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架总成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架总成,包括行李架、及位于行李架长度方向两端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行李架为管状,该行李架内部带有安装通道,该安装通道内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顶杆,该顶杆其中一端与安装通道内壁固定,顶杆另一端与安装通道内壁间设有安装间隙,该安装间隙处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还电联接有显示单元;行李架底部安装有若干缓冲单元,该缓冲单元包括有承重弹簧,该承重弹簧一端与行李架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吸盘,该吸盘的吸盘口朝向行李架的外侧设置。行李架所承载的重量将反应到压力传感器上,起到及时提醒作用。另外,承重弹簧能对于行李架上所承载重物进行缓冲,提高其承重能力。
【专利说明】
一种行李架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种行李架总成,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上的行李架总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的RV车上、休闲车为年轻的驾车休闲族所喜爱,而驾车出外休闲旅游或运动往往都带有比较多的随车行李,而汽车的本身内部空间狭小而无法容纳过多的随行物件,这样在车顶上安装行李架有助于解决因汽车本身内部空间狭小而无法容纳过多的随行物件的缺点,位于汽车车顶的行李架不仅可以用来放置休闲运动用品,还可以装载货物等。
[0003]现有的行李架产品结构一般包括行李架、及位于行李架长度方向两端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对应车顶部预先安装有分别与左端部和右端部对应的左支座和右支座,左支座与左端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右支座与右端部同样通过紧固件固定,由此将行李架架设于车顶。实际应用中,行李架的承重能力是有限的,如若疏忽导致所放置重量超出行李架的承重极限,则行李架中部将下沉弯曲。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实时检测行李架上重量,并能增强行李架实际承重能力行李架总成。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李架总成,包括行李架、及位于行李架长度方向两端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其特征是:所述行李架为管状,该行李架内部带有沿轴向设置的安装通道,该安装通道内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顶杆,该顶杆其中一端与安装通道内壁固定,顶杆另一端与安装通道内壁间设有安装间隙,该安装间隙处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还电联接有显示单元;行李架底部安装有若干缓冲单元,该缓冲单元包括有承重弹簧,该承重弹簧的轴向一端与行李架底部固定连接,承重弹簧的轴向另一端设有吸盘,该吸盘的吸盘口朝向行李架的外侧设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管状的行李架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顶杆竖直设置,当顶杆顶端与安装通道内壁固定时,则顶杆将行李架上方的重量传递到下方安装间隙处的压力传感器;当顶杆底端与安装通道内壁固定时,则压力传感器位于上方的安装间隙内,此时顶杆起到支撑压力传感器的作用。行李架所承载的重量将一定程度上反应到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信号通过控制单元后传递给显示单元,而显示单元安装于汽车内,从而保证重量的实时显示,如果重量超过特定的范围值,也能被及时观察到,从而避免行李架因为超重而弯曲变形。另外,承重弹簧能对于行李架上所承载重物进行缓冲,同时还能支撑行李架悬空的部位,提高行李架整体的承重能力,对车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吸盘的吸盘口即吸盘的喇叭开口,吸盘能牢牢吸住车顶表面,防止承重弹簧的晃动,造成车顶表面损伤。
[0007]行李架总成还包括有与控制单元通过导线连接的警报单元,该警报单元为喇叭或振动器。通过多种报警方式提醒使用者,从而保证整体的安全性。
[0008]为了方便支撑和定位所承载物,所以在行李架上表面设有若干向下凹陷的定位槽。
[0009]进一步优选为,顶杆的上端与安装通道内壁固定,所述安装间隙位于顶杆的下端与安装通道内壁间。
[0010]顶杆上端固定于定位槽的下方,保证压力传感器所感应的压力是重力最为集中的部位,能最快速地反应出重力的阀值变化。
[0011]其中,承重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凸设有插柱,行李架底部开设有与插柱相适配的插孔,吸盘上与吸盘口相对的背面也开设有与插柱相适配的插孔,承重弹簧上插柱与各插孔间为插拔配合。承重弹簧上插柱和各插孔的插拔结构方便了拆卸和组装,特别是方便不拆卸行李架的情况下就能安装拆卸,提供使用的便利性。
[0012]吸盘上插孔贯穿吸盘整体。故,当插柱从插孔处拔出后,就能消除吸盘内负压,方便吸盘的拆卸。
[0013]承重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凸设有螺杆,行李架底部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螺孔,承重弹簧上螺杆与螺孔间为螺纹配合。通过旋转承重弹簧,可以通过调节承重弹簧和行李架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承重弹簧在整体结构上的承重能力,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使用和调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行李架1、及位于行李架I长度方向两端的左端部141和右端部142,行李架I底部安装有若干缓冲单元6,该缓冲单元2包括有承重弹簧61,该承重弹簧61的轴向一端与行李架I底部固定连接,承重弹簧61的轴向另一端设有吸盘62,该吸盘62的吸盘口 621朝向行李架I的外侧设置。图中为朝向下方,即远离行李架I的方向。承重弹簧61的轴向两端分别凸设有插柱211,行李架I底部开设有与插柱611相适配的插孔(未画出),吸盘62上与吸盘口 621相对的背面也开设有与插柱611相适配的插孔(未画出),承重弹簧61上插柱611与各插孔间为插拔配合。吸盘22上插孔贯穿吸盘62整体,故当插柱611从插孔处拔出后,就能消除吸盘62内负压,方便吸盘62的拆卸。另外,行李架I为管状,该行李架I内部带有沿轴向设置的安装通道11,该安装通道11内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顶杆2,该顶杆上端与安装通道11内壁固定,顶杆2下端与安装通道11内壁间设有安装间隙12,该安装间隙12处设有压力传感器3,该压力传感器3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单元4,该控制单元4还电联接有显示单元51。控制单元4还通过导线连接有警报单元,该警报单元为喇叭52和振动器53。为了方便支撑和定位所承载物,所以在行李架I上表面设有若干向下凹陷的定位槽13。其中,顶杆2上端与安装通道11内壁固定,且位于定位槽11的下方,保证压力传感器3所感应的压力是重力最为集中的部位,能最快速地反应出重力的阀值变化。
[0020]其中,控制单元采用ST公司的意法半导体系列,型号为STM32F105RCT6,还可以采用同一系列的 STM32F411CE、或 STM32F4050E。
[0021]本实施例中,缓冲单元6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缓冲单元6位于行李架I的中央位置。承重弹簧61能对于行李架I上所承载重物进行缓冲,同时还能支撑行李架I悬空的部位,提高行李架I整体的承重能力,对车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吸盘62的吸盘口 621即吸盘62的喇叭开口,吸盘62能牢牢吸住车顶表面,防止承重弹簧的晃动,造成车顶表面损伤。
[0022]本实用新型中,在管状的行李架I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顶杆2竖直设置,当顶杆2顶端与安装通道11内壁固定时,则顶杆2将行李架I上方的重量传递到下方安装间隙12处的压力传感器2。行李架I所承载的重量将一定程度上反应到压力传感器2上,压力信号通过控制单元4后传递给显示单元,而显示单元51安装于汽车内,从而保证重量的实时显示,如果重量超过特定的范围值,也能被及时观察到,从而避免行李架因为超重而弯曲变形。
[0023]第二种实施例为:承重弹簧61的轴向两端分别凸设有螺杆,行李架I底部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螺孔,承重弹簧61上螺杆与螺孔间为螺纹配合。通过旋转承重弹簧61,可以通过调节承重弹簧61和行李架I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承重弹簧61在整体结构上的承重能力,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使用和调整。
【主权项】
1.一种行李架总成,包括行李架、及位于行李架长度方向两端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其特征是:所述行李架为管状,该行李架内部带有沿轴向设置的安装通道,该安装通道内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顶杆,该顶杆其中一端与安装通道内壁固定,顶杆另一端与安装通道内壁间设有安装间隙,该安装间隙处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还电联接有显示单元;行李架底部安装有若干缓冲单元,该缓冲单元包括有承重弹簧,该承重弹簧的轴向一端与行李架底部固定连接,承重弹簧的轴向另一端设有吸盘,该吸盘的吸盘口朝向行李架的外侧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架总成,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与控制单元通过导线连接的警报单元,该警报单元为喇叭或振动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架总成,其特征是:所述行李架上表面设有若干向下凹陷的定位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架总成,其特征是:所述顶杆的上端与安装通道内壁固定,所述安装间隙位于顶杆的下端与安装通道内壁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架总成,其特征是:所述顶杆上端固定于定位槽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架总成,其特征是:所述承重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凸设有插柱,行李架底部开设有与插柱相适配的插孔,吸盘上与吸盘口相对的背面也开设有与插柱相适配的插孔,承重弹簧上插柱与各插孔间为插拔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架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吸盘上插孔贯穿吸盘整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架总成,其特征是:所述承重弹簧的轴向两端分别凸设有螺杆,行李架底部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螺孔,承重弹簧上螺杆与螺孔间为螺纹配合。
【文档编号】B60R9/058GK205661382SQ201620465757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0日
【发明人】孙承松, 张安建, 蔡文成
【申请人】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