控制端71顶推下杆体62’,即采用杠杆原理,迫使上、下杆体62’、63’绕枢轴转动,锁舌61则退出锁体3的锁闭缺口31,锁体3在弹簧3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动接点环8脱离与左右簧片4、5的接触,故左右簧片4、5由导通变为断开。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可采用较短的下杆体62’,在控制顶杆7的推动下,即可使锁舌脱离锁闭缺口,完成解锁。本实施例适合于壳体2按图3旋转90°,水平方向设置,以减小移位接触器整体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作的任何变化与修改,皆属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器具有一壳体,其内设有一可沿直线移动的锁体,该锁体上固定一动接点,所述壳体内两侧相对设有一对可与动接点相接触的簧片,所述簧片与外电路相连接,所述锁体的一侧具有一锁闭缺口,一锁闭装置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锁闭缺口的一侧,其上设有可卡设在锁体锁闭缺口内的舌锁,一控制顶杆穿伸入所述壳体内,其控制端可顶抵于所述锁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与壳体间设有导向装置,该锁体的至少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可为一弹簧,锁体的一端与弹簧相连接,该弹簧与所述锁体固定连接;该锁体与壳体间具有凹凸相配合的导向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移动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由弹簧构成的第一弹性元件,其中锁体的一端与一拉伸弹簧相连接,锁体的另一端与一压缩弹簧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点为一动接点环,该动接点环与所述锁体间绝缘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通过转轴连接于壳体,该锁闭装置的一侧连接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弹性元件与壳体固定连接,其另一侧可与所述控制顶杆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具有两摆臂,该两摆臂间具有一夹角,其中一摆臂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相连接,该摆臂的内侧上部设有一与上述锁体的锁闭缺口相配合的锁舌;另一摆臂的外侧可与所述控制顶杆的控制端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两摆臂间的夹角为90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为一杆状体,其以壳体上的转轴作为转接点,该点上部外侧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相连接,该枢接点的上部内侧设有与上述锁体的锁闭缺口相配合的锁舌;所述杆状体的转接点下部外侧可与所述控制顶杆的控制端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一弹簧、涡卷弹性元件或橡胶弹性体。
专利摘要一种耐震型电动转辙机移位接触器,该接触器具有一壳体,其内设有一可沿直线移动的锁体,锁体上固定一动接点,该壳体内两侧相对设有一对可与动接点相接触的簧片,簧片与外电路相连接,所述锁体的一侧具有一锁闭缺口,一锁闭装置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锁闭缺口的一侧,其上设有可卡设在锁体锁闭缺口内的舌锁,一控制顶杆穿伸入所述壳体内,其控制端可顶抵于所述锁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簧片接触压力可高达数百克,较公知结构接触可靠,不会因移位接触器受震动影响而发生断表示现象,从而避免了公知结构由于列车震动而使接点簧片产生误动作,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便于维修。
文档编号E01B7/00GK2769317SQ20052000480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7日
发明者丁文彬, 田宽心, 李效冰, 郑朝元, 翟义甲 申请人:丁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