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充气轮胎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868817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充气轮胎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充气轮胎,其胎面花纹沟的尾端设置了沟底架桥,提高了胎肩刚性;其胎体结构中,针对性地将第一层帘布层的端部包覆在带束层内,包覆位置设置在胎肩处,并在第二层帘布层与内面层之间增加两端薄中间厚的硬质橡胶层,提高了胎面和胎侧的强度,并使得胎面从中心到两侧由薄到厚过渡,缓和了胎面刚性,提高舒适度。另在胎圈芯上还设有硬质三角胶,进一步提高了胎侧的刚性。本实用新型,对胎面花纹和胎体结构均进行了优化,不仅满足了在轮胎被外物刺穿时,实现防爆功能,支撑车辆负载继续行驶的需求,更保证了车辆的舒适度。
【专利说明】
摩托车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充气轮胎,尤其涉及一种胎面花纹及胎体结构改进的轮月台O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消费者对摩托车车辆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重视,对轮胎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一般的摩托车流线型花纹和常规胎体结构设计的轮胎而言,当轮胎被外物刺穿时,轮胎易瘪气,无法行驶至维修点,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为提高胎体胎侧强度,常将轮胎胎体由一层胎体结构改为多层胎体结构设计,以提高胎体胎侧刚性,使得轮胎被外物刺穿时,仍可支撑车辆负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但如此设置,其胎面刚性过高,当轮胎在行驶时易出现跳动,舒适性能不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款既能保障轮胎被刺穿时的行驶需求又能提高轮胎舒适性能的新型轮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保障轮胎被刺穿时的行驶需求又能提高轮胎舒适性能的摩托车充气轮胎。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摩托车充气轮胎,包括胎面、胎肩、胎体、胎侧、胎唇及胎圈芯,所述胎体由一层带束层、两层帘布层及一层内面层组成,其贴近所述带束层的第一层帘布层及贴近所述内面层的第二层帘布层沿胎圈芯卷绕至胎侧,所述第一层帘布层的端部包覆在所述带束层的尾端内,包覆位置设置在胎肩处,所述第二层帘布层与内面层之间设置有一层硬质橡胶层,所述硬质橡胶层呈两端薄中间厚的形态横跨胎面和胎侧区域。
[0006]优选地,所述硬质橡胶层靠胎面的前端距轮胎内径基线之间的径向距离为轮胎断面高度的75%_85%,其靠胎侧的后端距轮胎内径基线之间的径向距离为轮胎断面高度的20%-30%。
[0007]优选地,所述硬质橡胶层的最厚区域设置在胎肩与胎侧的交界处。
[0008]优选地,所述胎圈芯上设置有硬质三角胶,其远离胎圈芯的前端距轮胎内径基线之间的径向距离为轮胎断面高度的25%_35%。
[0009]优选地,所述胎面由花纹主沟与花纹副沟组组成,所述花纹主沟与花纹副沟组的尾端均设置有沟底架桥。
[0010]优选地,所述沟底架桥的轴向长度为胎面宽度的1% -20 %。
[0011]优选地,所述沟底架桥的高度为对应花纹沟深度的50%-80%。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3]1、在各花纹沟靠近胎肩的位置设置沟底架桥,不仅提高了胎面花纹刚性,提升了胎肩的强度,防止轮胎被刺破后轮胎瘪气现象的发生;
[0014]2、优化了胎体设计,加入了两端薄中间厚形态的硬质橡胶层使得胎面的厚度从胎面中心由薄渐厚过渡,提升了舒适性,且其最厚区域设置在胎肩和胎侧的交界处,并在胎圈芯上增加了硬质三角胶,从而提升了胎侧的强度,起到支撑车辆负载的作用,实现防爆功能,以满足车胎被扎破后的继续行驶需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之轮胎胎体结构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图;
[0017]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摩托车充气轮胎,包括胎面1、胎体2、胎肩3、胎侧4、胎唇5及胎圈芯6。
[0021]其中,胎体2由外而内依次包括一层带束层21、两层帘布层22、23及一层内面层24。贴近带束层21的第一层帘布层22及贴近内面层24的第二层帘布层23沿胎圈芯卷绕至胎侧4,第一层帘布层21的端部B包覆在带束层21的尾端内,包覆位置设置在胎肩3处。在第二层帘布层23与内面层24之间还设置有一层硬质橡胶层25,硬质橡胶层25的胶料硬度为65 —75JIS-A,其呈两端薄中间厚的形态横跨胎面I和胎侧4区域。
[0022]定义硬质橡胶层25靠近胎面I的一端为前端,靠近胎侧4的一端为后端。其前端距轮胎内径基线C之间的径向距离H2为轮胎断面高度Hl的75%-85%;其后端距轮胎内径基线C之间的径向距离H3为轮胎断面高度Hl的20%-30%。硬质橡胶层的最厚区域设置在胎肩3与胎侧4的交界处。如此设置,则硬质橡胶层25最薄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接近胎面I中心位置和胎侦U4的中心位置,确保了胎面I的厚度由薄渐厚变化,缓和了胎面刚性,使得轮胎不易跳动,确保了骑乘的舒适性;最厚的区域设置在胎肩3和胎侧4的交界处,提高了胎面I及胎侧4的强度,当轮胎被外物刺穿时,仍能支撑车辆负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
[0023]在胎圈芯6上还设置有硬质三角胶7,定义其远离胎圈芯6的一端为前端,其前端距轮胎内径基线C之间的径向距离H4为轮胎断面高度Hl的25 %~35%,进一步提高了胎侧4的刚性,支撑车辆负荷,提高行驶距离。
[0024]另外,对胎面I的花纹结构也进行优化设计,如图2所示,胎面I由花纹主沟11与花纹副沟组组成,花纹副沟组包括副沟12及副沟13。花纹主沟与花纹副沟组的尾端均设置有沟底架桥14。如图2及图3所示,沟底架桥14的轴向长度LI为胎面宽度L的10%-20%,高度H6为对应花纹沟深度H5的50%-80%。如此设置,确保了胎面I破水膜的能力,并且有效提高了胎肩3处花纹的刚性,提升了胎肩3的强度,避免花纹沟底被外物刺穿时,导致轮胎瘪气。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摩托车充气轮胎,包括胎面、胎肩、胎体、胎侧、胎唇及胎圈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由一层带束层、两层帘布层及一层内面层组成,其贴近所述带束层的第一层帘布层及贴近所述内面层的第二层帘布层沿胎圈芯卷绕至胎侧,所述第一层帘布层的端部包覆在所述带束层的尾端内,包覆位置设置在胎肩处,所述第二层帘布层与内面层之间设置有一层硬质橡胶层,所述硬质橡胶层呈两端薄中间厚的形态横跨胎面和胎侧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橡胶层靠胎面的前端距轮胎内径基线之间的径向距离为轮胎断面高度的75%-85%,其靠胎侧的后端距轮胎内径基线之间的径向距离为轮胎断面高度的20%-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橡胶层的最厚区域设置在胎肩与胎侧的交界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芯上设置有硬质三角胶,其远离胎圈芯的前端距轮胎内径基线之间的径向距离为轮胎断面高度的25%-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由花纹主沟与花纹副沟组组成,所述花纹主沟与花纹副沟组的尾端均设置有沟底架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底架桥的轴向长度为胎面宽度的10%_2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底架桥的高度为对应花纹沟深度的50%-80 %。
【文档编号】B60C9/02GK205553801SQ201620269943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陈秀雄
【申请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